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9月26日 星期三

愛吃小豬坐飛機(2)

說實在的...
我真的想不出來為啥換搭法航以後
就常常被升等
這次回台灣被升等到商務艙時
我還在想著忘了帶到相機
不然就可以拍些照片

沒想到回程到了香港機場
去拿位子時
櫃台小姐又跟我說
“先生,我們幫你升等到商務艙“

看來該問問我爸媽到底是去哪裡幫我取名字的
這種在台灣到處可見的菜市場名
變成羅馬拼音後居然會這麼吃香?!!
難道這就是傳聞中的“菜市場走跳升等理論“?

(請不要懷疑自己的智商,本理論並不存在>_<)



8月20號
飛機在大雨中到達香港機場
在大大的液晶電視前
我和一群剛到的機組員
看著CNN裡華航飛機出事的消息
一動也不動的呆呆的站著
腦筋吃驚到一片空白

在要上飛機前
無疑的這是最令人不想看到的畫面...
在電腦上抓住了所有在台灣可以找到正在線上的朋友們
沒想到卻沒有人知道確切的消息
最後還好林小寶的媽仔細盯著電視
告訴我沒有人喪生

不幸中的大幸 是我在上飛機前的心情...
留在腦海裡的影像
手裡拿著商務艙的登機卡
臉上卻笑不出來



我想是機艙裡明亮的光線讓我回過神來
跟別家航空公司相比
其實我真的還蠻喜歡法航在機艙裡營造的明亮感
色調裡沒有讓人覺得詭異的老舊顏色
單純帶一點清新的亮度
其實讓人的心情比較穩定

沒有新航商務艙隨時在你身邊轉來轉去的服務
法航倒是有種自在感
對我這種不愛待在同個椅子上飛長程飛行的人來說
連經濟艙都有小吧台
要啥自己來
省得囉唆乾乾脆脆的
反而讓我覺得輕鬆



拿了杯香檳
旁邊的韓國財務先生開始跟我聊起天來
話題卻總是在圍繞在我不太想聊的工作話題
在上飛機的第一時間裡就讓我覺得假期已經結束
真的讓人覺得很可憐
只好從包包裡拿出我的法寶
“躲在鋼琴的故事裡總行吧~“
翻開書頁
繼續培養我的假期殘存自我安慰

@@

愛吃小豬的愛吃實力
在點菜時終於打開...
所有不愉快的心情
我決定用好好的吃一頓來安慰一下自己!




不同於從巴黎飛出的航班多半有鵝肝
這次的前菜可以選怕瑪火腿或是燻鯖魚配蝦仁

雖然心裡很想選怕瑪火腿
但是很想嘗試別的東西
就大膽的點了燻鯖魚配蝦仁
搭白酒Languedoc Blanc

燻鯖魚,蝦仁和蛋黃醬是不錯的搭配
烤節瓜配起來也蠻好吃的

可是旁邊居然放了瓶小地雷
一瓶我不喜歡的檸檬橄欖油!!
(就是黃黃在奶油碟上閃亮的那一瓶!!)
淋上沙拉後
整盤沙拉立刻出現詭異的檸檬香料味
沒有檸檬的清香
只有佈滿口腔的一種詭異刺激感

唉!可以接受勉勉強強的吃
但是完全不推薦
單純的橄欖油就好了!
幹嘛搞出這種複雜的怪東西!!



主菜的選擇有腓力,鱈魚,或是天津肉片
被香草白蘭地醬汁迷惑的我
二話不說的點了腓力牛排配玉米餅
加了點綠胡椒芥末醬
配上紅酒Bordeaux Rouge

牛肉的質感很好
雖然是飛機餐卻還是很滑嫩
香草白蘭地醬汁讓肉的鮮味更為明顯
雖然我不太愛有點乾乾的玉米餅
不過主菜的搭配上還蠻不錯的



法航商務艙的甜點則一直讓我很喜歡
儘管每次吃到都是這幾樣
但是我很喜歡他們的焦糖蜜梨塔
從塔皮到蜜梨的搭配
香酥到濃密的口感
再多點上芒果冰琪淋和附上的小餅乾
來杯黑咖啡
真是讓人滿足

: )

水果就稍等一下散步去時再說...

旁邊的財務先生應該是在想著 “這個傢伙還真愛吃!“
在點甜點時露出個小微笑說
“請給我跟他完全一樣就好!“
希望我的份量沒有讓他昏倒~

難道他沒有感覺飛機靠我們這邊總是特別重?
: P

經由JackC的熱心飛行教戰守則
加上這次回台灣一堆事情讓我跑東跑西的一直沒停過
我決定在上飛機前就乾脆不睡了
沒想到一直是阿信命
在商務艙翻來翻去都睡不著
還差點扭到腰的我
這次累到完全不省人事......

