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5月28日 星期日

用心&用力

上次看到improvise和petitmen的文章
本來也回了ㄧ篇 沒想到要貼上時網路突然當了
辛苦兩個多小時的心血就這樣付諸泡影 痛心啊

improvise提到德國世界盃即將開踢 我身在義大利
這個氣氛就濃厚了 不過巧的是 義大利足壇就在這節骨眼上
爆出了歷年來最大的職業足壇弊案
意甲的常勝軍Juventus(尤文圖斯)高層經理
涉嫌以手機和裁判連絡干擾判決東窗事發
這個讓大家譁然的醜聞 讓這次摩拳霍霍的義大利國家隊 士氣又為之一挫
雖說 球賽舞弊是眾人皆知的事 但這次搜出的證據株連甚廣
如果一路查下去 怕是其他幾支大球會如 國際米蘭 AC米蘭也難以倖免
作為忠實的球迷
我的心情是五味雜陳的
我也深刻體認到
如果看球賽真是看球技 那世界還真是大同啊
可惜並非如此
我不也從心理認同巴西隊球技高超 踢起球來如即興表演 賞心悅目
但尤情不自禁地希望實力差一節的義大利隊能"僥倖"封王
是啊 壞就壞在 這"僥倖"的念頭 出現在數以億計的世界球迷心中
於是那些自知實力不濟的國家 也開始向這種宿命奇蹟的論點靠攏了
那麼 實力是存在的嗎? 我相信是的
但真正決定臨場發揮的 心態怕更勝於實力
以巴西之強 尚且不能次次連莊
問題就是心理建設了
有了技力 還得有心力
相輔相成 缺一不可
這次世界盃 就來祈禱義大利隊的心力能凌駕群雄吧!(挺不切實際的 義大利隊向以心力低落聞名)

足球的致勝法則用在音樂上也說的通
有些演奏家的基本工很好 但是一彈奏起來 你只覺得他基本功好 音樂的美卻是飄忽淡然
更甭論令你感動了
另一種演奏家 基本功好不說 曲子只要一經他手 就有令人茅塞頓開 餘音繞樑的感悟 感動之餘 心靈的視野亦因之開敞
最後一類 是那種基本功差 演奏起來又恍惚怔忡之輩 帶給我們的當然只有貧乏的聽聞了
現舉一例
這個月18號 我去了義大利北部的古城Ferrara聽了一場音樂會
Ferrara是諸如但丁 佩托拉克 等義大利文學大師駐足寫作的靈感寶地
重要性不言可喻
現今的Ferrara是"馬勒室內樂交響樂團(Mahler Chamber Orchestra)"的駐席地
雖然我個人對該團的評價僅為尚可 但在國際樂壇上卻是紅牌樂團
當晚的節目是 德勒斯登國家管絃樂團和俄羅斯鋼琴新秀Boris Berezovsky聯袂演出
德勒斯登國家(Dresden Statkapelle)的名聲想必不需我再贅言
具有古樸風韻和勻淨質感的弦樂以及齊整表現的銅管和木管讓該樂團成為最優秀的德國樂團之ㄧ
該團的弦樂齊奏 在優雅中流露著大度 以現今的標準而言的確是值得一聽的樂團
當晚的指揮和曲目也很精采
指揮Emmanuel Kirivine的父母是俄國人和波蘭人 他在巴黎音樂院拿到小提琴首獎
之後師事 貝姆學習指揮 再Kent Nagano到任之前 他就是里昂歌劇院的音樂總監
Kirivine的指揮非常優雅與細膩 樂曲的情緒掌控可謂十分深刻
我之前聽過他指揮的聖桑第三號交響曲 那種隨著樂曲的行進巧妙調整彈性速度的功力頗有之前
老一輩指揮的遺風
曲目的安排為舒曼"曼浮雷德序曲"和鋼琴協奏曲
下半場則是管弦樂版的"展覽會之畫"
光聽名字是夠叫人垂涎的
德勒斯登國家演奏舒曼本就得心應手(以樂團的特質而言也是十分合適的)
展覽會之畫 Kirivine帶的極好 樂團也盡全力發揮最大水平 雖說難掩德國團在銅管和木管部的呆板
但整體演出還是叫人激賞的
真正的轉折點就在Boris Berezovsky的舒曼鋼琴協奏曲了
我對這首曲子的認識還真得歸功於Lefebure 雖然在聽過她的詮釋前
我已經聽過其他大家的詮演 但是L女士的DVD讓我用全新的角度去看這首曲子
L說 舒曼是他最喜愛的浪漫派作曲家
現在想起來是很有道理的
這首鋼琴協奏曲中蘊蓄的熱情 沉思 傷逝 凝想
讓它成了ㄧ首很豐富的樂曲 僅僅顧及某種情緒的詮釋都可能讓曲子喪失真味
看到DVD裡L輕鬆裕如 優雅寫意的將所有激情和幻想娓娓道來
我也不禁對B君的詮釋有了幾分的遐想
在觀眾的掌聲中
B君大步邁出 赫 乖乖沒想到 他可是個身材壯碩手長腳長的大塊頭
如果不是穿了西裝 還真像職業摔角的大漢
大點也好 彈起琴來有魄力
才這麼想 他凶猛的"大雄"B馬上變了個窩囔的"大雄"
曲子一開始的強音 馬上不太靈光
接下來的音符就是夢遊和囈語的結合了 第一樂章好端端典雅凝鍊的氣氛
到了大雄手上頓時 唯唯諾諾起來
樂句的完整你不用奢望 吃音符的本事他倒是一把罩
生氣
對啊 我氣啥呢
一方面這麼捫心自問 另一方大雄已經進入第二樂章
這段歌詠的樂章真是美麗的詩篇
但大雄還是舉棋不定 吞吞吐吐
而且刻意放慢 我的天啊 慢板就等於刻意放慢嗎
看來這等說文解意的理論 這些年頭還真是大行其道
好吧 那第三樂章你總可以好好衝鋒了吧
俄國人不都很會開快車嗎
事後證明 這年頭的俄國人 比之早年衝起來凌俐狠辣的前輩們
大不如前
快也不行 慢也不行 要你何用
可不是嗎 和L七十多歲的錄音相比真是自慚形穢啊
慌慌張張 不知所云 就是我對大雄的評語了
但我真正生氣的原因 是我想起了L在DVD裡教學生的一句話才理清的
L對學生說 "這個樂句你的觸鍵要再把持的久些 感情要再多些 不要那麼早放棄它"
我氣 不是氣他基本功差 而是他完全沒有用心去彈這首曲子
琳琅多彩的樂音 就這樣被消磨成平凡的音符
用了許多氣力想去做效果 但聽來就像乩童的起駕 好生唐突
大雄還是柴可夫斯基大賽冠軍耶
有些啞口無言

