2007年12月23日 星期日

開張大吉~

每一種溝通的媒介
在傳達訊息上
都有著其先天上的限制

部落格當然也不例外...

看著長長的著作人名單
大家都了解
這是個想發言就能來的地方

不過
以完整的文章為閱讀的主體
以及對話互動上的困難性
同時也給了部落格許多限制...

希望創造一個彼此溝通的園地
說出真心想說的回應
在這個小小的心願下
我們開始了
新天新地音樂論壇


讓我們拿杯咖啡拿杯茶
或是跟著一杯好紅酒的微醺
舒舒服服的談天說地

2007年12月21日 星期五

練習曲 喔~練習曲

蝴蝶又開始了選曲目的痛苦循環
而且想要的是一直念一直念的練習曲...

之前真的忙到沒力回
現在特別大放送
把自己的想法寫寫
還從隔壁凹來認真示範

大家都知道
在音樂上我很怕
音按到了 譜背熟了 就是100分的想法
還有滿嘴感覺起來頭頭是道的艱難音樂分析

在這樣的想法下
許多練習曲變成了無聊的代名詞
特別是台灣學琴的人
聽到沒一個能不皺眉頭的徹爾尼:
太簡單 沒有音樂性 學不到完整的技巧
我們聽到了很多的確是一針見血的慣用批評
不過這些批評
卻也讓我們觀察到了很多有趣的現象
我很難聽到有人真正展現了這些練習曲的精神
甚至
我甚少察覺到有人認真的“聽到“
自己彈出了怎樣的徹爾尼

我們的確常常被炫麗的技巧迷惑
而遺忘了許多音樂的基本元素
練習曲不只是拿來讓我們用雙手按出那些
聽起來很特別的專有名詞
而是從中學習到很多對音樂的基本思考

以徹爾尼op.299為例
那些音
看起來真的是再簡單也不過了
每個有點學琴資歷的人都會笑他簡單
隨便摸摸都可以彈完

的確
摸到所有的音非常的容易
小學生或許都可以簡單的做到
但是在簡單的結構中
我們可以很清晰的聽到
所有對基本動作的認識
所有對音樂的想法

來聽聽Pietro Galli彈的op.299
n.32
n.40

在簡單的結構中
我們必須清晰的聽到所有漂亮穩定的節奏感
均勻漂亮的基本音色
音與音之間的密度
每個清楚有方向能歌唱的句法

自在 輕鬆
本能性的運用各種技巧
然後美麗的歌唱
這是 練習曲~

我不覺得蝴蝶該找些看起來嚇人
甚至連名字聽到都夠嚇人的曲子
再簡單的曲子
從各種不同的角度練習
都能學習到很多東西

甚至寫出來一點也不了不起的東西
其實往往是讓我覺得學到最多的時刻
有時只是覺得自己呼吸比較順了
或是音平均些了
我就可以高興個老半天

練習曲是老師Q的強項之一
在彈奏每一首練習曲的同時
我都覺得自己有著實實在在的進步
不過請記住她的名言:

不是摸過什麼曲子就好
重要的是能把曲子彈成怎樣...

2007年12月15日 星期六

從Pietro Galli 聊節奏感

回到Tim的前一篇留言

其實說得很好
呼吸的確是從台上一直傳遞到台下的聽眾
所以當演奏家們用可怕的閉氣時
台下的人也跟著產生恐怖的窒息感

不過除了呼吸和放鬆肌肉外
其實我還想把話題帶得更遠一點...

那就是節奏感

音樂裡
常常重要的是各種元素的平衡
緊張 放鬆 的對比
強烈 溫柔 的呼應
速度,音色
以及所有樂句的交織

都在彼此之間協調平衡

一般人常常都以為歌唱性很容易達到
或是歌唱性對深度精神層面的表達來說關連性不高
但是音樂的美
其實很大的部份環繞在歌唱上
樂句的呈現
其實說穿了
也不過是歌唱性中的一環

而所有支撐的基礎
其實都來自於節奏感

不光光只是把音敲在拍點上而已
從點拉成各種線條
再由線條組成立體性

在漂亮的節奏感中
所有音色的才能巧妙變化
所有樂句的才能美麗舒展

聽首簡單的舞曲
我們大概就可以知道
一個音樂家對節奏感掌握的細膩度

Pietro Galli
這個和舞蹈無法切割開的名字
其實不正巧妙的告訴我們這一切?

端莊而洗練,華麗而高雅
的確是恰如其分的形容詞

從隔壁借過了音樂的連結
讓我們聽聽Pietro Galli來說說...

德利布 柯貝利亞
片段一 / 片段二

柴可夫斯基 天鵝湖
片段一 / 片段二

2007年11月22日 星期四

音樂傳統手工業的榮光

我想我是幸福的
能活在喜歡的音樂家,有理想的唱片公司,以及同樣熱愛音樂的朋友之中

音樂不是用來證明什麼的手段
而是生命裡再單純不過的快樂

那天
Classica-Répertoire 要求為Solstice做了個專訪
“我來幫你翻成中文好了!“
這個他們嘴裡的大小孩
喜歡跟Virgile跑來跑去的我
許下了這個心願

儘管這件事渺小的微不足道
甚至有點畫蛇添足的無聊
當寫好的草稿放在桌上時
我還是放了音樂
幫自己莫名其妙的慶祝一番
像是個儀式的完成

呆呆的笑了笑

我想
我的確是幸福的...

<音樂傳統手工業的榮光-Solstice>

譯自Classica-Répertoire 2007三月號 Xavier Lacavalerie 的專訪手稿節錄

在1972年美麗的那一天,為了“從天堂來的聲音“節目想要現場拍攝記錄下當時偉大的管風琴師Pierre Cochereau,劇本監製 Yvette 帶著所有工作人員來到了巴黎聖母院。當時Cochereau先生的助手François Carbou正在手忙腳亂的一邊幫忙拔音栓,一邊揮汗如雨的翻譜,卻在不經意的眼神交會中和Yevette一見鍾情。在他們的炙熱愛情裡,除了結婚外,還彼此許下了一個心願,成立一家兩人心血結晶而成的唱片公司-FY。一間由理想堅持以及對音樂,對彼此的熱愛創造而成的唱片公司,就這樣在音樂歷史裡的一頁展開,至今35個年頭。證婚人Pierre Cochereau接受了幫他們錄製第一張專輯“巴黎聖母院彌撒的偉大時光“,在北塔的鈴聲,聖母院巨鐘和讚美經文歌的環繞下,FY開始在世界上發光,也因此成為當時的RCA希望合作的對象,從期待的寂靜中發出他們最獨特最美好的聲音...

隨著RCA在1980年被併購,Carbou夫婦決定展開自己的翅膀,成立了獨立的廠牌Solstice。“我們想要錄製一些唱片,一些獨特的,熱情的,不是單純被流行媒體左右,被市場庸俗品味決定的東西...",Yvette這麼說。這個新冒險由這三位藝術家攜手開展,Cochereau在合作中錄下了那些在音樂會中的偉大即興,他的“音樂遺囑“,以及Vierne的管風琴作品集。同時,Solstice為我們留下了重要的音樂遺產,藝術史上無疑的傳奇,偉大女鋼琴家Yvonne Lefébure女士的演奏。一直以來,她所彈奏的舒伯特和拉威爾,是世界上共同承認的傳奇,讓其他偉大鋼琴家讚嘆的貝多芬,以及由Parey指揮下的拉威爾鋼琴協奏曲...,這些遺留下來的所有錄音,毫無疑問的是音樂上的珍寶。接著是第三位是太早逝的假聲男高音Henri Ledroit,雖然我們有了他為Solstice錄下的6張唱片,但是顯然對我們來說,這些永遠也不會足夠。在35年的時光裡,Solstice所錄製450張以上的唱片,從Villa-Lobos 的鋼琴作品全集到Widor的十首管風琴交響曲,每一張都可以驕傲的實現著Solstice從一開始孕育的所有堅持...

說到孕育... Solstce搬到了Sigean的葡萄莊園裡。在這個小莊園裡Yevette和François各司其職,讓每一張唱片從無到有,努力著實現他們所有生命的意義。“這不是間唱片公司,這是間自給自足的小體系“他們笑著說。在這個他們家的大狗Virgile不准踏進的辦公室裡,的確,我們看到了19世紀的烏托邦社會。但是在未來的世界裡,唱片公司能給我們的,不正是如此?若是不能在時代中展現他們的精神,就只能被吞沒在盲目跟隨一致化的潮流裡...

2007年11月16日 星期五

培拉姆特爺爺示範放鬆

其實本來是在Curtis家的回覆
不過整理一下
換個角度看培拉姆特的水妖
其實還蠻有趣的

就來灌個水好了...冷阿~

提到彈琴時的放鬆
放鬆當然跟所有最精密的力度運用有關
呼吸,句法所有的細節也會有影響
不過這些已經跟學習的歷程有關
請恕我在這些落落長的枝節上就此打住
單純的就只提及在Curtis家提到的裝飾音就好

對放鬆的幼幼班來說
坐上鋼琴時就該是全身放鬆的
沒彈琴時當然不用用力
那麼坐上琴沒彈任何音時
對於放鬆的狀態來說
我所指的是
全身上下就沒有部位處於不正常的用力狀態

對裝飾音來說
有人會有覺得裝飾音特別難的心理障礙
就像有人會怕升降記號
有人會怕快速移動

其實裝飾音也不過就是音
如果我們把裝飾音特別拉出來單獨彈
手指頭能彈出來(彈不出來是另一回事)
那麼為什麼放回曲子裡時有時候常彈的不滿意?

有些時候
或許因為心裡障礙
還沒彈到時手就已經僵了
有些時候特別注意裝飾音
反而用上了許多不必要的力度

快不等於用力
但是怕不夠快的緊張
常會使我們用了太多其他的力氣

不妨做個小實驗
把裝飾音和前一個音後一個音抓出來
用自然輕鬆的狀態彈下前一音
長吐氣放鬆
彈下裝飾音
再彈後面一個音(可以彈得很慢沒關係)
比較和平常彈時全身施力的狀況
就可以比較出用力上的不同

再來就可以想想
為何我會用到這些力?
我需不需要用到這些力?

對我來說,這是我理解自己
在彈裝飾音時有沒有放鬆的小實驗

至於最近練琴的放鬆感想
在幾乎不用任何動作的能量
又快又密又弱的曲子
彈完每個音後
放鬆的狀態必須要能達到立刻把所有的力度都放掉
又在彈下個音時
讓力度迅速在漂亮的共鳴點上聚集
才能達到又快又密又弱的目標
(請原諒我用這麼節省的講法說明,細節皆略)

如果想看示範
之前在貼過的水妖就是很好的範例
開頭和絃和單音交錯的快速顫音
必須先達到和絃和單音間的音色平衡
再來必須有和聲推進的微妙力度轉換
同時一直維持在ppp的狀態
我想是很不錯的放鬆示範

不過這裡又牽扯到放鬆和用力的交錯就是了
加映的另外感想是
彈性真的很重要,
不過要是沒辦法放鬆
好像也沒啥辦法開始提彈性...

請看培拉姆特爺爺再彈一次
(Youtube就是有這個好處,可以叫他一彈再彈,不然我想早就翻臉了!:p)

2007年11月9日 星期五

真理?

好久沒有寫寫東西了。閒聊一篇最近(其實也一個月前了..= =)在RFI 法語自學網站裡讀到的小文章。剛開始對受訪者(歷史學家)的口語式問答讀得一頭霧水,還上msn抓了個法語達人來討論,兩個人啦雷了好久總算抓到他要表達的意念。一開始下意識覺得那種屬於「學者式無意義之呢喃」的語彙,反覆思索中,卻漸漸覺得平凡無奇中透出一絲絲的簡潔與透徹。

這篇報導起因於法國新上任的總統想把「Guy Môquet 的家書」納入高中教材中。這位名為Guy Môquet 的法國少年17歲的時候就在二戰中被德軍所射殺。身亡時身上攜著一封寫給父母的信,慨然宣告自己即將從容赴義。

這似乎是一件平凡無奇的小事,不過卻引起了許多法國學者反對的聲音。

報導中受訪的歷史學家是這樣說的:
On a choisi cette lettre parce que c’est une manière de dire que des Français, quel que soit leur âge, doivent pouvoir se sacrifier pour la patrie. Bon, voilà, c’est un message banal, mais pourquoi pas ? Moi, j’ai rien contre, a priori, simplement les modalités, ça devient obligatoire, une vérité d’Etat, tous les ans il faudra redire la même chose, quasiment au garde-à-vous, ça non. Ce sera obligatoire de la lire. Ça devient donc une vérité d’Etat.

Je suis, et je ne suis pas le seul, on est quand même beaucoup à le penser qu’on n’a pas à nous imposer des vérités d’Etat. L’histoire appartient à tout le monde, elle n’appartient pas aux historiens, mais le président de la République n’a pas à en faire une vérité d’Etat. Et ça, nous y tenons beaucoup. Car c’est ouvrir des dérives vers je ne sais quoi.

Seuls les pays totalitaires se permettent d’imposer des vérités d’Etat. Et là, c’est un danger très très grave. Donc non, là on s’arrête, on arrête les frais quand même, on arrête, on arrête les dérives. Voilà.

大意是:
人們選擇了這篇文章(來作為高中教材),因為它闡述了身為一個法國人不管是在怎樣的年紀,都該有為祖國而犧牲的決心... 好吧,雖然是種陳腔濫調,但也沒啥不好。我並沒有什麼特別要反對的 --除了這個模式(成為必讀高中教材)-- 這將使它形同一種「義務」,一種「國家真理」... 好像不管任何年代我們總是該"立正聽訓",不斷反覆說著這些事...

我 --而我並不是唯一的一個-- 恰恰認為我們不應該去弄些什麼國家真理。
歷史屬於所有的人,而並非屬於歷史學家--
同樣地,一個民主共和國的總統也沒有(不該)在塑造些什麼「國家真理」的
我們對此很擔心,因為這可能造成某些「偏差」(dérives),某些我不知會走向何處的偏差...

唯有極權國家會去向人民灌輸些所謂的「國家真理」
...這是一種危險,讓我們停止這種偏差吧.....

(原文參見 這裡

「歷史屬於所有的人,而並非屬於歷史學家」
多麼平凡的一句話,但又多麼地經常被忽略?


我發現這裡的博士論文,正文前除了一定會有的「謝誌」之外也都習慣有一頁,簡單的一句話說"(本論文)提獻給..."。通常都是說獻給父母,或某位啟發他的恩師... 之類的。

有一本論文很有趣,他說:
"獻給自由的靈魂,自由的世界"
(à esprit libre, univers libre)

2007年11月8日 星期四

[廣告]張繼青阿媽女神重現台灣


不曉得這裡駐台人員多不多,
推薦一場表演。


三夢--清唱.音樂會
12/16(日)19:30 國軍文藝活動中心
票價 300/500/700/1000

跟我一起湊七折吧。
這是我最愛最愛的繼青阿媽,大概沒什麼機會看她再粉墨登場了,
很慶幸還曾經看過她在台上的樣子(淚)。

她的三夢(痴夢、驚夢、尋夢)大概是我一輩子的夢吧,如果還有機會再看的話....
希望他們的多媒體越少越好,
李殿魁一定比洪某好上千萬倍,但導聆這種事也最好不要太多,
不過如果是要給繼青嫂休息倒是必要的,
不然三夢連著唱會哭哭吧。
但我很好奇柳夢梅是誰要唱...

2007年11月3日 星期六

RUN IN 地獄


這乃本官嘔心瀝血之作「魔鬼魚征服藍星大亂戰」
~是也!


KUKUKU
所費不貲喔~


這不是夏美~!夏美!!!!!!!


這就叫做「尚未RUN開」嗎?

(Petitmm: 幫你補上...)

2007年11月1日 星期四

[戲言] 歌劇《梧桐雨》




20071031
台北國家戲劇院總彩排

台灣旅美作曲家陳玫琪的歌劇作品《梧桐雨》,為2002年紐約市立歌劇院【Showcasing American Composers】系列中唯一獲選的華文歌劇,被紐約時報讚譽為「潛力無窮」的作品,也深得紐約市立歌劇院藝術總監的高度讚揚;這是台灣創作歌劇首度獲得外國音樂界主流的重視,寫下一項極為難得的燦爛紀錄。

《梧桐雨》以現代角度詮釋唐明皇與楊貴妃千年不朽的愛情悲劇。劇本主要依據清朝洪昇的《長生殿》與元代白樸的《梧桐雨》寫成,作曲家希望藉古中國的故事,切入共通於全人類的情感原型象徵(archetype):愛、官能感、野心、衝突、兩難、悲哀、超昇等,如莎翁劇之放諸四海都能引起共鳴。而陳玫琪又以另種觀點作了超寫實的轉換。

2007年兩廳院與日本H&K藝術經紀協會攜手合作的跨國製作《梧桐雨》,由東京新國家劇院(New National Theatre, Tokyo)新銳歌劇導演執導,邀請到國家交響樂團NSO、采風樂坊、台日頂尖聲樂家,以及歌仔戲小生唐美雲、國光劇團劉復學兩位傳統戲曲名家,搭配國內堅強設計團隊,重金打造全本歌劇之世界首演。

陳玫琪在作曲素材和風格上,融合唐代保存至今的日本宮廷雅樂及敦煌琵琶譜、歌仔戲、京劇、崑曲唱腔,以及西洋歌劇的技法。您絕對不容錯過這場世界首演的歌劇作品《梧桐雨》。

以上是中正文化中心的節目說明。



陳玫琪跟必珠姊原是同屆同學,都是林麗珍老師在長安女中的學生。這個作品聽說多年前就想要找老師任導演或藝術指導之類,但老師因為自家舞團的事情太忙都婉拒了。但也因為這層關係,我們得以進劇院看總彩。

廣告上打的是「浪漫中文歌劇」,加上融合了這麼多元素,其實我進劇院之前也不知道究竟應該抱著怎樣的期待。

但總之一定是西方音樂,我很清楚這一點。

對音樂的部份,門外漢如我真的別多說話,從學長那借來了鋼琴伴奏譜,對我來說也無濟於事。我能掌握的大抵就是樂風是現代音樂,跟剛才說的「浪漫」沒什麼關係;每當很多人同時唱歌沒有和聲、樂器很多也沒有和聲的時候、我就耳不暇給。對西方古典音樂涉獵太少已經先天不良啦,更少聽現代音樂,實在是很囧rz啊。

不過有一些比較不複雜的樂段很好玩,當我突然聽到琵琶、曲笛在西方編制中間穿梭,又隱入提琴啊長笛之類的聲音,那些音色的轉換變化還滿有意思的,小鑼適時的出來答打打打也渲染出不同的顏色。大概我能體會的就是色澤、樂塊跟氛圍吧。

這個部份我覺得還不錯,全劇上下半場,裡面每一景以及不同段落的樂氛呈現都有在處理,不過或許是因為我對情緒要求的細膩度依附在曲詞的細微變化,和譜曲時候以「音樂」為本體的要求立足點不同,所以我會覺得有大塊的表現,但細節呈現不足。

但是也常常遇到耳朵很不舒服的時候,就想到「詞不快北耳,而後有北曲;北曲不諧南耳,而後有南曲」,用本是戲曲人種來安慰自己...

更妙的是,這一齣歌劇的主角唐明皇跟楊貴妃都是日本人,但是除了李、楊二人在少數段落像是胡旋舞、絮閣之類的地方唱起「象徵優雅高貴的法文」、胡人安祿山因精通多國語言適時唱出詰屈聱牙的德文、翰林李白請唐美雲以閩南語唱歌子調歌劇之外,絕大部份唱的是中文(漢語、普通話)!

有少數的時候,高力士會唱出:「請萬歲爺撤宴」這樣的白話文,但更多的時候,唱詞是從崑曲《長生殿》、白樸《梧桐雨》、白居易《長恨歌》來的。

序曲之後接著是〈定情〉,楊妃唱道:

受寵承恩、一霎裡身判人間天上,寵愛處、應是一身承當,休讓、金屋妝成、玉樓歌轍、千秋萬歲霞觴,惟願取恩情美滿、地久天長。

這是從三支連唱的【念奴嬌序】剪裁拼貼起來的。

當我聽到帶微微日本口音的貴妃唱起受寵承恩,我也是一霎裡結舌瞠目,真的沒有想到作曲家這麼大膽的就把傳奇曲文裁切上陣。

〈定情〉後有interlude是胡旋舞以及賜浴,接著是〈聞樂〉、〈絮閣密誓〉、〈小宴驚變〉、〈埋玉〉、到最後結尾則結合了〈哭像〉、〈聞鈴〉、〈雨夢〉、〈重圓〉以及元雜劇梧桐雨曲詞。

除了〈小宴〉以外,其他段落的曲文節用都是以剪貼略加修改為主,有的時候韻轍會有點怪怪的,不過我想也不是重點吧。〈小宴〉用了傳奇兩支完整的曲牌,散版的「天淡雲閒」,不過原本是唐明皇自表心境,變成由兩位侍女來唱。(話說這兩位台灣的侍女陳美玲、陳珮琪兩位唱得真是不錯),接著召李白吟清平詞三章,唐美雲在神祕的現代音樂背景中吟起歌子調,用的應該是破窯調的前兩句,三章總共反覆六次這樣。

對唐美雲以及指揮相當佩服,有某些地方、甚至小腔,音是要合在一起的設計都做到啦,以歌子調慣常的自由,要對應無調性音樂還要在某些特定的地方合在一起,我想一定要配合超多次吧。

接著楊妃唱「花繁穠豔」。這種熟到不行的曲文,雖然閉著眼睛聽,時不時咬字清楚的時候還是會聽懂......