謝謝你!大熊傑克!!
熊的知識果然不是一般人能相提並論的豐富!!
(遠目)

能躺平果然是件幸福的事阿!!(請自行在麥可風上轉大Echo)

醒來吃了頓豐富的午餐
醋溜豬柳和燻雞沙拉
(地雷檸檬橄欖油再度登場,這次我連開都沒開...)


飽食終日,等著下飛機

開工大吉~耶!!

2007年9月24日 星期一

Copying Beethoven


挺好看的一部片子~

雖然沒有特別的介紹曲子,但看看帥哥的八卦,感覺還挺不賴的~(笑)



安娜、霍茲是片中的女主角,不知是真有其人嗎~?在片中很漂亮。

能為自己的夢想而努力的人,是令人欽佩的。

看著她的毅力,以及對自己夢想的那份愛,可以讓人反省自己,成長過程中,有真正為自己的夢想盡力過嗎~?

還是,只是任憑著時間的消逝,感嘆歲月不饒人~?


Ivory

2007年9月23日 星期日

The Shawshank Redemption

聽到音樂的感覺真好~~~@_@....
前幾天某個下午
短暫的飯後休息時間
望著天空突然想起

電影刺激1995(The Shawshank Redemption)裡的片段
男主角偷偷溜進廣播室
拿出費加洛婚禮的LP
男主角淺淺的笑著!
獄卒咆哮著!
其他受刑人則徜佯在莫札特的微風中 ...

果然只有自由才能傾聽
傾聽也得以重獲自由~~~~

2007年9月22日 星期六

Settembre Musica Part.1: 走板與嫻熟, Argerich+Dutoit+Philharmonia Orchestra



暑假來義大利想聽場便宜又有噱頭的古典音樂會嗎? 走一趟義北的杜林(Torino)吧!

Torino是義大利北部皮埃蒙特(Piemonte)區的首府, 也是義大利最大的汽車製造集團菲雅特(Fiat)的總部, 2006年還舉辦了冬季奧運., 在義大利北部的幾個大城市中, 杜林大概是唯一一個在城市規模和居住便利性上足以和米蘭及波隆納(Bologna)相抗衡的城市.

義北大城市的市容都以雄偉粗曠居多, 較諸中義和南義小巧和古典的房舍, 北部的霸氣凌人是顯而易見的. 杜林之前的統治者因為是法國的薩伏伊王朝(Savoy)所以從市中心的老建築中不難看出法蘭西風格在這個城市深刻的印記. 徒步漫遊市中心, 曾造訪過巴黎的人定會有熟悉的親切感, 那種法蘭西式的絢麗和典雅讓杜林條條大路的齊整不至全數失陷在當代建築森冷的調性裡. 比起米蘭, Torino是個美麗的城市, 在我用心掃了趟市中心後, 這種感覺更強烈了些.

音樂還是此行的主要目的. 這場音樂會是我今年在杜林Settembre Musica(九月音樂節)的第一場, 前兩年就已經知道這個音樂節的演出陣容和票價都是義大利難得的綉擱大碗, 但之前總是因為九月份的考試而放棄了一聽的機會, 今年我是打定主意一定要成行, 還好一切順利, 算是有圓夢的快慰了. 音樂節的節目算是包羅萬有, 喜歡各式音樂類型的人, 都能在這個音樂節得到滿足, 最貴的票價也僅在台幣2200左右, 但以此票價赴歐洲知名演出團體聚首一堂的盛宴可說是相當划算的. 今年的音樂節更破天荒第一次和米蘭連袂舉辦, 音樂的內容和數量都有了雙倍的成長. 有興趣的人可以上http://www.settembremusica.it/ 一探究竟, 網站有英文版本, 對不懂義大利文的人來說便利許多.