如此詳實的剖析了 第三類演奏家的像狀 不用心 似乎也不太會用力
這叫我能不追憶過往 憑欄嗟嘆嗎?
像L這樣的鋼琴家 把彈奏一首曲子當作神聖的事
把如何更豐富 更傳神的表現曲子內在的情感當作天職
就是這追求完美 但永遠不自識完美的心態讓我們能有幸聽到感人的音樂
我永遠忘不了第一次聽L的老師馬格麗特 隆 彈奏蕭邦第二號鋼琴協奏曲第二樂章的震撼
那種深沉的哀傷和濃的話不開的懷念讓我久久難以釋懷
孔老夫子有云 聞韶樂 三月不知肉味 想必就是這種淪肌浹髓的情韻吧
L的朋友再DVD中說 L在十多歲的時候就已精通所有的鋼琴技巧 但她仍終其一生追求技巧上的成長
如她自己所言 她"妄想"著把鋼琴變成一個交響樂團
這就是為什麼 在她的演奏中 音響的瑰麗和層次如此驚人之故吧
何等的用心 必有何等的成果
科爾托的錯音總為人詬病 但說起他的蕭邦無人不心服
實在是那成功將情緒轉移到鍵盤上的說服力讓人毋庸置喙
我深深敬重這些去研究 去開拓 去了解音樂的先人
錘鍊功深的用力之餘 還有推敲琢磨的用心
當我覺得現在的音樂會鮮少讓我感動
也許演奏家和樂團們卯足了勁閉門苦練之餘 真該好好思考
如何詮釋這各沒有終點沒有侷限的課題
我相信大雄和其他大多數的同儕都用力去做了
但效果顯然不太理想
不過期待還是要有 老是唉聲歎氣並非好事
六月中有場巴黎管絃樂團的"達弗尼與克羅伊"
希望是場用心也用力的好演出
各位祝我好運吧

今晚的法蘭西印象日光音樂會

氣象局說今天天氣會有轉變,中午開始,天空就陰沈沈的,我心裡想著,拜託下個雨吧!這樣晚上音樂會的贈票就不會浪費了。可雨硬是不下,一直到七點,只有兩個熟人在店裡待著,想想,還是走吧!

以我的腳程,從紹興北街走到中正紀念堂不必十分鐘,但開演前五分鐘我才進了票口,我想著,如果之間有人打電話來,那我就回去開店,呵,手機一片寂靜,於是我可以坐下來享受難得悠閒的一場音樂會。

曲目是什麼?當樂團擺出陣勢,我才意會到自己根本不知道這場音樂會的曲目,前後左右偷瞄了一番,只看到音樂會標題「法蘭西印象日光音樂會」,想必就是德布西加拉威爾,好吧!我只好見招拆招。

指揮出場,一看就是個法國矮老頭,如此,這場音樂會的主題也就變的相當合理且令人期待了。

第一首曲子的第一個樂句一唱出來,我第一時間的直覺是「德佛扎克第八?!」緊接著、在第一個樂句剛走完,我的第二個念頭是「台灣人的作品吧?」然後就出現了讓我從頭到尾在心裡嚷著「變奏啊!轉調啊!!那個…伴奏聲部啊!!!」的「望春風」…

春「風」乍現之後,管樂組走了出來,我一直覺得現場聽法國曲目有個很令人興奮的地方,那就是龐大的管樂群,每每看見這種陣仗,我的心裡就開始期待著他們會在樂曲裡呈現出何種美妙的效果來,當年的白遼士與拉威爾一定也是這樣的。

雖然我很悠哉的聽著每一首曲子,但這個夜晚的每一首曲子開始的時候,都讓我有種被驚嚇的感覺,請想想,蕭頌的「詩曲」之後直接上聖桑的「第五號鋼琴協奏曲」,下半場是全本「展覽會之畫」,誇不誇張?

指揮帶領的非常好,他將樂團抓的很緊,以致於台灣樂團在法國曲目上常犯的致命缺點,被工整的修飾了,我不想講太多演奏上的細節,就這個曲目、台北愛樂與獨奏者的表現,是可圈可點的!

就在前一天,我收到TIMPANI寄來的新發行,盧森堡愛樂的但第管弦樂新錄音,這兩件事不免讓我有了一些感觸,我對台灣樂團的聲音有一個絕妙的形容,就像用小瓦數擴大機推低效率喇叭一樣,這樣講也許不是每個人都能領會,但我此刻也不想明講,因為今晚的樂團雖照樣有我前面比喻中所有的缺點,但我只想記得他們給了我一晚上的愉悅,而就作品安排上來說,在今晚的豪華曲目之後,我總希望能聽見但第、皮爾奈、胡賽爾或普朗克,在台灣甚至連德布西都不容易聽到呢,這些作曲家在短短五分鐘裡所做的事,大概就是蕭士塔高維契一個小時所堆砌的這麼多、甚至更多,所以,這種現場更令我神往。

最後,我要抱怨一下「法蘭西印象日光音樂會」這個標題,這跟印象有什麼關係?還日光咧…您想,那個取標題的傢伙會不會反問我:「不然要叫什麼?法藍西沙龍音樂會?」

2006年5月27日 星期六

文化的美

說到科爾托
熟知他生平的人的直接反應
應該都是直接的說
“他是偉大迪耶梅的學生“

我們通常都非常在乎師生的直接傳承
偉大的老師出偉大的學生

但是學生的影響不會只來自一位老師
更重要的是
學生的周圍......
和我們這一生走過的足跡

科爾托在巴黎音樂院的基礎班
其實相較了其他的人待了很長的時間
這並不表示他有問題
相反的
他自己也說他很珍惜當初跟著基礎班老師的時光
很慶幸的他待的時間夠長

科爾托的基礎班老師是德孔
--受了蕭邦很多指導的學生
而德孔的好友常常會從樓上跑下來看他的學生彈琴
他是馬西亞斯
--也是蕭邦的親傳學生
所以科爾托常有很多蕭邦的故事可以聽
像是蕭邦很沒耐心
只要學生彈出不是很高雅的音色,他就會忍不住折筆,發瘋般的拉扯自己的頭髮
還會摔椅子嚇學生
不過只要學生彈出高雅亮麗的聲音
他就會立刻變臉
高興的說“對對對!就是這樣!我的小天使!“

小天使般的聲音
應該是科爾托的基礎老師們給他最好的禮物吧

不過開啟他視野的除了老師外
還有同學們
他一直記得和好友理思勒的故事
有一次他在練莊嚴變奏曲時
理思勒突然跟他說:你彈得不錯,可是我覺得這首曲子不是這樣子的,我彈給你聽聽看!
不只是單純的音符,而是像是魔法般的展現音樂的力量
科爾托當下突然發覺到他只是知道了曲子的表面
聲音立體式的開展
具有管絃樂團豐富變化的音色
穿透力的句法
一切的一切讓他發覺了鋼琴家和音樂家的差異
他了解了,他看到了,他盼望了,他也嚇呆了!!