我知道不該這樣要求,但戲曲的咬字、共鳴和歌劇所要求的很不相同。歌劇的元音還是比平常講話的要圓且立體,輔音也常被弱化。但唐美雲的唱法就還是戲曲的,出字重,雖然是唱歌,元音的位置和說話時候是一樣的。我不知道在義文、法文、德文歌劇中,唱與說話的咬字跟共鳴位置有多大的差別,但就中文而言,我聽美聲藝術歌曲無異鴨子聽雷,青蛙跳水,不懂不懂不懂。

語言的另外一個部份影響所及應該就是詮釋的部份吧。曲文相當艱澀,對曲文的理解越深,詮釋應該就越有厚度,上面提到的兩位陳老師很明顯地在單樂句的情緒反應與挖掘就比兩位日本人挖掘得深,雖然他們可以發揮的地方不算很多。

以劇本架構和導演處理來看,這個戲的情節、人物描繪都是不合格的,太多細節沒有處理,文言曲文中的很多細緻處就不見了,我們因為熟知李楊故事,所以敘事中不足之處可以自行填滿,但是劇本使用細膩的崑曲文字,那可是要連演幾天的呀,如要裁剪穿插自然如此。

馬嵬坡上明明已經駐蹕才接六軍不發,但是陳元禮卻一直在騎馬....李白第二度出場吟的兩首詩〈宣州謝朓樓〉和〈把酒問月〉和梧桐雨的連結也有限,唐明皇回憶時候是很抒情沒有錯,但是幾乎是讓他在打著天空流雲的大片投影幕前完全坐唱好像有點偷懶?戲劇動作應該要再多一點,或者如果真要抒情,我也覺得整體表現上還可以再分清楚層次這樣情感濃度才會出來!

另外,身體的表演也是幾個世界,而且再次讓我體認到(細緻的)戲曲果然是太有深度的藝術。唐美雲的李白、劉復學的高力士的身上就可以有「自然」的運作,〈埋玉〉後李白自上舞台深處的竹林穿出,背向觀眾,我目光只一掃,正驚訝於那來的這麼好的演員,這是誰啊?(因為沒有預期李白還會再出場)然後他醉步舉酒嘆道:「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我才對上,原來還是唐美雲!

第二個世界就是舞蹈系女生的身體。他們個個長手長腳,雖然身穿輕紗,手捻蓮花指,但是身體裡面的西方芭蕾、現代舞蹈訓練的累積都明晰可見,這種東西有點難以形容,平平是一個小雲手掠眉,兼提氣帶一點點頜胸的側腰,我可以很清楚的想像如果是華文漪、張繼青、許秀年、潘麗麗等人作來,或許有氣性的差別,但他們的身體都會在戲曲的韻律(節奏)中,反觀這些舞者的身體就專注再很外在的動作上面。(然後他們竟然穿練習用的軟鞋上台噎,以為會被裙擺蓋住看不到嗎!!!可是偏偏又要秀腳背給我看!)

第三個世界就是聲樂家的身體了。我記得看過外國歌劇的演出,印象中好的歌劇演員雖然不像中國戲曲有完整的身體程式,卻還是有相映於音樂的身體反應,或者有可能是在文化積澱中對應不同情緒反應的身體本能。但是這台演出的身體確讓我有種「無所措其手足」的感覺。感覺起來應該有要模擬傳統身體的企圖,好比學旦角女生的蘭花掌捧腹,看起來卻是生硬的放置在身旁、楊國忠整體有非常現代生活的動作。不過好玩的是,李楊兩人的身體雖不至於僵硬,但是卻常常有日本味跑出來,我在看的時候只能驚訝於文化不知不覺的滲透有多麼強!楊貴妃行禮時的形式雖然是中國的動作(雙手蘭花掌在身前交疊,身體微蹲、頷首),但是那個蹲的質地速度卻無法不讓我看到日劇裡面女生說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す的感覺。(頓點比較明顯、下降的速度略快之類的)


呼,好像太挑剔了。不管怎麼說以一個首演的製作來說,《梧桐雨》已經算是很不錯了啦,我所挑剔的問題大概是所有想要跨中(台)西文化界域(實質上的跨而不是符碼上的)的製作都會碰到的問題,但是處理時候的精粗好壞就差很多。嗯啊,如果你可以看到這裡,那你還滿有耐性的。我是Petitmm的學弟,第一次發文,謝謝大家~ XD

馬路情報-交響情人夢SP

這個...
相信喜歡交響情人夢的人
都已經多半聽說了SP的消息

最近網路上也超級熱絡
到處都是野田廢超可愛千秋學長超帥的吼叫聲...
因為劇組要到巴黎和布拉格出外景
目前該是拍完巴黎的第一部份
轉移陣地到布拉格去
之後會再回巴黎

最近剛好會到巴黎還是因此非到巴黎不可的追星族們
請加油!!
在這裡給你們精神上的鼓勵...
(恩,日本那邊是包團的...@@)

老人家我就還是乖乖躲在家裡休息就好了
可怕的11月已經來了...加上天氣又冷...
>.<

上野樹里的網頁(點report就有消息可以看)
Youtube上的花絮實錄

2007年10月29日 星期一

[轉貼] 我日用糧

文╱李家同

我的老同學老張是一位非常能幹的人,在矽谷他算是很有成就的了,每次我去美國,一定會去找他,他也常常帶我去他的俱樂部吃飯,對我來說,吃這種飯,真是受罪。首先,我必須穿西裝,打領帶。然後必須吃那種毫無味道的洋餐,我最怕吃血淋淋的牛排。在那些講究的餐廳裡吃的牛排,每塊又都奇大無比,我吃了一半,已經飽了,而且肉已經冷掉了。可是老張好像習以為常,無論多大的牛排都可以吃掉。
老張住的房子並不大,可是據說是在矽谷的好地段,他家在一個小山上,坐在客廳裡,不僅可以看到一個山谷,還可以看到一個湖,湖邊是一個綠草如茵的高爾夫球場,到了黃昏的時候,坐在老張的客廳裡,從大玻璃窗看出去,簡直舒服得難以想像。
我有時會埋怨為什麼我們不去一個小館子吃碗麵,老張的理由是他已經付了俱樂部的月費,不去白不去,而且小館子附近又沒有停車場。其實這些都是藉口,老張已經習慣了奢侈的生活,你叫他去小館子人擠人,他受不了的。
老張之所以能在事業上如此成功,當然有其原因,我認為他最大的優點是好問。每次見到我,必定問我好多問題。比方說,他會問台灣的某某公司最近狀況如何,某某公司為何如此賺錢?為何某某公司最近好像一直在走下坡?老張不僅對企業的發展有興趣,他對新的技術,甚至古老的歷史、文字等等,都喜歡問。而且他的問題常常很難回答。
但是老張畢竟老了,有一次,他因為工作壓力太大而大病一場。醫生勸他休息。他決定退休,反正他錢多得不得了,早就可以退休了。
我又出差到美國了,這次老張和我從聖荷西坐上火車去舊金山玩,在舊金山四處亂逛,一路上不用找停車位,忽然發現舊金山的街景多美,而且多適合我們散步。我們走了一陣,發現中午到了,開始找飯館吃飯。走著走著,看到一座天主教堂門口掛了一個牌子,牌子上寫了「湯與麵包」。老張好奇心又來了,進去以後才知道這個餐廳專門供應湯、麵包和水果給街上的流浪漢吃。湯是肉湯,裡面也有相當多的蔬菜,熱騰騰的,水果當然是普通的水果,但也是新鮮的,麵包就不一樣了,全是才烤出爐的法國麵包和俄國黑麥大麵包,香味撲鼻而來。我和老張都想坐下來吃它一頓。
管事的修士主動邀請我們進去,他說我們也可以吃,流浪漢當然不用付錢,我們不是流浪漢,吃了以後,希望捐一點即可。老張二話不說,立刻拿出幾十元美金作為捐助,我們就坐下吃湯與麵包了。吃到一半,那位修士拿出一個小喇叭,吹奏了兩首歌,第一首歌是美國人都熟悉的〈當聖徒來的時候〉。這首歌有點爵士風味,用小喇叭吹奏,特別有勁,聽得我們十分陶醉。吃完以後,我們兩人都發現,有肉湯、麵包和水果可吃,我們已很滿足了。
老張在吃飯的時候,注意到牆上掛了一張標語,「請給我們我日用糧」,老張的老毛病又發了,他問我這是什麼意思,我說這是耶穌親自寫的祈禱文。這下老張的問題就更多了,他問我耶穌講什麼語言,我告訴他耶穌所用的語言叫作「阿拉美語」,是中東地區的一種土話,至今敘利亞南部的一些小村莊裡仍有人講這種話,而且他們都是基督徒,念這段祈禱文的時候仍用阿拉美語。
老張對這篇祈禱文大感興趣,問了一大堆問題,我有的也答不出來。尤其使我不知如何回答的是為什麼耶穌在祈禱文中用了「日」(英文是 daily)這個字,我說我實在弄不清楚。在我看來,我們每天都要吃飯,所以耶穌就用了「日」這個字,表示每天的意思,沒有什麼特別。我當時的感覺是老張真太喜歡亂問一通了。
這是兩年以前的事。前天,我收到老張的信,才知道老張已經回台灣定居了。他的新居在苗栗,我立刻去找他,發現他的新居和他在矽谷的家簡直有天壤之別,新家是一間公寓,大約只有三十坪左右,裡面的陳設倒是很舒服,但是毫無氣派。客廳沒有落地大玻璃窗,也看不到什麼湖和高爾夫球場。
老張太太燒了雪菜肉絲麵給我們吃,還有一些小菜。我是滿心歡喜,因為我想起了當年他請我吃的牛排大餐,餘悸猶在。吃完飯,老張忽然又洋派了起來,請我喝了一杯咖啡,他的咖啡機倒是很講究,好像這是他唯一講究的東西。
我忍不住問老張為什麼決定回台灣過如此「簡樸」的生活,老張告訴我全是因為「我日用糧」的原因。他對「日」字困惑不已,最後又去那間天主教堂吃飯,飯吃完,他問那位修士為什麼耶穌會用「日」這個字。那位修士二話不說,拉他進入一間辦公室,打開電腦,找到了一個投影片檔案,這個檔案的名稱是「我們沒有我日用糧」,裡面每一張投影片都是世界人飢餓的人骨瘦如柴的照片。尤其令老張難過的是孩子因為飢餓而大肚子的照片,他只看了一半,就看不下去了。
但他說他立刻瞭解耶穌說「我日用糧」的意義,這句話是指我們不應該向上天祈求過多的東西,只要求得每天所需要的食糧就夠了,因為這個世界上有太多的人不得溫飽。對於老張來講,「我日用糧」中間的「日」字意義非常深遠,當基督徒念這句祈禱文的時候,應該同時想起那位修士給他看的話:「我們沒有我日用糧」。
老張發現自己有了太多用不完的錢,他的孩子也都爭氣,個個有好的職業,因此他賣掉了在矽谷的房子,其實他在美國其他州也有房子,這一概都變成了現金,他留下一小部分,其他全部捐給了窮人,他告訴我他只需要「我日用糧」。
我常常被老張問倒,現在,我要反攻了。我問他,如果你早就知道「我日用糧」的意義,難道你會只拿微薄的薪水嗎?我知道老張一輩子薪水都極高,叫他只拿低薪,乃是不可能的事,所以故意找他的麻煩,看他如何回答。老張說薪水高,代表能力強,拿高薪,並無不對。但他認為人賺了很多錢以後,世人已經知道他很厲害,他又何必死抱著財富不放呢?他大可將他賺來的錢捐給窮人,自己只要能過溫飽的生活,就可以了。他就覺得他當年幸虧賺了好多錢,高薪多多少少滿足了他的虛榮心、事後可以使很多窮人受惠,一舉兩得也。
今天,我早上去望彌撒,當我念到「請你賞給我們日用的食糧」的時候,想起了老張。世界上,總有數以億計的基督徒每天都很熟悉「我日用糧」這個名詞,可是有誰像老張那樣地能解釋這個名詞的深沉意義呢?我敢說,我們其實早已豐衣足食了,所以我們祈求的絕對不是我們每天所需要的食糧而已,我們更懶得想有人根本沒有日用的食糧。
----
推這篇文章~不過猶有未盡...
世界上不是只有人啊!!
我們取足生活所需就好,這一點也沒錯,但眼光可以放遠一點:並不只是為了世界上其他可憐的人;更為了世界上其他可憐的生物、環境、生態。這樣,你可以做得更多、做得更好!
呂氏春秋有一篇以前選為高中國文「貴公」,其中一段如下:
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天下之天下也。陰陽之和,不長一類;甘露時雨,不私一物;萬民之主,不阿一人。伯禽將行,請所以治魯,周公曰:「利而勿利也。」荊人有遺弓者,而不肯索,曰:「荊人遺之,荊人得之,又何索焉﹖」孔子聞之曰:「去其『荊』而可矣!」老聃聞之曰:「去其『人』而可矣!」故老聃則至公矣!天地大矣,生而弗子,成而弗有。萬物皆被其澤、得其利,而莫知其所由始,此三皇、五帝之德也。
以前我以為我懂了,現在則以為我以前其實不懂。
我們要讓的,不只是給別人生存的空間;更重要的,是給萬物生存與進化的空間。
人類有什麼了不起的?的確了不起!因為人走在萬物的前面,率先進化出可思考的意識,能發展智慧。人的責任就是讓萬物都能順其天命,有朝一日也走到進化的前端,一起和諧促進宇宙的發展。
這就是中庸「參天地造化」的意義。
世界不是為人而被創造的;人是為世界而被創造的。

2007年10月26日 星期五

歡迎來到美食的園地-Stohrer



那天在巴黎
被人稱大惡人的少爺爺先生抓著得工作

突然想著個主意
用傳說中的甜點店來偷個閒好了
本來正在用腳踹人工作的少爺爺
聽到有甜點吃
果然答應放我半小時的假!

沒想到我居然徹底的迷路...
明明都走了八百遍了
而且根本是閉著眼睛都該回答正確的地鐵站
(最近真的常昏頭...還會在地鐵站繞了八圈走不出來...)
拜今日的高科技所賜
我拿出手機
以勝過GPS的尖端技術...

請朋友幫我找路

>.<

最後在半個鐘頭後
工作夥伴的情誼都要消失殆盡的時刻

我終於看到了轉角的Paul
拿出最大的自信說
“就在前面右轉旁邊,錯了頭給你!!“
(這個,這時候其實也不用自豪,這只證明了我是個路癡)
不過還好保住了這顆沒啥大用處的頭,不然吃東西就麻煩了!

於是我們到了“Stohrer"
這間從1730年就開門的熟食和蛋糕店

還好路易15當年決定娶波蘭老婆
也還好他老婆的爸爸有個好廚師
就這樣
Stohere在巴黎開張了~

想看故事法文又好的客官
請自己看寫的很好的告示牌
請恕我不囉唆了...


趁著少爺爺被甜點和大龍蝦迷惑的同時
我抓住機會
兩個人點了4個大蛋糕
烤布丁,草莓塔,黑森林,和opera
然後自己買了些補充熱量用的巧克力
: P



這裡面最讓我滿意的是烤布丁
雖然不是熱的
可是焦糖在舌尖上留下濃烈的香氣
布丁香滑的口感
在最後留下溫潤的蛋香

第一口感覺不是那麼特別
卻在香氣充滿口腔後
讓人一口接一口停不下來
真是好吃極了!

特別加映本店的巧克力
回到家後打開來
每一塊都讓我非常滿意
值得大力推薦

不過兩個笨蛋
居然沒有再複習告示牌上寫的大字
本店最著名的是
"babas"和“puits d'amour"
現在才後悔一直沒有吃到
真是氣人
(我真的得了癡呆症,每次看著其他的東西...就會忘了要點啥...都怪那隻大龍蝦!!)

還好黑森林的酒釀櫻桃
那迷人的香甜酒味
算是部份補足了上面兩樣招牌的遺珠之憾

有機會到巴黎
可別錯過了Stohrer
買些熟食中午去公園野餐
我想一定會是很棒的選擇!

Stohrer
51, rue Montorgueil 75002 - Paris
http://www.stohrer.fr/

2007年10月15日 星期一

那些鋼琴家所教我的一些事-培拉姆特

跟我熟知的朋友都知道某些話如果帶著自滿的表情
在我面前還是少提為妙
像是:

“阿最近真忙,雜事好多,都沒時間練琴“
“都沒時間排演,演奏會就要到了真糟!“
“還好我視譜功力還不錯,上場時再混混“

這些事情對一個認真的音樂家來說
無疑是莫大的痛苦
絕對不是自滿的工具
更不是說嘴時的裝飾品

音樂家也是一種職業
雖然在台灣一般人很愛買天才的單
而學音樂的人也很愛用這種像是天才事蹟的話語來炫耀自己的才能
但是坦白說
連敬業精神都沒有的音樂家
我都會直接回一句
“那你就直接回家吃自己好了!!“

我並不想捧老人的老年光環
這些老人們的年輕天才事蹟從來沒有少過
要提當年勇每個都不會少
但是這些老人們在背後的藝術的堅持
甚至單純的對自己職業和熱愛的尊重
無疑的是那些驕傲的年輕人該反省的事

身為拉威爾最後的學生之一
在89歲開完最後一場演奏會才退休的培拉姆特
毫無疑問的是好例子之一



80多歲高齡所錄下的加斯巴之夜
已經有一隻眼睛幾乎看不到了
在這些對鋼琴技巧極高度要求的樂曲裡
他對和聲流動精密的掌握
不斷流瀉而出的美妙樂句
還是讓人驚嘆不已

和一般人的認知不同的是
法國學派其實和其他學派相比較起來
是更為古典的
從基本指力的運用一直到踏板
這些聲音的要求其實來自於古典的美學觀

以踏板為例
對著和聲相應變化極節制的踩踏板是基本要求
以小肥貓主人為例
每次他和德國音樂家演出時
好笑的總會被要求把踏板踩多一些
“讓聲音盡量的糊一點“
反而是德國音樂家對法國音樂家的要求

而培拉姆特
在對音色延伸性和混合上
接續著拉威爾的想法
其實在踏板上有著重要的要求
稍微讓某些和聲染色
對古典的美學觀來說是種禁忌
對他來說卻是種美麗的效果

當然
對一個很古典的美學觀來說是如此
對其他人來說
培拉姆特踩的或許是少的太少了

有人說拉威爾的鋼琴作品
是莫札特的清澈加上李斯特的技巧
的確
在聽培拉姆特的演奏時
我是這麼想的

記得某次上課時彈到一半
耳邊突然傳來
“你那種踩法要是給培拉姆特聽到了一定會被敲頭!!"
的確如此
從腳上莫名其妙放掉的聲響細節
有時竟是如此的醜陋

(左手鋼琴協奏曲)




花了我生命一半的時光在聆聽培拉姆特
卻常常在爛轉錄中扼腕
而INA幫培拉姆特所留下來的甜美和熱情
對我來說真是難能可貴
雖然說他是以拉威爾的學生聞名
不過他可也是在15歲時就從佛瑞的手上用他的作品拿下首獎

偷偷從隔壁借用一下連結
幫自己今天晚上的心情寫下個小小的記錄
音樂一/音樂二

2007年10月10日 星期三

好康的來了



好康的來了!!

雖然對台灣的朋友們可能比較抱歉一點...

身為藝術總監的朋友
在這裡跟大家大力推薦2007-2008樂季的里昂鋼琴音樂節!

詳細的節目單
大家可以參閱音樂節的網站

法國有名的鋼琴音樂節當然很多
不過里昂鋼琴音樂節在鋼琴家的選擇上很豐富
在音樂類型上的安排上也很精彩

我自己對很多場都有興趣
唯一比較害怕的是 Jean-François Zygel的那場
他有時講得不錯,有時話多到快讓我抓狂
(所以正在考慮中... >.<)

買套票的話
跟在台灣的超天價音樂會相比
真的是太太太便宜了
(學生還有優待學生價...而開演前的折扣就不用我提了...)
場地是對小編制音樂會來說非常難得的好場地
Salle Molière

在里昂附近的朋友們
或是會到里昂附近玩的朋友們
如果對鋼琴音樂有興趣
不妨有空來聽場音樂會吧!!