談到當晚的音樂會, 這場吸引人的地方不單單是前妻與前夫同台合作為賣座加碼, 曲目的選擇和樂團也是一個賣點. 老男人和老女人在台上當然不會有多聳動的事情發生, 摸摸抱抱, 比一般指揮和獨奏家的互動多些親密也就罷了, 但人在國外就會不由自主地長養狗仔的氣質(至少我是如此…笑), 總覺得兩人的一舉一動和一般的組合不同, 心理還自得其樂地自豪著, 似乎在場的所有聽眾唯獨我是那個知道Argerich和Dutoit曾是夫妻的人, 呵呵, 就是種白爛的偏執吧! 不過事後想想, 有人為了八卦去聽音樂會也沒啥不好, 最起碼聽到暴爛的演出, 還能自我調侃, “還好有挖到些八卦”, 這樣自我演譯一番, 似乎我專注在分析彈奏時的Argerich和Dutoit的雙目交會, 完全是駐義樂評家該有的天賦, 入境隨俗嗎, 義大利本來就是個長舌男和八卦女聚集的寶地…

這對前任夫妻檔在這次音樂節共有兩場演出, 樂團也都是英國愛樂管絃樂團, 九月六號這場是第一場, 曲目是清一色的德奧經典- 貝多芬和布拉姆斯. 上半場第一首是貝多芬的柯里奧蘭序曲(Coriolan)和第一號鋼琴協奏曲, 下半場則是布拉姆斯第一號交響曲這種大部頭的音樂會標準曲目. 坦白說, 聽這第一場的動機, 對愛樂管和度特華的好奇心是主因, 阿格麗希因為之前有聽過反而成了次要因素了.

當天開演前還有段值得一提的插曲, 九月六號當天義大利男高音帕華洛帝過世, 開演前, 大會主辦人還特別上台致詞, 全體觀眾並起立為這位70年代後最知名的男高音默哀一分鐘. 音樂會開演前為某位知名音樂家默哀對我來說也是第一次, 帕華洛帝的過世在義大利的聲樂界算是不小的震撼, 畢竟論知名度而言, 帕華洛帝的確是古典音樂界的明星, 現實義大利或者全世界的古典音樂界, 想要再出一個這號人物怕也是機會渺茫了. 祝福他也能獲得永遠的安息.

哀悼過後, 化追思為力量精采無比的演出, 是我結束一分鐘的靜默理所當然的渴盼. 貝多芬序曲中激昂與雄偉交錯的情緒確是揮別遺憾, 展望將來的好曲目. 愛樂在高、中音域的表現讓我回想到法國團的弦樂部-充滿光澤並具有穿透麗的聲響-, 但愛樂的聲音並沒有究竟達到晶瑩通透的質感, 些許的暗沉和凝滯又會讓我聯想但德國團慣有的厚實, 總之, 樂團的音色就是介於法國和德國團之間的一種聲音, 以特性而言, 演奏德奧的曲目是比較討好的.

杜特華的帶領顯得遊刃有餘, 畢竟是老油條一個了, 這首序曲該有的起承轉合都能處理的很恰當, 但可能真的是太熟了, 曲子聽起來總有過多的匠氣, 序曲中情感的對立和投注反而被忽略了, 當然愛樂本身能力的極限也是主要的因素, 雖然序曲中規模較小並且比較容易掌控的總奏可以突顯他們特殊的聲響, 但銅管明顯過於呆板和不穩的事實, 卻讓人在曲子的高潮點有意猶未竟的缺憾. 完成度以現在一流樂團的標準看是ok的, 但考驗才剛開始…

貝多芬第一號鋼琴協奏曲是一首輕快但同時洋溢著爽朗的作品. 第一樂章以單黃管、定音鼓拉開一小段有如行軍進行曲般精神抖擻的序奏, 鋼琴明快而愉悅的回應和管弦樂果敢並富有生氣的總奏醞釀了一個令人振奮的局面……. 以上是一個〝正常〞的演奏應該感受到的效果. 可惜的是, 前夫和前妻的合作, 無論就事件本身和呈現的內容而言都不能說是個正常的演出, 正確的說, 這是一個荒腔走板的演出.