一個好的音樂家的誕生
不是只靠了自己的天才
也不只是靠了一位好的老師

四周所有的一切
走過了的點點滴滴
都是他吸取的養分
這份美麗
不是單純的樂匠的美
而是整個文化累積下來的美感

所以蕾菲布說:我不是只想教音樂,因為音樂其實是一種文化

我們今天喜愛著凌厲的技巧
仰慕著斯巴達式的教育
但是
音樂教給了我們什麼樣的文化?

2006年5月26日 星期五

二十年前的Yankee Rose

極其興奮的,從網路上找到David Lee Roth的Yankee Rose。對我來說,86年之後的流行樂壇再沒有什麼令人驚豔的事物了。而David Lee Roth,從Van Halen 時代,他的歌就讓我非常樂在其中,86年單飛之後,第一首令人眼睛一亮的Yankee Rose,延續了Van Halen時代的表演風格,David Lee Roth個人風格卻更強烈、不、應該說是無比的強烈!小丑般、卻效果十足的七彩緊身衣造型,時而功夫、時而啦啦隊女生的踢腿、劈腿、或挺高胸部走路等惹人大笑的肢體動作,一直頂著一頭爆炸金髮的David Lee Roth似乎從不在髮型與臉部做特別的化妝,他的表情一如他的歌聲,沒有重金屬主唱竭力嘶吼吶喊的沈重壓力、不適合強烈的對比色調,而是在灼熱太陽底下五顏六色的夏日風情中、是成熟雄性的求愛呼號,哈哈!Steve Vai用聲音與特技動作炫耀著他的電吉他技巧,這是永遠都看不膩的,我腦中還裝著多少那個年代中爭競著做出更技驚四座效果的眾家電吉他手們迷炫耳目的影像啊!於是,就在Yankee Rose中,讓我在沈迷於流行音樂將近尾聲之時,非常愉悅的劃下句點。

今天看了04年David Lee Roth重唱Van Halen 時代的名曲California Girls,一頭整齊、比西裝頭長那麼一丁點的頭髮,襯衫配上小背心,布鞋…天啊!這就是當年MV中穿梭於泳裝女郎行列中的David Lee Roth?這不是個中年莊稼漢嗎?他的聲音保持的很好,雖然少了二十年前搧風點火的爆發力,有點期待卻不太敢想像的招牌迴旋踢還是出現了,看見台下,居然都是熟爛了的中年男女,還有抱著孩子的主婦,這些畫面與歌曲所引起的回憶不斷衝突,讓我有點笑不出來,倒是想偷偷哭一下。

剛才聽了JUMP 2006年版,這首重金屬名曲搖身一變為鄉村歌曲,雖然我也曾經聽了不少美國鄉村歌曲,可是,實在不太知道該怎麼去回應這個版本…人在飛逝的時光中若什麼都不去思考,那就不過是很自然的在過著每天的生活,但總有一天我們會發現自己跟自己一直認為的自己不一樣了,於是我們開始思索著某些事情、或更新印象之後繼續自然而然的過每天的生活,總之,我們無法不被迫去思考、也不得不把這個問題放在一旁回歸日常生活的點滴,而這些點滴累積著、最終逼迫我們去思考人生…我停在這裡,短暫的望向二十年前的86年,那激盪著當年的我的一首歌,今日依然激盪著我。

Yankee Rose的連結

2006年5月25日 星期四

五指定位練習-給maguerite

梅老師教了maguerite和她的兩個小孩五指定位練習
看了我還真的很高興

(原文請看http://blog.yam.com/dcalfine/archives/1659103.html#comments)

最近又沒辦法寫寫啥東西
其實很想寫之前看到的一本可愛教材
先把給maguerite的回應在這貼上
也當作是個引子吧

------------給maguerite的回應-------------

不會嫌遲阿
很高興說

我的建議是你一定要練喔~
而且要好好的練
叫梅老師盯著你練
10幾20年過去
我們坐上鋼琴前
還是由這裡開始
會要用這個練習來聽到各種不同的聲音
但是五根手指五個音
從同樣的基本東西要聽到各種不同變化
我想只要彈琴的一天
都會是由它開始吧

隨著時間過去
慢慢的會收聚力度
體會聲音的亮度和光澤
雖然以前覺得無聊
現在卻很後悔沒多練
有個同學小女生時老師說練幾遍
回家就是乖乖幾遍
現在隔了4,5年沒學琴了
上次聽她下手的音還是一樣漂亮
雖然不熟很難把曲子的內涵彈出來
可是包裝成漂亮的外表
還是很吸引人
好的老師會把美訓練成學生的本能

這時候就真的知道後悔>.<

別小看它
有老師70幾歲了
上次有個西班牙人來學琴
要上貝多芬奏鳴曲32首全部
老先生從那人背後隨便下手
聲音的亮度和光澤完全把年輕人蓋掉
指力有練一天就有一天的功力

一堆人在上大曲子
好像是現在流行的趨勢
但是
我卻越來越不敢要求彈難的曲子
音吞完大家都可以
可是好好的練習一首曲子
卻常常發現是無窮無盡的
到後來很多人上課時
最大的問題是老師在應該要鍛鍊學生詮釋的階段
學生卻在基本動作上沒辦法反應
聲音沒有立體感
就很難開始練習彈出樂團的感覺
老師又不能一直耗基本的東西
大家就不了了之

手型看起來是醜的,聲音也會是醜的
這是我很喜歡的鋼琴家在教學時的名言
她好友的大弟子在七八十歲時留下的dvd
也真的讓人一直讚嘆真是美極了的手型
不用亂敲亂錘
彈協奏曲就像是喝開水一樣的輕鬆
豐富的音色變化卻美極了

想寫寫一些關於這些的東西
本來想好好整理最近看到很喜歡的一本小教材
可是真的快忙昏了>.<
今天告個小段落來幫你打打氣
有空再多聊聊囉~

2006年5月22日 星期一

無垢-醮



小廣告時間

無垢要演出了!!
沒想到在我收到消息的時候
3場中已經有一場票全部賣光了
這也太誇張了吧!! @@

喜歡舞蹈或是想要開始喜歡舞蹈的朋友們
我想是個很不錯的選擇喔

這是我自己很有興趣想看的舞碼
雖然看日期
我是去不成了 >.<

這就是人生阿

在這幫無垢認真的小迷加油囉~


演出日期/時間:
9/29(五)PM 7:30
9/30(六)PM 7:30
10/1(日)PM 2:30 (票已售罄)

