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0月31日 星期一

馬格納雜談 之一

馬格納是法朗克的學生,不過,我認為他是最不具法朗克氣質的一位。

馬格納應該被放在與但第、胡賽爾、維央納至於奧乃格的這一支流上,對比於法朗克、蕭頌、羅帕茲等人色彩鮮豔、講究配器的細緻,乃至於德布西極端追求細膩品味的印象派風格,馬格納更重視音樂塑造感情的強度,其中,力勢主導著一切,這不只表現在管弦樂合奏的動態起伏、也表現在對於曲式結構的執著上,這是貝多芬的精神,馬格納在配器上毫不掩飾來自華格納的影響,而藉著馬格納,我們且窺見了馬勒的根源。

我們不該忘記必定是一種精神主導著作曲家採取他的作曲方式,對馬格納來說,與貝多芬相同,對於自由、正義、博愛的勇敢無畏成為他的創作泉源,他曲中的維納斯更像是迎風展翅的勝利女神,而他在德雷福事件中那聲轟然的吶喊「正義的禮讚」成為他的圖騰。

德雷福事件,有人說這事件之後,歐洲才有了真正的知識份子階級。這事件中的醜惡絕不下於任何小說中的陰謀算計,國家安全、民族正義、陰謀抹黑、攻訐、毀謗、甚至謀殺的各種藉口與手段,都沒有讓 堅持正義的人退縮,相反的,他們最後終於看見了正義的勝利,這時,誰是政治家?誰是作家?哲學家?教授?畫家?音樂家?都不是,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引以為豪的階級-知識份子!這正義不是平白得來的,知識份子不該忘記他們的光榮名字由這道深深的歷史傷痕所雋刻。

回到正題,這張CD除了「正義的禮讚」與「維納斯的禮讚」之外,還有一個「古代風格的舞蹈組曲」,這是受了當時所流行的復古運動的影響,理查˙史特勞斯、拉威爾、皮爾奈等人也寫作了類似的作品,皆是以法國路易宮廷管弦樂組曲為根據,運用近代手法做出新的詮釋,與其他人不同的是,馬格納似乎不甚在乎宮廷情調或巴洛可氣質,而是取其形式加以運用罷了,管弦書法的筆力仍一本強勁。

2005年10月26日 星期三

凡稚隨筆(3) 典雅的熱情- Marcelle Meyer

另一篇有點久的文了....不好意思喔

IMGP0927

昨天在唱片行逛來逛去
進行走路瘦身運動
沒想到在要回家的前一刻
突然在架上看到了Marcelle Meyer
我非常喜歡的女鋼琴家(其實對我來說是鋼琴的女神之一)
未發行過的CD
當我看到第一首是蕭邦的船歌時
我差點就要激動的落下眼淚
因為她曾說過她很喜歡蕭邦
但是在留下為數不多的錄音中
我卻從來沒看到蕭邦的蹤影

Marcelle Meyer生於1897年的lille
不像一般音樂世家出身的音樂家
她的父母親只是單純的愛樂者
讓他們的女兒們去學音樂
但是Marcelle Meyer卻在12歲就得到了liile音樂院的首獎
之後到巴黎先後跟馬格麗特隆,科爾托和維那斯學習

她的演奏線條細膩而優雅
音色亮麗並且充滿著魅力

在她演奏的船歌中
我感覺到了她完美的均衡感
創造出了典雅無比的氛圍
然後讓亮麗的音色像是小花苞般的開始綻放
直到熱情開始燃燒
放出炙烈的光芒

是美極了
讓我到現在還像是在夢境一般

這唯一的一首蕭邦
連結了所有她由演奏巴洛克時期一直到六人團的所有思惟
對我道出了她心中的音樂
她心中的美

凡稚隨筆(2) 喜歡的層次

很久很久前寫了篇小短文
就當作是這個部落格的緣起吧........


就我而言
喜歡可以有許多不同的層次

先不以音樂而以單純的吃碗牛肉麵為例好了
我喜歡吃某一家的牛肉麵
可能沒有什麼特別的原因
就只是心裡單純的直覺想吃這一家而已
也可能是因為特別手法所煮出來的牛肉
不同的調味方法 不同製法的麵條
甚至只是因為廚師隨手撒的幾片蔥花
讓我覺得吃完後有口齒留香的感覺

如果硬要理清自己的頭緒 想明白自己喜歡的原因
有的人可以明確的想出些理由
有的人卻認為喜歡就是喜歡
沒什麼特別的理由
也沒什麼特別的道理
不同層次的喜歡並不代表著水準的高低
重要的是那一種體會的感覺

同時
不同的時間
不同的地點
不同的體驗
都會讓人有不同的想法
現在會喜歡不代表著明年會喜歡
更不代表找到了真愛

記得剛聽音樂時
好喜歡柴可夫斯基的鋼琴協奏曲
三年以後的某一天
突然覺得他俗不可耐
從此
只有在路邊或是廣播中無意聽到再相逢
但是又隔了好幾年以後
總覺得柴可夫斯基對我來說早已是過去式時
沒想到居然有人的演奏
讓我覺得 這首曲子還是有很多可愛的地方
時至今日
如果想跟我鬼扯蛋聊這首曲子
不管我的褒貶
我們可能還能聊的蠻高興的
但是如果真要問我
我到底喜不喜歡這首曲子
我真的無從回答起