音樂會真的聽了不少, 坦白說, 我其實非常希望每場音樂會下來, 所有的樂評都是讚揚與溢美之詞, 我覺得這並不是件難事, 也早就屏棄了把音樂會拿來和之前那些大人物的經典詮釋相提並論這等不切實際的想法. 即便如次, 還是可以聽到那種, 讓你強烈質疑, 今晚到底是古典音樂會還是雜耍訓練班這等荒謬的體驗. 2007年9月6號, 帕華洛帝過世當天, 我聽到的不是一場追悼音樂會, 恰恰就是兩個很有名的音樂家賦閒在家時才會有的瞎扯蛋. 這個評論是苛刻了, 但作為人們口中所謂的當代鋼琴女皇, Argerich真的應該自我檢討.也許曲畢現場觀眾如雷的掌聲代表她的聲望依舊如日中天, 但對我來說, 弔軌地反覆聯想小馬聽完口吐白沫的畫面, 證明大事真的不妙了. 從出手的第一段音群, 阿格麗希就開始她當晚一連串在 “完成樂句”和“創造效果”間的掙扎, 那真是一場拉拔, 從她顫抖和急躁的觸鍵, 從縮編的愛樂不整齊的總奏和凌亂的聲音, 從度特華關愛和愛莫能助的眼神, 我已經能了解這場慘劇的級數了.
快的樂句突顯了Argerich在音色上明顯的衰退, 即便音階的處理都顯得亂而浮, 句尾往往是草率收場, 或是以上半身的力量硬壓出來的, 一種局促的氛圍籠罩著我們古典鋼琴界的天之驕女, 缺乏練習和對整體速度的追趕讓第一樂章成為一場驚悚片的試映會, 作為台下觀眾的我, 則被迫編織起之前聽過好版本的所有片段, 抽離也好, 逃避也罷, 拜託大姐你玩點真格的吧(如果有能力的話, 唉..). 第二樂章是個如歌的行板, 簡單謐靜的氣氛絕對是明心抒懷的好音樂, 只要拿出些許的誠意就會有不錯的效果, 哪知這對前任的搶錢夫妻檔, 打定主意敷衍了事, 就連簡簡單單的溫情暖意也懶得給了, 阿格麗西在音色上的貧弱和怯步即便是在慢板較充裕的tempo下也沒有很大的起色, 慢板樂章尚且如此, 終樂章的Rondo我也就心知肚明地捨棄了最後一絲絲的希望, 不用心或是心有餘而力不足我已經懶得追究了, 心理就嘟囔著, 快給我結束吧.

和上次約兩年前聽到的Argerich相比, 這場貝多芬真的很慘, 兩年前的她起碼還讓我覺得是有音色和流暢的, 當天的表現卻是勉強擠出些優點也不可得.

二十年的沉寂, 多少滄桑和喜悅的記憶, 當融鍊這一切酸甜苦辣的音樂破繭而出, 有的不是擺脫宿命的喜悅, 確是更多、更纏雜地對生命本質的詰問, 然後故事的主人翁走出風雨, 果決地向光明的一端猛躍, 幸福依舊未知, 生命的足跡裡跨出的卻是意義重大的一步。 這一大步就是今晚下半場的重頭戲, 布拉姆斯第一號交響曲。對德國音樂界和布拉姆斯本人而言, 這首交響曲都有不凡的意義, 其一是交響曲這種創作形式已在十九世紀末式微, 一個德奧作曲家在這個領域的成功都對後來有志於此者是莫大的鼓舞;其二, 對於一個已四十多歲的作曲家而言, 這首曲子的成功至少在相當程度上解開多年創作和情感上的纏縛.。掙扎和憤怒是我對這首曲子的感覺, 似乎二十年下來的心酸還是遠勝過喜悅。 蛻變的代價需是沉重而猛烈的, 對聽的人是如此, 對演出的人更是如此。

詮釋布拉姆斯除了在結構控制上必須的均衡外, 激昂的情緒, 更確切地說要能炒作和維持激昂的情緒是絕對不可缺少的要素。維繫一種音色和保持它對於德國音樂來說本就是司空見慣的, 但要能波瀾壯闊地啟動它並且善巧地層層堆疊這些激情就不是所有的樂團都能完成的輕鬆活了。當然我絕對沒有殘酷地奢望我會聽到一場火花四茂的演出, 但愛樂和度特華在下半場的表現真的比上半場有進步, 雖然銅管一次次拖累整體的效果, 但整體而言音樂的行進是十分流暢的. 度特華顯然把曲子的重點放在弦樂線條能自然伸展的課題上, 愛樂中音域的質感也不負眾望地在大部分的樂句裡作出了稱職的表現。

對愛樂而言, 艱難的部分在這首交響曲大開大闔地綻放曲中的激情時就明顯地體現出來了。畢竟愛樂不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團(2007年是成立62週年), 老團那種齊奏時獨有的和諧和質感恰恰就是愛樂的弦樂部最大的缺憾, 當演奏大作品時, 這也成為侷限演出效果最大的致命傷。也許是杜特華老練到忘了傾注豐沛的情感, 也許是愛樂的演出極限真的暴露了, 過於溫情的布拉姆斯是我對這個下半場的評語, 就當是一種詮釋其實也不賴, 起碼不像上半場的前妻那樣荒唐潦倒, 呵呵, 萬幸啊!
走板與嫻熟, 這一對表現極端的前任夫妻檔, 在隔天的全本法國曲目中會有什麼新鮮事呢? 咱下回見分曉吧!