2007年10月7日 星期日

冷冽月輝凝(2)

第三年了
在傍晚的秋意裡
我再次走進雅各賓中世紀的長廊
站在入口搖曳的燭光旁
我忍不住把雙臂搭在胸前
希望用象徵性的動作
把凍結在身體四周的冷空氣徹底的抖落

坐定

庭園裡透露出了點即將灑落的月光
跟身旁用大圍巾包住頭的老太太打了聲招呼
吐出了一絲飄散在空氣中的白霧
等待儀式般的掌聲
像夜裡的花苞般從四面八方綻開

82歲的老人家
突然上了台上
讓我瞄向老台口的眼神
硬是撲了個空

怕冷著了吧?
爬上爬下的也夠辛苦了...
雜亂的思緒裡
我急忙的搭上拍手致意的行列

霎時
兒時情景的樂句搶下了月色
灑落了亮麗的珠玉
他把所有快板的段落稍微調整得慢了一點點
卻讓兒時情景全部融成了一個恰好的整體
直到了詩人話語的嘆息
我才意識到了美麗的夢幻抓住了時光的雙翼
靜止在乳白色的光輝裡
不得不嘗試著在句尾慢慢的吐了口氣
深怕破壞了舒曼寫下的完美細緻
最後的消逝
的確沈入了永恆的夢境

在涼意踏不進的時間長河裡
幻想曲集op.111和接在後面的維也納狂歡節
讓速度和詩意的交互轉換
我察覺不到任何身體其他的感官知覺
只有樂句的線條帶領著我向前進
無力思考對或不對這種沒有任何意義的問題
每個音就像是夜空銀河裡該有的自然排列
用維也納狂歡節的終曲
畫出了最燦爛的結束

老人家臉不紅氣不喘的走下台
中場的冷空氣卻漫天襲地而來
手上緊抓住了香檳杯
像泡泡般咕嚕咕嚕不停往腦袋瓜裡冒的酒精
卻依舊趕不走被人丟入冰庫裡的錯覺
月色在樹梢漂移
然而腦海中的思緒依舊靜止
等待著銜接下半夜的樂音

fa小調第三號鋼琴奏鳴曲
奇異的讓人在夢境和真實之間創造出了
屬於夢幻的實體感
彷彿只有美麗的聲音
才是真正的存在
在大家都注目的沒有管弦樂協奏曲中
他借了技巧上的豐腴華麗感
表達出最濃烈炙熱的感情
不是夢中的柔輝
而是奪目的絢麗光芒
生命的熱情
狂野與夢幻的織體

圓月皎潔 凝結的時間在寒意中滑落...
從舒曼的第一個樂音 到最後一個樂音

安可的老人
換上嘉年華的青春膧體
從德布西,蕭邦,到法雅......

這一夜 正要開始
他如是說
迴響在這個美學思想長眠的雅各賓長廊

“我再也無法書寫……與我所見所受的啟示相比,我過去所寫的一切猶如草芥“
看著這句話,我心裡不禁想著
生命裡的美好,未嘗不是種奇蹟?

2007年10月4日 星期四

冷冽月輝凝(1)

敘說自己想書寫的
而不是被必須書寫的意圖所控制...
是我喜歡的一種自由

為此
在無數場的音樂會中
有時候只是覺得點滴在心頭
似乎就足夠了
也為此
去年契可里尼的整場蕭邦
我選擇了緘默



81歲的高齡
完美技巧的維持
難以言喻的精密度
無疑的征服了極限的另一個高峰
但是對於匠氣過度敏感的我
在單純炫耀技巧的場面效果裡
卻少了些感動


到底為了什麼原因挑了這樣的曲目?

這樣的問題隨著時間過去
我依舊沒有答案...

2007年9月26日 星期三

愛吃小豬坐飛機(2)

說實在的...
我真的想不出來為啥換搭法航以後
就常常被升等
這次回台灣被升等到商務艙時
我還在想著忘了帶到相機
不然就可以拍些照片

沒想到回程到了香港機場
去拿位子時
櫃台小姐又跟我說
“先生,我們幫你升等到商務艙“

看來該問問我爸媽到底是去哪裡幫我取名字的
這種在台灣到處可見的菜市場名
變成羅馬拼音後居然會這麼吃香?!!
難道這就是傳聞中的“菜市場走跳升等理論“?

(請不要懷疑自己的智商,本理論並不存在>_<)



8月20號
飛機在大雨中到達香港機場
在大大的液晶電視前
我和一群剛到的機組員
看著CNN裡華航飛機出事的消息
一動也不動的呆呆的站著
腦筋吃驚到一片空白

在要上飛機前
無疑的這是最令人不想看到的畫面...
在電腦上抓住了所有在台灣可以找到正在線上的朋友們
沒想到卻沒有人知道確切的消息
最後還好林小寶的媽仔細盯著電視
告訴我沒有人喪生

不幸中的大幸 是我在上飛機前的心情...
留在腦海裡的影像
手裡拿著商務艙的登機卡
臉上卻笑不出來



我想是機艙裡明亮的光線讓我回過神來
跟別家航空公司相比
其實我真的還蠻喜歡法航在機艙裡營造的明亮感
色調裡沒有讓人覺得詭異的老舊顏色
單純帶一點清新的亮度
其實讓人的心情比較穩定

沒有新航商務艙隨時在你身邊轉來轉去的服務
法航倒是有種自在感
對我這種不愛待在同個椅子上飛長程飛行的人來說
連經濟艙都有小吧台
要啥自己來
省得囉唆乾乾脆脆的
反而讓我覺得輕鬆



拿了杯香檳
旁邊的韓國財務先生開始跟我聊起天來
話題卻總是在圍繞在我不太想聊的工作話題
在上飛機的第一時間裡就讓我覺得假期已經結束
真的讓人覺得很可憐
只好從包包裡拿出我的法寶
“躲在鋼琴的故事裡總行吧~“
翻開書頁
繼續培養我的假期殘存自我安慰

@@

愛吃小豬的愛吃實力
在點菜時終於打開...
所有不愉快的心情
我決定用好好的吃一頓來安慰一下自己!




不同於從巴黎飛出的航班多半有鵝肝
這次的前菜可以選怕瑪火腿或是燻鯖魚配蝦仁

雖然心裡很想選怕瑪火腿
但是很想嘗試別的東西
就大膽的點了燻鯖魚配蝦仁
搭白酒Languedoc Blanc

燻鯖魚,蝦仁和蛋黃醬是不錯的搭配
烤節瓜配起來也蠻好吃的

可是旁邊居然放了瓶小地雷
一瓶我不喜歡的檸檬橄欖油!!
(就是黃黃在奶油碟上閃亮的那一瓶!!)
淋上沙拉後
整盤沙拉立刻出現詭異的檸檬香料味
沒有檸檬的清香
只有佈滿口腔的一種詭異刺激感

唉!可以接受勉勉強強的吃
但是完全不推薦
單純的橄欖油就好了!
幹嘛搞出這種複雜的怪東西!!



主菜的選擇有腓力,鱈魚,或是天津肉片
被香草白蘭地醬汁迷惑的我
二話不說的點了腓力牛排配玉米餅
加了點綠胡椒芥末醬
配上紅酒Bordeaux Rouge

牛肉的質感很好
雖然是飛機餐卻還是很滑嫩
香草白蘭地醬汁讓肉的鮮味更為明顯
雖然我不太愛有點乾乾的玉米餅
不過主菜的搭配上還蠻不錯的



法航商務艙的甜點則一直讓我很喜歡
儘管每次吃到都是這幾樣
但是我很喜歡他們的焦糖蜜梨塔
從塔皮到蜜梨的搭配
香酥到濃密的口感
再多點上芒果冰琪淋和附上的小餅乾
來杯黑咖啡
真是讓人滿足

: )

水果就稍等一下散步去時再說...

旁邊的財務先生應該是在想著 “這個傢伙還真愛吃!“
在點甜點時露出個小微笑說
“請給我跟他完全一樣就好!“
希望我的份量沒有讓他昏倒~

難道他沒有感覺飛機靠我們這邊總是特別重?
: P

經由JackC的熱心飛行教戰守則
加上這次回台灣一堆事情讓我跑東跑西的一直沒停過
我決定在上飛機前就乾脆不睡了
沒想到一直是阿信命
在商務艙翻來翻去都睡不著
還差點扭到腰的我
這次累到完全不省人事......

謝謝你!大熊傑克!!
熊的知識果然不是一般人能相提並論的豐富!!
(遠目)

能躺平果然是件幸福的事阿!!(請自行在麥可風上轉大Echo)

醒來吃了頓豐富的午餐
醋溜豬柳和燻雞沙拉
(地雷檸檬橄欖油再度登場,這次我連開都沒開...)


飽食終日,等著下飛機

開工大吉~耶!!

2007年9月24日 星期一

Copying Beethoven


挺好看的一部片子~

雖然沒有特別的介紹曲子,但看看帥哥的八卦,感覺還挺不賴的~(笑)



安娜、霍茲是片中的女主角,不知是真有其人嗎~?在片中很漂亮。

能為自己的夢想而努力的人,是令人欽佩的。

看著她的毅力,以及對自己夢想的那份愛,可以讓人反省自己,成長過程中,有真正為自己的夢想盡力過嗎~?

還是,只是任憑著時間的消逝,感嘆歲月不饒人~?


Ivory

2007年9月23日 星期日

The Shawshank Redemption

聽到音樂的感覺真好~~~@_@....
前幾天某個下午
短暫的飯後休息時間
望著天空突然想起

電影刺激1995(The Shawshank Redemption)裡的片段
男主角偷偷溜進廣播室
拿出費加洛婚禮的LP
男主角淺淺的笑著!
獄卒咆哮著!
其他受刑人則徜佯在莫札特的微風中 ...

果然只有自由才能傾聽
傾聽也得以重獲自由~~~~

2007年9月22日 星期六

Settembre Musica Part.1: 走板與嫻熟, Argerich+Dutoit+Philharmonia Orchestra



暑假來義大利想聽場便宜又有噱頭的古典音樂會嗎? 走一趟義北的杜林(Torino)吧!

Torino是義大利北部皮埃蒙特(Piemonte)區的首府, 也是義大利最大的汽車製造集團菲雅特(Fiat)的總部, 2006年還舉辦了冬季奧運., 在義大利北部的幾個大城市中, 杜林大概是唯一一個在城市規模和居住便利性上足以和米蘭及波隆納(Bologna)相抗衡的城市.

義北大城市的市容都以雄偉粗曠居多, 較諸中義和南義小巧和古典的房舍, 北部的霸氣凌人是顯而易見的. 杜林之前的統治者因為是法國的薩伏伊王朝(Savoy)所以從市中心的老建築中不難看出法蘭西風格在這個城市深刻的印記. 徒步漫遊市中心, 曾造訪過巴黎的人定會有熟悉的親切感, 那種法蘭西式的絢麗和典雅讓杜林條條大路的齊整不至全數失陷在當代建築森冷的調性裡. 比起米蘭, Torino是個美麗的城市, 在我用心掃了趟市中心後, 這種感覺更強烈了些.

音樂還是此行的主要目的. 這場音樂會是我今年在杜林Settembre Musica(九月音樂節)的第一場, 前兩年就已經知道這個音樂節的演出陣容和票價都是義大利難得的綉擱大碗, 但之前總是因為九月份的考試而放棄了一聽的機會, 今年我是打定主意一定要成行, 還好一切順利, 算是有圓夢的快慰了. 音樂節的節目算是包羅萬有, 喜歡各式音樂類型的人, 都能在這個音樂節得到滿足, 最貴的票價也僅在台幣2200左右, 但以此票價赴歐洲知名演出團體聚首一堂的盛宴可說是相當划算的. 今年的音樂節更破天荒第一次和米蘭連袂舉辦, 音樂的內容和數量都有了雙倍的成長. 有興趣的人可以上http://www.settembremusica.it/ 一探究竟, 網站有英文版本, 對不懂義大利文的人來說便利許多.

談到當晚的音樂會, 這場吸引人的地方不單單是前妻與前夫同台合作為賣座加碼, 曲目的選擇和樂團也是一個賣點. 老男人和老女人在台上當然不會有多聳動的事情發生, 摸摸抱抱, 比一般指揮和獨奏家的互動多些親密也就罷了, 但人在國外就會不由自主地長養狗仔的氣質(至少我是如此…笑), 總覺得兩人的一舉一動和一般的組合不同, 心理還自得其樂地自豪著, 似乎在場的所有聽眾唯獨我是那個知道Argerich和Dutoit曾是夫妻的人, 呵呵, 就是種白爛的偏執吧! 不過事後想想, 有人為了八卦去聽音樂會也沒啥不好, 最起碼聽到暴爛的演出, 還能自我調侃, “還好有挖到些八卦”, 這樣自我演譯一番, 似乎我專注在分析彈奏時的Argerich和Dutoit的雙目交會, 完全是駐義樂評家該有的天賦, 入境隨俗嗎, 義大利本來就是個長舌男和八卦女聚集的寶地…

這對前任夫妻檔在這次音樂節共有兩場演出, 樂團也都是英國愛樂管絃樂團, 九月六號這場是第一場, 曲目是清一色的德奧經典- 貝多芬和布拉姆斯. 上半場第一首是貝多芬的柯里奧蘭序曲(Coriolan)和第一號鋼琴協奏曲, 下半場則是布拉姆斯第一號交響曲這種大部頭的音樂會標準曲目. 坦白說, 聽這第一場的動機, 對愛樂管和度特華的好奇心是主因, 阿格麗希因為之前有聽過反而成了次要因素了.

當天開演前還有段值得一提的插曲, 九月六號當天義大利男高音帕華洛帝過世, 開演前, 大會主辦人還特別上台致詞, 全體觀眾並起立為這位70年代後最知名的男高音默哀一分鐘. 音樂會開演前為某位知名音樂家默哀對我來說也是第一次, 帕華洛帝的過世在義大利的聲樂界算是不小的震撼, 畢竟論知名度而言, 帕華洛帝的確是古典音樂界的明星, 現實義大利或者全世界的古典音樂界, 想要再出一個這號人物怕也是機會渺茫了. 祝福他也能獲得永遠的安息.

哀悼過後, 化追思為力量精采無比的演出, 是我結束一分鐘的靜默理所當然的渴盼. 貝多芬序曲中激昂與雄偉交錯的情緒確是揮別遺憾, 展望將來的好曲目. 愛樂在高、中音域的表現讓我回想到法國團的弦樂部-充滿光澤並具有穿透麗的聲響-, 但愛樂的聲音並沒有究竟達到晶瑩通透的質感, 些許的暗沉和凝滯又會讓我聯想但德國團慣有的厚實, 總之, 樂團的音色就是介於法國和德國團之間的一種聲音, 以特性而言, 演奏德奧的曲目是比較討好的.

杜特華的帶領顯得遊刃有餘, 畢竟是老油條一個了, 這首序曲該有的起承轉合都能處理的很恰當, 但可能真的是太熟了, 曲子聽起來總有過多的匠氣, 序曲中情感的對立和投注反而被忽略了, 當然愛樂本身能力的極限也是主要的因素, 雖然序曲中規模較小並且比較容易掌控的總奏可以突顯他們特殊的聲響, 但銅管明顯過於呆板和不穩的事實, 卻讓人在曲子的高潮點有意猶未竟的缺憾. 完成度以現在一流樂團的標準看是ok的, 但考驗才剛開始…

貝多芬第一號鋼琴協奏曲是一首輕快但同時洋溢著爽朗的作品. 第一樂章以單黃管、定音鼓拉開一小段有如行軍進行曲般精神抖擻的序奏, 鋼琴明快而愉悅的回應和管弦樂果敢並富有生氣的總奏醞釀了一個令人振奮的局面……. 以上是一個〝正常〞的演奏應該感受到的效果. 可惜的是, 前夫和前妻的合作, 無論就事件本身和呈現的內容而言都不能說是個正常的演出, 正確的說, 這是一個荒腔走板的演出.

音樂會真的聽了不少, 坦白說, 我其實非常希望每場音樂會下來, 所有的樂評都是讚揚與溢美之詞, 我覺得這並不是件難事, 也早就屏棄了把音樂會拿來和之前那些大人物的經典詮釋相提並論這等不切實際的想法. 即便如次, 還是可以聽到那種, 讓你強烈質疑, 今晚到底是古典音樂會還是雜耍訓練班這等荒謬的體驗. 2007年9月6號, 帕華洛帝過世當天, 我聽到的不是一場追悼音樂會, 恰恰就是兩個很有名的音樂家賦閒在家時才會有的瞎扯蛋. 這個評論是苛刻了, 但作為人們口中所謂的當代鋼琴女皇, Argerich真的應該自我檢討.也許曲畢現場觀眾如雷的掌聲代表她的聲望依舊如日中天, 但對我來說, 弔軌地反覆聯想小馬聽完口吐白沫的畫面, 證明大事真的不妙了. 從出手的第一段音群, 阿格麗希就開始她當晚一連串在 “完成樂句”和“創造效果”間的掙扎, 那真是一場拉拔, 從她顫抖和急躁的觸鍵, 從縮編的愛樂不整齊的總奏和凌亂的聲音, 從度特華關愛和愛莫能助的眼神, 我已經能了解這場慘劇的級數了.
快的樂句突顯了Argerich在音色上明顯的衰退, 即便音階的處理都顯得亂而浮, 句尾往往是草率收場, 或是以上半身的力量硬壓出來的, 一種局促的氛圍籠罩著我們古典鋼琴界的天之驕女, 缺乏練習和對整體速度的追趕讓第一樂章成為一場驚悚片的試映會, 作為台下觀眾的我, 則被迫編織起之前聽過好版本的所有片段, 抽離也好, 逃避也罷, 拜託大姐你玩點真格的吧(如果有能力的話, 唉..). 第二樂章是個如歌的行板, 簡單謐靜的氣氛絕對是明心抒懷的好音樂, 只要拿出些許的誠意就會有不錯的效果, 哪知這對前任的搶錢夫妻檔, 打定主意敷衍了事, 就連簡簡單單的溫情暖意也懶得給了, 阿格麗西在音色上的貧弱和怯步即便是在慢板較充裕的tempo下也沒有很大的起色, 慢板樂章尚且如此, 終樂章的Rondo我也就心知肚明地捨棄了最後一絲絲的希望, 不用心或是心有餘而力不足我已經懶得追究了, 心理就嘟囔著, 快給我結束吧.

和上次約兩年前聽到的Argerich相比, 這場貝多芬真的很慘, 兩年前的她起碼還讓我覺得是有音色和流暢的, 當天的表現卻是勉強擠出些優點也不可得.

二十年的沉寂, 多少滄桑和喜悅的記憶, 當融鍊這一切酸甜苦辣的音樂破繭而出, 有的不是擺脫宿命的喜悅, 確是更多、更纏雜地對生命本質的詰問, 然後故事的主人翁走出風雨, 果決地向光明的一端猛躍, 幸福依舊未知, 生命的足跡裡跨出的卻是意義重大的一步。 這一大步就是今晚下半場的重頭戲, 布拉姆斯第一號交響曲。對德國音樂界和布拉姆斯本人而言, 這首交響曲都有不凡的意義, 其一是交響曲這種創作形式已在十九世紀末式微, 一個德奧作曲家在這個領域的成功都對後來有志於此者是莫大的鼓舞;其二, 對於一個已四十多歲的作曲家而言, 這首曲子的成功至少在相當程度上解開多年創作和情感上的纏縛.。掙扎和憤怒是我對這首曲子的感覺, 似乎二十年下來的心酸還是遠勝過喜悅。 蛻變的代價需是沉重而猛烈的, 對聽的人是如此, 對演出的人更是如此。

詮釋布拉姆斯除了在結構控制上必須的均衡外, 激昂的情緒, 更確切地說要能炒作和維持激昂的情緒是絕對不可缺少的要素。維繫一種音色和保持它對於德國音樂來說本就是司空見慣的, 但要能波瀾壯闊地啟動它並且善巧地層層堆疊這些激情就不是所有的樂團都能完成的輕鬆活了。當然我絕對沒有殘酷地奢望我會聽到一場火花四茂的演出, 但愛樂和度特華在下半場的表現真的比上半場有進步, 雖然銅管一次次拖累整體的效果, 但整體而言音樂的行進是十分流暢的. 度特華顯然把曲子的重點放在弦樂線條能自然伸展的課題上, 愛樂中音域的質感也不負眾望地在大部分的樂句裡作出了稱職的表現。

對愛樂而言, 艱難的部分在這首交響曲大開大闔地綻放曲中的激情時就明顯地體現出來了。畢竟愛樂不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團(2007年是成立62週年), 老團那種齊奏時獨有的和諧和質感恰恰就是愛樂的弦樂部最大的缺憾, 當演奏大作品時, 這也成為侷限演出效果最大的致命傷。也許是杜特華老練到忘了傾注豐沛的情感, 也許是愛樂的演出極限真的暴露了, 過於溫情的布拉姆斯是我對這個下半場的評語, 就當是一種詮釋其實也不賴, 起碼不像上半場的前妻那樣荒唐潦倒, 呵呵, 萬幸啊!
走板與嫻熟, 這一對表現極端的前任夫妻檔, 在隔天的全本法國曲目中會有什麼新鮮事呢? 咱下回見分曉吧!

