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9月13日 星期六

里昂鋼琴藝術節

又到了工商服務時間~

今年的里昂鋼琴藝術節即將在10月底開始了
打頭陣的是阿格麗西

由於主辦單位強大的友情力量...
petitmm今年又要開始快樂的聽音樂會時光
有興趣的朋友歡迎共襄盛舉

2008年8月20日 星期三

Morning2008 演出大推薦


陳彥斌作品 "唬,姑婆" 王守成攝


Morning 要演出了!
喜歡看舞的朋友們歡迎去欣賞喔!

場子一:
三十舞蹈劇場Showcase 8/23-24(六&日)
演出小劇場新銳導演陳彥斌的"唬,姑婆"

詳情請見
http://www.wretch.cc/blog/dans30/9205104

場子二:
台北藝穗節 9/10-11(三&四)
演出童年與暴力交織的"Encounter"

詳情請見
http://tinyurl.com/6jsr9p
8/24前訂票8折


這兩個演出,每場只能容納50人
所以,請儘早訂票,以免向隅

2008年7月12日 星期六

20080704 魏漢斯鋼琴獨奏會

演出曲目: Wolfgang Amadeus Mozart : Sonata C-Major, KV 330 莫札特:C大調鋼琴奏鳴曲,作品330
Ludwig van Beethoven : Sonata f-Minor, No 23, op 57 “Appassionata” 貝多芬:F小調第23號鋼琴奏鳴曲,作品57《熱情》
Modest Mussorgsky : “Pictures at an exhibition” 穆索斯基:鋼琴組曲《展覽會之畫》
今天抽空去了一趟好久沒去的國家音樂廳...  
聽的這位先生呢~之前並不認識.. 
當開場看到他之後,覺得,哇,這人還真跩!
 
不管是走路或鞠躬,都給人一付高高在上的感覺... 
怎麼有人這麼跩啊~?
看不起黃種人唷? 
那就不要來彈啊!還真討厭!  
聽他彈莫札特的曲子,不怎麼樣嘛~ 
做人何不謙虛一點啊~? 
謙虛一點人家還會覺得你彈得不錯,看你那臭屁樣,就覺得不怎麼樣嘛~有必要這麼跩嗎~?  

要換彈貝多芬出場時,依舊用著那跩跩的走路方式.. 
雖然這曲子蠻好聽的,但姑娘偶在第二樂章時,就熊熊把他給睡下去了! 
因為太生氣了!哈~(是嗎~?呵) 
這也是我第一次在國家音樂廳睡著耶... 
不過,雖然在昏沈中,但還是可以感覺他這首彈的真不錯... 下半場開始後,其實我注意到,雖然他一付跩不嚨咚樣.. 
但是,當他開始彈曲子後,可以感受到他那敬畏作曲者的心.. 
他其實很認真的在對待每一首曲子,實在也彈得很不錯.. 
尤其是展覽會之畫的第二幅,超讚的!  
Ivory覺得下半場這位先生跟台下的互動變得蠻好的,也沒有那瞧不起人的姿態了... 
聽他的展覽會之畫,還真是享受呢~  
最後的三首安可曲,簡直可愛到近乎完美~  
所以,Ivory也變得喜歡他嘍~^^

MERZHANOV- MUSSORGSKY. Pictures at an Exhibition (06)

2008年6月27日 星期五

代貼音樂會消息-中提琴晚宴



演出曲目: 巴哈 J.S. Bach
布魯赫 Max Bruch
蕭士塔高維契 D.Shostakovich
藍乃克 C.Reinecke

演出時間: 2008年7月20日 19:30
演出地點:苗栗縣通宵鎮演藝廳(信義路248號)

中提琴:張雅貞
鋼琴:李淑惠
主持人:邵臺麗

免費入場

2008年5月6日 星期二

瘋狂練琴後的餘興節目

夏天要到了
在太陽底下超舒服的

不過事情一堆
真是叫人煩到家

好不容易抓到時間可以好好練練琴
在狂練完一會後
也不知道怎麼搞得
居然很想聽雷那多。安恩的歌
可能是某種特異的補償效果吧

翻了翻CD
居然沒有!!

