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台灣的小朋友開始學琴
在基本的曲子方面接觸到的幾乎都逃不開拜爾,小奏鳴曲...
慢慢的隨著時代的改變
我們也開始看到了許多不同系統的基本初級教材
像是有名的Alfred ,Bastien
對我來說
因為我既不是教小朋友鋼琴的老師,也對鋼琴的基本教材沒那麼熟悉
其實只是想在最近睡眠不足,老眼昏花的狀況下簡單打打字轉換心情
接著以前寫過的“教材?彈就對了!“隨筆
寫下另一種自己碰到的傳統
某一條可能可以走的路......
說起來
真的也是很老的東西了
所以大家看看就好
我無意比較,不想推廣,只是想記錄
曾經走過的路...
之前的那篇文章
主要是在碎碎念有些教材到台灣後就被東改西改
改到原來編輯的意含被亂塞的東西搞成有點四不像
現在這篇則是想把完整的頭尾補起來
“一種古典鋼琴的老教法“
相對於拜爾,在法國來說最有名的初階曲子和技巧老教材應該就是
Ernest van de Velde寫的梅陶德露思
“ La Méthode Rose" ( 玫瑰方法 )
梅陶德露思分成三本
名稱分別叫做給第一年,第二年和第三年的鋼琴學習
當然
沒人規定非得等完一年才能換下一本
也沒人說每一本都得彈完不可
原則上
依照小朋友不同的程度
在第二本之後或是第三本之後
就可以接上法國鋼琴家和作曲家 Théodore Lack(1846-1921)的系統
"Les Classiques Favoris Du Piano"
由簡單的1A,1B開始
一直到專門練習李斯特的9A,B,C
和特別給四手聯彈的10 ,11, 12
對基本的選曲來說(不包含練習曲,運動練習)
大概包含了重要古典鋼琴的基礎訓練
到李斯特之前的重要曲目
當然
有許多特別的學習要求是必須附加上去的
像是對許多重要作曲家的專門學習
完整全曲而非單一樂章的學習
對印象派之後到現代音樂的學習......等等
不過在同一冊裡(原來的版本,而不是台灣的版本>.<)
我們能感受到在選曲等級上的仔細思考
可以作為蠻好的互相搭配
或許這些譜大家在譜店都曾經看到過
不過對我自己來說
是條有趣的老傳統道路
一條其實看不到拜爾和小奏鳴曲的老傳統...
2006年11月15日 星期三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17 則留言:
恩,之前在研究教學方法時,也知道“Ernest van de Velde寫的梅陶德露思“在國外是一套很棒的教材,也曾很“用力“的想使用它。
但不知是自己資質不夠,抑或是小朋友反應不來,總覺得用不上手,(呵,其實應該是國情不同)。
在台灣,父母都很重視“成效“,這種看不見立即成效,但對小朋友來說很實用的教材,通常不太敢用;且,記得這教材超級靈活,不是普通學生可以應付的來的。
現在在台灣,也有一些初學者不錯的新書本了,例如“好連得“跟“...“(呵,忘了)。
不過,跳過小奏鳴曲不彈,還真是需要來個大改革呢~
有趣的是
我們為了什麼樣的理由要彈小奏鳴曲集呢?
如果程度差不多的曲子有一堆可以選擇
我們把小奏鳴曲集吞完的理由是什麼?
其實不是跳過
而是在這個程度裡選擇不同的東西
不過台灣也沒1A 1B這兩本
所以好像也沒啥用處......
英國最近也有一套新的,叫做piano XXX,我有點忘了,今天跟人家去買(當然不是我要彈也不是我要教),也是套不錯的教材,雖然不像巴斯田這樣分成很多本,不過,簡單也有簡單的美感。
其實我很喜歡這些小朋友教材,應該說,可以讓我不要想起來拜爾徹爾尼小奏鳴曲的,我都很喜歡......
我到現在都還不知道,為什麼要彈小奏鳴曲集,因為彈了一些,剛開始彈莫札特奏鳴曲的時候還是很吃力啊,並不是小奏鳴曲集全部彈完彈奏鳴曲就會很容易......我承認他是很簡單,也是某種風格的練習,但是兩本彈完,花了這麼久(兩本彈到完兩年應該要),到底要作什麼?
技巧練習?風格練習?銜接教材?而且為什麼要彈克來曼替的,卡巴列夫斯基的不好嗎?其他一些更冷門的作曲家寫的東西不好嗎?
唉,反正我已經彈過了,短時間我也不用彈了,所以只是現在回頭的,一點感嘆而已......我到底花時間在這上面作什麼?