2007年9月16日 星期日

古典音樂的演化論與被誤解的寬容

假自由主義之名大談演化論,實則是回歸到人類最原始的狀態,將所有文化價值棄於赤裸裸的經濟暴力之中。

這時,那些期望著文化價值保有其獨立性,不至於在如火如荼的全球化商業活動中一齊淪落洪荒的人,反倒變成所謂守舊迂腐者。

其實,我並不悲觀,只是覺得好笑罷了。每個時代的每個文化活動,從不曾由社會的大眾所支撐,除非是假文化之名的其他活動。

只需要一些有真正鑑賞力的聽眾、認真負責的評論家與音樂家,就足以讓古典音樂文化繼續進步下去了,既使在大眾看來不成氣候,但,那從來不是個問題,或者說,只有在商業的權量之下,大眾的態度,才是個問題。

「你的一個想法,不管多麼正確或多麼錯誤,只要樣本數夠大,一定可以找到一個和你想法相反的人。」

在這句話中,我所看見的弔詭是:網路上回應推薦版本的眾人所列洋洋灑灑的數千篇,竟不脫一個熟讀各版唱片聖經的人的知識範圍,這種單一性難道不叫人感到戰慄?這句話應該被引用來對抗這種單一性。

然而這句話卻被過度的引用在另一個地方:它被刻意錯用來擊打一個因每個人都擁有自己的信念而璀璨的世界。

於是這個世界變成:因為你的信念不是絕對,所以你不應該有信念。但信念因此消失了嗎?沒有!因為相信這句話的人,貫徹了同一個信念,變成了一樣的人。

如果他們貫徹的信念是這句話,那還算萬幸,但事實上並非如此,這種經由大眾信念而形成的暴力無處不在。因為這個信念,是由那些藉由塑造集體信念而獲利的人刻意-以感覺起來非常璀璨的手法-所創造的。

2007年9月12日 星期三

技巧與天賦?

有很多事情
當我們在不停的鑽牛角尖還找不到出口時
其實到不如去倒杯茶後問問自己
“這件事情到底重不重要?“

“這樣對不對?這樣有沒有錯?“
"要不要這樣做?要不要那樣做?“
對與錯在考ㄧ百分拿第一名的教育養成裡
當然是重要無比
但是在這種教育訓練下的我們
卻常常忘了

在生命裡有很多事卻不是如此...

有很多小故事,乍聽之下像是天才的偉人事蹟
卻在很多時候教給了我很多東西
也讓我在看到很多問題時很想說句
“這件事情其實一點也不重要..."

或許...就像某人說的...我天生的就會被奇怪的東西所吸引吧...@@

就從老妖婆和德布西開始說起吧

話說某天德布西忍不住對老妖婆抱怨了起來
“妳為啥都不彈我的作品,妳對我的作品到底有什麼不滿“...
“是技巧太難了嗎?“
“可是這些東西對妳來說,根本就是小孩子的把戲!!根本一點都不難阿?“
“妳是不是不喜歡我的作品??!!“

還是少女的老妖婆當時被嚇到了
“快別這麼說!!我非常喜歡你的作品,應該是說我熱愛著你的作品!!"

“那你為什麼演出的時候都不彈?“ 德布西瞪著眼睛

“我一直覺得我不能理解...技巧上是不難,不過就是那樣...
可是我一直覺得像是有一道牆擋著...擋在我和這些作品之間...
我沒辦法做出那種神奇的美感!! “

德布西聽了非常認真的回答
“那我們一起來工作好了!!我真的想要妳演奏我的作品!!"

就這樣,一起工作的時光就這樣展開了
老妖婆在後來笑著說
“他一直要我彈,可是天知道我多麼喜歡他彈琴的聲音,蕭邦愛徒親自教出來的琴藝,真是美極了!“

而背著光環的老妖婆,在面對一堆想要了解她彈琴祕密的問題時
只好開始笑著解釋

“大家都一直在追問我的鋼琴天賦...可是其實我的家人比較早發現的是我的音樂天賦...學琴的原因其實是這樣來的..."

“我記得很清楚有次我家人覺得我夠大了,帶我去聽歌劇,我愛極了!
回家後我開始忍不住把每個聲部的譜都寫下來,
自己當起指揮,指揮著每個不同的聲部,指揮不同的演唱角色,
然後再模仿李斯特的手法,寫一堆華麗的變奏“
“我真的太愛這些音樂了,我可以一個人坐在那裡不停變換身分想像著不同的音樂,玩上一整天“

“我是覺得還好,我就是愛玩這些,對我來說非常的快樂,不過家裡的人比較緊張,因為我那年大概5歲"

@@


美,好像就是這麼簡單...卻又這麼難...

2007年8月24日 星期五

來自天堂的聲音

常常在聽老妖婆彈的音樂時
我老是忍不住在想...

到底她當時
是用怎樣的心情在彈這些作品?

回頭看看現在
琳瑯滿目的專有名詞愛樂大會串
國族分類演奏家譜系解析
總是讓人看得頭昏眼花
卻老是讓我覺得離音樂越來越遠

像是呼吸不到空氣的窒息感...驕傲的踐踏著每個音符...

想靜下來時
拿出她的CD
在新天新地的小角落坐下

聆聽著

她想訴說的每一種心情...

在阿爾班尼士要離開人世間的最後一段日子
幾乎每個晚上
老妖婆都和先生趕去他家看他

聊聊音樂...

成了生命中最美好的陪伴

就在某個星期天
老妖婆結束了和科隆在下午的音樂會
就飛奔到了阿爾班尼士家

和早一步先到的佛瑞和杜卡
他們知道和即將遠行的阿爾班尼士
除了今晚
就再也沒有相會的一天了...

“妳願意彈佛瑞的綺想圓舞曲給我聽嗎?杜卡也很喜歡這首曲子...“

在最後的要求下
老妖婆坐上了鋼琴前,忍住所有的悲傷
開始了這首曲子

突然,在曲子的中段
阿爾班尼士抓住了老妖婆的肩膀

“夠了,這就是我的結束“

“我想,我永遠也沒辦法再聽到從妳手中傳來的...這來自天堂的聲音..."


純淨的熱情 和死亡的距離

的確

這是生命的依靠

來自天堂的聲音...




記於 我在新天新地那個美好的夏夜

2007年8月23日 星期四

第一屆petitmm小豬盃評論大賽頒獎通知

恭喜各位第一屆petitmm小豬盃評論大賽的得獎人們

獎品已經到了
請快來領獎喔!

為了方便大家
我想最簡單的方法是請大家前往新天新地領取
只要跟主惟說你是來領獎的就行了~

地址:台北市錦西街1-1號3樓
電話:02 25415940
錦西街與中山北路垂直,在民生西路與民權西路之間,而新天新地就在中山北路轉進錦西街的街口,丹堤咖啡樓上。

捷運:雙連站或民權西路站
公車:台泥大樓站 或 民生及民權線在中山北路口下車
開車:可停成淵高中地下停車場(入口於錦西街38巷口對面)

獎品是一起聚餐的我們會好好找個時間吃一頓
而比較難到台灣領獎的Maguerite,請告訴我要怎樣把獎品給妳

非常謝謝大家的共襄盛舉!!

2007年8月14日 星期二

Le Papillon ~ 蝴蝶

忍不住分享一首很可愛又好聽的歌曲...^^

前頭是“蝴蝶“這影片的介紹,到了倒數3分05秒時,可聽到完整的曲子唷~

2007年7月23日 星期一

大爆走的前言

剛剛看了幾篇名師寫下的中文音樂學術論文
讓本來正要把話題拉回佛瑞好好回答poki的我
忍不住又大爆走

幾篇文章從一開頭就可以立刻知道是東抄抄西抄抄的
沒有完整的結構
沒有完整的思考
個人的見解就是些莫名其妙的東西
在抄下來的文字中
隨便加幾行“筆者認為這真是首好曲子“
或是加上些鼓勵學生的信心喊話
甚至斷章取義的在原文上多加些不知道從哪裡飛來的看法
(真的太扯了!!)

這就成了好幾篇洋洋灑灑的音樂學術論文

上次我還看到篇全文一字不漏的全用別人的文字
唯一省略的是原作者的姓名!!!

真是夠了!!

流行的音樂學書籍就是那些
剪剪貼貼抄抄寫寫
大家一眼都心知肚明不是自己寫的

只是問個問題難道有那麼難?

從頭到尾根本沒人知道作者想問什麼
想回答什麼
就只是文字的剪貼工作

這就叫音樂學術的話

真是夠了!!

2007年7月21日 星期六

碎碎念的自問自答

看了Carol的文章
在他家碎碎念的自問自答...
把他貼上來

----------碎碎念的分隔線---------------

為什麼帶假髮
其實是個有趣的問題喔~

小小的假髮告訴了我們一些有趣的事

巴哈也是帶假髮的
為什麼呢??


我碎碎念的回應:

Marguerite查到的wiki連結就有一部份的訊息
(果然這年頭,wiki還蠻好用的)
一開始帶假髮的是法王路易13
(傳聞他是個禿頭)
不過是到了路易14之後(太陽王)
假髮和路易14的裝扮開始形成了大流行
成為貴族身分地位的象徵
最後假髮的裝扮在歐洲大陸
是因為法國大革命的關係而消失
也因此貝多芬是活在假髮流行消失後的年代

從一點一點的小跡象
像拼圖一樣慢慢的拼起來
(很像偵探小說吧~)
我們慢慢的能發現當時美學觀點彼此間的連結
這是條文化的長河

回到音樂上
我們老是把巴哈是音樂之父掛在嘴上
的確巴哈有非常多屬於他本身的創新和偉大成就
但是他其實受了當時相當完整的音樂教育
有著那個時代流傳著的音樂美學影響
也抄抄寫寫模仿了很多人的作品

那麼巴哈接受的音樂教育是怎樣的呢?

這個問題我不想急著回答提出我的想法
我覺得慢慢的在大家對音樂的好奇心上
會找到許多有趣的答案

拐個彎
對喜愛著巴哈的人
我想推薦大家多聽聽巴洛克時期的許多音樂
盧利,庫普蘭,威瓦第,拉摩,史卡拉地...以及許多許多

如果沒了庫普蘭,巴哈就不是今天的巴哈
如果沒了威瓦第,巴哈也不是今天的巴哈
這些名字我們不只可以跟他之前的作曲家或是同時的作曲家做代換
甚至可以跟之後的作曲家做代換

在我們聽到巴哈音樂感動的同時
我們是不是也能試著想像當時
他第一次看到庫普蘭寫的大鍵琴美妙指法和裝飾奏
或是他看到了威瓦第的作品急著想要模仿
那種為了美妙音樂而感動的心情?

小偵探的遊戲
我們當然可以對各個不同的作曲家玩
從歷史的角度玩起
從音樂分析的角度玩起
從所有讓人覺得好奇的東西玩起

對我不小心離題太遠
而原來主題提到的莫札特當然也是

推的更遠更遠
我可以丟個有趣的問題
讓大家玩大串連的動動腦

說到印象派,大家一開始想到的絕對是拉威爾和德布西
模糊的聲響,光影的變化
可是為什麼
德布西說他討厭印象派這個詞?
大家形容拉威爾時總是說他是個精確的瑞士鐘錶匠?

那麼印象派到底是什麼?

回答這個問題的同時
我們能串起多少個之前提到作曲家的音樂??
(其實我耍詐的一個都沒漏...而且其實還有更多更多...)

請容我用一句老話
奸詐的對個大問題丟個天馬行空的答案:

音樂,是由聆聽開始喔~

2007年7月20日 星期五

少毛又如何?(我是惡搞文)

稍微有點空檔
好像該來聊聊“毛“這回事

學琴的人
總是很在乎自己的毛
我們常常看到有人在擔心自己的毛太少
深怕有許多曲子彈不出來
有很多音可能會彈不到

我卻常常為著許多少毛的鋼琴家們大吃一驚

“你知道我的毛少,那種怪規格的琴我彈不來!“
這是我第一次聽到那位大師說他毛少
在這之前
我沒細看也沒多留意
聽到了這句話
我也只當他在謙虛
心裡想著“你這樣都毛少,那我不去撞牆!“

音樂不是只按到音
一定要記得仔細的聽
看我的毛那麼少
這時後還稍微佔了點便宜>

我看著張在眼前的那叢毛
下巴差點沒掉下來
雖然我自己的毛不大不少
了不起撈個9度不會佔太多便宜

眼前的那叢彈出無數美妙音樂的毛
跟我的毛比起來卻真的是叢少毛!!

在這個安靜的夜裡
我還真的蠻想在街上大叫
“毛少又怎樣?!!“


------------少毛分隔線--------------


如果一叢毛又有彈性又均勻,顏色又漂亮......
我實在也沒啥好嫌人家少......

2007年7月16日 星期一

被遺忘的琴韻- MONIQUE HAAS



夏天一到,歐洲的旅遊旺季正式開跑。
我呢?苦命的卻搭上了另一個旺季~考試旺季
沒錯! 義大利的七月就是考試月!
教授把學生折騰虐待完後,心滿意足地去渡八月的長假
(真是變態兼沒有人性的安排)
嗚嗚… 我也要放假啦!
看著每天在這出沒的觀光客,是人都不會想考試才對!
連想寫的文章也不得以一拖再拖
先跟久等的petit說聲抱歉啦
一到考試整個人就壓力大….

……………久別復出…………………………………..

和很多消費者一樣, 買CD我注重的就是價錢和整體呈現。

一開始,當然是糊裡糊塗的跟著群眾口碑起舞,所謂的狂搜名盤就是我剛聽音樂時最好的寫照。不過想來”人云亦云”這個評價,似乎和缺乏自我想法是兩回事。至少我覺得,在初入門階段,除了考慮價錢外,雜誌媒體所創造出來的某某必買盤;那些千篇一律,舉一就能反三的大師名單無非是多數入門菜鳥,自我侷限,也從此以劃地自限為常的開始。(畢竟那是少數的資訊來源)

我想不少人其實不喜歡,或者沒有他們想像中的喜歡,某些所謂鋼琴巨匠的演奏。
不過因為沒有機會接觸更多的資訊來源,儘管心中直嘀咕 “這真的就是大師的境界?”
假以時日,這等半強迫的喜歡似乎也就這麼理所當然了起來。

好壞是比較出來的。 沒得比、不去比,荒唐的雜耍也可登堂入室。更何況,現在大廠對包裝行銷如此盡心盡力下多少三腳貓就這麼成了萬人迷。唉… 倘若真正的巨星依舊星光熠熠也就罷了。問題就是,真正有實力的人淪為二流配角。期限呢?! 嘿嘿….
無限期冷凍冰存!!

人紅當然還是有原因的:根據我多年欣賞音樂的經驗,不外乎以下幾點:
1. 舞台魅力: 簡而言之,若非帥哥美女必也術士之流。或以貌迷人,或以誇張、攝人心魄的現場演出成就一流之名。
2. 技藝超群: 技巧好的定義不一而足,但能以此笑傲樂壇的,某種角度上當稱名符其實之輩。
3. 年逾古稀: 敬老尊賢的美德往往讓很多年輕時乏人問津者安享榮耀的晚年。
4. 裙帶關係: 嫁了個名製作人老公,不紅也難!
5. 國族迷思: 從俄羅斯出生或訓練出來的若不是技驚四座至少也是一流水準。

以現在的情況來說,以第一種條件紅透半邊天的佔據了現今古典音樂界的大多數。藝人而非專職古典音樂演奏家的迷惑,確有逐漸升高的趨勢。

當然,排除掉那些我一聽就想抬出狗頭閘伺候的。很多入門期被我敬若天人,後來因招搖撞騙、譁眾取寵、不務正業等罪名;遭我狠心拋棄的”大師”數名,近來的前景似有些許曙光(也就些許罷了 不可能多了)。 我逐漸對這些被打入宗人府的皇親國戚,昇起了丁點的疼惜。那些絲絲的憐憫,實在是因為我開始了解,彈鋼琴是件多麼不容易的事,更何況彈的一手好琴。

真的不容易 不僅考驗彈奏的人,欣賞者的品味又何嘗不是呢?
很多理應大紅大紫的人就這麼匪夷所思地被遺忘了。

不討喜的原因,我不是很清楚,應該說就算很清楚我也懶得去追究。反正媒體炒作和老王賣瓜自賣自誇的手法,在古典音樂界也奉行不誤行之有年。

Monique Haas對我來說就是被遺忘的人之一


1909年生,師事Lazar Levy(哈斯基兒和所羅門的老師),生涯在錄音室錄下至少等同14張CD的音樂。 以上三件事實,讓我們能充分而客觀的體會這位女鋼琴家在當時的重要性。
這位嬌小、氣質高雅,有著甜美笑容的女鋼琴家搭上了法國二十世紀初期的傑出女鋼琴家熱潮,繼Marcelle Meyer、Yvonne Lefebure、Jeanne-Marie Darrè等人之後在歐陸舞台上揚名。
就算僅以她在1968~72年間為Erato錄下的德布西和拉威爾鋼琴獨奏作品全集作為標準,一個愛樂者也多少能體會這位鋼琴家的實力確實不容小覷。

DG在2006年推出的這一套8張Haas在DG的錄音大全集,無疑和以往這位鋼琴家被眾人忽略的態度提供了鮮明對比。對我來說,若硬要找出一個導致她不紅的原因,最終似乎也僅能以不善製造”戲劇效果”這等牽強的理由隨意搪塞。比起某人隨曲哼唱還自動起乩所錄下的巴哈鍵盤音樂,Haas典雅的演技的確顯得缺乏觀賞價值;和那些俄羅斯同儕每每樂此不疲把鋼琴當作機關槍、重武器操演,場場下來硝煙瀰漫的驚悚震撼相比,Haas的流暢溫婉又被視為過度保守的演出。正因為完美且堅持地固守她的老師Levy:”必須自然而完整的呈現旋律的音樂性。”這條乍似簡單卻艱難萬分的鐵律,一位擁有建構交響曲般音色百科的女性,選擇了另一條很不一樣的路。

選曲揭露了一位鋼琴家的喜好。在DG為我們提供的這套大全集中,讓我訝異的是Haas除了令她當時揚名歐陸的Ravel和Debussy外,舉凡莫札特、海頓、舒曼、史特拉汶斯基、巴爾托克、辛德密特等人的作品亦收入其中,光就曲目和錄音的年代已經無言地為她在這個樂器的詮釋能力上作了背書。

第一張CD的莫札特雙鋼琴奏鳴曲K.448已經因為是Nodame裡的曲子而叫我驚喜,演出的水準當然不在話下,曾經被野田妹逗笑的人,聽了之後一定會有不一樣的感動。Haas在莫札特和海頓的詮釋上既保持了應有的高雅也沒有忽略輕靈愉悅的表情,第一次聽也許會覺得有些過於工整,但再三品味後卻有餘韻悠長、恰如其分的感受,稱得上是非常耐聽的錄音。

Haas最出名,也是她本人著墨最多的德布西和拉威爾反倒沒有那麼吸引我。不過,這完全和她彈不好是兩碼子事,事實上,Haas的詮釋因為音色上的優勢具有很古典的質感,細膩的觸鍵下隱含著些許的矜持;不是那種以營造的氛圍吸引人的詮釋,但確實是讓人在娟麗的音色盛宴前細細品嘗的難得機會。對於優雅和格調的堅持,也許就是Haas之所以與眾不同的原因吧!

這種有些過於注重音色和旋律間的均衡卻欠缺熱情的遺憾,在剩下幾張協奏曲的錄音中可以得到完美的彌補。對我個人而言,這套CD裡我最喜愛的也就是這些協奏曲的錄音。拉威爾的鋼琴協奏曲和左手鋼琴協奏曲(鋼琴協奏曲還大方的送上兩個版本,較早的版和Hans Schimidt-Isserstedt錄於1948年;第二個和Paray錄於1965年)不僅是我的大愛曲,也算是Haas的招牌曲目之一。在馬格麗特·隆傳奇性的20年代末期錄音後,Haas稱得上第一個在這首曲子上留下一家之言的重要人物。有了管絃樂團的輔助,Haas所崇尚自然和高貴的質感,得到了管絃樂熱情而有利的烘托,相對於拉威爾鋼琴獨奏曲中需要傾注的情感,協奏曲的詮釋若聚焦在充滿古典主義色彩的結構上,妥善發揮音色和旋律線的流暢度和層次感就可以成就令人印象深刻的演出。所以情感傳遞上較為單一的Haas在兩首協奏曲中反而出乎意料地怡然自得,尤其較晚年和Paray的演出,因為閱歷的積累,在鋼琴協奏曲第二樂章裡能有更深刻催淚的表現,真的是很棒的演奏!