只好上萬能的youtube

居然找到Mesple的版本

-A Chloris /Reynaldo Hahn
-Quand la nuit n'est pas étoilée/Reynaldo Hahn
-C'est ainsi que tu es/Francis Poulenc


大家好好享用吧~

2008年5月1日 星期四

代貼音樂會消息-曾涵榕長笛演奏會




2008年7月26日 7:00 pm
26 July 2008 7:00 pm


2008曾涵榕長笛演奏會
2008 Tseng Han-Jung Flute Recital
地點: 聖公會牧愛堂 (台北市士林區中正路509號)
Location: The Church of the Good Shepherd


曲目 Program:

巴哈(1685-1750): 長笛奏鳴曲 E大調, 作品編號1035
Johann Sebastian Bach: Flute Sonata E Major, BWV 1035

狄克 (b. 1950): 眺望
Robert Dick: Lookout

杜普勒 (1821-1883): 匈牙利幻想曲, 作品編號 26
Franz Doppler: Hungarian Pastoral Fantasy, op. 26

莫利克 (1802-1869): 長笛協奏曲 d小調, 作品編號 69
Wilhelm Bernhard Molique: Flute Concerto d minor op.69

朱里維 (1905-1974): 里諾之歌
André Jolivet: Chant de linos

--免費入場--

歡迎大家來聽我的音樂會~
Welcome to my concert!!


--------個人簡介-------------

曾涵榕出生於台北市, 四歲開始接受音樂教育,最早接觸鋼琴,十歲開始學習長笛,師事陳淑慧,謝卓芬,莊清霖。2000年進入國立台北教育大學音樂系就讀,主修長笛,師事阮馨儀。 2001年赴奧地利深造,先後就讀布魯克納音樂大學(Anton Bruckner Privatuniversität),維也納私立音樂大學(Konservatorium Wien Privatuniversität),國立維也納音樂暨表演藝術大學(Universität für Musik und darstellende Kunst Wien),主修長笛演奏以及長笛教育,副修鋼琴教育,長笛師事Norbert Girlinger, Rudolf Gindlhumer,Walter Wretschitsch和Andrea Wild,鋼琴師事Russel Kline,Markus Prause,Walter Chmela,Inci Häusler-Altinok,及 Adrian Cox。 2007年以教授們一致肯定的最優異成績(Auszeichnung)獲得長笛演奏藝術,長笛教育藝術雙學士(Bachelor of Art),和鋼琴教育文憑。並獲選進入國立維也納音樂暨表演藝術大學以及維也納私立音樂大學碩士班,攻讀長笛演奏藝術及長笛教育藝術碩士學位。

在學期間,積極參與各項室內樂活動,近年來特別著重於長笛,大提琴,鋼琴三重奏作品之研究,多年跟隨奧地利著名室內樂教授Claus-Christian Schuster, Amiram Ganz (Altenberg Trio Wien),及Teresa Leopold學習。經常參與獨奏,樂團或各種型態室內樂演出,多次於台灣,德國,以及奧地利登台,累積場次達九十幾場。在教學方面,多次參與奧地利音樂學校室內樂教學計劃,曾任教於Musikschule Retz, Beethoven Musikschule Mödling,以及Musikschule Mürzzuschlag。論文著作有: “馬替努(Bohuslav Martinu)長笛奏鳴曲及室內樂作品研究”, “馬勒(Gustav Mahler)第三號交響曲-歷史背景及作品分析”,“普朗克(Francis Poulenc)長笛奏鳴曲-作品分析及教學指示探討”。 2006受邀參與作曲家Alfi Kabiljo作品之奧地利首演,2007/08獲選成為著名長笛家兼長笛教授Werner Tripp基金會(Werner Tripp Memorial Fund)獎學金得主。曾接受多位長笛家指導,如Gisela Mashayekhi, Werner Tripp, Emily Beynon, Erwin Klambauer, Barbara Giesler, Andrea Lieberknecht及 János Bálint.