或許在彈奏練習中,某些技法、精神或觀念已經自然而然的成為你的一部份,只是在這漸進的過程中很難去感覺到而已
=.=
那個階段感覺上像是剛要開啟鋼琴音樂大門的階段
有很多重要的東西都是必須好好的學習
當然
在技巧難度差不多的曲子裡
我們是不可能全部避開所有的小奏鳴曲
只是當在彈完一首小奏鳴曲之後
還是小奏鳴曲...又是小奏鳴曲...
像是無止盡的小奏鳴曲世界
感覺起來真的有點可怕 >.<
我現在的感覺是
對所有的音樂家來說
最後呈現美感的差異
往往來自於一些基本動作的小細節
上台都是看本能
平時好像有藏起來的壞習慣壞毛病
上台時常常是曝光的時機
節奏感的掌握就是很典型的例子
沒有漂亮的節奏感
就根本別想拉出美麗的線條
也就唱不出動人的句法
所有的東西都是環環相扣的
完全把兩本小奏鳴曲巨作啃完而沒法碰其他東西
有很大的問題在於同質性真的很高
所以我常常會覺得聽很多演奏時
會出現“小奏鳴曲風格“
習慣了句法短
變換形式不大
節奏感不強烈的小奏鳴曲們
在開始學習奏鳴曲時
往往都用同樣的本能去思考
下場就非常的慘烈
彈莫札特沒辦法給人靈活的轉換感
彈貝多芬撐不起句法
聽起來像是把音全撿完一樣
很鈍很鈍
出現我感覺的
“奏鳴曲小奏鳴曲化“ (怪發明~ >.<)
我想
如果能給一些舞曲給一些短歌
或許就會有些幫助
至少我自己在學習時是快樂的多
: )
piano XXX 聽起來還滿有趣的
Papillons如果有再看到的話
能提醒一下名字嗎?
還蠻好奇的說 @@
關於教材冊數的多寡
雖然多有多的好處少有少的好處
可是我自己是比較怕分成太多本的東西
一本譜弄得那麼漂亮
真的很想彈久一點
(>.< 又被奇怪的東西給吸引了...)
不過blog還真有趣
其實在不教小朋友的情況下
本來是很少會再回頭去看這些琳琅滿目的教材
看了很多成人習琴俱樂部大家的學琴狀況
有時候會在旁邊跟著說
“喔~這個教材這樣編的還不錯“
“ㄟ~這個教材這樣會不會太煩人了點“
想想還真的蠻好玩的 : )
piano time
pianist雜誌推薦的,圖不像巴斯田這樣大,不過每一級的冊數不像巴斯田的多,或許是這樣,它的編排上,跳得也沒有巴斯田快。
有些特點,例如說教一個新的東西,tutor本上會先用簡單的手指練習,然後後面跟著短曲。
這個教材,整套買下來,本數會比巴斯田少蠻多的......不過就是初級教材,並沒有出到很深。
今天看到原版的愛佛瑞、布拉姆(只有技巧本沒有階梯教材的部分)、巴斯田、約翰湯普遜(個人喜好上我不愛這套)。沒有芬貝爾,原來想看看這組的原始版本,也沒有好連得跟尼爾森。
李斯特手指練習曲倒是我買走最後一本之後,就一直沒看見了XD
然後有看到,我覺得莫名其妙的成人教材,因為真的跳得太快了,不到第三十頁就出現了八分休止符配上八分音符交錯出現,切分來切分去,會不會快了點......
奇怪,又不是我要教,我怎麼會這麼熱血XD
我只是覺得,在我學習小奏鳴曲的過程中,我彈了不少首,從第一冊到第二冊,感覺上就只是節奏跟技巧變難了,但是在我學習的時間點,我怎麼彈,聽起來都差不多,純粹只是彈完他們,跟彈哈農沒兩樣。
所以我剛開始彈奏鳴曲的時候很挫折,因為怎麼彈,都像哈農,我改不掉那個習慣。而且,因為曲目的廣度一直不夠,也讓我後來彈一些曲目的時候,深深覺得自己是超級蠢才!