更叫我激賞的是她在Stravinsky的為鋼琴和管絃樂團的Capriccio中的表現。史氏那種滿佈內在衝突和矛盾卻非常直觀的手法似乎和Haas的特質非常契合,因為音樂情緒的轉折上並無Debussy或Ravel的曖昧和隱喻,對於真純如Haas者的確省下了很多表達上的疑慮。Bartok的鋼琴協奏曲也是Haas的另一個得意曲目,在Tahra出的鋼琴家系列錄音中收錄的其中一曲正是Bartok的鋼琴協奏曲現場演奏版。碰到把鋼琴協奏曲當作敲擊樂器處理的Bartok,Haas直抒胸臆的手法也能輕鬆寫意地讓她搖身一變成為超技的執持者,似乎強烈的情感對比和多樣化又講究虛實掩映的法國音樂對Haas來說,後者的難度是遠遠高於前者的,當然,技巧和音色都絕不可能是她的障礙,性情和個人特質才是最主要的原因吧!

其他還有諸如Haas的先生Marcel Mihalovici(1898-1985)的鋼琴變奏曲和小提琴奏鳴曲以及舒曼的鋼琴協奏曲等也都一一收入這套DG大全集(她的舒曼鋼琴協奏曲也很讚喔)。整體而言,論演奏質量和曲目都是值得好好收藏的一套錄音。

在聽了越來越多不知所云,但媒體卻佳評如潮的所謂”明日之星”的演出後,把時光拉回從前,重新、仔細地品味上個世紀中的佳釀美饌似乎已然成為我不可或缺的心靈滋養。就算不想承認,過去的人比較厲害(應該是厲害很多)這個想法應該不是我才有的感覺,重新感受以前的人所達到的境界,仰之彌高之餘,應該能讓我們更有能力去發覺和貼近現存卻即將逝去的一些偉大人物,也許也像Haas一般被多數人遺忘。

讓我們一起發掘被遺忘的琴韻;過去、現在、未來…

2007年7月14日 星期六

不存在的法派

身為一個知識份子或是藝術家
無可避免的面對著前人巨大陰影
承受著必須創新的苦刑

華格納與理查史特勞斯以降
浪漫...似乎走到了盡頭...
在咒罵前輩音樂家的同時
總要想些新把戲吧 !
無調性音樂與12音列也於焉誕生
似乎也昭告天下....新世代的音樂
就是要你猜不透啊 !

佛瑞以降的法派音樂家們
選擇用另一個更直接方式來面對這個磨難
在傳統的作曲技巧之外
用他們天賦的旋律與音樂性
各自包上或詩意或造型美甚至抽象的外衣
這次不是要你猜不透
要你似懂非懂的捶胸頓足
明知道美又不知道美在哪裡
這該死的不存在的法派.....

2007年7月13日 星期五

大哉問

poki很認真的問了我這個問題
“在你心中,佛瑞的曲子到底給你什麼樣的畫面,或是什麼樣的感覺呢?“

果然是大哉問
我看著問題好久
只覺得好難答

試著先寫寫,搞不好想到再塗塗改改
大家也來夏天動動腦吧!

很不負責任的說法是
真的是看曲子耶,不同的曲子我會有不同的想法

很大概的從聆聽音樂的角度來說
我喜愛的是他特別的氣質

可是這有點大概的太過粗略了
不是啥好形容
套用到所有的作曲家也行得通...@@

基本上他也是有著各式各樣作品的作曲家
有許多很有活力的作品
很容易聽到的像是桃麗裡的西班牙步
面具和貝加馬斯克的序曲
有許多作品有著動人的溫暖和純淨感
像是置身天堂的安魂曲
也有像拜魯特回憶的可愛作品

從作曲的角度來說
我不得不佩服他對聲音的掌握
許多看起來簡簡單單的素材
卻充滿了他獨特的巧思
(對練習他的曲子的人來說,當然有可能是種折磨...>_<)

轉個大彎從文化的觀點來看
他和魏倫詩的結合
甚而推到華鐸的畫作
對我來說無疑的都是珍貴的結晶

就像繪畫上印象派不是憑空掉下來的一樣
音樂史上佛瑞不是石頭裡會蹦出來的
而文化史上的佛瑞更不是轉個彎在街角就會撞上

對我來說最深刻的感受是
老妖婆曾經跟香檳爺爺說:
你適合彈佛瑞,這很難得!

無疑的對我來說這是句珍貴的稱讚
“這很難得“四個字
也大致表達了我聽佛瑞的心情

明知自己說不清楚,卻也難以言喻......

2007年7月10日 星期二

小鼴鼠的毛(2)



前菜我們點了鵝肝醬和蝸牛派

之前才有朋友跟我說他家院子裡的蝸牛因為味道鮮美全被吃光光 >.<
沒想到今天終於能嚐嚐傳說中鮮美的味道

蝸牛派派皮香酥
整個配上番茄口味的醬汁真是棒極了
但是真的被嚇到的卻是今晚的鵝肝醬
小黑才說他不喜歡鵝肝的腥味
但是邊說邊把鵝肝醬配上酥脆的烤土司放入口中時
鵝肝醬就融化在嘴裡
濃厚的香味瀰漫開來
呼!真是太幸福
好吃極了
換搭上葡萄和手工麵包
鵝肝都以各種不同的完美風味呈現出他的動人滋味
雖然是名菜
但是要找到有絲質般口感的鵝肝醬真的不容易

吃到這裡其實我們兩個都快不行了
一方面感到很滿足
一方面卻又捨不得停下手
等到主菜的魔鬼醬汁春雞和焗烤鱈魚上桌
哇!!
我們兩個的戰鬥力再度發揮到最高

春雞是塗上傳統手製黃芥末後再去烤
配上帶點苦味的醬汁
有著成熟的味道
搭著釀烤番茄的酸甜風味
產生了混合著多重層次的味覺饗宴

我之前只吃過作成魚泥的鱈魚
沒想到焗烤後魚肉有著極佳的彈性
和鬆軟的馬鈴薯成了有趣的對比
醬汁沾著手工麵包非常的順口
和著白酒讓人完全沈醉在難以言喻的喜悅中

聽到了隔壁桌吃蛋糕時的驚呼聲
我立刻點了巧克力蛋糕
小黑則叫了手工的香草和巧克力冰淇淋
真是讓人滿意

我想唯一的小缺陷是茶包的馬鞭草茶
本以為會是看到茶葉漂浮在其中的好喝花茶
看到茶包時還真有點傻眼

不過親切的服務生居然在之後送我們一人一杯櫻桃甜酒
紅色透明的甜酒喝起來香甜
再加上泡在酒裡充滿香氣的櫻桃

套句小黑的經典名言:
這次來找你光靠這餐就夠了

呵呵
我們兩個人又陷入無止境的傻笑中


我很喜歡這一餐
吃完後整個人都在輕鬆的舒服狀態
就像是和這家餐廳談了場甜美的戀愛!

2007年7月8日 星期日

小鼴鼠的毛(1)

夏天到了
人也懶洋洋的
把好久前寫的文章貼一貼過來
換換心情吧~

-----------2005 4月10日我還年輕分隔線--------------


好友小黑來玩
我想了好幾間想去的餐廳
正在猶豫該去吃西班牙菜還是吃燒烤
西班牙菜適合大家熱鬧
我們只有兩個人有點冷清
燒烤則是去了好幾次
菜很大卻沒讓人很驚艷
在街上走了一陣子
突然經過了“小鼴鼠的毛“
門口有著個大大的太陽鏡子
藏在地窖裡的小餐廳
老是經過卻一直沒停下來端詳的店


去看看菜單吧!我說

沒想到滿滿都是我很想試試的菜
呼呼∼∼
兩個人就鼓起勇氣進了地窖

餐廳裡面滿溢著暖暖的氣氛
讓人很舒服
雖然這天只有三桌客人
(哈,我都帶著朋友把禮拜二當禮拜五用,誰叫他只有幾天假來玩)
不過讓人很自在
服務生就那麼一位
和藹可親
話不多不過人很好

因為小黑也是個愛實驗的小“白“鼠
於是餐前我們就叫了一人一杯muscade白酒
哇!
葡萄的果香和清新的香氣立刻在嘴裡散開來
整個人像是整個掉進了軟軟墊
我們兩個像是挖到寶的傻笑
當下決定好好點點菜 呵呵

因為點了餐前
本來不太想喝太多
所以依著餐前酒的味道開始點菜
想說一人再加點一杯白酒應該就好
沒想到 白酒的柔順 迷上了雙唇
雖然是還蠻新的酒
但是有著特別的個性
讓輕爽的感覺從之前的果香中透出來
卻又有著溫和的餘香
兩個人菜都還沒上就只剩半杯
只好硬著頭皮跟好心服務生說:
我們想換整瓶
能不能把剛那瓶給我們 >.<

哈 丟臉實務又開啟了嶄新的一頁

2007年6月27日 星期三

小手又如何?

首先好像該來報告下近況
前一陣子由於好友來玩兼工作
讓我工作份量瞬時加大
連在火車上都在苦命的工作
簡單的說...他是來玩的...卻帶來了一堆工作!!
我啥時才能有少爺爺的命阿~
(是的!!某人看這篇文章時請不要偷笑!!小心得內傷!!)

其餘剩下來的時間
除了分給親情愛情友情姦情外
就給了鋼琴......

小肥貓監護人一如往常的和藹可親
只是仍舊搞不清楚狀況
而我依然快樂的聆聽著每週的現場音樂會
(恩...我彈得叫折磨...他彈得才叫音樂...)
然後高興的想著下禮拜要點撥些啥

上禮拜點了“為鋼琴“,賺了一堆舒曼
撈到了加斯巴之夜
外帶了幾首佛瑞的前奏曲
雖然我用自己的笨瓜笑容和爛琴藝當上了代價
不過這些曲子還是來的叫人爽快

總之
這段時間雖然累得紮實愉快
卻完全沒有時間可以塗塗寫寫

稍微有點空檔
好像該來聊聊“手“這回事

學琴的人
總是很在乎自己的手
我們常常看到有人在擔心自己的手太小
深怕有許多曲子彈不出來
有很多音可能會彈不到

我卻常常為著許多小手的鋼琴家們大吃一驚

“你知道我的手小,那種怪規格的琴我彈不來!“
這是我第一次聽到那位大師說他手小
在這之前
我沒細看也沒多留意
聽到了這句話
我也只當他在謙虛
心裡想著“你這樣都手小,那我不去撞牆!“

那天走在路上
我正說著“剛剛那位學生彈得好怪,好像就是有點沒有到,可是又說不上來的怪法...“
“其實就是他生了雙大手,是雙好手沒錯,有時候卻要特別留意“
我被這丟來的答案在頭上打了個包
“走路伸腳就會到的,你就不會想要跳“
旁邊老先生突然開始在那跳了起來...

<音樂的元素中
樂句的力度非常的重要
在有些時候
大手能彈得很輕鬆
可是有些時候可能太輕鬆了
伸手就到的力度讓他們忘記了稍微跳才能到的美妙
少了點力度
聲音就是完全不同的兩回事

音樂不是只按到音
一定要記得仔細的聽
看我的手那麼小
這時後還稍微佔了點便宜>

我看著張在眼前的那雙手
下巴差點沒掉下來
雖然我自己的手不大不小
了不起撈個9度不會佔太多便宜

眼前的那雙彈出無數美妙音樂的手
跟我的手比起來卻真的是雙小手!!

在這個安靜的夜裡
我還真的蠻想在街上大叫
“手小又怎樣?!!“

我們老是害怕按不到音
彈不出曲子
卻常常忘了出發點該是想辦法聽到聲音...
那些美麗的聲音
音樂有時就是這麼有趣的事

------------小手分隔線--------------

在這放上點小手彈出的音樂
當年李斯特看到譜之後說這首曲子難到沒法彈
他老人家卻把這首曲子當喝水

如果一雙手又有彈性又均勻,音色又漂亮......
我實在也沒啥好嫌人家小......

2007年6月10日 星期日

需要一種聲音

需要一種聲音
對我來說是再自然也不過的事

有時候是季節的變化
有時候是情感的抒發
有時候則是單純的直接了當的
想聽某人述說

一個故事...

今天下午這個正在打字的時刻
正是這樣的感覺
端著杯香氣一直飄在房裡的咖啡......

想聽Tebaldi

就是想浸在她的歌聲裡

一種莫名想翻箱倒櫃翻CD的感覺
念頭一起
臉上卻不經意的笑了出來
因為腦海裡蹦出來的不是Tebaldi的臉龐
反而是好久以前大家擠在一起聽音樂的各種表情

“不知道為什麼,我開始不想提筆寫東西“ 那天晚上你這樣告訴我
“恩..." 我在腦袋裡立刻繞過了一些想安慰的話
可是沒有出口太多
應該是在自已也有一堆無力感時
也不知道該怎麼說

看到了你很久以前寫的舊文
總有一種
“阿,這就是你“ 的感覺
或許老文章裡透露著一點你現在不會出口的青澀感
或許現在看到這樣的文字我可能會忍不住想笑

有時候青春就是這樣

我們可能沒法再做出同樣的事
我們可能沒法再回到當時的感覺
不過曾經聽到這樣的聲音
其實很幸福

就像Tebaldi
某些時候

我只是需要一種聲音

-------------轉貼好友以前寫下的文章------------------


旖 旎 淡 盪 的 春 日 情 懷
提芭蒂的美聲饗宴「La Tebaldi」── 陳奕廷

第一次對絕大多數的人來說都是難以忘懷的。猶記得筆者第一次接觸聲樂這個浩瀚無涯的領域,那種開啟心靈的感動和全新的聽覺體驗就像炎炎夏日裡的冰涼酸梅湯,甘美地沁入心脾。這種感覺之後亦曾有過,但是要像第一次一樣飽嚐醍醐灌頂的舒暢,就變成可遇而不可求的美好回憶了。也就是那次的機緣,筆者得以邂逅提芭蒂的美聲,這不僅成為最好的入門,隨著時間的流逝和無數名盤的競相出現,這套精選集仍然是我心目中的箇中橋楚,雖然歷史錄音的寶庫出現了一些更令人驚艷的瑰寶,但是提芭蒂依舊是提芭蒂,韶光的履痕絲毫不減她在我心中崇高的地位。今天筆者就向大家介紹這套不論入門者和收藏家都不可錯過的聲樂寶典,如能反覆聆聽,相信所有義大利經典歌劇的女高音詠嘆調已盡在您的掌握中。

二次大戰後的歌劇女皇

提芭蒂在Decca留下了大量的歌劇全曲錄音,這些錄音幾乎囊括了所有最重要的義大利歌劇,姑且不論她和卡拉斯雙雌並峙的瑜亮情節為當時古典音樂界炒作出多少茶餘飯後的逸事,單就承接義大利傳統美聲的角色而言,她的地位就是無可非議的。雖然之前的Magda Olivero也是不可多得的戲劇女高音,但是在錄音的質量上卻因為遠遜於提芭蒂而被人遺忘(她在Decca 僅留下了最經典的一齣全曲錄音─喬達諾的《費多拉》Fedora),所以,今天我們可以斷言提芭蒂對於整個義大利歌劇界經歷大戰摧殘後的重建確實居功厥偉。這點從托斯卡尼尼在初次聽到她的歌聲就將她簽為史卡拉歌劇院的歌手,並且在1946年安排她在歌劇院大戰後的第一次開幕音樂會中獻唱,以及今年Decca為了她的八○大壽特別出一套雙CD的精選集得到證明。這樣一位有著甜美的酒窩和堅強意志力的女性為我們留下了無數難以忘懷的千古絕唱,有長達18年的時間紐約大都會歌劇院將她視為首席女高音,史卡拉歌劇院和倫敦的柯芬園及維也納歌劇院亦給予提芭蒂相似的禮遇。這位二次戰後最燦爛的歌劇新星1922年生於義大利的畢沙羅(Pesaro),師從當時最偉大的寫實主義女高音Carmen Melis。事實上,提芭蒂在最初的歌劇生涯所扮演的角色和日後的截然不同,她在1944年的首演裡飾演包依多歌劇《梅菲斯托》(Mefistofele)中的Elena,自此到她和托斯卡尼尼的相遇,提芭蒂扮演的角色還被定位在偏花腔的炫技女高音上,從她最初為美聲歌劇曲目所留下的錄音,諸如羅西尼的Mose’ in Egitto、L’assedio di Corinto不難想像她早期和日後的風格差異。但是,這位被托老視為擁有天使之聲的女高音實際上更適合富有戲劇性的角色扮演,像是托斯卡、蝴蝶夫人、杜蘭朵、咪咪以及Desdemona都成為她最具代表性的角色。這些需要充沛音量又兼具聲音表現力的歌劇角色在提芭蒂的演譯下一一綻放了璀璨的光彩,理由不僅在於她完美的發音和豐潤的音色,更重要的是她在樂句的抑揚和長短上恰如其分的巧妙拿捏。提芭蒂的音色略帶闇啞,但是高音域十分的圓潤,中低音域則具備良好的渲染性,加上卓越的演唱技巧在歌劇界掀起一波狂熱自是理所當然。提芭蒂的黃金時期開始於普契尼的歌劇,她和貝岡吉的《波西米亞人》一直是筆者心目中足以和畢約靈及安赫麗斯相抗衡的經典,雖然她的托斯卡及蝴蝶夫人和卡拉斯的相比的確華美有餘、張力不足,演唱杜蘭朵也缺乏尼爾森(Birgit Nilsson)的魄力和莎澤蘭的剽悍,但是像《強尼史基基》(Gianni Schicchi)及《燕子》(La Rondine)中的著名詠嘆調「O mio babbino caro」和「Sogno di Doretta」要能技壓提芭蒂的詮釋就成了一種奢求了。儘管筆者認為提芭蒂的聲音在普契尼較為纖細的樂風下最能遊刃有餘的恣意舒捲,但是在她歌唱生涯的第二階段還是將威爾第的歌劇納入了自己的曲目裡,阿依達和得斯德蒙納成為她最長扮演的名角,和蒙納哥及卡拉揚灌錄的《奧泰羅》全曲錄音更成為該曲目的經典錄音,此外《遊唱詩人》及《命運之力》中的雷奧諾拉也自然地出現在她的錄音裡,除了她過於莊重的《茶花女》,威爾第歌劇中最重要的女高音角色幾乎成了提芭蒂名留樂史的保證。當然,在卡拉斯膾炙人口的曲目上,提芭蒂也決不輕言示弱,卡達藍尼的《娃麗》(La Wally)和喬達諾的《安德黑.謝尼耶》(Andrea Chenier)中最著名的詠嘆調「Ebben? Ne andro’ lontana」、「La mamma morta」在她銀玲般的美聲烘托下,展現了有別於卡拉斯強烈悲劇性格的雍容及潤飾過的哀愁,樂迷們於是又多了另一個絕佳的選擇。即便像龐開利的《喬宮達》以及馬斯卡尼《鄉間騎士》中的Santuzza也開始出現在提芭蒂似乎無所不包的曲目裡,尤有甚者,杜蘭朵和Cilea的L’Arlesiana這些屬於義大利次女高音的曲目也變成了提芭蒂增加個人知名度的利器。有何不可呢?對於一個當時在世界各國歌劇院都能呼風喚雨的女高音而言,就算她唱民謠也不會有人舉手抗議,相較於現在三大男高音無所不用其極的行徑,提芭蒂的作為真是太規矩了。

無與倫比的Diva

於是,透過這套1991年就出版的精選集「La Tebaldi」我們不僅能欣賞義大利歌劇中最動人的詠嘆調還能完整地勾勒出這位偉大女高音全盛期所項批靡的過人丰采。在唱片大廠經濟拮据而大量地為旗下重量級藝人出精選的風潮下,這套十年前就發行的選輯無論在曲目的挑選和錄音上都顯示了無比的用心,最可貴的是雙CD卻賣單張的售價大大增加了它的收藏價值。如果您在為選擇進入聲樂領域的第一套入門片躊躇反覆,那麼眼下的這套精選集就是您最好的投資,相信在聽過其中的「我的名字叫咪咪」、「柳樹之歌」、「我親愛的父親」、「我將遠行」以及筆者最鍾愛的《燕子》中Magda的詠嘆調「Sogno di Doretta」,您一定會為這套CD的物超所值感到雀躍。

2007年6月6日 星期三

塗鴉筆記(3)我要讓你後悔來上課!!

雖然我越來越懶得寫上課塗鴉筆記
不過隨著時間過去
小肥貓歐帕斯已經開始把我當成她的地盤了!!