2008年4月29日 星期二

樹下的大提琴

剛看了小白鵝在樹下長眠和大提琴好聽的留言...

居然
這個畫面就跳出我的腦海
揮都揮不掉...



沒錯
一開始他們搞不清楚已經開始錄了
所以有一堆髒話此起彼落...
呵呵
小朋友們千萬不要學喔!

夏天要到了
雖然這段影片後面快結束的時候
已經不是微風而是狂風 >.<
可是對學鋼琴的人來說
藍天,草地,游泳池(@@游泳池跑出來幹嘛?!)....
還是超級羨慕阿阿阿阿阿阿阿阿阿阿(自動強力echo加強版)

雖然聲音會隨著鏡頭飄來飄去
笑場會笑到音連不起來
這種搞法 還真是歡樂無限阿~

同場加映...懶惰貓(讓人羨慕到流口水)

也是AmyCat讓我想到的
我本來是狗派的但是朋友的這隻笨貓超可愛的
所以...也淪陷了



午夜場連映:手機素人偷拍 Jean-Marie Gamard 滑音教學

噓~就跟你說文章要看到最後才有好康的吧!

(這篇文章搞不好會因為某些關鍵字而爆紅!!>.<)

2008年4月15日 星期二

課後小記

有時候
文字是多餘的
音樂本身就有著該有的力量...

在正確或錯誤的爭辯裡
我們往往遺忘了歌唱



我們來聽聽這些聲音

很美?不是嗎?

是啊...

很美


每次上課
我學到的
好像就是這些...


日復一日同樣類似的對話
行星運行般的軌道

慢慢的

繞行在心裡的每個角落...


來聽音樂吧! 熱的喔~

2008年2月26日 星期二

我感冒了,就算媽媽不准...

過年後就開始感冒,非常嚴重。
但不管多嚴重都還是得工作,只好戴著不習慣的口罩。
吃了半個多月的藥,效果卻不是很好,
以至於到現在,我變得有一副沙啞感性的好嗓子,
如果鼻塞與咳嗽是可以忽略的問題的話(當然是沒可能的)。

連我這樣自豪於健康的人都病歪了,
不難看出為什麼過年後急診人數如此爆增,
每天聽著119的廣播通報"高醫長庚榮總內外科都滿床",
彷彿高雄是個病奄奄的死城,而醫療體系如此無能。

現在是晚上九點五十分,距離上班時間還有一個半小時,
用提心吊膽差可形容我現在的感受,
誰知道今晚又有什麼狗屁倒灶的事要我們來擦屁股?

有位院內安養中心的老伯發燒兩三天了,白天去掛了內科門診,
主治醫師幫他驗尿,發現有尿道感染的情形,他說"這是泌尿科的問題"
就讓他晚上看泌尿科門診,泌尿科主治醫師說,順便抽個血吧,
血中白血球高到三萬八千,接近敗血症,他說"這是內科的問題,
但是現在已經很晚了,所以就掛急診收住院吧。"
所以在門診已經結束的晚上九點半,一個急診忙碌到不行的時間點,
又多了一位病危及要作全套檢驗的患者,後來他進了加護病房。

我真的搞不懂,內科醫師驗尿不驗血,泌尿科醫師驗血不驗尿?
然後撇開上面這個問題,兩位主治醫師都看得到檢驗報告,
為什麼不在他們的診內住院?非要等到晚上多看一次醫生?

前天星期日下午,一台救護車歐依歐依地衝了進來,
家屬大包小包的簇擁著推床上面黃肌瘦意識昏迷的病人進來。
"我們是從台南成大醫院轉來的!要住安寧病房!"