就像一碗牛肉麵一樣
看心情 看時間 看場所 看跟什麼人
我才能決定吃不吃這碗麵

品頭論足也有很多種層次
有的人只是隨口打屁聊天
有的人想要理性溝通
有的人不想聽別人說只想自己講

聽眾也是百百種
有的聽眾愛聽大道理 有的聽眾只想聽笑話
對應不同的方式
說的人有不同的說法
一個聽眾也有權力選擇他的態度
比較討厭的是大家常總以為自己永遠是對的
卻又常忘記自己以前做過的錯誤示範

台灣的社會是個喜歡比賽的社會
連聽音樂也是
比誰的CD多 比誰的資料齊 比誰的英文好
比誰的消息靈通 比誰的錢多 比誰教育水準高
比誰的老師有名 比誰邏輯好
比誰吵架大聲

才子佳人何其多
但是我覺得在音樂的世界裡 只有聽到的音樂才算數
只寫樂評不聽音樂的人 只是在作文
只看樂評不聽音樂的人 只是在看書
與音樂何干
有人只想告訴我他又買到了啥希世珍寶
那我不如去遊山玩水看電影吃東西
有人說是一套 寫是另一套
我想我的生命該有更好的浪費方式
有人跟你說某書說某人是難得的不世出演奏天才
所有人都說他好絕對不會不好
我卻只想聽音樂

我喜歡音樂
有著各種不同的層次
有時想知道小故事
有時想了解演奏的技巧
有時想隨著音樂舞動
有時想知道結構和聲
有時只想讓自己一片空白待在音樂裡

這是我和音樂的愛情故事
如果要我告訴你
我只想對你訴說我們之間各式各樣的愛情故事
很主觀
很不科學
你只要挑你想聽的
正如我們都只想跟自己喜歡的人談戀愛

這 就足夠

2005年10月25日 星期二

本屆國際蕭邦大賽追記

前言:Blog建立好幾天了,大家都很禮讓,或是還在醞釀,所以暫時沒有文章。 那就由在下先出馬吧。

本屆主辦單位順應時代潮流,全程賽事不只經由電視/廣播進行轉播,
還利用了網路這美好的萬惡媒介,讓全世界零時差收看精采比賽。

更甚者,目前除了頒獎典禮及頒獎後concert,大部分的賽事內容,
都能在網站上觀賞到,連線品質及音畫質還挺不錯的,真是驚人的手筆,連結如下。

http://www.itvp.pl/chopin/i.tvp/

因為每天要上課的關係,我並沒有全程追看,假如真的全程追看的話,
恐怕我已經因為連日熬夜爆肝而躺在醫院裡面了。

我只談當下看到(或者後來掱到錄音再聽)的幾個鋼琴新秀。

1.Dong Min Lim (林東明) 使用山葉
林東赫,想必大家都不大陌生,由阿格麗希掛保證,在EMI出了一張CD。這位林東明是哥哥,兩兄弟一起參加,並列第三獎(...)。

林東明的節奏可以感覺到拘謹硬調的機械感,決賽的協奏曲,聽來覺得枯燥, 何況是更柔軟的夜曲(in頒獎後演奏會)?媽呀...只能說不過不失吧。但就"製造"出"強力的音響"來說,他是頗有潛力的,這可能是他通過初複賽的理由。

2.Rafal Blechacz (拉菲 布拉哈) 使用史坦威
跟林東明剛好形成對比,在椅子上虛晃得最少,表情最沉穩,手指呈現穩定而靈敏的躍動感,如果有追看頒獎後concert的朋友可以發現,即使在獲賞後,壓力剛釋放,心情正興奮,精神最鬆散的當下,台風依舊穩健, 真不愧是奪下首獎(及協奏曲 馬厝卡 波蘭舞曲三小獎)的男人,

穩定求發展是克敵制勝的法門,布拉哈再度證明了這一點。

3.Takashi Yamamoto (山本貴志) 使用山葉
令人感到有法國味的日本新秀,因為他的表現實在是驚喜與脫力參半(跟隨性的法國團很像)。決賽協奏曲失敗在太過躁進的慢板,但是他的夜曲卻是整場頒獎後演奏會,最讓我驚喜的。

音質凝淨(密度,乾淨)、旋律節奏柔軟流暢,卻又相當有自己的味道,要在我手邊的CD裡找同性質的演奏,還真不容易。

4.Dong Hyek Lim (林東赫) 使用史坦威
以林東赫已經成為職業演奏家的角度,這次比賽的表現,他必然不滿意,阿格麗希也不滿意。但還是可以聽出他的基本功下得比哥哥好,手指律動柔軟自然,哥哥的口味比較重辣。

泡菜兩兄弟並列第三獎我不大服氣,但是他們在決賽的表現是比山本要穩定,這理由可接受。

(以下為追加感想)

比賽這檔子事總是壓力,先研究不傷身體,再講求效果,是五洲製藥吳董事長的...啊,扯遠了,先力保穩定不失,再講求表現,這個"表現",大概是更優越的技術,或個人特質,或"美"吧?只是當心情戰戰兢兢,屏除雜念到只剩下機械化的無念,作什麼也很難美得起來。

再說,比賽一場又一場之後,終於有幸(?)成為職業演奏家,面對無垠的新曲目、聽眾每次買票看你登台,不啻是不同地點、不同曲目;沒有公版排名、對手只有自己的嚴苛比賽。

而且,賽程終其一生。

人生可不是一場兩場比賽結束就幸福美滿囉,雖然喜劇電影看起來總像這樣。
所以請及早明白,人生有苦也有樂,學會適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