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0月29日 星期一

[轉貼] 我日用糧

文╱李家同

我的老同學老張是一位非常能幹的人,在矽谷他算是很有成就的了,每次我去美國,一定會去找他,他也常常帶我去他的俱樂部吃飯,對我來說,吃這種飯,真是受罪。首先,我必須穿西裝,打領帶。然後必須吃那種毫無味道的洋餐,我最怕吃血淋淋的牛排。在那些講究的餐廳裡吃的牛排,每塊又都奇大無比,我吃了一半,已經飽了,而且肉已經冷掉了。可是老張好像習以為常,無論多大的牛排都可以吃掉。
老張住的房子並不大,可是據說是在矽谷的好地段,他家在一個小山上,坐在客廳裡,不僅可以看到一個山谷,還可以看到一個湖,湖邊是一個綠草如茵的高爾夫球場,到了黃昏的時候,坐在老張的客廳裡,從大玻璃窗看出去,簡直舒服得難以想像。
我有時會埋怨為什麼我們不去一個小館子吃碗麵,老張的理由是他已經付了俱樂部的月費,不去白不去,而且小館子附近又沒有停車場。其實這些都是藉口,老張已經習慣了奢侈的生活,你叫他去小館子人擠人,他受不了的。
老張之所以能在事業上如此成功,當然有其原因,我認為他最大的優點是好問。每次見到我,必定問我好多問題。比方說,他會問台灣的某某公司最近狀況如何,某某公司為何如此賺錢?為何某某公司最近好像一直在走下坡?老張不僅對企業的發展有興趣,他對新的技術,甚至古老的歷史、文字等等,都喜歡問。而且他的問題常常很難回答。
但是老張畢竟老了,有一次,他因為工作壓力太大而大病一場。醫生勸他休息。他決定退休,反正他錢多得不得了,早就可以退休了。
我又出差到美國了,這次老張和我從聖荷西坐上火車去舊金山玩,在舊金山四處亂逛,一路上不用找停車位,忽然發現舊金山的街景多美,而且多適合我們散步。我們走了一陣,發現中午到了,開始找飯館吃飯。走著走著,看到一座天主教堂門口掛了一個牌子,牌子上寫了「湯與麵包」。老張好奇心又來了,進去以後才知道這個餐廳專門供應湯、麵包和水果給街上的流浪漢吃。湯是肉湯,裡面也有相當多的蔬菜,熱騰騰的,水果當然是普通的水果,但也是新鮮的,麵包就不一樣了,全是才烤出爐的法國麵包和俄國黑麥大麵包,香味撲鼻而來。我和老張都想坐下來吃它一頓。
管事的修士主動邀請我們進去,他說我們也可以吃,流浪漢當然不用付錢,我們不是流浪漢,吃了以後,希望捐一點即可。老張二話不說,立刻拿出幾十元美金作為捐助,我們就坐下吃湯與麵包了。吃到一半,那位修士拿出一個小喇叭,吹奏了兩首歌,第一首歌是美國人都熟悉的〈當聖徒來的時候〉。這首歌有點爵士風味,用小喇叭吹奏,特別有勁,聽得我們十分陶醉。吃完以後,我們兩人都發現,有肉湯、麵包和水果可吃,我們已很滿足了。
老張在吃飯的時候,注意到牆上掛了一張標語,「請給我們我日用糧」,老張的老毛病又發了,他問我這是什麼意思,我說這是耶穌親自寫的祈禱文。這下老張的問題就更多了,他問我耶穌講什麼語言,我告訴他耶穌所用的語言叫作「阿拉美語」,是中東地區的一種土話,至今敘利亞南部的一些小村莊裡仍有人講這種話,而且他們都是基督徒,念這段祈禱文的時候仍用阿拉美語。
老張對這篇祈禱文大感興趣,問了一大堆問題,我有的也答不出來。尤其使我不知如何回答的是為什麼耶穌在祈禱文中用了「日」(英文是 daily)這個字,我說我實在弄不清楚。在我看來,我們每天都要吃飯,所以耶穌就用了「日」這個字,表示每天的意思,沒有什麼特別。我當時的感覺是老張真太喜歡亂問一通了。
這是兩年以前的事。前天,我收到老張的信,才知道老張已經回台灣定居了。他的新居在苗栗,我立刻去找他,發現他的新居和他在矽谷的家簡直有天壤之別,新家是一間公寓,大約只有三十坪左右,裡面的陳設倒是很舒服,但是毫無氣派。客廳沒有落地大玻璃窗,也看不到什麼湖和高爾夫球場。