在此容我解說一下,安寧病房是癌症末期,確定已放棄急救的患者,
為了生命最後一刻的安祥與尊嚴,不實施任何侵入性急救,只給予支持療法,
盡可能在舒適的條件下離世的病房設備。

住院需要由安寧病房主治醫師在與家屬聯繫過並研究過病情才能安排。
而這個患者,沒有經過任何聯繫與知會,就從台南衝過來了。
所以他必須在急診室作全部的檢查後,告知安寧病房醫師,才能辦理住院。

昏迷中的他生命徵象非常地不好,血壓只有60/35,呼吸脈搏幾乎不可測量,
連接上心電圖監視器也幾乎看不到任何起伏,點滴瓶中有滿滿的Dopamin,
已經多得超出急救程序中可使用的最大量。我當下明白,這位老伯已經死了,
只是靠著藥物維持著表面上還有一點點的生命跡象。
成大的醫師知道,我們的醫師也知道,只有家屬不知道,
但難以啟齒的真相告知卻要由我們來承擔。

一個小時後,他並沒有住院,而是由葬儀社來將他帶走。

台灣的醫院處理事情的方式實在令我很痛心,不,是噁心。
也許就是因為這麼噁心,我才會感了將近一個月的冒不見痊癒。

在此希望各位都很健康。

2007年12月23日 星期日

開張大吉~

每一種溝通的媒介
在傳達訊息上
都有著其先天上的限制

部落格當然也不例外...

看著長長的著作人名單
大家都了解
這是個想發言就能來的地方

不過
以完整的文章為閱讀的主體
以及對話互動上的困難性
同時也給了部落格許多限制...

希望創造一個彼此溝通的園地
說出真心想說的回應
在這個小小的心願下
我們開始了
新天新地音樂論壇


讓我們拿杯咖啡拿杯茶
或是跟著一杯好紅酒的微醺
舒舒服服的談天說地

2007年12月21日 星期五

練習曲 喔~練習曲

蝴蝶又開始了選曲目的痛苦循環
而且想要的是一直念一直念的練習曲...

之前真的忙到沒力回
現在特別大放送
把自己的想法寫寫
還從隔壁凹來認真示範

大家都知道
在音樂上我很怕
音按到了 譜背熟了 就是100分的想法
還有滿嘴感覺起來頭頭是道的艱難音樂分析

在這樣的想法下
許多練習曲變成了無聊的代名詞
特別是台灣學琴的人
聽到沒一個能不皺眉頭的徹爾尼:
太簡單 沒有音樂性 學不到完整的技巧
我們聽到了很多的確是一針見血的慣用批評
不過這些批評
卻也讓我們觀察到了很多有趣的現象
我很難聽到有人真正展現了這些練習曲的精神
甚至
我甚少察覺到有人認真的“聽到“
自己彈出了怎樣的徹爾尼

我們的確常常被炫麗的技巧迷惑
而遺忘了許多音樂的基本元素
練習曲不只是拿來讓我們用雙手按出那些
聽起來很特別的專有名詞
而是從中學習到很多對音樂的基本思考

以徹爾尼op.299為例
那些音
看起來真的是再簡單也不過了
每個有點學琴資歷的人都會笑他簡單
隨便摸摸都可以彈完

的確
摸到所有的音非常的容易
小學生或許都可以簡單的做到
但是在簡單的結構中
我們可以很清晰的聽到
所有對基本動作的認識
所有對音樂的想法

來聽聽Pietro Galli彈的op.299
n.32
n.40

在簡單的結構中
我們必須清晰的聽到所有漂亮穩定的節奏感
均勻漂亮的基本音色
音與音之間的密度
每個清楚有方向能歌唱的句法

自在 輕鬆
本能性的運用各種技巧
然後美麗的歌唱
這是 練習曲~

我不覺得蝴蝶該找些看起來嚇人
甚至連名字聽到都夠嚇人的曲子
再簡單的曲子
從各種不同的角度練習
都能學習到很多東西

甚至寫出來一點也不了不起的東西
其實往往是讓我覺得學到最多的時刻
有時只是覺得自己呼吸比較順了
或是音平均些了
我就可以高興個老半天

練習曲是老師Q的強項之一
在彈奏每一首練習曲的同時
我都覺得自己有著實實在在的進步
不過請記住她的名言:

不是摸過什麼曲子就好
重要的是能把曲子彈成怎樣...

