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藝黑白-波哥雷里奇與陳毓襄鋼琴競演音樂會
2007.02.11 Sun19:30 台北國家音樂廳
樂評家 焦元溥說:波哥雷里奇Ivo Pogorelich 聰明超乎想像,音樂高深莫測,但最讓人歎為觀止的,還是他對演奏技巧的追求與分析技巧的能力,在鋼琴上建立宛如中國武學般的演奏"功夫"!經過三十多年的修練,波哥雷里奇將俄國最傳統的聖彼得堡學派錘鍊成自己的心得,已然成為精深獨到的一派宗師,如非親眼所見,實在很難相信這世上竟存在如此技巧!
陳毓襄,1993年在全球矚目的第一屆波哥雷里奇國際鋼琴大賽中,最年輕參賽者,並以唯一的女性進入決賽,最後並以卓越琴藝,擊敗其他超過三十歲的決賽者而贏得首獎,榮獲10萬美元獎金,這項破紀錄的大賽有如鋼琴諾貝爾獎,使她的知名度一夕暴漲,成為世界樂壇的鋼琴新銳。
以上文字轉載自亞藝藝術網頁
「他以無比的情感、表情,精確地演奏每個音符。他,便是整個樂團。」— 紐約時報
被「鋼琴女王」阿格麗希譽為天才鋼琴家的波哥雷里奇1958年出生於前南斯拉夫。波哥雷里奇十歲就遠赴莫斯科深造,在中央音樂學校與莫斯科音樂院師事提馬金(Timakhin)、柯諾斯提瓦(Gornostaeva)和麥黎寧(Malinin),最後因緣際會的結識並事師於凱澤拉絲 (Alice Kezeradze),後與其結為終身伴侶,傳為佳話。波哥雷里奇於1978年贏得義大利Casagrande鋼琴大賽首獎,兩年後又獲得蒙特婁國際音樂大賽首獎。1980年10月,波哥雷里奇參加波蘭華沙蕭邦鋼琴大賽,其桀驁不馴與特立獨行的詮釋風格,先使得評審之一Louis Kentner退出評審團抗議其入圍複賽,而他在第三回合的意外被淘汰,更讓阿格麗希為其憤而拂袖辭去評審團委員,如此的舉動讓波哥雷里奇立刻成為國際矚目的焦點。而1981年在紐約卡內基音樂廳的音樂會的成功,使波哥雷里奇真正登上全球各大音樂重鎮的舞台。1988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遴選為「親善大使」;1992年克羅埃西亞政府任命波哥雷里奇為「文化大使」。
波哥雷里奇最讓樂迷們津津樂道之處在於完美的技巧與獨特的音樂性。如此精妙而魅力獨具的詮釋是來自於他的深刻思考、字句斟酌。自其指下所流洩出的每一個音符,莫不是波哥雷里奇千錘百鍊,多方琢磨而得,可以說音樂所有的元素都在其精密的控制之下,即便在極慢的速度下也無崩潰之虞。這也正是何以波哥雷里奇出道至今始終以其音樂內在強大的凝聚力與極高的完成度備受稱道。
波哥雷里奇這段傳奇性的崛起歷程,卻因數年前的喪妻遽變嘎然而止,波哥雷里奇忽然從國際樂壇銷聲匿跡,樂迷無不扼腕。蟄伏多年後,波哥雷里奇重新復出,一改當年充滿貴族氣質的翩然形象,而以勁爆的光頭造型與觀眾見面,歷經生死相許的愛情磨難,浴火重生的波哥雷里奇,除了造型上的轉變外,在音樂的展現上是否也有全然不同的詮釋,令觀眾充滿期待!
以上文字轉載自博客來網頁
2007年2月12日 星期一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20 則留言:
留個言給imp:
話說晚上吃飽閑閑
使用網路上流傳的
imp小牧神調音大法調調擺位
東調西調確定我耳朵有點聽覺疲勞
最後左右各移10cm不想玩了
洗澡去~~
又過了兩個小時
興致一來,拿起難搞的lefebure廣播局第二
左聽右聽不太順耳
又手癢把它搬前搬後
最後又各退後10cm
大功告成
然後~~~
啥鬼啊 !!
突然覺得~~好像動態長出來
往兩邊延伸不說~~活生感竟然也跑出來?!
不信邪~~
拿起小牧神一放~~
然後一片cd換過一片cd~~
都像被你那支"仙女棒"打過8槍一般
我還一直怪我的cd player不爭氣~~
都是你啦!!
說還沒run開前不用注意擺位!
我就乖乖的聽啦 !!~~~
嗚~~我可憐的twins~~~
ㄟ
run開後還要一直喬
很累耶
...
我好像真的是懶人
這個...
在我現在的狀況下
想像力可以補足一切
: P
真的喬好了
一次就就定位了啊 !
糟糕的是
我的耳朵也在run in 啊 !