演出地點:
國家戲劇院

-----------我是小文宣分隔線-------------


無垢舞蹈劇場十年鉅作 《醮》

Legend Lin Dance Theatre Miroirs de Vie

世界當代八大編舞家林麗珍十年新作

1995年

無垢舞蹈劇場以一場如道教祭典儀式般的舞作《醮》,
於國家戲劇院掀起台灣表演藝術界的ㄧ場革命,
更開創了台灣儀式劇場之先河。

1998年

無垢的《醮》成為50年來首次
受邀至亞維儂藝術節演出的台灣舞團作品,
演後贏得全場觀眾肅靜致敬,
含淚靜默長達數十分鐘而無法離席。


《醮》

是一篇禮敬天地的安魂史詩,
是ㄧ部意涵深遂而幽微的歷史舞劇,
從中元普渡的儀式延伸出對先人亡靈的追思,
以詠歎為主調、以庶民為主角、
以人文土地為經緯、以關懷省思為主軸,
進入台灣最深層的集體記憶。


從法國里 昂、西班牙馬德里、
德國渥夫 堡、奧地利茵斯布魯克,
到名列世 界五大劇院的墨西哥國家美術宮,
無垢以獨 特的空緩美學,
撼動了世 界藝壇。

2006年5月19日 星期五

義?利?

十九世紀初的法國史家基佐在描述當時義大利的狀況說道,義大利人不信賴真理,對真理沒有信心,彷彿只要認識了真理就夠了,真理的一切都與之無關,所以,社會上有思辯能力的人,既使知道某事是不對的,但他們認為自己無力改變它,也不認為那是自己的責任,而那些掌握實權的人,則根本不按照該遵行的規範來行事。

這豈不是今天的台灣?

前幾天瞥見連續劇喬家大院裡的片段,一個老者對他的晚輩說:「做生意第一講的是誠信與商譽,今天你或許能用不正當的手段打倒對手,但之後還有誰敢跟你合作呢?」這個觀念放在今天,絕對會被取笑成不切實際,只要你掌握著資源,不公不義也罷,為了眼前的短利,大家照樣樂意與你合作。

愛樂圈的是非真多,原因無他,不外乎是人人各霸一方當權威名家,為此捍衛自己小小的一方圈地,把單純的聽音樂變成品味與知識的階級,卻沒有足夠的心胸與素養來面對實際上豐富無比的音樂世界。特別是我這個行業、這種作風,每當遇到惡意的攻訐,人們總是這樣說道「生意就是以和為貴。」「你的公關做的不夠。」「生意重要,何必跟錢過不去呢?」「不要這麼堅持,你是商人啊!」彷彿事件中的是非公義在「錢」字的面前都應該被漠視,這樣才是有智慧、識時務的練達之士,但商人雖逐利為本,也應有為有守,無論身份是什麼,為人的基本卻是一樣的,不是嗎?他們並不是不曉得是非道德,但卻不信賴它,因為是非道德是無用的,連換口飯吃都不行。我曾在一位文質彬彬任職高階主管的人面前講到「君子愛財、取之有道」,他的回答是這樣「如果有人能用不正當的手段取得暴利,那也是他的本事,我佩服他!我如果有這種本事,何樂而不為?」這種赤裸裸的告白,不但不招人非議,在這個社會,更常常被視為通達世情的一種象徵。

這種對真理的冷漠也讓我們的環境在人際關係的串連與熱絡之間,喪失了珍貴的相互砥礪與勸勉,眾人因利益結合,因私利算計,說穿了就是利,卻喪失了基本的人品標準,更罔論理想的堅持。

媒體的大旗

懶懶的下午
朋友打了個電話來
說是想辦巡迴演出
正在考慮台灣
希望能詢問一些意見
卻讓我的神經線莫名的繃緊了起來

說實話
我考慮了很久
一直在想到底該不該直接說出我心裡的想法...

“沒關係,我大概知道樂團的狀況,可以全部拉獨奏的曲目沒問題“

我想,以他的年紀
翻開所有大唱片公司的目錄
就算不包含他已經錄下的曲目
在同樣年齡層的
我實在找不到能在音樂性成熟度上能相抗衡的人
......
當然知道他可以全部上獨奏

問題根本不在這裡
問題在於
他在台灣沒有知名度...

除了媒體的寵兒
大廠的嬌客
其他的音樂家到台灣通常是死路一條
不只是觀眾不想上門
經紀公司的嘴臉更是讓人吐血

完全記得上次朋友的樂團來的血淋淋場面
開演前才拿出20張票說
“petitmm,這些你都可以找朋友來聽“ @@
我當場傻眼
以他們的水準
我親朋好友早就都叫他們買高價的票找好位置了
經紀公司推托說因為颱風的關係不能做宣傳
我卻在許久的電視上早就看到了下一個要來的“大團“演出跑馬燈
同一家經紀公司的傑作

讓人難過的是
他們應該再也不會到台灣來了...

其實也是
我們的音樂生態非常的奇妙
除了媒體的寵兒會滿座
其他的大概都是演出人員的學生,家長外加親朋好友大家開同樂會
古典音樂如此
歌劇,京劇,歌仔戲,崑曲,國樂
通通也是一樣
有時打招呼
從走道頭打到走道尾
樓上招手到樓下

沒名氣的
台上再精彩
可能鼓掌聲安口聲很熱烈
但是第二天就像是從人間蒸發般
似乎再也沒人記得
熱情和冷感
巨大的反差往往讓我不可思議

除了人情和看明星之外
會支持的人就是永遠那一小群
難道這些活動本身沒有一點樂趣?

於是
我還是老實的大概說了些知道的情況
電話那頭突然沈默了一會

“所以就是媒體說好的大家就說好?其他的..."

"恩,我好像還沒遇過相反的例子...,你可以問XXX,他們應該是不會再到台灣了..."

“......"

沒想到他突然丟出了一句

“因為認識你,我還一直以為台灣不是這樣..."

當下難過了很久...


活在媒體的大旗之下
我們失去了很多樂趣,不是嗎?

2006年5月17日 星期三

音樂反應了一種文化?

音樂反應了一種文化!