2007年12月15日 星期六

從Pietro Galli 聊節奏感

回到Tim的前一篇留言

其實說得很好
呼吸的確是從台上一直傳遞到台下的聽眾
所以當演奏家們用可怕的閉氣時
台下的人也跟著產生恐怖的窒息感

不過除了呼吸和放鬆肌肉外
其實我還想把話題帶得更遠一點...

那就是節奏感

音樂裡
常常重要的是各種元素的平衡
緊張 放鬆 的對比
強烈 溫柔 的呼應
速度,音色
以及所有樂句的交織

都在彼此之間協調平衡

一般人常常都以為歌唱性很容易達到
或是歌唱性對深度精神層面的表達來說關連性不高
但是音樂的美
其實很大的部份環繞在歌唱上
樂句的呈現
其實說穿了
也不過是歌唱性中的一環

而所有支撐的基礎
其實都來自於節奏感

不光光只是把音敲在拍點上而已
從點拉成各種線條
再由線條組成立體性

在漂亮的節奏感中
所有音色的才能巧妙變化
所有樂句的才能美麗舒展

聽首簡單的舞曲
我們大概就可以知道
一個音樂家對節奏感掌握的細膩度

Pietro Galli
這個和舞蹈無法切割開的名字
其實不正巧妙的告訴我們這一切?

端莊而洗練,華麗而高雅
的確是恰如其分的形容詞

從隔壁借過了音樂的連結
讓我們聽聽Pietro Galli來說說...

德利布 柯貝利亞
片段一 / 片段二

柴可夫斯基 天鵝湖
片段一 / 片段二

2007年11月22日 星期四

音樂傳統手工業的榮光

我想我是幸福的
能活在喜歡的音樂家,有理想的唱片公司,以及同樣熱愛音樂的朋友之中

音樂不是用來證明什麼的手段
而是生命裡再單純不過的快樂

那天
Classica-Répertoire 要求為Solstice做了個專訪
“我來幫你翻成中文好了!“
這個他們嘴裡的大小孩
喜歡跟Virgile跑來跑去的我
許下了這個心願

儘管這件事渺小的微不足道
甚至有點畫蛇添足的無聊
當寫好的草稿放在桌上時
我還是放了音樂
幫自己莫名其妙的慶祝一番
像是個儀式的完成

呆呆的笑了笑

我想
我的確是幸福的...

<音樂傳統手工業的榮光-Solstice>

譯自Classica-Répertoire 2007三月號 Xavier Lacavalerie 的專訪手稿節錄

在1972年美麗的那一天,為了“從天堂來的聲音“節目想要現場拍攝記錄下當時偉大的管風琴師Pierre Cochereau,劇本監製 Yvette 帶著所有工作人員來到了巴黎聖母院。當時Cochereau先生的助手François Carbou正在手忙腳亂的一邊幫忙拔音栓,一邊揮汗如雨的翻譜,卻在不經意的眼神交會中和Yevette一見鍾情。在他們的炙熱愛情裡,除了結婚外,還彼此許下了一個心願,成立一家兩人心血結晶而成的唱片公司-FY。一間由理想堅持以及對音樂,對彼此的熱愛創造而成的唱片公司,就這樣在音樂歷史裡的一頁展開,至今35個年頭。證婚人Pierre Cochereau接受了幫他們錄製第一張專輯“巴黎聖母院彌撒的偉大時光“,在北塔的鈴聲,聖母院巨鐘和讚美經文歌的環繞下,FY開始在世界上發光,也因此成為當時的RCA希望合作的對象,從期待的寂靜中發出他們最獨特最美好的聲音...