老張太太燒了雪菜肉絲麵給我們吃,還有一些小菜。我是滿心歡喜,因為我想起了當年他請我吃的牛排大餐,餘悸猶在。吃完飯,老張忽然又洋派了起來,請我喝了一杯咖啡,他的咖啡機倒是很講究,好像這是他唯一講究的東西。
我忍不住問老張為什麼決定回台灣過如此「簡樸」的生活,老張告訴我全是因為「我日用糧」的原因。他對「日」字困惑不已,最後又去那間天主教堂吃飯,飯吃完,他問那位修士為什麼耶穌會用「日」這個字。那位修士二話不說,拉他進入一間辦公室,打開電腦,找到了一個投影片檔案,這個檔案的名稱是「我們沒有我日用糧」,裡面每一張投影片都是世界人飢餓的人骨瘦如柴的照片。尤其令老張難過的是孩子因為飢餓而大肚子的照片,他只看了一半,就看不下去了。
但他說他立刻瞭解耶穌說「我日用糧」的意義,這句話是指我們不應該向上天祈求過多的東西,只要求得每天所需要的食糧就夠了,因為這個世界上有太多的人不得溫飽。對於老張來講,「我日用糧」中間的「日」字意義非常深遠,當基督徒念這句祈禱文的時候,應該同時想起那位修士給他看的話:「我們沒有我日用糧」。
老張發現自己有了太多用不完的錢,他的孩子也都爭氣,個個有好的職業,因此他賣掉了在矽谷的房子,其實他在美國其他州也有房子,這一概都變成了現金,他留下一小部分,其他全部捐給了窮人,他告訴我他只需要「我日用糧」。
我常常被老張問倒,現在,我要反攻了。我問他,如果你早就知道「我日用糧」的意義,難道你會只拿微薄的薪水嗎?我知道老張一輩子薪水都極高,叫他只拿低薪,乃是不可能的事,所以故意找他的麻煩,看他如何回答。老張說薪水高,代表能力強,拿高薪,並無不對。但他認為人賺了很多錢以後,世人已經知道他很厲害,他又何必死抱著財富不放呢?他大可將他賺來的錢捐給窮人,自己只要能過溫飽的生活,就可以了。他就覺得他當年幸虧賺了好多錢,高薪多多少少滿足了他的虛榮心、事後可以使很多窮人受惠,一舉兩得也。
今天,我早上去望彌撒,當我念到「請你賞給我們日用的食糧」的時候,想起了老張。世界上,總有數以億計的基督徒每天都很熟悉「我日用糧」這個名詞,可是有誰像老張那樣地能解釋這個名詞的深沉意義呢?我敢說,我們其實早已豐衣足食了,所以我們祈求的絕對不是我們每天所需要的食糧而已,我們更懶得想有人根本沒有日用的食糧。
----
推這篇文章~不過猶有未盡...
世界上不是只有人啊!!
我們取足生活所需就好,這一點也沒錯,但眼光可以放遠一點:並不只是為了世界上其他可憐的人;更為了世界上其他可憐的生物、環境、生態。這樣,你可以做得更多、做得更好!
呂氏春秋有一篇以前選為高中國文「貴公」,其中一段如下:
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天下之天下也。陰陽之和,不長一類;甘露時雨,不私一物;萬民之主,不阿一人。伯禽將行,請所以治魯,周公曰:「利而勿利也。」荊人有遺弓者,而不肯索,曰:「荊人遺之,荊人得之,又何索焉﹖」孔子聞之曰:「去其『荊』而可矣!」老聃聞之曰:「去其『人』而可矣!」故老聃則至公矣!天地大矣,生而弗子,成而弗有。萬物皆被其澤、得其利,而莫知其所由始,此三皇、五帝之德也。
以前我以為我懂了,現在則以為我以前其實不懂。
我們要讓的,不只是給別人生存的空間;更重要的,是給萬物生存與進化的空間。
人類有什麼了不起的?的確了不起!因為人走在萬物的前面,率先進化出可思考的意識,能發展智慧。人的責任就是讓萬物都能順其天命,有朝一日也走到進化的前端,一起和諧促進宇宙的發展。
這就是中庸「參天地造化」的意義。
世界不是為人而被創造的;人是為世界而被創造的。