我們卻能用標籤反應了音樂

德國人是嚴謹的,法國人是浪漫的,義大利人是熱情的
這些是基本標籤

然後其他的標籤慢慢的因而產生
因為浪漫所以同時也懶散傲慢

常常看到有人說:法國人是傲慢的,因為他們不說英文

試想如果今天我們去蒙古玩,碰到個當地人
我們會不會跟他說:“你要和世界接軌!來!我們來說英文!“
當我們在意大利的鄉下散步
我們會不會跟路上的老媽媽說:“你要和世界接軌!來!我們來說英文!“

我喜歡在西班牙的小酒館裡跟老闆學習烤五花肉要怎麼說
雖然這些人和事一點都和我們習慣的英文世界無法接軌

記得以前上法文課時
可愛的法文老師問了班上一個女生
“你覺得法國男生浪漫嗎?“
女同學帶著笑容說:當然浪漫阿!!

“你 做 夢!!“

全班笑的東倒西歪

我們一直在貼標籤
並且舉出例證來檢視標籤的真偽
但是可惜的是我們因而失去了體驗
單純的體驗

我害怕德國音樂的嚴肅莊重嚴謹標籤
正如我害怕沈重心靈昇華精神導師的音樂之父

音樂代表了一種文化

我們在標籤盒裡又期待了些什麼?

2006年5月16日 星期二

黑白的大師

如果老照片變成彩色,我們會不會說影中人是假的?

大師情節是古典音樂愛好者無法免俗的必經之路,絕大部分人樂於一輩子追求大師,一條路是越走越窄,希望成為某一兩位大師的權威研究者兼收藏家,另一條路是不斷發掘不知名的大師,這時出現一個問題-何謂大師呢?那些眾所周知的大師不必多提,總會有許多資訊充斥著讓我們不得不承認他們,至於不知名的那好些人,究竟如何被現代人視為大師呢?
原本不知名的演奏家要成為老樂迷津津樂道的大師,有幾個必備條件,他們通常已經死了,或年逾古稀,也就是說,年紀一定要夠大,且要與知名大師們有師承或同門的連結,最好有許多令人嘉慕的軼事,留下一些錄音,並且被正確的唱片品牌出版,然後在國際音樂雜誌留下過一方報導。
今日的大師生產過程更簡便了,只要是名人,超過一定年紀就會被稱為大師,而且,也許當代大師的配額充足,所以這個年齡標準一直在下降中,甚至不需要真的老,只要長相夠老就好。

談到古稀的的大師之音,在我們的印象裡,似乎應當如同他們的年齡一般老朽,而大部分時候,這些錄音給我們的印象也的確是見骨不見肉的。聆聽者以這些錄音仰望追思大師精神境界,就像以一張黑白相片思慕故人。但、如果這張黑白相片是彩色原版的翻拍,那當我們見到彩色原版時,會不會說影中人是假的?

當我聽見蕾菲布在八十歲以細緻音質留下的錄音時,這問題就隱約成形了,而數年之後,當優異的歷史錄音轉錄出現,將二○年代的錄音變成彩色、不、應該說被還原成本該有的色彩、而這色彩是繽紛、而非黑白的,這當兒,大師還有大師的感覺嗎?在我的經驗裡,許多資深欣賞者打從心裡無法接受這樣的大師。因為長久以來,他們習慣從一種摒除音色與細微表情的聲音資訊裡,去塑造偉大的形貌,那些大起大闔的力勢,堅硬而清晰的線條刻畫,已成為一種標記,一種偉大精神的共同象徵。但這卻是遺漏了許多其他資訊所造成的錯覺。

當旋律、節奏、和聲成為音樂三元素,而棄音色、音質如無物時,而欣賞者往往又陷在線條與力度兩個最易拿捏的部分中,對其餘部分毫不敏銳,以致於歷史錄音轉錄問題難以被適當且合理的重視,擁有一張附保證書的贗品竟比無憑無據的真品更令人夢寐以求,因為在他們看來,贗品跟真品並無二致,甚至他們認為,贗品那乾枯的樣貌方才符合懷舊的情境,這大部分人所認知的歷史錄音形象、這幅尊容,連黑白照都稱不上,僅是一付出土的骸骨,這付骸骨能讓人肅穆,卻不能感人。

希望大師並非我前面所定義的,也希望大師能脫離僅以彈性速度與起伏論之的偉大。我們口稱大師其實是種尊重,是一種對音樂歷史中貢獻智力情感的諸先賢的感念,讓我們珍惜僅存的大師,包括保留著珍貴回憶與技藝的音樂家與製作人,他們在生命僅存的時光中仍不斷地為我們留下紀錄,讓我們知道藝術世界那遠超過想像的豐富,這記錄從來不會是一尊遺像、而是他們的心跳與熱血。

"讓我來教你彈這段寂靜!“

在對談之間
我們常常有更多的啟發
讀了SienC的文章
本來只是想單純的回應
卻讓我回憶起個了小故事
原來
我們所經歷過的點點滴滴總是會留下痕跡...

“讓我來教你彈這段寂靜!“
這是我這次回頭再看印象最深的感觸

"因為這段寂靜很重要..."

在這首晚期貝多芬的奏鳴曲裡
其實力量的蘊含和轉換
是在寂靜裡

深沈的悲痛和情感的昇華
其實也都由這段寂靜產生

我們總是刻板印象般的喜愛著貝多芬的熱情
那對生命的吶喊!

但是對於我來說
他的偉大卻是來自於最深沈的痛

在生命中只能屬於寂靜的部份

在很多年以前
我選了幾門讓人啼笑皆非的藝術欣賞課
有整堂課看不到鋼琴的鍵盤音樂概述
有離的遠遠的照片樂器考試
切了一半的照片在遙遠的距離得要看得出來是長笛還是短笛

印象最深的是個考試題目
“請說明何謂印象派音樂?“

只記得把小小腦袋瓜裡裝的全部撒在稿紙上
只恨來不及把特別的和聲形式有的沒的專有名詞好好的填滿

時至今日

貝多芬的寂靜
莫札特的均勻自然
舒曼不帶任何刺激性的昇華
蕭邦在規律中的燦爛變化

失去了這些的答案
我再也不知道要如何作答......
只想給自己零分

2006年5月15日 星期一

運動與藝術

又到了世界盃的季節,足球是我從小最喜歡的運動,我永遠記得每個陽光燦爛的周末午後,小學操場上幾十個孩子奔跑跳躍的喧嚷、叫罵與歡笑聲,高中時代,踢球的同伴少了,玩三十碼射門的遊戲都嫌奢侈,如今,沒有場地,也沒有同伴,只能守在電視前,忘懷於這方寸之間。

歷屆世界盃,我都是巴西隊的忠實球迷,有千百種原因,最重要的一個是,巴西人踢足球是快樂的,那種快樂也能感染所有觀看球賽的人!在防守變成主流戰術、輸贏變成主流價值的年代裡,巴西隊為所有真正的足球迷持守著足球的樂趣。出神入化的技巧並非得分的必需,也不全然為了表演而存在,它豐富了足球的內涵與層次,就像抽象的形容詞彙豐富了語言。

不久前的棒球經典賽,古巴和日本給了世人一場好棒球賽,日本隊用一絲不苟的態度面對棒球的每一個細節,形成一種細膩的棒球文化,而古巴,無論勝敗,永遠奮力一搏,他們不是為擊敗對手而存在,乃是為熱愛棒球而存在!