隨著RCA在1980年被併購,Carbou夫婦決定展開自己的翅膀,成立了獨立的廠牌Solstice。“我們想要錄製一些唱片,一些獨特的,熱情的,不是單純被流行媒體左右,被市場庸俗品味決定的東西...",Yvette這麼說。這個新冒險由這三位藝術家攜手開展,Cochereau在合作中錄下了那些在音樂會中的偉大即興,他的“音樂遺囑“,以及Vierne的管風琴作品集。同時,Solstice為我們留下了重要的音樂遺產,藝術史上無疑的傳奇,偉大女鋼琴家Yvonne Lefébure女士的演奏。一直以來,她所彈奏的舒伯特和拉威爾,是世界上共同承認的傳奇,讓其他偉大鋼琴家讚嘆的貝多芬,以及由Parey指揮下的拉威爾鋼琴協奏曲...,這些遺留下來的所有錄音,毫無疑問的是音樂上的珍寶。接著是第三位是太早逝的假聲男高音Henri Ledroit,雖然我們有了他為Solstice錄下的6張唱片,但是顯然對我們來說,這些永遠也不會足夠。在35年的時光裡,Solstice所錄製450張以上的唱片,從Villa-Lobos 的鋼琴作品全集到Widor的十首管風琴交響曲,每一張都可以驕傲的實現著Solstice從一開始孕育的所有堅持...

說到孕育... Solstce搬到了Sigean的葡萄莊園裡。在這個小莊園裡Yevette和François各司其職,讓每一張唱片從無到有,努力著實現他們所有生命的意義。“這不是間唱片公司,這是間自給自足的小體系“他們笑著說。在這個他們家的大狗Virgile不准踏進的辦公室裡,的確,我們看到了19世紀的烏托邦社會。但是在未來的世界裡,唱片公司能給我們的,不正是如此?若是不能在時代中展現他們的精神,就只能被吞沒在盲目跟隨一致化的潮流裡...

2007年11月16日 星期五

培拉姆特爺爺示範放鬆

其實本來是在Curtis家的回覆
不過整理一下
換個角度看培拉姆特的水妖
其實還蠻有趣的

就來灌個水好了...冷阿~

提到彈琴時的放鬆
放鬆當然跟所有最精密的力度運用有關
呼吸,句法所有的細節也會有影響
不過這些已經跟學習的歷程有關
請恕我在這些落落長的枝節上就此打住
單純的就只提及在Curtis家提到的裝飾音就好

對放鬆的幼幼班來說
坐上鋼琴時就該是全身放鬆的
沒彈琴時當然不用用力
那麼坐上琴沒彈任何音時
對於放鬆的狀態來說
我所指的是
全身上下就沒有部位處於不正常的用力狀態

對裝飾音來說
有人會有覺得裝飾音特別難的心理障礙
就像有人會怕升降記號
有人會怕快速移動

其實裝飾音也不過就是音
如果我們把裝飾音特別拉出來單獨彈
手指頭能彈出來(彈不出來是另一回事)
那麼為什麼放回曲子裡時有時候常彈的不滿意?

有些時候
或許因為心裡障礙
還沒彈到時手就已經僵了
有些時候特別注意裝飾音
反而用上了許多不必要的力度

快不等於用力
但是怕不夠快的緊張
常會使我們用了太多其他的力氣

不妨做個小實驗
把裝飾音和前一個音後一個音抓出來
用自然輕鬆的狀態彈下前一音
長吐氣放鬆
彈下裝飾音
再彈後面一個音(可以彈得很慢沒關係)
比較和平常彈時全身施力的狀況
就可以比較出用力上的不同

再來就可以想想
為何我會用到這些力?
我需不需要用到這些力?

對我來說,這是我理解自己
在彈裝飾音時有沒有放鬆的小實驗

至於最近練琴的放鬆感想
在幾乎不用任何動作的能量
又快又密又弱的曲子
彈完每個音後
放鬆的狀態必須要能達到立刻把所有的力度都放掉
又在彈下個音時
讓力度迅速在漂亮的共鳴點上聚集
才能達到又快又密又弱的目標
(請原諒我用這麼節省的講法說明,細節皆略)

如果想看示範
之前在貼過的水妖就是很好的範例
開頭和絃和單音交錯的快速顫音
必須先達到和絃和單音間的音色平衡
再來必須有和聲推進的微妙力度轉換
同時一直維持在ppp的狀態
我想是很不錯的放鬆示範

不過這裡又牽扯到放鬆和用力的交錯就是了
加映的另外感想是
彈性真的很重要,
不過要是沒辦法放鬆
好像也沒啥辦法開始提彈性...