今天剛坐到鋼琴前
她就開始跑來要我跟她問安
然後在我腳旁邊跑來跑去
直到她發現我已經忘了她的存在
就立刻用臉頰來頂我的腳~

開始上課
“你上次玩得很高興,那我們今天來玩新遊戲好了~“ 詭異的微笑搭在小肥貓監護人新剪的髮型上
“好阿~好阿~“ 配上了一貫會用白癡答案回答的我
果然不愧是炎炎夏日裡的耍寶二人組...
一個等著看好戲
一個被迫演好戲...
午後的娛樂就這樣開場了

“來,我們先來移調“
“對對對,可是你要找到空檔就拼命移,能移多少就移多少,轉一圈再回來阿“
“移調很好玩吧,那我們來改寫“
“你想如果是蕭邦會怎樣寫這首曲子?“(我的心裡已經開始XXX)
“你看,如果放上這個音就醜死了,如果是這樣寫就很美吧~“ (嗚嗚嗚~)
“雖然這首曲子轉調轉很多,簡單一點,你保持所有原來的和聲......即興給我聽吧“
“要彈得好聽喔~“
(我...我...我...我臉都綠了...)

“幹嘛?!後悔今天來上課了嗎?“ 這句話伴隨著一陣暴笑!

“其實你要學會的是放心的交給你的耳朵拉~“
“既然你都聽得到細微的變化,那我們就應該要多加更多的練習!!不要浪費了不錯的耳朵喔!“
“像這首曲子看起來很容易,可是有很多在聲響上有趣的地方,你應該要敏銳的全都讀到,這是我們的目標“
(這些話,應該是要安慰我用的...可是顯然的沒有任何效果)

在砲火中,我拖著殘缺的身子爬到了戰線的另一端


“來,暖身結束,彈給我聽吧“ 煙起身落,應聲倒地

“別擔心,這些遊戲好玩的很~下次還有一堆好玩喔!!“ 是我在敵人陣地裡聽到的最後殘響

我心裡只好開始想著
好歹這首已經變成我的愛曲
就算要彈八百遍我都彈
反正下禮拜本來就還要輪一次阿

“咦,彈得很好阿,你對這種有佛瑞質感的東西反應的很好,是你的愛曲吧!“
“下次給我別首吧,我要聽兩首新的喔!“

就這樣...開始的短曲時光...我就已經被埋在挖好的壕溝裡了...

來不及搖著小白旗,我只能默默的對著歐帕斯拋出請救我的目光
看著她轉身
亮出了大屁股
毫不猶疑的從小桌子上跳進了廚房

接下來的時間
完全在調整聲音的密度和亮度中度過了...
問蝴蝶就知道...簡單的說...
就是上完課走出來會精疲力竭的看著天空說
“真是美好的一天...“
的那些東西

回到家有氣沒力的放了蕾婆婆的DVD
(沒錯,為了複習,看看人家的聲音是怎樣出來的...我又看了...)
到目前為止
只有兩種聲音在我的房間裡傳出來

“唉~“ 看到鬼亮度和鬼密度的嘆氣聲
“那個死鏡頭給我移遠一點!!“ 看不到完整鏡頭的咒罵聲

讓聲音不要花任何多餘的力氣
用最高的密度和亮度傳出來

這句話聽了這麼久
都從小聽到老了
從老師Q,海爺爺到小肥貓監護人
還是每次都在聽
看了DVD
果然是這個老太婆整人的臭把戲!!

“開始學習並不難,痛苦的是開始跟隨這些美麗的聲音..."
老太婆這麼說

2007年5月30日 星期三

那個...伊麗莎白大賽...的講評

今年的伊麗莎白女王大賽蠻有趣的
在比賽的轉撥中間找來了像是運動比賽的講評...
他們雖然不是重量級的人物(我想重量級的也不可能去... :p)
不過也都還大概算有頭有臉 ...

除了不會像無聊樂評那樣講些無厘頭讓人莫名其妙的話
其實有很多話題還蠻有趣的
評論的方向到目前為止也算中肯
至少台面上的職業鋼琴家能真切的理解比賽的性質
也能清楚的知道哪些是自己的主觀看法
所以其實有時候聽講評時的聊天反而成了解悶的好良伴
>_<

今天晚上找來的是Marie-Josèphe Jude
受席芙拉的推薦在13歲時進音樂院跟契可里尼學琴
是Ohana喜歡的詮釋者,現在在巴黎音樂院任教

中途談到了鋼琴比賽的問題
聊到我們會在一場比賽裡聽到好幾次普羅高飛夫,拉賀曼尼諾夫的鋼琴協奏曲一彈再彈,卻可能從來沒聽過舒曼鋼琴協奏曲的有趣現象

“沒錯,其實比賽從某種角度來說是在取悅評審“ 她說
“舒曼的鋼琴協奏曲十幾位評審會有十幾種看法,每個人愛的速度和詮釋都不同,換言之就是一定會被人刷下來,貝多芬的協奏曲不也是這樣?“
“所以我們只好找些比較容易取悅評審的東西..."

讓我想到昨天晚上當Piemontesi說他的老師告訴他比賽是音樂家必經的一部份時
講評的Brigitte Engerer語重心長的說:
“的確,現在想要獲得些讓大家認識的機會,比賽是個方法“
“的確,一個音樂家該隨時手上有些完整的曲目,就算是比賽也能上台“
“不過,比賽是個殘酷的東西,我們只能想著做夢都會驚醒的技巧,算著你前面有幾個人領先,後面有幾個人殿後“
“這其實不是音樂!“
“比贏了不怎麼樣,比輸了更不會怎麼樣“
“最慘的是為了錢而比賽,我一點也不贊成為了錢比賽“
“總之,挑一兩個適合你比賽參加,應該就是足夠的了“

比賽就是這麼樣的一個東西
沒有公平的比賽存在
取悅評審,取悅金錢,取悅勢力
能幫一個音樂家成名,也正在毀掉一個難得的音樂家
在我們期盼個音樂天才的誕生時
或許正失去了音樂的樂趣

“我前幾天還做了去參加柴可夫斯基大賽的惡夢,真的是我這輩子最可怕的惡夢!“
這個走過柴可夫斯基大賽和伊麗莎白女王大賽的人如是說

2007年5月28日 星期一

塗鴉筆記(2)易白爾小熊

超喜歡易白爾!
雖然熟的大部分是他的大曲子

不過當老師跟我商量某些要看的曲目時
我很高興的就挑了他的組曲
翻了翻 哼了哼
沒想太多
挑了首看起來簡單的美麗四聲部曲子就決定了

上課前
因為老師大人的要求是我得教他彈琴
所以我認真的一直在思考著所有細節的問題
聲響 線條 技巧
我想這首曲子最難的部份該是漂亮的四聲部流動
抓到了就該是關鍵
不想準備那些有的沒有的理論想法
我開始編了個長長的故事準備要用耍賴說故事大會混時間
: P

一隻可愛的小熊躺在佈滿星光的原野上
微風吹過
閃爍的星光也開始在草叢裡飄動著
溫柔的草兒像是沈靜海洋
靜謐夜裡的小浪潮
泛起了空氣中流動的晶瑩......

上課走到鋼琴旁
我才突然意識到我被自己美好的夢想給騙了...
我應該是挑了一首組曲裡難度比較高的東西(不過整個組曲其實很簡單拉...相對難度,不是絕對難度...>_<)
腦海中開始不停的迴響著..."你這個笨豬,簡單的不挑幹嘛挑難的“ 像是空谷回音留下清晰的影像

坐下,調了調椅子的距離和高度
深呼吸
我開始對著老師大人喃喃自語
“恩,本來是想挑首簡單的,可是看了看,不小心被迷住了,就下手了這首“
臉上掛起了尷尬的笑容
卻被他的爆笑給打敗

“好吧,反正你選都選了,又不是不能彈,自己也知道難度的分辨,彈吧“

“啥??!!!!現在彈??!!!你不聽故事嗎???!!!!“ @@...

就這樣...我準備要發展為長篇小說的連載開場主題...在連出口都沒機會的情況下就...再見了...

開心的彈完這首曲子
“你覺得這首曲子哪裡難?“他丟來了個問句

“恩...恩...其實也不難拉,不過漂亮的四聲部同時流動,像是不同質感的風,草,光線,這不好作...“我莫名奇妙的低頭
開始有點奇怪的緊張 畢竟是首愛曲,彈爛了會覺得很煩

“幹嘛緊張阿,你彈得很不錯,其實你對現代的聲響理解的很好,音色的變化很漂亮,的確是很美的曲子“

“不過你沒寫指法對不對?!“

啥!!!!為啥又是這個“老師都有講“的丟筆話題!!
為啥這個句子又再度出現!!!像是把槌子直接搥在腦袋瓜上般的令人錯愕!!

你可以輕鬆的掌握住這個簡單的四聲部沒錯,可是因為你不小心小看了看起來簡單的曲子,又對你的手指太有自信
雖然你光是視譜就能彈這首曲子,可是顯然的這讓你忘記了某些事
人的手指有長有短,當你的手型被別的音固定住時,有些音你就是再厲害也保持不住完美的連續...
你心裡想得是連續的聲音,以為手指也能做出你想要的
可是當一下手才發現聲音出現了某些尾音細微的斷裂感,已經太遲了...
沒辦法拉出你要的聲音質感,線條就出現了微妙的缺陷
想想你皺眉頭的時候,就是這樣的情形...
你有時彈得到,有時彈不到,自己試的時候明明聽得出來
可是沒記下來,上場時不小心就用了彈不到的那組
按到音太簡單了,可是按到音和音樂是兩回事
想要完整的彈出你心裡的音樂,有時候常常是失敗在這種小地方上
不相信換個指法看看?

嗚...果然如此...事實勝於“熊辯“...
只是換了根手指頭
線條的流動度立刻是不同的樣子

“記得寫上指法吧~“

2007年5月22日 星期二

[資訊] 韓熙載夜宴圖—漢唐樂府25週年經典風華再現


http://www.hantang.com.tw/news/2007/2007_The%20Feast%20of%20Han%20Xizai%20.htm

之前去看過他們的「洛神賦」,非常之驚豔
和無垢、雲門又是完全不同的風格

南管悠悠婉轉,唱詞古雅有味,如懸絲木偶般的拍點動作,時空彷彿錯置
要是有時間、有耐心,會是相當棒的享受
不打廣告之誠心推薦

漢唐樂府網站:http://www.hantang.com.tw/hthome.htm
兩廳院售票:http://www.artsticket.com.tw/NewSitePages/ProductsDetailsPage.aspx?ProductId=c4QWP9sLuh8CbYyRNZRzY

--------------------------

順便提一下:
法國近代經典音樂劇《小王子》Le Petit Prince
這個我也很想聽,是「鐘樓怪人」音樂劇的作曲家寫的
可是啊...實在貴酸酸~~再龜毛一陣子好了......

兩廳院售票:http://www.artsticket.com.tw/NewSitePages/ProductsDetailsPage.aspx?ProductID=c4QWP9sLuh95p4q6S41mYw

2007年5月19日 星期六

伊麗莎白女王大賽2007



今年的伊麗莎白女王大賽登場了
比賽的項目是鋼琴
目前的賽程已經到了semi-final快要結束的階段
有興趣的人可以到 “大賽的網站“觀賞現場直播
也可以下載錄音的podcast(還有有趣的轉撥評論,像是運動比賽一樣蠻好玩的)
(目前是下午3點一場,晚上8點一場,或許晚上場對台灣的聽眾來說會有點吃力)

跟SienC連續追了好幾場
現在還真的有點陷入昏迷狀態
比賽果然是個累人的東西
不只對選手是,對裁判是,對聽眾來說也的確是

不過有興趣的人還是可以去聽聽看喔

2007年5月18日 星期五

第一屆petitmm小豬盃評論大賽結果出爐

根據投票結果

本次評論大賽得獎的是
用盡個人全數3票投自己的Ivory!!
: P

請大家掌聲鼓勵鼓勵~

除了Curtis和Maguerite外
我想最方便的方法該是一起寄到新天新地去
然後大家可以挑各自方便的時間去領取
而雪玲,SienC和遠道者我會分別找機會一起吃吃喝喝~
(或是大家都要約吃吃喝喝順便領獎我也不反對拉~)

請大家來信告訴我寄送的方法和你們想要的領獎方式喔!

2007年5月17日 星期四

二次大戰的巴黎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無論是德軍揮軍西向或盟軍進軍柏林,巴黎都身處其中,但巴黎幾乎毫髮無傷的保存了下來,這豈不是件奇蹟嗎?

誰護衛著巴黎?

是巴黎人或法國人嗎?作為一個在大戰初期就投降的被佔領國,法國人有能力護衛她嗎?當然沒有,但、就在德軍火砲射程進入巴黎之時,法國人寧願忍受投降的恥辱,也不願讓一顆砲彈落在巴黎。為此,法國軍人至今仍蒙受著懦夫的奚落。

英國首相邱吉爾完全無法接受或理解法國人的行為,他認為法國人應該在巴黎的每個巷道及每個建築戰鬥,既使巴黎因此而毀壞。

德軍進入巴黎時,與其說是軍隊,不如說是一群井然有序的觀光客。在凱旋門風風光光的檢閱軍容之後,德國高級軍官攜家帶眷徜徉在林蔭大道、博物館與咖啡座間,他們居住在一個個著名的建築中,許多軍官的回憶錄裡巨細靡遺地記載了這段在巴黎所經歷的文化之旅。

大戰如火如荼之際,德國人跟巴黎人之間沒有劍拔弩張的氣氛,街道上也見不到坦克與荷槍實彈的士兵,巴黎的物資不虞匱乏,地鐵照常運轉,電力供應比倫敦或柏林更為充分。雖談不上紙醉金迷,但娛樂圈與文藝界依舊活躍,在這裡,納粹的文化控管居然也顯得軟弱無力了。

幾番折衝讓盟軍做出不向巴黎進攻的決定,而是繞過她直撲柏林而去。這使巴黎躲過了可預見的轟炸與巷戰。

希特勒在1944年八月命令撤退的德軍炸毀巴黎一切名勝古蹟、破壞能源、污染水源,落入盟軍手中的巴黎必須是一片廢墟。但,在1940年命令德軍保守巴黎一切文物的人,正是希特勒。這位高唱亞利安人種無上論的狂人,對於巴黎,似乎有著對戀人一般的執念。

臨走之際,德國軍人登上艾菲爾鐵塔,再次眺望著整個巴黎。

希特勒將毀滅巴黎的任務交給柯爾提茲中將,他以執行軍令時冷血無情而聞名。柯爾提茲在巴黎每一處建築埋設了炸藥,然後,盡其一切努力拖延希特勒的嚴命催促,與盟軍簽訂停戰協定,並忍受巴黎共產黨員不時的武力攻擊與同僚的批判。因為違反軍令,他的家人在德國被捕下獄。

柯爾提茲說,毀滅巴黎代表著,下達這命令的人已然心智失常。

在這一切的努力中,以毫不在乎並平心靜氣的態度做出不惜毀壞巴黎而一戰的決定的,恰恰是一群巴黎人。所幸戰事並未發生,德軍最大限度的容忍了這些挑釁與偷襲,似乎保衛巴黎的完好反倒成了他們的職責。然而,這群巴黎人何以不愛巴黎呢?正好相反,追隨著1848年革命的先賢,他們捍衛著的,是精神上的巴黎。

二次大戰時的巴黎並不是法國人的巴黎、更不是巴黎人的巴黎,而是歐洲的巴黎。在這場有史以來最殘暴血腥的戰爭裡,巴黎仍舊保持著優雅姿態,這不是奇蹟,也不是法國人、德國人或幾個知名人士的功績,在那些最艱難的日子裡,守護巴黎的努力來自整個歐洲。巴黎的保全不只安慰了法國人,也安慰了所有飽經戰事的歐洲人的心靈,她是全歐洲人的首都,特別在歐洲沒落、美俄崛起的那些年歲中。

戰後五十年,在美英勢力有意經營之下,對於非歐洲人來說,巴黎變成僅僅是法國人的巴黎。但實際上,她卻成為世界的巴黎。

2007年5月11日 星期五

Paolo Conte

傍晚
被跑到加拿大去好久不見的朋友
拉到小酒吧裡
喝了今年第一杯讓暑氣全消的白酒

回家的微風裡
不知道怎麼了討論到了savoy(中文好像翻成薩伏依)
而從我腦海裡跳出的卻是Paolo Conte

Paolo Conte紅嗎?
我覺得超紅的
應該都可以算是紅遍大街小巷的那種歌手
但是細數腦袋瓜裡關於他的影像
卻總是和其他的東西結合在一起

一個曾是律師的老頭歌手
在這個時光裡
卻讓人真的覺得很義大利......

先來段他很有名的Via con me


在歐容電影“5X2“裡的Sparring Partner


一直忘了在某廣告聽到的sotto le stelle del Jazz


可愛的Azzurro


以及義大利足球隊的搞笑板Azzurro...
雖然說這首歌很切題
可是說起來
真的應該感謝他們的本業是足球員 (汗...) : P


Azzurro, il pomeriggio e` troppo azzurro e lungo, per me
mi accorgo di non avere piu` risorse senza di te
e allora io quasi quasi prendo il treno e vengo vengo da te.
Ma il treno dei desideri nei miei pensieri all'incontrario va`.........

(送給大家的夏天,一起唱喔~)

2007年5月10日 星期四

音樂的本質

這麼沒發文
一發就是看起來很嚴肅的主題:p
其實是因為最近的很多想法
一直想不到一個大標題統合起來....
其實到現在還是亂糟糟

就從imp的歷史錄音說談起吧 !
他說人腦的神奇之處
就在於能把相同頻段的高頻泛音與雜訊分離

其實
若能累積經驗,人腦的神奇還不止於此
我們也可以分辨出,哪些是加進去的
那些是本來就應該有的
最重要的
是能把沒表現出來的部份
把它補足
好的音響,不過就是幫我們省了點想像的力氣
在那些細微的變化上那些呼吸與表情
而越是細微的部份,越難用言語來形容
就姑且稱之為自認為正確的聲音吧 !
有點直覺有點主觀......

主觀與直覺其實也不是那麼可怕的東西
失去這兩者,那音樂聽起來都一樣,還有什麼樂趣?
音樂的本質本來就存在於想像

見心指性 直指人心
對我而言
音樂如此音響亦然

第一屆peitmm小豬盃評論大賽投票規則

簡單的來說
這次的投票採取記名和不記名混合制
願意留下名字的
可以直接在本欄的評論欄上寫下你想投的編號
如果想寫投票理由的也完全歡迎
想要為善不欲人知的
可以圈選好之後丟封mail來給我

“原則上“一個人可以投3票
網路分身或任何分身的變化形以及奇招灌水票
(甚至以花言巧語欺瞞拐騙硬要多投...)
不加限制 各憑本事

投票截止日為 5月15日petitmm上完鋼琴課為止
(很隨性吧~ : P)

“砰!!“

投票正式開始

第一屆petitmm小豬盃評論大賽候選名單(2)

11 wayfarer(遠道者) said...
既然雪玲也剛好在這裡現身.....
我有個有趣的調查想問問看
可不可以試著問問你周圍的法國人
知不知道本市電車某站站名"Gabriel Faure"
是何許人也?

當然不能只說"好像有聽過"就算知道
至少要能略為說出他的身份

我想結果會很有趣
我身邊有問過的法國人(樣本不算多)
沒有一個知道Faure 是何許人也
這雖然不能說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情
但對於法蘭西民族而言,不認識這個名字
實在是很讓人嘆息的一件事
-------------------------------------------
12 wayfarer(遠道者) said...
補充一下,用簡單一點的話說
這個演奏在聽覺上最直接的缺點在於
節奏上(局部)有壓迫感,以及卡住的地方
我覺得這就是出自於左右手的協調性、
還有音符亮度的延展力(在某些點)不夠的結果
也因此有些可以作更細微速度變化的地方沒有發揮
很可惜

也有可能是他自己清楚自己的問題
所以選擇用比較緊湊的方法堆疊所有這些樂句
也可能是如小mm 所說的,琴真的太爛
當他發現音色延展不夠開來的時候
只好一直去推擠速度
也有可能只是緊張,或許曲子後半段就沒問題了
不過這些就不在討論之列

另外我要highlight一下我覺得他表現很好的地方
就是1分42秒後衝上高潮那一段,到慢慢收下來之前
相信他一定花了很大的苦功在這一段
高低旋律的交錯、亮度和均質度都非常夠水準
稍微可惜的是1分53秒之後要慢慢收下來之前
又出現節奏上控制力稍嫌不足的問題
-------------------------------------------
13 Ivory said...
我,聽到了演奏者的心,是飛揚的,是快樂的,甚至是,自由的。

我不了解曲目,也不懂技巧,但,我聞得到芬芳。
-------------------------------------------
14 SienC said...
夢境中的旋律 只消少許的音符 便能倏然甦醒

乍聽這段錄音的心情 驚喜重溫樂音的熟悉
完全掩蓋了我急欲評比審析的企圖
第一個觸鍵觸動的回憶是如此的明晰 除了脫口而出曲名的驚喜
我僅能順服地循著樂音的行進 在短暫的二分十八秒
靜觀L的詮釋在我腦海裡旋繞

若從重新取得和L所遺留下有關這首曲子的一切短暫溫存的契機
如次依稀彷彿的觸媒一角來說
這個錄音是個滿分的嘗試
那猛然和渴盼為開頭的第一主旋律正名的勇氣
不曾衰竭始終如一用熱情的觸鍵
為這首帶有殤逝的曲子褪去追憶的低語
也許 這不是一個兼顧本曲所有內涵的詮釋
但 莫名地 是個叫我感動的詮釋

佛瑞在死前不久曾說 他對於自己無法突破格局的創意重複感到遺憾
感謝這細膩的”格局障礙” 今日我們得以享受許許多多絕美的聲音
佛瑞以音符深刻地塑造一種靜謐的獨白
夢想和現實的交匯 在撫按黑鍵與白鍵的時刻化為呢喃的涓流
照說這種嚴謹又層次豐富的音樂 非音色純美幻變的大家不足以令其感人
然而從這個錄音中 我卻體會到一件事
真正的好音樂 即便侷限的音色 只要能把握讓旋律線暢順的行進
動人的聲音依舊是可以期待的
照本宣科和單一的詮釋觀點或可成為此錄音的美中不足
然相較於很多現役職業鋼琴家碰到法國曲目故弄玄虛的狡飾
直抒胸臆的氣魄反倒成為這個錄音首先打動我的關鍵

聽第一遍真的會有這個錄音的詮釋很像L的想法
現下想來該是他在高潮時的收放和情緒的持續作的挺紮實的緣故
如果是一台好琴 以這個錄音呈現出的層次感來推斷 絕對會是個令人驚豔的”風衣版”
和L的差距當然還是很大的
沒有虛實掩映的佛瑞夜曲 似乎只能依稀彷彿觸及那令人屏息的情緒漩渦
依稀彷彿的夢 更多的激昂与震顫
相似的錯認竟也變成美麗的回憶
等待下次不經意的音符再次喚醒
夢中的旋律
依稀彷彿又何彷
-------------------------------------------
15 曾博楷 said...
美好時代的芬芳
就是老大師們優美典雅的味道啊 !
上次去閣樓花園時
剛好和主惟談到這點....