許多年前的一次奧運,當美國第一次在體操項目中奪牌,爭議也隨之而起。不顧一切達成艱難的旋轉動作並安然落地重要,還是始終維持體態的優美重要?旋轉的圈數是可計算的,體態優美卻是模糊地帶,無疑的,這種看似客觀與公正的準則實際上戕害了體操藝術,所幸體操的藝術性仍然被重視,且在盡可能的制度改革中維持著明日的希望,這時,面對音樂這門藝術,我的感觸良多。

當我見到運動朝著好的方向發展而越來越接近藝術,音樂卻由一種藝術飛快的朝向成為一種運動邁進,演奏家如何的擁有超乎常人的記憶力或臂力變成愛樂者最津津樂道的話題,甚而,當我們不時看見頂尖的運動員孜孜不倦的練習畫面時,卻同時相信音樂天才不需練習的鬼話,然而,泛泛愛樂者往往像個三流體操觀眾,在演奏家以醜陋可笑的姿態完成他的轉圈然後不跌倒在軟墊上時,因為愛國裁判的滿分而給予如雷掌聲。音樂在最低標準的完成度裡,從藝術變成一種運動,而這種運動的大部分支持者,如同廣大的貝克漢迷一般,只在乎流行、輸贏、排名與包裝行銷。

2006年5月13日 星期六

上菜來遲

好久好久沒有在這貼東西了
也許是出國的低潮期到了 每每上來看了文章心有所感但就遲遲沒法付諸文字
這陣子其實讓我驚豔的好東西還真是不少
尤其在幫我那六年高齡的老電腦找到新夥伴後
Lefebure的DVD終於可以再重新仔細品味了

說真的
這套DVD真是最近看過最叫我感動的
從資料的取得到剪輯
Solstice的用心只可以錘鍊功深來形容
一開始我也許是被Lefebure彈奏舒曼鋼琴協奏曲的凌厲指法給震聶住了
如同影片中一位L的朋友所說 她的彈奏會激發現場聽眾肢體上的參與感
可不是嗎 她演奏的精確與深度透過優雅的姿態讓我這對鋼琴一竅不通的人
也不自覺得在桌面上彈奏起來
但這張DVD的企圖心遠不只如此
她帶給我們的不只是一個卓越演奏家璀璨的舞台身影
還有一個偉大的人格和對音樂的熱情
那一段在廣播節目中某歌手獻給L的即興香頌讓我印象深刻
看她喜不自勝像孩子般地雀躍
我不自禁讚嘆畫面中的這位老婆婆
在享譽琴壇數十載之餘 依然保有真摯的心靈和沒有半點矯飾的人際溝通
我想這也是她的音樂會如此感人的原因吧
影片中也提到她的恩師柯爾扥
L自稱那是他學琴生涯第一個無比崇仰的身影
一個她一生中難以企及的境界(說實話 她應該以另一種方式達到了那境界 至少我是這麼確信的)
科老的魅力確實迷人 而且在聽過他彈的貝多芬之後 這個魅力簡直叫人望穿秋水
我倒是很納悶 據說他錄過兩套貝多芬鋼琴奏鳴曲全集 為啥沒人出呢?
如果哪各公司良心發現 快快出出吧 不過希望不是現在搞起柯爾托"滄海遺音"系列的APR才好
Cascavelle似乎是比較值得託付的

回題是岸
L小姐在片子中不再侷限在音樂家的腳色 她是樂評家 音樂史學者
一個年輕時非常美麗(還很有才氣 乖乖MAMAMI啊 簡直就是仙女嗎)老年時不失赤子之心的可愛老婆婆 更重要的是她是一位無比高明的教育者
我記得這部片子另一個吸引我的地方是
她指導一位很像911世紀劫機犯的學生Arturo彈奏貝多芬最後三首鋼琴奏鳴曲的片段
留著大鬍子卻前庭大禿的Arturo先生談起琴來還真挺像回事的(至少在L親身下海示範之前...哈哈)
比起很多現在的年輕鋼琴家真是好多了 現在一想我還覺得不解 因為這禮拜在廣播裡聽了某個
現在最紅的亞裔鋼琴家X朗談的拉赫曼尼諾夫第二號鋼琴協奏曲 慘況真是難以形容
同樣是年輕人怎麼差這麼多 人家還長的像劫機犯 唉 發發牢騷....

L的示範馬上把她的學生比下去了 她所強調的歌唱性和增加曲子的戲劇感真得能從其示範中感受到
這點我記得幾年前看過一位小提琴家(忘了叫啥了)在台灣的大師班錄影 他的示範就幾乎無法聽出明顯的好處 而且我懷疑他可能還拉的比某各學生差
真是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沒有啊
在音樂上我從這部影片中獲得很多感動
但真正讓我有醍壺灌頂之感的卻是L對諸多音樂家的評論和感想
尤其是貝多芬
再她的心目中 貝多芬不是一個聖人
他之所以廣被稱頌 是因為他以一個凡人的身分去尋求更美好的境界
L說貝多芬從自己悲劇的遭遇中看到人生希望的曙光
從憤怒的咆哮 到最終寧和的悅納和承受所有的不幸
是這個心境的轉換為他晚年的作品富與非凡的意義
她的詮釋真是深得我心啊
人生就是音樂 音樂即是人生
對於不能一朝棄捨音樂的人來說
在音樂中表達自己靈性的昇華確是偉大的
而我想那也是貝多芬的影響力如此無遠弗屆的原因吧
用他對生命的熱情 用他前衛的管絃樂語法(對他那個時代來說) 為我們帶來真純的生命頌歌
啊 真是部美不可言的佳片 我深深同意Petitmm的話 因為我也是越看越有感觸
欣賞偉大的人格 也不自覺的遠眺四方 胸懷壯志
還有很多感觸 我想決不是一兩次能寫完的
一堂生命的課
可不是嗎? 我得再去好好溫習了 你們呢?