我到現在都還不會彈舞曲,也不會跳舞,誰來救我 T______T
我自己印象中,梅桃德露斯這套在台灣只有刪改過的版本,所以以前我學的時候老師是從拜爾->約翰湯普遜->梅桃德露斯這樣銜接的。
當然,有些東西會穿插著教,也有些東西會跳過再回頭,老師針對每個人的狀況會有教學上的考量。
至於小奏鳴曲和克萊曼弟(還有後來很想殺了作曲家的克萊摩),我覺得主要是這樣:克萊曼弟的練習相當的單純,在觀念上不要求小朋友理解太複雜的音樂內容,這點跟徹爾尼是有點類似的,而這類的東西一開始練習的時候目的應該就是放在手指的獨立性以及均勻度上面。我自己的經驗是獨立性->均勻度->力度->速度->和聲->線條和句法。
至於小奏鳴曲呢,全部彈完不彈別的東西當然很枯燥,所以那時候我老師都是配合其他的曲子和教材一起教,小奏鳴曲固然是對於純粹音樂的一種基礎概念,但是音樂中有很多其他的元素是單純小奏鳴曲無法給予的,所以那時候我老師會配合著舞曲、變奏曲這類的東西來教,印象中小奏鳴曲其實教得不多。
JackC
我的印象也是這樣
台灣的版本好像是從日本轉過來的
應該也沒出完
搞不好還是改來改去後的“修訂版“
不過我沒啥辦法求證
所以好像這條路也不是很好走...
聽說你最近忙翻拉?
記得和L主任告訴我清單喔~
又點歌時間來了
你知道我會點那一首
快好好練琴!!
(壓力製造家 : P)
先幫你加油~
Papillons最近還真熱血
不過我真的很難抵擋譜的誘惑
最近看到菲力普編的整套曲目技巧練習
舊舊美美的紙張
還有一堆沒看過的誘人曲目
嗚嗚嗚嗚
好想買喔
可是是天價!!!
嗚
忘了打在同一篇了...
依照你的程度
其實可以選選一些舞曲來練
技巧上不難
但是重心可能放在節奏感上
或許線條強烈一點的蕭邦馬厝卡還不錯
我覺得對東方人來說
這些東西有時候就是比較難的屏障
就像習慣醬油的搞不好會怕奶油味
音樂本身就是文化的一種面向
一般來說
在台灣跳舞的機會真的不多
在國外其實如果有朋友約約可以去試試阿
不一定去舞廳
生日Party也是很好的跳舞場所
讓全身放在不同的節奏律動中
其實也是種訓練節奏感的方式
我是不管其他人怎麼想拉
動就對了~
呵呵
結果第一句會的西班牙文就是
“Soy Latino!"
原來真可以跳過小奏鳴曲不學~?
其實現在台灣的樂譜有蠻大進步的了,
(可能就像有你們這些人一樣愛音樂又致力編譜的人),會把程度依等級分,然後會編排些巴洛克時期、浪漫時期...等等及一些那程度的練習曲,曲目安排挺活的。
確實也沒什小奏鳴曲在裡面。
原來大家都不怎喜歡小奏鳴曲~?!呵
小奏鳴曲和變奏曲也不是能完全不學,畢竟這類得曲子還是有一定得幫助,但是很多老師一段時期用一本教材教到底的方法我實在不能苟同。
音樂這種東西,必須要在感情上能夠領悟,對於年齡比較小的學生來說,小奏鳴曲和變奏曲大部分都難以喜愛上,加上有很多基礎要打小培養(例如對節奏和旋律的正確概念),這些都是小奏鳴曲比較難以提供的。
我印象中,除了拜爾和梅桃德露斯,我的鋼琴老師好像沒有一本教材是單獨照著順序教的。
--
to PMM:
對啊,最近忙翻了。
點歌?那是什麼?可以吃嗎?
(你想太多了,我才練完第一大段的音...這個星期開始練轉升記號的那段...你點歌大概只有老師能彈給你聽)
首先我們必須明確的分開曲子和小奏鳴曲曲集兩種不同的概念
以曲子來說
小奏鳴曲是沒辦法躲過的
總要彈幾首
但是以譜集來說
我並不覺得要把小奏鳴曲曲集兩本
活生生的從頭到尾不間斷的啃完
1A 1B裡也是有收一些小奏鳴曲
因為在這個差不多程度的階段裡
我們並不能完全捨棄
同時不可否認的是
小奏鳴曲(曲子)是能教給我們某些重要的概念
不過在開始正式思考音樂的階段
我覺得除了一直彈個沒完沒了的小奏鳴曲外
還有很多重要的東西是需要學習的
: )
呵呵
果然是音樂大師克拉拉
一針見血的刺向了核心
是阿
就算是在歐洲
很多可怕的專業音樂家
也像是節拍器型的鐘擺組
就算是幫妳伴奏過的幾個超名門樂團
也出現過這種問題
這時候的獨奏家
還真是欲哭無淚阿......
到了程度越高的時候
其實美感的不同是來自很多基本的細微差異
而不是能不能把音摸到手...
真的是感觸良多...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