4 則留言:

petitmm 提到...

讀完這篇文章
我的感想卻不太一樣

在這篇文章的邏輯順序裡
金錢是在滿足了很多相關條件後才算“夠“了
虛榮心,權力的位階,子女的職業
這些都排在前頭

從這樣的思考邏輯裡
其實我並沒辦法得到他想說明的意涵...

人一直是有選擇的
怕吃血淋淋的牛排和不想穿西裝打領帶上俱樂部
他可以有100種以上的拒絕方式
但是他沒有拒絕
而是告訴我們“肉已經冷掉了"
加上有時的小抱怨

我很好奇這樣的事件
讓本文作者的生活產生了怎樣的改變?

kimnara 提到...

本文作者受到怎樣的影響,我不敢說。至少,他的品行信念反思為人比起一般人還要好。這也就值得額手稱慶了。多少有身份有地位的人,根本盡做些蠅營狗苟,還自以為是大事業,一副貪嗔癡樣,那才叫人看新聞看了難過。

針對一般人來說,能夠在賺很多錢、沒有後顧之憂,然後想到要回饋社會,只吃我日用糧,已經算是心存善念了。

我自己都還逸樂享受一堆非關日用必需的東西,連一次飢餓三十都沒去過、連發票都捨不得捐留下來自己對、連路邊一枝原子筆一條口香糖都沒買過...好像也沒資格批評什麼

不敢奢望人們能樂於效法「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不過就是希望人也會有一點點「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的反省罷了。

不過,心存善念與反省實在是做人的基本底線。要是捐出了我日用糧以外的多餘,其實也沒有什麼了不起。

「把過當的重要性歸給這些值得讚美的行為,就寓含著對於人性最壞的一面表示高估。因為這種態度寓含著:這一類的行為是少見的例外,閃耀著光輝;而無情與冷漠卻是常規。」多年前閱讀卡謬《瘟疫》的字句猶在腦中,最近又看到老子說:「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因為失去,所以稀有,因為稀有,所以才需要標榜讚美。這樣看來,李家同汲汲於發表這類溫情文章,我又忙不迭地轉錄,真像是在亡羊補牢......

----

上課時講老子81章的「聖人不積,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道理看起來是陳腔濫調,誰不知道「施比受更有福」啊!問題是怎麼沒啥人實踐呢?可見大家覺得這只是漂亮話,並不真正信服。

怎麼可能自己犧牲奉獻越多,反而能獲得越多?舉一尾「生態球」中的小蝦為例,假設有天小蝦有天心想,我幹嘛這麼勤勞忙著清除藻類上廢物?自己睡大覺不是比較舒服嗎?然後藻類與小蝦消耗排泄的廢物越積越多,小小生態球的微妙平衡就逐漸傾斜,使生態球導向滅亡~要是小蝦拋棄這個自私的小我,盡好自己的本分,生態球的運作就穩定如常。小小封閉、極度簡化的玻璃球是這樣,大大的看似開放實則緊密關聯、複雜不可釐清的地球也是這樣。了不了?學生默默點頭。

好啦,有人會笑我:你嘛幫幫忙!小蝦怎麼會偷懶不清廢物?這是牠的天性本能,牠就是會嵌入系統中的一環,自然而然地生存下去。照啊!對萬物來說,成就自己的「德」本來就是天經地義,沒有遵不遵從的問題,卻自自然然融入道的整全性中。

萬物從來沒有「我」。餓了就吃,吃飽就不吃了。沒有擴張、沒有囤積、沒有遠見與先下手為強。只有人,才有問題。

就這點看來,人類近五百個世代以來的進步大都用在白癡的發展上,認為自己最重要,自外於其他生物與天地,所謂開發、文明,逐漸使系統趨於失衡。人的遠見,短視近利、膚淺愚昧得很。

沒有反思的意識,不能算是人。沒有省察自身無明與慾望的運作,不能算是思惟。沒有時時觀照起心動念的作息,不能算是生活。沒有排除我見而做的任何發展,不能算是進步。

wayfarer(遠道者) 提到...

kimnara 在comment中的回應內容遠比放在本文中的來得豐富有意思;以後還是這些東西直接放在本文吧...

對於這些討論,我想到了一句再稀鬆平常不過的話: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其實成佛只是個比喻,人怎麼可能立地成佛呢? 只是心念一轉,一切都不一樣了,自己帶給周遭的人和整個世界的,也都不一樣了
李家同的小寓言寫得是不完美的人,轉變後也還是另一個不完美的人;但這些不完美,卻是現實世界的反影

人性本來就是充滿著貪嗔癡的本質;與其暢言空談各種「境界、修行」,倒不如真誠坦率的面對現實世界中的一切

文中這個人格見識稱不上一流的主角(用我的話說,這個人若我在現實生活中認識,是那種根本不大有興趣交朋友的傢伙),心念一轉,帶給這個世界的,未必會比空有高尚理想卻無法有大作為的人少呢?

kimnara 提到...

謝謝遠道者的鼓勵啊!
說得也是,我久久才擠出一篇
實在應該多多發在正文......

-----

在理論中,心念一轉立地成佛是可能的
因為果位的圓滿功德法身與因位的眾生平等佛性其實是相等的
只是凡夫察覺不到瞬間的相好莊嚴,只有菩薩才知見穢土變淨土

-----

不過,正如遠道者所言,唱高調、講境界,未必真能落實
道理,還是親身體會來得親切

境界從來不離實際體驗
只是自認為是知識分子的傲慢學術偏執誤人
以知識當作學問,當然為學日益,可惜都是為他人作學問
換種角度去挖掘自身,為自己作學問,便不得不為道日損了

-----

以前教那麼多中國文化基本常識,沒一條能感動人的
現在自己備課來讀,每一條都感人
真奇怪啊~
究竟是以前老師不會教,還是非有真積力久不能入?
以前教社會風氣沒有越來越淳厚,現在不教賒會風氣好像越來越涼薄
到底要教還是不教?
人生實踐的學問到底該怎麼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