2006年5月12日 星期五

新管子、新桌布與小魚

勉強扯的上音樂的只有新管子的事,但是目前還在RUN IN,先不發表評論。





夏天到,大太陽,ANESSA又有新產品,激動男兒熱血的…廣告跟桌布!聽見不少女性朋友竊竊私語說道:「廣告對象是女性,為什麼找個長相跟神情都令人不悅的模特耳?」



好像是喔…

可是,只要男人喜歡,那麼,女人還是會寧願選擇做個令女人不悅的女人吧…別打我。




書桌上小魚缸中的兩隻小母魚,一隻恰北北,另一隻端莊又溫柔。



2006年5月11日 星期四

關於黑心商人的小想法

網友秋水想買琴
卻發現台灣的報價遠比港澳另外代理商的報價高出許多
......
這個事件
讓我有蠻多感觸的

就跟大家分享我的小想法:

秋水

我可以理解你的氣憤
但是我覺得這件事情裡面其實有很多思考的空間
我不認識petrof的台灣代理商
上次在台灣買琴已經是快10年前的事了
所以或許台灣鋼琴代理的生態已經有又了大改變

鋼琴的差價不會僅在於關稅和運費
由於很多細微的環節
價格都會有很大的波動
如果台灣的代理商是到當地去一一挑選要進貨的琴
那麼有可能他在挑的時候就拿了品質比較好的
在這個狀況下
雖然是同樣的型號有可能進價本身就比較高
(這也是為什麼我還蠻堅持應該要買下我試到的琴,同樣的型號,差異絕對存在)
同時也有聽聞有很多琴的生產線轉移到亞洲地帶
不同生產線的琴價格也不一樣
我不了解通利的進貨情形
所以沒辦法給你資訊
但是至少就我所知在台灣yamaha和kawai
原裝琴的價格比一般貴了許多
在歐洲試kawai的平台
老闆也會特別告訴你產地
有朋友是yamaha的歐洲代言人
他家的琴音色自然漂亮觸鍵也好
很難挑出啥缺點
但是絕對是yamaha挑過的
同樣的價錢
我們當然很難在市場上買到同樣的平台
另外,甚至只是因為台灣沒辦法大量進貨
那麼本身在談進價的空間也有可能比較小

在我們沒辦法完整的掌握資訊時
其實很難判斷代理商是否惡意的哄抬價格

作為消費者
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
我有點怕大家動不動就開罵廠商黑心
我希望能有多一些資訊和比較理性的判斷

事實上
我就有朋友是受害者......

有朋友是音樂代理商
其實熟識的人都知道進價就是那樣
他自己也不打算用音樂代理來賺錢
搞不好連奶粉錢都賺不到
但是有人用國外切貨商
或是大促銷的價格
開始在網上說台灣代理賣貴了
問題是他們提的價格並不是正常的現象
看到訊息的人
其實再也沒辦法用所稱的價格買到
台灣代理上板上解釋
板主立刻刪文
就是要戴上黑心商人的大帽子

衝動永遠比理智來得快
但是失去理性我們還剩下什麼?

我不排除petrof代理黑心到家的可能性
台灣的音樂環境就是那麼小那麼怪
如果有可能跟教育圈進行勾結
那麼當然能夠維持暴利和高單價
(只要大家丟幾個人名,應該就可以在網上開始認親了,真的很小)

但是我們不能忘記鋼琴有同質性相當高的別牌替代品
如果同樣的價碼大家都能去買別牌的同品質琴
那麼我想那個代理商也不用作生意了
同時
Murphy也提供了你一個或許可以採行的管道
如果價錢和品質都有保障
對我來說是值得一試

在台灣
至少我們還有消基會和公平交易委員會
可以稍微處理廠商的不正常競爭
不管他們到底成效好不好

作為一個消費者
我們有很多自我救濟的方式
但是完全看我們的理性判斷

最後
我比較有建設性的建議是希望你能多去試琴
哪個牌子都該試試
之前有朋友在台灣有試過schimmel
應該是直立
你也可以去參考看看
不管是哪裡產的,哪個國家的
一定都有優點也有缺點
適合你的就是好琴 :)

加油~

2006年5月9日 星期二

那個指法︰p

嗚~又快忙翻了
偏偏前幾天脖子又落枕
又連續開了好幾天那種從早上一直到晚上
連吃中飯都沒休息的會(我!!我!!我真的在法國嗎?!!)
有時一整天英文有時一整天法文
慘的是如果整天交錯時
腦筋都快昏了
連放假還要熬夜
真是欲哭無淚阿!
最近只能打打小短文囉~

不知道大家對Lefebure的DVD到底看法如何?
每次我只要看到有人寫
因為是大師,所以我就買下來收藏......
這樣的話真的還蠻讓我難過的
我一點都不想讓這張DVD結蜘蛛網

隨著時間的過去
每一次重看
我心裡又都多了很多感覺
這不只是時代的軌跡
真的是生命裡重要的一課

很不喜歡那種讓人以為是在打廣告的感覺
所以我每次常都有
“你去好好的看,看了你就知道“ 的話卡在喉嚨裡
只好自己吐血

前幾天看到某賣CD的網站打上對EMI新發行的簡介
我又再度大吐血了
真的很想來個“不好文共賞“
我真的很難理解某些事情
像是“Lefebure不用傳統法式高手肘的彈法,不強調法式珍珠般的音色“
或是“她對切分音的掌握不好“......
一類的東西

我不會為了她被罵而生氣
而是完全思考不出書寫的邏輯而痛苦

我很難理解我所看到的被寫成白紙黑字的傳統是從哪裡出現的....
請仔細觀察...
Lefebure的老師們不用高手肘
Lefebure的學生們也不用高手肘
Lefebure自己也不用高手肘

“xxxxxx,xxxxxx“ !!!!!!!(本網站為避免廣告嫌疑,自動消音)

我想拉威爾德布西是瞎了狗眼才會熱愛Lefebure的演奏
那些跟她共事過的所有人都應該去撞牆
她的所有學生們都該從頭練切分音
吐血完畢

回到正題
本來只是想寫寫新的心得
不小心大發作就爆走了
我的脖子阿~(正在哀號中)

回到想講的話題上吧......
對於剛練琴的人來說
我們常會觀察到有指法上的困擾
到底要不要跟譜上記的指法彈
哪個音該用哪個手指彈

這其實是很大很大的學問
事實上
在剛開始學習一首曲子時
如何思考自己的指法
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

馬格麗特隆有一次和前輩普郎泰同時收到一首鋼琴詩(沒錯,那個可怕的普郎泰)
後來馬格麗特隆很快的就要上台,
沒想到普郎泰看到了演奏會的廣告後寫信給了作曲家
"她怎麼辦到的,已經能上台彈了,我都還正在努力的寫指法耶!!“
思考適合的指法
是非常重要的事
同時也是分析一首曲子時不可分離的重點

好的指法會避免所有在演奏時的不穩定
所有的力度轉換都能輕鬆自如的在手上運作
看起來就有種特別的美感
每一個動作都是穩定的
一點都不亂

所以馬格麗特隆一直說:
看起來醜的指法,聽起來也會醜!!