上次也提到關於夜曲的詮釋
夜曲描述的
應該是夜晚擾動的敏感靈魂
纖細的時而不安...時而安祥靜謚

音色的變化
或許更可以突顯出樂曲結構和轉折處更細膩的變化...
至少
在這個錄音中
在樂曲的推進上與情緒變化
已經有做出來了~~

像這樣俗氣的智識主義分析
一定有違小mm的本意
當我們對曲目演奏家一無所知時
或許才能真正自由的聽吧 ~~
-------------------------------------------
16 wayfarer(遠道者) said...
A.... 怎麼有股在找「標準答案」的氣氛
那個小豬這麼有吸引力嗎 =.=?
(小mm,你的冷獎品......)
智識主義,技巧分析,感想文、插花文、喝醉酒文
在這標題底下應該都是等值的

我因為知道那個錄音的背景
所以聽的時候直覺的站在XXXX的角色
邊聽邊想如果我是XXXX
可以給OOOO一些什麼想法或觸發
請大家繼續踴躍自由發言啦

說到智識主義
皮爾奈的室內樂真是有夠智識主義啦
寫論文聽他的音樂讓人思路更清澈
一點都不煩躁
-------------------------------------------
17 李雪玲 said...
遠道者
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豈止舌毒,更加眼尖和嘴利,
早知道沒事突然會被唱名,
當初就害羞一點,
用伊媚兒寄。

我看呀,要與petitmm 共餐的,
不會是美女而是唇男,
可憐的遊戲發起人。

至於遠道者丟過來的問題,
趕緊問身邊的法國人,
"Chéri, qui est Gabriel FAURE?"
親愛的立即回應,
速度之快
有比枯狗的搜尋,
"Mais ma chère,c'est un musicien français..."
希望老公的基本知識沒有讓你失望。

好了,
你們這兒高手雲集,
我得趕快潛水隱藏,
免得繼續獻醜下去。

逃之夭夭耶
-------------------------------------------
18 曾博楷 said...
其實遠道者的意見
我幾乎是完全認同的
雖然我知其然
卻無法明確的分析....(崇拜^^)

其實我覺得智識主義或技巧分析
有時真是必要之惡
尤其像我想像力貧乏....
以心得的方式又常常會讓人會錯意啊!
-------------------------------------------
19 曾博楷 said...
回應的人真少~~
-------------------------------------------
20 林主惟 said...
少?!!!!

我的來客數如果像這樣,我就謝天謝地了!
-------------------------------------------
21 曾博楷 said...
我女朋友和我都覺得
悠悠好可愛喔~~


ㄟ...最近某人好像越來越哀怨了~~
而且還很忙才糟糕~~
-------------------------------------------
22 SienC said...
呵呵 我會有這想法
就是聽了太多怪演奏的結果
很多鋼琴家根本連讓旋律順暢行進都作不到
對我來說 這種演奏很無趣
所以聽到那種雖然很多細節可挑剔
但是情緒和旋律跑的蠻順的演出
就非常激情的給他打高分了
話說回來
能不能叫這位神秘的鋼琴家
用台好一點的琴再錄完整版呢?

沒想到我會因為一段兩分多鐘的音樂重現江湖
現在才知道
原來L彈過的曲目是我的罩門
-------------------------------------------
23曾博楷 said...
小mm

越描越黑了
是我自己覺得俗氣的啦~~
因為我覺得
音樂應該就只是音樂而已!

有時候我甚至會害怕著
當我把cd所有資訊都蓋住
我還會不會聽音樂~~
所以我說這個遊戲對我而言饒富深意~~
-------------------------------------------
24 SienC said...
講到吃飯 就會懷念以前大學時
在mm家聽音樂串門子的時光
雖然真正聽音樂的時候不很多
不過感覺真的很愉快
十月底巴黎管會去台灣
看到時候大家有沒有機會一起聚聚
-------------------------------------------
25 林主惟 said...
一分22秒的時候,有渦輪增壓的聲音,我想鋼琴家可能是在正起飛中的飛機上彈琴,或是旁邊有滾筒洗衣機,那個老頭可能是機師或他老爸,跟他說飛機要起飛了,請綁好安全帶,或是衣服洗好了記得晾起來之類的話吧?

其實答案是,老頭用渦輪驅動的轉盤在聽音樂啦!大家能從噪訊聽出這是幾轉的黑膠嗎?
-------------------------------------------
26 林主惟 said...
上次跟MM講到,音響升級之後,最大的感想就是,諸神原來都是人,而後人並不遜,他們的確是「鋼琴家」。而揭去神的面具的這些前人,無損於其偉大,卻變的更為可愛。

我在幾個音樂系混過這許多年裡(可別誤會我是讀音樂系的),我體會到,那些看似很艱難的樂段其實並不難,那些被吹噓成神技的部分,其實是最譁眾取寵的部分,好跟不好的演奏家,他們有相當比例的共同的部分,和及瑣碎且微小的不同的部分,而如果有人刻意要表現的與眾不同,那他會連最基本的部分都失去。

這些小處的差異,可以被粗糙的變成演奏家的標籤,大家憑藉著這些標籤決定其崇拜或鄙夷的姿態。在最敏銳的耳朵裡,正是這些細微處決定了音樂將成為生命中最美好的事物、或是一種裝飾。
-------------------------------------------
27 wayfarer(遠道者) said...
跟小mm共餐也不會痛苦啦
至少看他每口都津津有味煞有介事的品嚐的樣子
你就會覺得今天桌上每道菜的美味都多了三分.....
(poki.... 這個任務就交給你了 -_-;; )

回應sienC 提到的看法
這個演奏在客觀的技術之外
又讓我想到了「真誠」和「真實」
.......不過有空再寫吧
又有點冷掉的感覺了

to 雪玲
請你老公也來說說感想啦
還可以來個中法文對照
就算沒聽過那曲子也沒關係
告訴他,這裡叫做
自 自 自
由 由 由
的 的 的
聽 寫 讀
-------------------------------------------
28 SienC said...
那我要聽他彈德布西的快樂島
口以嗎?!
-------------------------------------------
29 YOMan said...
剛聽到開頭登 登登 登 登那段
登登登
我覺得"噢 很跳很活潑啊"
但經過幾秒再聽到一次的時候...
嗯,開頭段的聲音可以再細緻一些嘛?

不過"活潑"的第一印象是確定的,
左右手交替與強弱的更迭亦清晰地讓我這種木耳都聽得到...
(這樣算錄音好嗎?)

技術上,他是誠實不矯飾的,
處理果決明快,卡住了就卡住了嘛,
不為了讓旋律流暢而偷懶,
紮實地,一鍵一鍵 兩鍵兩鍵 彈。

真誠的美好,是這麼難達到的境地。
光是這樣便令人感謝。
-------------------------------------------
30 Marguerite said...
雖然志在參加獎而已,既然參加還是多少要寫幾個字才像樣啊.所以趕緊來.

音樂是用辦公室那台很爛的耳機聽的.實在聽不出個所以然來.只能說,我的配備應該要升級才行.不過我倒是很好奇,中間出現的講話倒底在講什麼.這個是不是要請出Curtis來研究一下啊?

咦,Curtis可以只嚷嚷兩聲就算參加了嗎? 這45道留言好像沒有Curtis的份啊.
-------------------------------------------
31 Liao said...
哇哇哇, 我也要留言啦.

我的電腦都沒法在自由傾聽這裡留言, 不知怎麼的就是進不去.

特地跑到別人的電腦上試試看......
成功了要算我一份喔!
-------------------------------------------
32 Liao said...
耶! 成功了. 上一篇是我留言的,
我是Curtis L......

我猜我是Blogger跟google帳號同名但不同密碼, 然後就不知那裡有打架, 都要嘗試千百次才能進一次.......
-------------------------------------------
33 Marguerite said...
噢,現在留言也算喔.那我也要,我也要像Curtis一樣.找不到以前的帳號,還特地開了新的來留言唷.

我是那個和Curtis同梯的Marguerite.
-------------------------------------------
34 李雪玲 said...
等不及要投票了,怎麼編號還不出來?烏龜噢!
-------------------------------------------

(以上為完整評論名單)

第一屆petitmm小豬盃評論大賽候選名單(1)

主辦人最近真的在龜速的前進中...

好不容易終於逮到機會來把所有候選名單好好的整理一下
(其實也就是加上編號而已拉~)

當然
如果有人想要發表任何心得
絕對歡迎
聽音樂並沒有期效限制
或許在一年後,兩年後
有人想對這段音樂說些什麼
只要想說就請用力的發聲

我在這裡再放上一次 這次的音樂片段 這次的音樂片段

: )

接著我們來看看候選名單,候選的評論有:
-------------------------------------------
1 曾博楷 said...
還聽的到一聲很奇怪的..像是警笛聲~~
我覺得不是爛琴(至少不會太爛)
也不是爛錄音...

不過表現手法和音色還可以更細膩些
才能表現出敏感的情緒變化
前半部我覺得只做出了表面的力度與速度的變化...
情緒卻是平的
顯的有點慢有點不耐煩

老頭說完夢話之後略有改善
有了堆疊的情感
但還沒高潮就....
但話說回來
他的琴音還是有美好時代的芬芳...

這種評論一定沒郵票可拿
但是我還是要!!(恐嚇中~~)
-------------------------------------------
2 漂泊的蝴蝶 said...
你知道,老梗之所以為老梗,就是因為很有用.......

「郵票拿來」!!!!!!

好啦,這兩天比較忙,兩天後再說
(光速逃)
-------------------------------------------
3 曾博楷 said...
因為我預估不會得到大家青睞
要用 "ㄠ" 的
-------------------------------------------
4 曾博楷 said...
剛才又聽了幾次我唯一擁有的
雷婆婆的錄音
然後再回來聽一遍

我想
我的感覺還是像我之前所說...
但如果照小mm所說的
是爛錄音又是爛琴的話
彈的人應該還蠻利害的^^

能聽聽看後半段嗎?
想聽聽看反覆和尾段...
-------------------------------------------
5 vincent.h. said...
poki
萬一這是petitmm自己的演奏
你這種評論注定...........

還是先狗腿一下
petitmm彈得真好
拍拍手
-------------------------------------------
6 李雪玲 said...
「哇!天哪!這琴﹏﹏這音樂﹏﹏」

我不要獎品,
只要這音樂,
雖然只有片斷。
可以拿走嗎?

這遊戲自由又有趣,
要不要推廣擴大舉行?
-------------------------------------------
7 曾博楷 said...
其實我也知道
這個有可能是小mm自己彈的
再不然也是他認可或欣賞的鋼琴家

其實這個遊戲對我而言有另外一個意義
當我不知道演奏者錄音與樂器的狀況之時
失去一切資訊只剩下音樂
我要如何評論
影響的環節太多了
錄音樂器甚至是撥放器材
都會大大的影響著判斷
誤判也常常因此產生

但身為一個欣賞者
除了錄音正確的重播之外
也沒辦法再做更多了...

先說好喔!
我可沒說他彈的不好喔!
以雷婆婆為標準的話
應該有80分吧!
我只是說還有進步空間
即使可能是琴或錄音的關係....
-------------------------------------------
8 漂泊的蝴蝶 said...
應該不是他彈的吧~~~~~~
根據他給的條件推測,十八歲的小朋友?
-------------------------------------------
9 曾博楷 said...
如果真的是18歲彈的
我想我的評論會大大改觀
因為我覺得那剩下的20分
需要時間和經驗.....
而他擁有了最難得的音色和特質....
-------------------------------------------
10 wayfarer(遠道者) said...
上次在線上遇到小mm 要我也來發表感想
他說「也要有毒舌派的啊」...
各位,上次日本那個鋼琴大賽的評論大家都看到了
是誰的評論比較毒舌,不言可喻
-_-/~~

撇開題外話,我要先聲明一下
對於職業演奏家那種具有消費性質的演奏或錄音
好壞我一定都以音樂藝術的標準直話直說
不過如果是學生或業餘的演奏
那自然是不同的尺度標準
這是我的原則

這裡附帶一提,如果你周圍有朋友是反過來
對一般身邊周圍一般人極盡苛刻尖酸之能事
但對於那種真正具有社會公評性的事件
(例如某某」大師」來國家音樂廳演出... 之類的)
卻永遠隨媒體起舞,不敢有半句「政治不正確」的真心話評論
那這種人最好少交朋友為妙,總有一天背地裡扯你後腿

這是我對人生的真心體悟

回到這個演奏
因為我知道這不是一個職業音樂家的演出
所以自然不會用最高的藝術尺度來衡量
以一個學生的標準來說,這樣的彈奏不只是好
甚至已經是「很好」了
不過如果要進階為真正的演奏家
有些地方卻不能忽視

我對他的正面評價有
整體節奏上有真正做到往前推進
指力能夠提供那些「高點」的音符所需的亮度
每個音符有清楚的彈出、
有意識到各細碎內聲部和旋律的存在

缺點有(很多與上述其實是一體兩面)
因為指力無法完全自如的在所有需要的音符張開亮度和黏度
也同時基於左右手平衡度不夠的問題
在某些段落出現節奏卡住的情形
指力的問題也很可惜的無法突顯更具有層次的立體感

佛瑞的音樂自然不是一般人幻想中的「法蘭西印象」
那種平板散漫(或美化成說浪漫)、朦朧不知所云的刻版印象
佛瑞的音樂絕對是清晰的,很複雜但依然很清晰
如果不夠清晰那絕對是演出的品質有問題
佛瑞的音樂保持著古典的樣式
需要有不間斷的動能和每條旋律線必須登頂的「高點」
但節奏的行進是要「帶著詩意而延綿不絕」的
(用一波波暈開的水波和漣漪差可比擬)
而不是一般聽覺習慣中那種菱角分明頓挫鏗鏘的呆板樣式
音色的亮度也不光是在每個「高點」有展現就足夠
很多細碎的內聲部或小旋律線都需要暈開的光澤
來支撐和突顯那立體感

我可以在音樂檔的各個時間位置指出我以上所提的優缺點
不過這又要另外耗時間來寫..........
今天為了這個錄音,害我從雷阿姨聽到富先生和隆奶奶
而且隆奶奶的演奏會抓走注意力,讓我根本沒辦法寫論文
小mm,我真是仁至義盡了..... -_-/~~~

(要聽到真正的毒舌評論嗎...? 偷偷告訴各位
許多能出版CD 裡,以節奏和結構的基本層次而言
甚至都根本比不上這位小底迪)

(...人間蒸發已久的sienC能不能偶而回來現身一下 @@?
應該蠻多人想聽到你的看法的
至於主惟先生我們知道他通常都太忙... 就別催了)
-------------------------------------------

(後接名單2)

2007年5月7日 星期一

好事不如無

舉公案一則:

問:「剃髮染衣,受佛依蔭,為什麼不許認佛?」雪峰義存曰:「好事不如無。」(景德傳燈錄卷16)

這則公案我放在心裡很久了,覺得很有意思,但想不大明白。胡蘭成先生沒有正面闡釋這則公案,他只是引了世說新語其中的記載:

趙母嫁女,女臨去,敕之曰﹕「慎勿為好!」女曰﹕「不為好,可為惡邪?」母曰﹕「好尚不可為,其況惡乎!」(世說新語‧賢媛)

為什麼要小心別做好事?因為不知道這件「好事」是不是會有不好的後果;因為你以為的「好事」也許適得其反。這可能是由於別人未必領情;由於搶了人家的功勞反倒遭忌;或者由於態度不夠謹慎,以致旁生枝節;也可能用意良善,手段卻大有問題。更嚴重的是,我們囿於「自己在行善」的盲目信念,師出有名而理直氣壯行壓迫、侵略、傷害之實。

西洋諺語說:「通往地獄的路往往是善意所鋪成的。」

行善、為好,也是執著,這預設了好與壞、善與惡的二元對立概念,潛藏是其所非、非其所是的自我中心。萬法緣起流轉、相續不斷,連其自性、實體都不可得,又哪裡貼得上確定不移的價值標籤呢?我們並非佛陀,無法觀照了知一切因緣變化,還是謙卑點,多收斂自以為是的正義吧。

佛經裡說「前善、中善、後善」,果然難得很啊!

-------------------------

最近,就做了多餘的事...好事尚且不能做,何況又不是什麼好事。
自己筆記本上還寫著:「不要說無關緊要的事。」
知道要怎麼說話、看什麼人說什麼話,也是大學問。
不能謹言慎行,致遭識人不明之譏,又何怨乎?
對此惟有默然而已。
幸而,人生實難。
這點小事也算不得什麼。

2007年5月4日 星期五

第一屆peitmm小豬盃評論大賽投票準備

噹噹!!

相信眼尖的人已經發現
為啥51勞動節已經過了
第一屆小豬盃評論大賽卻還是沒有動靜呢?

好吧
原因是因為主辦人最近事情真的太多了...
>.<

不過現在要開始投票了

首先
因為是第一屆
而且主辦人非常慷慨
凡是你曾經在小豬盃評論大賽留過任何留言的
一律有“勇氣小豬獎“!
得小豬郵票一張

(想罵人卻沒罵的可能真的有點虧到了... : P 下次請早喔)

同時
每人都有3票可以投
不管你是投給自己或是別人
得票數最高的將頒給“小豬評論獎“
加贈本年度法國由Givenchy幫情人節設計的愛心郵票一張!!



所有評論將在近日加上編號
(當然會把我的多嘴去掉)
最後一則留言是Yoman留的
我目前看到的第45則留言
大家可以開始想想自己想投的候選人囉~

隨著youtube來個A380體驗吧

好幾次在機場正巧碰到空中巴士在測試新的A380
在他的旁邊
我們坐的飛機真的就像個小不點一樣
真是壯觀

這次空中巴士和德國漢莎航空做了從法蘭克福到紐約JFK來回
搭載乘客的實際測試
拜Youtube所賜
大家也能看到機艙內的情況

就讓我們跟著來個A380體驗吧!

“八分鐘的真實體驗“






再來是逃生模擬測驗
在全黑只有緊急逃生指標的情況下
16個艙門僅有8個能開啟
進行873人在90秒內逃生完畢的模擬

雖然是模擬測驗,可是在77秒內就全數逃生完畢
還真是蠻驚人的!

2007年4月30日 星期一

大企業界的愛樂盛事

剛剛看到了聯合報上刊登的愛樂盛事...
真的
還讓人蠻無言的...

或許
台灣的媒體爛現象也誇大了許多事實
或許
他們根本給了個偏誤的訊息

但是身為愛樂者的我們
從這篇報導裡得到了什麼?