2007年9月16日 星期日

古典音樂的演化論與被誤解的寬容

假自由主義之名大談演化論,實則是回歸到人類最原始的狀態,將所有文化價值棄於赤裸裸的經濟暴力之中。

這時,那些期望著文化價值保有其獨立性,不至於在如火如荼的全球化商業活動中一齊淪落洪荒的人,反倒變成所謂守舊迂腐者。

其實,我並不悲觀,只是覺得好笑罷了。每個時代的每個文化活動,從不曾由社會的大眾所支撐,除非是假文化之名的其他活動。

只需要一些有真正鑑賞力的聽眾、認真負責的評論家與音樂家,就足以讓古典音樂文化繼續進步下去了,既使在大眾看來不成氣候,但,那從來不是個問題,或者說,只有在商業的權量之下,大眾的態度,才是個問題。

「你的一個想法,不管多麼正確或多麼錯誤,只要樣本數夠大,一定可以找到一個和你想法相反的人。」

在這句話中,我所看見的弔詭是:網路上回應推薦版本的眾人所列洋洋灑灑的數千篇,竟不脫一個熟讀各版唱片聖經的人的知識範圍,這種單一性難道不叫人感到戰慄?這句話應該被引用來對抗這種單一性。

然而這句話卻被過度的引用在另一個地方:它被刻意錯用來擊打一個因每個人都擁有自己的信念而璀璨的世界。

於是這個世界變成:因為你的信念不是絕對,所以你不應該有信念。但信念因此消失了嗎?沒有!因為相信這句話的人,貫徹了同一個信念,變成了一樣的人。

如果他們貫徹的信念是這句話,那還算萬幸,但事實上並非如此,這種經由大眾信念而形成的暴力無處不在。因為這個信念,是由那些藉由塑造集體信念而獲利的人刻意-以感覺起來非常璀璨的手法-所創造的。

2007年9月12日 星期三

技巧與天賦?

有很多事情
當我們在不停的鑽牛角尖還找不到出口時
其實到不如去倒杯茶後問問自己
“這件事情到底重不重要?“

“這樣對不對?這樣有沒有錯?“
"要不要這樣做?要不要那樣做?“
對與錯在考ㄧ百分拿第一名的教育養成裡
當然是重要無比
但是在這種教育訓練下的我們
卻常常忘了

在生命裡有很多事卻不是如此...

有很多小故事,乍聽之下像是天才的偉人事蹟
卻在很多時候教給了我很多東西
也讓我在看到很多問題時很想說句
“這件事情其實一點也不重要..."

或許...就像某人說的...我天生的就會被奇怪的東西所吸引吧...@@

就從老妖婆和德布西開始說起吧

話說某天德布西忍不住對老妖婆抱怨了起來
“妳為啥都不彈我的作品,妳對我的作品到底有什麼不滿“...
“是技巧太難了嗎?“
“可是這些東西對妳來說,根本就是小孩子的把戲!!根本一點都不難阿?“
“妳是不是不喜歡我的作品??!!“

還是少女的老妖婆當時被嚇到了
“快別這麼說!!我非常喜歡你的作品,應該是說我熱愛著你的作品!!"

“那你為什麼演出的時候都不彈?“ 德布西瞪著眼睛

“我一直覺得我不能理解...技巧上是不難,不過就是那樣...
可是我一直覺得像是有一道牆擋著...擋在我和這些作品之間...
我沒辦法做出那種神奇的美感!! “

德布西聽了非常認真的回答
“那我們一起來工作好了!!我真的想要妳演奏我的作品!!"

就這樣,一起工作的時光就這樣展開了
老妖婆在後來笑著說
“他一直要我彈,可是天知道我多麼喜歡他彈琴的聲音,蕭邦愛徒親自教出來的琴藝,真是美極了!“

而背著光環的老妖婆,在面對一堆想要了解她彈琴祕密的問題時
只好開始笑著解釋

“大家都一直在追問我的鋼琴天賦...可是其實我的家人比較早發現的是我的音樂天賦...學琴的原因其實是這樣來的..."

“我記得很清楚有次我家人覺得我夠大了,帶我去聽歌劇,我愛極了!
回家後我開始忍不住把每個聲部的譜都寫下來,
自己當起指揮,指揮著每個不同的聲部,指揮不同的演唱角色,
然後再模仿李斯特的手法,寫一堆華麗的變奏“
“我真的太愛這些音樂了,我可以一個人坐在那裡不停變換身分想像著不同的音樂,玩上一整天“

“我是覺得還好,我就是愛玩這些,對我來說非常的快樂,不過家裡的人比較緊張,因為我那年大概5歲"

@@


美,好像就是這麼簡單...卻又這麼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