當然怎樣的指法看起來是穩定的,是美的
在白紙黑字上是怎麼都寫不清楚
這時候本文的重點又要來了

“xxxxxx,xxxxxx“ !!!!!

我想這是為什麼她到七八十歲都還能應付可怕的曲目輕鬆自如的原因之一

好老師會帶你上天堂喔~

2006年5月8日 星期一

法航的新廣告



之前和imp才在聊關於夏天的記憶
台灣的熱情
台灣的夏天
台灣的聲音
該是怎樣的呢?

侯孝賢幫法航新拍了一隻電視廣告
偶而走在路上也都可以看到平面版
很有趣
用自然的眼光觀察這個世界......

卻讓我想起青春的回憶

小記:

大家可以到 http://airfrance.touaregstek.com/
看完整的廣告
還有幕後花絮和侯導的專訪
希望大家也都渡過個快樂的夏天~

2006年5月4日 星期四

談尊重

古典與爵士之間彷彿有一條鴻溝,常有人搭橋將兩邊的距離拉近。
以這種思維出發,最有名的例子該是藍色狂想曲吧。

以古典音樂式的思維,這首名曲的評價不高,
常常演奏它伯恩斯坦便說過:「只是將散亂的樂念糊在一起罷了。」
「號稱」爵士樂與古典樂的「初次接軌」就在這種尷尬的情況下作結。

然而,這條鴻溝真的存在嘛?對某些音樂家來說似乎不是這樣。
米堯的「世界創造」,就是這樣的作品,
爵士樂的原始精神不正是其中處處可聞的「因為blue,所以要歌唱舞蹈」嘛?
在明快的節奏旋律深處的需要細聽的聲部技巧,卻又是古典傳統所養成。
持續聆聽著,鴻溝彷彿不復存在;啊不,說不定那便從未存在過,
只是愚痴的討論者如我等在心中深掘而不自知。

拉威爾的鋼琴協奏曲滿載感傷與活躍的情緒;
富蘭梭瓦的電影配樂富含頹廢與任性的灑脫。
它們完成了當年藍色狂想曲未竟之功:爵士,有型有款。

Rene Urtreger(不是鳥吹哥,是烏吹哥)是個多麼棒的鋼琴家,
細緻流暢,樂思豐富,他的琴藝超越許多樂迷對爵士鋼琴的既有概念,
使得他更像個古典鋼琴家,而且是非常好的那種。
這段要表達什麼呢?

為什麼「古典鋼琴」跟「爵士鋼琴」要分開學?鋼琴,不就是鋼琴嘛?
第一次看到音樂教室的招牌就想問這個問題了,可惜沒有解答。

聽過Stefano Bollani(勃拉你)的協奏曲吧?
當初有爵士樂迷說「這不是爵士這不是爵士,嗚哇!」
不過細聽便知,處處都能發掘到變奏、發展與即興的巧思,
它是用爵士精神寫作的古典樂,也是用古典技法寫成的爵士樂。

能方便地聽到這些音樂真好!

是很好,不過正題是尊重,跟這有啥關係?

有!

鑽入爵士樂最深處學習其技巧與精神,用最細緻的態度將它演譯;
無論面對著古典還是爵士,都用自己最精鍊的技術演奏。

「嚴肅地把它當成一回事」,就是尊重。

能聽到尊重古典,也尊重爵士的音樂,再說一次,真好。

一則關於夏日的回憶

開店前一年,三五好友約著上東區的四獸山看螢火蟲,更早一些,大概同一批人殺到花蓮,夜半出遊,為的也是螢火蟲,兩次的成果是僅在四獸山看見一隻亮光微弱的螢火蟲,但已經能讓這些生平不曾親眼見過螢火蟲的傢伙驚叫連連了。

我曾經歷過的其中一件最幸福的事,就是置身在有螢火蟲圍繞的夏夜。從前村莊的下坡處,一大片甘蔗田間,有條清澈的小溪,那就是螢火蟲的搖籃。村子裡務農的居多,天黑之後少有燈火,夏天的夜裡,滿天星點鋪就了銀色的長河,不需要任何教導,自然就會喚它是銀河,沿著庭院前的小徑向另一方走去,房子越是老舊凋僻,越向前,蛙鳴聲越是清晰,甚至是震耳欲聾的,這可能是在稻田、玉米田、甘蔗田的田埂間,當縮著身子繞過最後一撮甘蔗叢,撥開葉簇…一大片及膝青草上方,成千的螢火蟲帶著忽明忽暗的翠綠色螢光翩翩起舞,這片草地中間有一條馬路,當時來往車輛甚少,在上面騎著單車,手一開一合就能抓到螢火蟲,當置身在螢火蟲的圍繞之中,沒有人會注意到今天是否又繁星點點…

曾幾何時,那條小溪成了惡臭的泥溝,大概十五年前,回家鄉過年的我見到最後一隻螢火蟲,此後,我的村莊就再也沒有螢火蟲了。

2006年5月3日 星期三

好久不見了~安賀麗絲



那天在路上
本來只是想買幾本書回家翻翻
後來鎖定了一套CD

沒想到正想走去付帳時
看到了
好久好久沒聽到的安賀麗絲

絕對超過一年完全沒聽到她的聲音了吧
像是我年輕回憶的安賀麗絲
她的聲音在此時突然又回到腦海

於是
最尷尬的場景又發生了
明知道這張CD自己早就有了
N年前的日本板和紙盒的大全集
................
都好好的躺在家裡
那個遠在飛機13個小時才會到的地方

還是買下來了
知道自己討人厭的個性
那種想聽到聲音的慾望
會不斷的不斷的在腦海裡增強

儘管不斷的跟自己說
不是覺得她的聲音有點利嗎?
可是那個懷念的回憶
加上撒在石板地上的燦爛陽光
總是讓人想到她在接連高音時的特別腔調
唱Montsalvatge的5首黑人歌謠時的動人節奏
可愛的西班牙風

還是買下來了......
好久不見的安賀麗絲

小記:
我的壞習慣是
一但聽到了想聽的聲音
就會不斷的聯結下一個想聽的東西

突然想聽梅小姐彈得夏布里耶了
那種熱情的感覺!!最適合夏天了!
誰來救救我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