請看培拉姆特爺爺再彈一次
(Youtube就是有這個好處,可以叫他一彈再彈,不然我想早就翻臉了!:p)

2007年11月9日 星期五

真理?

好久沒有寫寫東西了。閒聊一篇最近(其實也一個月前了..= =)在RFI 法語自學網站裡讀到的小文章。剛開始對受訪者(歷史學家)的口語式問答讀得一頭霧水,還上msn抓了個法語達人來討論,兩個人啦雷了好久總算抓到他要表達的意念。一開始下意識覺得那種屬於「學者式無意義之呢喃」的語彙,反覆思索中,卻漸漸覺得平凡無奇中透出一絲絲的簡潔與透徹。

這篇報導起因於法國新上任的總統想把「Guy Môquet 的家書」納入高中教材中。這位名為Guy Môquet 的法國少年17歲的時候就在二戰中被德軍所射殺。身亡時身上攜著一封寫給父母的信,慨然宣告自己即將從容赴義。

這似乎是一件平凡無奇的小事,不過卻引起了許多法國學者反對的聲音。

報導中受訪的歷史學家是這樣說的:
On a choisi cette lettre parce que c’est une manière de dire que des Français, quel que soit leur âge, doivent pouvoir se sacrifier pour la patrie. Bon, voilà, c’est un message banal, mais pourquoi pas ? Moi, j’ai rien contre, a priori, simplement les modalités, ça devient obligatoire, une vérité d’Etat, tous les ans il faudra redire la même chose, quasiment au garde-à-vous, ça non. Ce sera obligatoire de la lire. Ça devient donc une vérité d’Etat.

Je suis, et je ne suis pas le seul, on est quand même beaucoup à le penser qu’on n’a pas à nous imposer des vérités d’Etat. L’histoire appartient à tout le monde, elle n’appartient pas aux historiens, mais le président de la République n’a pas à en faire une vérité d’Etat. Et ça, nous y tenons beaucoup. Car c’est ouvrir des dérives vers je ne sais quoi.

Seuls les pays totalitaires se permettent d’imposer des vérités d’Etat. Et là, c’est un danger très très grave. Donc non, là on s’arrête, on arrête les frais quand même, on arrête, on arrête les dérives. Voilà.

大意是:
人們選擇了這篇文章(來作為高中教材),因為它闡述了身為一個法國人不管是在怎樣的年紀,都該有為祖國而犧牲的決心... 好吧,雖然是種陳腔濫調,但也沒啥不好。我並沒有什麼特別要反對的 --除了這個模式(成為必讀高中教材)-- 這將使它形同一種「義務」,一種「國家真理」... 好像不管任何年代我們總是該"立正聽訓",不斷反覆說著這些事...

我 --而我並不是唯一的一個-- 恰恰認為我們不應該去弄些什麼國家真理。
歷史屬於所有的人,而並非屬於歷史學家--
同樣地,一個民主共和國的總統也沒有(不該)在塑造些什麼「國家真理」的
我們對此很擔心,因為這可能造成某些「偏差」(dérives),某些我不知會走向何處的偏差...

唯有極權國家會去向人民灌輸些所謂的「國家真理」
...這是一種危險,讓我們停止這種偏差吧.....

(原文參見 這裡

「歷史屬於所有的人,而並非屬於歷史學家」
多麼平凡的一句話,但又多麼地經常被忽略?


我發現這裡的博士論文,正文前除了一定會有的「謝誌」之外也都習慣有一頁,簡單的一句話說"(本論文)提獻給..."。通常都是說獻給父母,或某位啟發他的恩師... 之類的。

有一本論文很有趣,他說:
"獻給自由的靈魂,自由的世界"
(à esprit libre, univers lib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