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7月21日 星期六

碎碎念的自問自答

看了Carol的文章
在他家碎碎念的自問自答...
把他貼上來

----------碎碎念的分隔線---------------

為什麼帶假髮
其實是個有趣的問題喔~

小小的假髮告訴了我們一些有趣的事

巴哈也是帶假髮的
為什麼呢??


我碎碎念的回應:

Marguerite查到的wiki連結就有一部份的訊息
(果然這年頭,wiki還蠻好用的)
一開始帶假髮的是法王路易13
(傳聞他是個禿頭)
不過是到了路易14之後(太陽王)
假髮和路易14的裝扮開始形成了大流行
成為貴族身分地位的象徵
最後假髮的裝扮在歐洲大陸
是因為法國大革命的關係而消失
也因此貝多芬是活在假髮流行消失後的年代

從一點一點的小跡象
像拼圖一樣慢慢的拼起來
(很像偵探小說吧~)
我們慢慢的能發現當時美學觀點彼此間的連結
這是條文化的長河

回到音樂上
我們老是把巴哈是音樂之父掛在嘴上
的確巴哈有非常多屬於他本身的創新和偉大成就
但是他其實受了當時相當完整的音樂教育
有著那個時代流傳著的音樂美學影響
也抄抄寫寫模仿了很多人的作品

那麼巴哈接受的音樂教育是怎樣的呢?

這個問題我不想急著回答提出我的想法
我覺得慢慢的在大家對音樂的好奇心上
會找到許多有趣的答案

拐個彎
對喜愛著巴哈的人
我想推薦大家多聽聽巴洛克時期的許多音樂
盧利,庫普蘭,威瓦第,拉摩,史卡拉地...以及許多許多

如果沒了庫普蘭,巴哈就不是今天的巴哈
如果沒了威瓦第,巴哈也不是今天的巴哈
這些名字我們不只可以跟他之前的作曲家或是同時的作曲家做代換
甚至可以跟之後的作曲家做代換

在我們聽到巴哈音樂感動的同時
我們是不是也能試著想像當時
他第一次看到庫普蘭寫的大鍵琴美妙指法和裝飾奏
或是他看到了威瓦第的作品急著想要模仿
那種為了美妙音樂而感動的心情?

小偵探的遊戲
我們當然可以對各個不同的作曲家玩
從歷史的角度玩起
從音樂分析的角度玩起
從所有讓人覺得好奇的東西玩起

對我不小心離題太遠
而原來主題提到的莫札特當然也是

推的更遠更遠
我可以丟個有趣的問題
讓大家玩大串連的動動腦

說到印象派,大家一開始想到的絕對是拉威爾和德布西
模糊的聲響,光影的變化
可是為什麼
德布西說他討厭印象派這個詞?
大家形容拉威爾時總是說他是個精確的瑞士鐘錶匠?

那麼印象派到底是什麼?

回答這個問題的同時
我們能串起多少個之前提到作曲家的音樂??
(其實我耍詐的一個都沒漏...而且其實還有更多更多...)

請容我用一句老話
奸詐的對個大問題丟個天馬行空的答案:

音樂,是由聆聽開始喔~

6 則留言:

林燕鈺 提到...

當我們聽到一首新的樂曲
出自於一個不知名的作曲家之手

其中一種做法是
開始尋找這位作曲家的年代
將之對比於我們所熟識的諸位大音樂家
若較之為早
就開始尋找作曲的毛病..不成熟等等
若較之為晚
就思考是不是模仿了誰~~
總而言之
就是想為這首樂曲或這位作曲家
為何不知名作一個解釋
這當然源自一個理論
不是經典就不會被流傳.....

但對我而言
聆聽一首新的樂曲
若能隨著旋律與合聲發展
跟著情緒的起伏
似乎有意思得多

當然
對一位作曲家或作曲年代的考究
絕不是件沒有意義的事
若是站在一個觀察文化的角度
了解一個文化的累積
也是件有趣的事...

林燕鈺 提到...

每次都寫的嚴肅又無趣!
自己看了都厭煩:p
總之
希望大家都放下無謂的羈絆
自由快樂享受聆聽的樂趣~~~~~

Ivory.. 提到...

想當初年輕時,也戴了一陣子的假髮.....

不過卻沒有因為戴假髮而讓自己更厲害....

恩~,(*>.<*)~@

看來...

還是乖乖企好好的感受音樂的靈魂吧~

林燕鈺 提到...

總覺得上面的文發的不好
補充一下吧!

若說只能單純聽音樂本身
我覺得這樣的說法太高調了
我剛才就一邊聽音樂
一邊翻翻隨cd附的小冊子...

若說音樂一放下去就得拼了命似專注聆聽
也太累了些
就像我一邊打字配者langlais的鋼琴

獲得文字資訊其實也沒什麼壞處
我也不相信有人一無所知就能聽出個什麼
只是週遭時在遇到很多過度依賴文字例子
沒有譜不能聽
作曲家不認識不能聽
簡單來說
若演奏者不是眾所吹捧的大師
怎麼聽就是怪怪的
就算喜歡也不願意承認
似乎這樣做就降低了自己的品味
相反的
聽到大師的演奏
就算無聊至極
也忙著幫他找台階下
深刻...詩意...
等等奇怪的形容詞就是這樣產生的

若能透過樂譜
了解作曲家和弦的使用..
或分解或倒影或逆行~~~
了解曲子結構的巧妙
絕對是很有意義的事
對音樂欣賞也一定有幫助

但我看到的是
拼了命追著譜跑
光跟上就很累了
哪有什麼聆聽樂趣可言?
要不然就挑挑演奏家的毛病
沒有漸弱啦!哪幾個音模糊啦!之類的~~~~
當然
大師就不會有任何毛病!

林燕鈺 提到...

剛才聆聽lefebure的貝多芬和巴哈
我不是要誇讚雷婆婆的琴藝
而是真的覺得曲子實在是寫的太美

也許
同樣一首曲子聽過幾十遍之後
我也能夠有同樣的感動
但我卻發現另一條路似乎有趣的多
聽聽其他作曲家當代或近代....

一陣子之後再回來聽同一首樂曲
就會發現更多的感動...
複雜的簡單的優雅的激動的
全都包著滿滿的幸福^^

林燕鈺 提到...

一時無聊
拿起某指揮大師黃金版的貝多芬英雄來聽聽
沒想到還真的聽不太下去....
若要我給個好評語
大概就是四平八穩吧!?
沒有驚奇的演出...無聊..
粗魯的弦樂和單調的管樂

突然想起前不久看到discovery
介紹澳洲用電腦控制一台小提琴
最後還和管絃樂團搭配協奏曲...
其實
樂器製造之初
就給了演奏家很大的range
在音色和音準上
能夠有細膩的變化
樂曲演奏時
團員和指揮之間微妙的交流
才是美妙之處

節目最後丟下一句
或許
電腦有一天將取代人類
來演奏樂曲....
真希望永遠沒有那麼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