看了經紀公司的精美網頁
兩場音樂會
企業大筆贊助的場次
學生票是1200 最高票價是8000
至於企業“特定場次“
不開放會員及一般售票服務

既然我們有那麼多大企業熱愛音樂
為什麼沒能多幾場每張票50元的企業贊助音樂會
而且規定只有“一般民眾及相關人士“可以進場聆聽

還是我從頭到尾都搞錯了贊助這個動詞的用法
贊助後面只能接“經紀公司“當受詞?
>.<

在理性的成本效益分析下
有錢人買張機票飛去倫敦聽個5場是不是更划算呢?
至少在倫敦多雨多霧的浪漫氣氛下
回來還可以跟周圍的人炫耀
“台灣的倫敦交響演出跟倫敦的有差拉~在倫敦才是原汁原味“
@@

這個小故事告訴我們
果然古典音樂是只有貴族才能享受的高級活動
還有找工作時一定要好好找
找對頭路就有免費音樂會聽
找錯就自己牽狗在戶外轉撥散步就好了~

至於我
我喜歡在巴黎地鐵站或是公園裡就能聽到的音樂會
至少我在投錢時是感覺滿滿的心滿意足









---------無言分隔線------------

倫敦交響樂團首演 團員走向戶外 樂迷尖叫

【聯合報/記者李玉玲/台北報導】
2007.04.30 03:57 am

「我不會忘記這一刻,一定要再來。」

倫敦交響樂團昨晚在台首演,數千名觀眾在廣場席地而坐聽戶外轉播,十點多演出結束,指揮哈汀、鋼琴家郎朗到廣場向觀眾致意,滿場觀眾的尖叫聲,讓樂團團員也受到感動,全都走向戶外,哈汀為了看清楚台下,從口袋裡掏出眼鏡,開心地要觀眾:別忘了今晚還要到廣場來。

倫敦交響樂團在台兩場演出,票券大都被企業界買走,買不到票的觀眾只能到廣場聽戶外轉播,由於天氣放晴,昨晚的戶外轉播吸引數千名觀眾到場,雖然無法進到音樂廳裡,但在戶外聽音樂更自由,牽著狗,買點零食,還有人自備椅子,放鬆地躺在椅子上享受微風、音樂。

還有人帶著紅酒、小菜,轉播還沒開始,親友相互乾起杯來,陶醉在美酒夜光杯氣氛下。皮先生說,他是音樂會常客,但倫敦交響樂團票價太貴了,買不起票,坐在外面看轉播也不錯,有美酒相伴,耳朵、肚子都獲得滿足。

坐在戶外聽音樂,雖然音響沒在音樂廳好,但觀眾一樣熱情,演出結束還守在廣場不肯離去,哈汀、郎朗特別到廣場向數千名觀眾問好,活潑熱情的郎朗一見到觀眾就說:「我愛你。」哈汀則說,他不會忘記台灣觀眾的熱情,也感謝郎朗為樂團帶來美麗的夜晚。

昨晚活動結束後,郎朗還留下來為樂迷舉辦簽名會,為了搶得頭籌,不少樂迷中場休息時就開始排隊,連下半場轉播都不聽了。

2007年4月21日 星期六

第一次上課的塗鴉筆記

答應了蝴蝶要寫在這裡第一次上課的筆記
可是時至今日
連老師家的小貓咪都已經把我從陌生人重新分類到玩伴的那一欄
第一次...
已經距離有點遙遠了
>.<

話說重新上課
其實起源在一次有趣的對話
我本來並沒有想到事情會這樣展開
應該說是...根本沒奢望會是這樣的人選
但是聊開了
在某人拍胸脯的保證下
就這樣準備了在這裡第一次的鋼琴課

前一天晚上
我睡得還真糟
應該是有點興奮過頭了
一直不停的在腦海裡想著
“我明天到底要彈什麼?“
早知道就該先做些準備
卻在電話裡沒經過大腦就丟了一些曲目
“那些註定死得很難看的爛選擇!!“
隔天跳上火車
在昏迷狀態中準備趴倒在鋼琴上...

“你要彈啥給我聽??“
期待中會出現的必然問句
在我夢囈般的呼嚕回答後
我才發現人已經坐在鋼琴前面了

如果說故事就結束在這裡
我想大家一定想把我給丟出窗外!!
可是在半夢半醒之間
我開始搞不清楚到底身處何處
不停的聽到冬天上飛機前最後一次鋼琴課被罵的那些東西

直到幻影重疊
我才驚醒在一堆一模一樣的句子裡
...沒錯...他們完全在罵同樣的東西!!

只是換了個地點,換了個語言
換了個不同的臉孔
還有身旁突然跳出的小肥貓

“你應該知道這是首至少四聲部的曲子!!“(嗚,我知道)
(上飛機前我聽到的最後一句話正是“這是首至少四聲部的曲子,可是你的時間只能處理個大概,自己要注意“)
“那你要不要試試這段?“(我開始努力的混出四個聲部>.< ... 第五部,當作沒看到...)
“你明明聽得到,為啥混在一起?記得要練!“

“再來,我想你已經有要用樂團思考的概念“
“開頭這句會是啥樂器?“
(嗚,我覺得是木管,想了想音高音色)“恩恩,應該是雙簧管“
“很好,既然你知道是雙簧管,為啥沒有給我雙簧管的想像?“
“請給我清澈純淨的音色!!“
(我的內心開始滴血,在台灣最後一堂課的叮嚀是“你必須再想辦法做出更純淨的聲音,可是你的指力還做不到“)

“好,那再來這段呢?“
“恩,我想是弦樂開始加進來“
“你既然都知道,為啥不彈出來?“ @@
(嗚~)

“請用最少的力氣,給我最高的密度和亮度“ >.<

"你必須掌握住所有和聲變化的流動和進行!清楚的感受,而不是理論的認識!!“

“你會拉音嗎?我們來試著拉出所有的線條“(我只好硬著頭皮拉給他看,會拉阿,只是拉很耗力耶!!)
“很好!!你拉的聲音很漂亮阿!!那我們從頭拉到尾喔~“ (當場慘死!!)

雖然只有短短幾句
一個多鐘頭這樣就過去了

(他叮叮咚咚的彈了一段)
“你想到那一首交響曲?“
......
就這樣我們開始了一連串曲目主題和聲大混戰...

沒想到奇蹟居然出現了!!
迴光返照似的
我突然精神百倍了起來
精神到他問我下一首要彈啥時
我高興的回答了個會讓人抓狂的答案
“那我來彈整首xxx好了~“(是的,我臉上的確有白癡的微笑)
(這時,我們應該已經上了2個小時多了...我回答了個光走完就要半小時的東西)
(明明要講短曲的阿!!@@)

“好阿,彈吧“
“耶!!!“
我很喜歡這台琴的聲音
於是就像瘋掉一樣高興的彈~
直到我的身後出現了一個影子
一邊翻譜一邊說著
“這個......你還要繼續彈嗎?“

“好阿~“
“不過要停也是可以停拉~“(果然是白目一號,給了個白目答案,其實自己都覺得敲得很難聽,我早就沒力了)


那你還是停好了!!


就這樣...我被掃下了鋼琴... >.<



“恩,你彈的前一首,其實我之前沒啥印象,有也可能是很久以前聽人彈過,但是可能他彈得太爛“...
“不過今天我發覺這的確是首好曲子,寫的很美,不是嗎?“

或許,這是整堂課讓我聽到最高興的一句話了


三個多小時後
走在陽光下
我開始想著等會一定要打個電話
向越過整片大陸的另一端說聲謝謝...

2007年4月20日 星期五

幻の聲 幻の演


看到小豬盃的盛況

情不自禁地也想推薦好音樂


念舊也好 固執也罷
重新找回的遺憾每每博得我的青睞。
那些以前沒有納入收藏的滄海遺珠,
利用出國之便終於有機會一親芳澤了。
這也意味著,一些夢幻的CD是有可能老片重出的。
等待的樂趣也許就在此吧!

我必須承認當我知道
Archipel要重出Schuricht在DECCA的華格納時,
心情雀躍和期待的程度是出國這幾年未曾有過的。
想到能再次聽到那無與倫比的”諸神黃昏”,
就不禁喜不自勝。
我沒有失望,更恰當的形容也許是
音樂自我簡陋的CD音響傾洩而出的當下,
除了完全陷入迷醉的狂喜和讚嘆外,
剩下的就是反反覆覆的重播了。
我越發不可自拔地讓所有的音符一而再
再而三的在腦海裡旋繞。
如果你知道華格納的”崔斯坦與伊索德”序曲
可以用一種很中性的角度詮釋。
絲毫不加油添醋,
但整體呈現的效果卻是前所未有的輝煌,
任何喜歡華格納的人應該都會想一聽為快。
真正的效果到底多驚人我在此也無須多著墨,
有機會一聽便了
我敢打包票
不論舊雨新知兩相宜喔!

2007年4月14日 星期六

第一屆peitmm小豬盃評論大賽

啪啪啪啪

咳咳~ 鍋味蝦米鍋味頭鹹情豬疫

(各位鄉民各位同學請注意)

放心~今天不是要撿個狗屎給大家舔舔 (講個故事給大家聽聽)

而是petimm想玩個新遊戲了~


噹噹!!

本遊戲的大名就叫做 “第一屆petimm小豬盃評論大賽“

既然是個可以聽音樂的平台,沒音樂聽實在太虧了
不過光是放音樂又太沒有新意
我們就來玩玩吧!!

遊戲辦法非常的簡單
基本上只要是人就符合了參加條件
(家裡有學富五車的小動物也歡迎參加,有動物頻道贊助的特別獎贈送!!)

這裡有一段鋼琴音樂 “我是音樂請點我“

大家有事沒事,想到的時候,無聊的時候都可以聽聽


然後本遊戲:

1.不用猜作曲家和曲名
(其實是鋼琴的基本曲目,這樣猜都有獎品我就太虧了!!)

2.不用猜演奏者的姓名,背景以及年齡等任何相關資訊
(我大概都知道說的出來的人是誰...其他人不可能猜得到所以不用猜)
(演奏者的年齡算是很年輕,雖然我喜歡的鋼琴家在這個年齡前常常都畢業拿獎了...)

3.不用猜鋼琴品牌和錄音相關資訊
(琴是世界無敵大爛琴...真的想到有多爛就有多爛...錄音是超級爛錄音...不過是實況就對了...還可以聽到怪老頭在夢遊)

4.不用寫任何困難高超的音樂理論和分析
(想寫也是可以,可是不要抄任何書,最好更不要翻譜,這些我自己都有了)

“只要“ 寫下 “你對這段音樂的任何想法“

語言不限,文體不拘

愛怎麼寫,就怎麼寫

想練習注音文寫作
要岔題岔到火星去我都不管

只要打好字
在comment欄上按下publish鍵
大獎就有可能是你的!!

害羞的人可以寫mail到pathedelamusique@gmail.com來投稿
本人會負責幫你們馬賽克
想用假名或是用分身多投多中獎的儘管來
沒帳號忘了密碼還是上廁所上到一半突然有靈感的丟mail來就對了!


至於本人要提供的獎品是:
法國高級豪華豬年限定版的“小豬郵票“


將由大家票選出自己喜歡的評論來送出獎品~

如果有人覺得用暴力脅迫我也是可以拿得到郵票...
那我只能跟你說...求求你高抬貴手寫幾個字算是工本費...(目光含淚)

(要寫“郵票給我拿來“也是可以,不過我已經用過這招了,你再用就是老梗了喔~)

至於在法國的某些人,一點也不希罕我的獎品的...
我...我...我...我改送別的!!!
你們得獎我就請吃飯!這樣行了吧~

覺得這個遊戲太難玩的儘管說
我們下次改玩別的~

靠批評本遊戲得大獎也是有可能喔

總之~本遊戲開跑了!!

就玩到51勞動節吧!


大賽主辦人下台一鞠躬 XD

2007年4月11日 星期三

趣味與遊戲

這篇本來是我自己寫著玩的
不過馬馬看了覺得不錯,要我貼到自由傾聽來
所以就不避重複張貼之嫌囉
-----------------------------------------

趣味與遊戲

朋友曾問我:到底戀愛的意義何在?
(這問題還可以擴展到:到底生活中所從事的一切其意義何在?)
我的回答是,為了趣味、為了產生出「趣味」這件事。
(既然問題可以擴展,我的答案理當也要有普遍性)

並不是說我把戀愛甚至一切都視同無價值的兒戲,
而是人生最為重要、又能夠確切掌握的,不外乎趣味與自己的思想而已。

我以為,就算愛情的概念是人們自以為是的作繭自縛,
就算愛情如夢似幻、無法恆常維持熱戀,
但生命的感受還是相當實在。
佛陀不因為覺悟了,就不會傷痛、不會老死,
他也會割傷腳指、腹瀉生病、老年背痛得無法趺跏而坐。

佛陀只是對感受不加以其他詮解。

或許可以拿現象學的還原態度,即epoche在生活中的實踐來比擬。
不把痛的覺受等同於「痛苦」概念的實體化,亦即不以為有「痛苦」實存,
就是,真真切切地承受了感受而已。

我還沒有開悟,無法如佛陀這麼超脫。
一定要選擇覺察對事物的感受為何的話,
不求一切為苦,不奢求完全快樂,當然也不要無知無覺,
退而其次,希望認知為---趣味。
就算是作夢罷(莊子和駭客任務不是都說人生如夢嗎?)
至少也要作一個趣味的、不會後悔的夢,
能夠在醒來時記得清清楚楚,而且也值得記憶清楚。

遊戲,指的是趣味的活動本身,
因為遊戲才有趣味,因為趣味所以才叫遊戲。
因此得證:想要有趣味的人生,就得遊戲人生。
遊戲的特性便是半真半假、真假難分,
於是,進行遊戲時好像值得認真,卻又知道這是遊戲。

人生中的所有事情,幾乎無不可視作遊戲。
不管是成人還是兒童,生活其實都該在遊戲,可惜並非如此。
試問成人能像兒童一樣,不為什麼而只是單純投入遊戲進行的樂趣嗎?
成人計較太多利益、考量孰得孰失,
認虛假的名利為真,認值得真的遊戲為假,
因此不把遊戲當遊戲, 卻把遊戲當成競賽的手段,
所以遊戲無趣。

可是兒童也未必適切, 他們雖然是因為好玩才遊戲,
卻太投入遊戲、忘記了遊戲本來只是現實與想像的聯結,
以致於遊戲結束哭哭啼啼,或是玩得太晚忘記回家而被媽媽打,
過於認真、無法抽身,不把遊戲當遊戲,反倒比實際人生還真實,
最終玩不完的一定會膩、玩完的就會遺憾,
如此遊戲同樣無趣。

作一個好夢、玩好玩的遊戲,就是入乎其內、出乎其外,
保持提醒自己的清明而不要妄自評斷,真切地去感受而不要過於耽溺,
這樣的思想適應遊戲的半真半假,因此可以帶來趣味。
趣味的人生好歹不會覺得白活。

2007年4月10日 星期二

蛋塔和Fazioli



為了奇怪的理由
最近我老是想到當年紅極一時的葡式蛋塔
從第一家店開始
我嚐到了有著香香奶味酥酥派皮的蛋塔

然而一夕之間
滿山滿谷的蛋塔店開始不停的開著
各個品牌的蛋塔大對決開始不斷的上演
一種食物的火熱流行
在大街小巷燃燒著

這是個讓我記憶很深刻的流行印象

就像我上次看著某人不停的回答著同樣的回應
面對著一堆想要買到Chemin第一輯貝多芬CD的人
他只能不停的回答著
“對不起,那已經絕版了,目前是不可能再重出了“

成了另一個讓我印象也非常深刻的音樂流行

有趣的是
在我聽到的場合所有的人都只問第一輯
卻完全沒有人注意到第二輯和第三輯也正在像保育動物一樣的絕版中...

最近大家很火熱的在聊名琴Fazioli
我也明確的感覺到相較於10年前來說
他的知名度逐漸的在上升

在FY對鋼琴的完整美麗捕捉下
Chemin用Fazioli278所錄製的貝多芬奏鳴曲第一輯
的確對音響系統是個有趣的考驗
除了所有觸鍵感,重量感和鋼琴的完整性
Chemin也讓我們真切的感覺到Fazioli在音色上的特性
所以受到大家的注目我並不感到意外
但是我一直不知道為啥好奇的目光只在第一輯?

畢竟第一眼來說
會緊緊抓住我注意力的
應該會是第三輯或第二輯而不是第一輯

因為某些原因
Chemin並沒有按照原本的計畫錄完奏鳴曲全集
可是在曲目上
第二輯有月光,第三輯有漢摩克拉維
在鋼琴的特色上
第三輯更是使用了Fazioli的308

如果單純的拿來當音響系統的試金石
或是滿足對Fazioli的好奇心
其實真正的惡魔絕對會是用308演奏的漢摩克拉維

“我想聽聽她彈的漢摩克拉維“
這是我記憶中眼光掃到CD後脫口而出的第一句話
類似本能的好奇反應

不過流行就是這麼一回事不是嗎?
我可能跟時尚的距離真的有點太過遙遠了

那僅有的10張CD就像死裡逃生的多多鳥一樣
“我只想要照片裡的這隻黃色的“
幫助他們活了下來
體驗了流行世界的運行規則

2007年4月9日 星期一

sobert d'amour




陽光出來了
所有的人都跑到路上
把冬天的霉味好好的曬一曬

最誘人的
莫過於在大大的太陽底下
來一球冰涼的雪波

心裡的渴望
忍不住跟著涼鞋聲趴搭趴搭的響著
轉過了小小的街道
在排隊的人頭中跳動

“老闆,我要一球荔枝加一球蜜橙“

先讓香甜入口
再用酸吱吱的清新回味

好個四月艷陽天!

2007年4月1日 星期日

愚人節,四月天

即將陷入沒有人手沒有假期不知休止的

工作漩渦

如果有什麼快樂的秘密要在四月揭曉

那我肯定來不及參與了


留支點火槍給我!132SE到貨沒有?


於夜班打混時

2007年3月28日 星期三

我是什麼派?亂七八糟派!!

從以前到現在
我們不斷的看到一堆派別的戰爭...

從法派和德派的漢賊不兩立
音色和線條的鬥爭
所承師門發揚光大的百花爭鳴

這些年來
反反覆覆一再上演的劇情
卻不斷的讓我想到很久很久以前
我寫下人生中前幾篇網路文章的其中一段...

貼標籤很容易
可是一旦貼上了就可能再也撕不下來了

最近聽到個小故事
“你這不是法派音樂的大本營,那為啥那個很法派的東西你沒有??“
一位客人走進了一家店裡,這樣的問題老闆卻只能苦笑......
客人只是直接的反應 單純的詢問
大環境所造成的印象
簡單的標籤
卻竟然是那麼的黏人

我一直想不通的是
為什麼這麼多年下來
法派和德派一直是對立的概念
就像黑與白
沒有人該沾上任何一丁點的不純淨...

難道只是因為學習音樂的過程和法國沾上邊
我就得憎恨我所喜歡的德國作曲家和演奏家?
那麼身為台灣人的我
在黑與白之間又只能染上怎麼樣的顏色?

師承常是每個學樂器聽音樂的人特別愛聊的話題
我卻常在這個話題中覺得很不自在
“我是什麼派?“ 我用這個問題問我自己
卻老是沒辦法給自己個答案

這麼多年下來
我覺得我和我的老師之間
隨著真實的聽到了自己的聲音
差距只有越來越遠
沒有越來越近

我根本不敢說我彈得像她
詮釋的深度本身就有很大的不同
技巧音色更是有著很大的差距

“跟著一個人學了10年之後,你會慢慢發現自己開始跟別人不太一樣“
這句話我可以接受
但是我並不覺得10年就能形成一個一模一樣的複製品
甚至 我覺得複製品永遠不該產生

我並不覺得和大師學了琴
就會是大師...
差的可遠了 我對我自己說
到怎樣的地步我覺得我真正繼承了某個派別的特色?
這種問題 我覺得根本沒有答案

“砍掉重頭練起“是我們常常聽到音樂家小故事裡的刻苦面
特別是看到嶄新世界前的預兆
學習到大師所有奧祕前的發語詞
但是我不知道為什麼我們這麼熱愛著武俠小說式的熱血情節
廢去九陰真經以後就能重練九陽真經當上掌門人...
走在路邊就該突然受高人賞識然後練就一身奇招異術
憑著大補丸和天才光環的加持
浴火鳳凰般的偉大音樂家在大家拍手通過之後或許就這麼樣的產生了

我們根本很難砍掉我們不想要的...
這是我走過之後的最大痛苦
因為從幼稚園時就被培養的壞習慣
儘管被一改再改
我到現在都還是會本能性的不小心上身
就像人家說“吃慣醬油味可能就沒辦法吃奶油味“
習慣如影隨形 難以擺脫
我們的血液裡總是流著某些難以抹滅的氣質

“我忌妒他的音色“ 一位偉大的鋼琴家在提到他某位學生時跟我這樣說
“因為他從一開始就是跟某人學,他的聲音只能用美妙來形容!!“
“所以我好像也不能教他什麼...就是看看音樂的結構罷了!“

就像我一直記得我第一次看到兒童與魔法的感嘆
“如果我從小就是看這樣的兒童歌劇,我現在對音樂又是怎樣的想法?“

音樂是一種文化
而不是一堆粗製濫造的黏手標籤

而我,只不過是勉強算上亂七八糟派的聆聽者
卻早在自己都搞不清楚的時候 已經被別人貼滿了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