我覺得這個新的擺位點很特別
有種位在我聆聽空間的"共鳴點"上的感覺
就像是弦樂器在適當的位置虛按
造成的泛音那種感覺~~
剛才去又看了一遍
想不到自己寫了這麼長一篇
不過
你是唯一捧場的人
我說還沒run開前不用注意擺位
是因為喇叭再開一點之後
你的擺位就又跑掉了
擺位畢竟是苦差事
這才給了善心的建議 瞭嗎
沒錯
就是那個共鳴點
簽名會則是等待的人龍,我排隊簽完名已經超過2300,每人限簽一款,要先秀給工作人員看。這個規定蠻合理的,畢竟有太多人會想把所有家當拿過去給音樂家簽,絲毫未想到在一個晚上勞動之後,演奏家的手部肌肉是需要休息的。
Pogorelich昨天的演奏,刻意呈現一種超脫世外的感受,Granados的兩首曲子應該是他昨天最接近地球的一刻(如果他願意出小曲唱片,收有這兩首曲子,那我願意掏錢買CD)。其餘時刻幾乎都在月球漫步或自我沈思吟頌,每一段樂句的呼吸,看似隨意輕鬆,都是精心策劃的結果。他彈一首,抵陳毓襄兩首的時間,但是絕對值回票價!
觀眾大可不喜歡他為什麼要搞這麼慢,考驗大家臨場的耐心度,或者是坐立不安瀕臨抓狂邊緣(這應該是聽他演奏會的常態現象),也不必奉若神明。但是作為一名聽眾,不能不佩服他對鋼琴的高度控制力,與發出美聲泛音的能力。樂譜記載的節奏、重音、拍點處理,他也絲毫沒偷懶。即便坐在二樓後排,上頭有樓層板,Pogorelich沒有太無謂的動作及面部表情,每一顆聲音及他的音樂表情卻是清清楚楚的穿透到你耳朵裡頭。在蕭邦夜曲後半段,他用比較少的踏板,甚且不用踏板,光用手指就可以彈出相當漂亮的圓滑奏。陳毓襄在這個層次還有待加強,她的聲音當踏板一踩下去,有時仍會渾濁糊成一團的感覺,沒有辦法分得很清楚。當然,與Pogorelich的月球漫步相比,她大體上還是地球人與地球觀點。
陳最接近Pogorelich的月球境界,應該是Scriabin第二號奏鳴曲,我個人覺得那應該算是她昨天最好的演出。其他曲子有技巧、水準平均,但我要說,那就是「彈」,真正令人impressive的部分,應該是Scriabin。
安可曲非常誠意的一首雙人演出的Islamey。同樣在Islamey的演出,只要有Pogorelich出手,音響效果就是不同。但是這兩個人在樂句接合的部分,還是有些落差,要怎樣更順暢完美,大概還要一段時間。當然,在這曲子需要快速奏的部分,Pogorelich配合陳毓襄同步演奏,告訴大家一件事:要跟一般人一樣的處理,我現在一樣做得到,只是我刻意不為。
我個人認為,如何讓「刻意」化為「無意」,或許是講禪修的Pogorelich人生一大課題吧?
話說昨晚參加了一場宗教儀式
光頭法師嘟噥囈語良久良久
接著米迪亞手刃親子獻活祭
這個儀式重覆了四次
儀式完成 信眾狂熱之際
奪門而出 還是落荒而逃
不太記得了
反正我大概是這麼離場的
你躲在哪裡,我怎麼沒看到你?
我坐的可是皇帝位哩 呵呵
不會有人請我坐皇帝位的(落荒而逃)。
主惟所言,光頭法師說囈語、降神儀式的形容,其實也沒錯。刻意用燈光區隔,辦得也太明了。
我應該還算不得是波哥教的信徒?
雜,衛報blog放上Schiff的貝多芬系列講座錄音,128KB。
http://music.guardian.co.uk/classical/page/0,,1943867,00.html
最低標準到底會是什麼樣貌
當晚確實提供了最好的經驗
不管這個神棍要的是錢還是人
我都不會奉陪
這是我聽過最累的一場音樂會,以至於中場休息時,我一度以為音樂會已經結束。
處於一種莫名奇妙之中,拆解成一個又一個向下墜的成色不純的單音,亂無章法的散成一地,我不知道這場耗弱有何意義。
克拉拉和我不約而同的說道,突然覺得顧爾得是可愛的。
有這麼血淋淋嗎?
這樣說來
我還蠻好奇的...
恩
我想對ytjen0308提到的某些東西表達一些想法
對鋼琴來說
圓滑奏彈得好不好
始點本來就該來自於彈奏的手指頭
而不是來自於踏板
好的鋼琴家即使完全不加任何踏板
彈蕭邦時還是一樣要夠圓滑帶有黏度和線條感
如果踏板會讓音樂糊成一片
那表示踏板踩的實在夠爛
或是那就代表了他對這個音樂的看法...
踏板不是萬能的
甚至常常是萬萬不能的
最糟的莫過於看到鋼琴腳就踩下去
踏板運用的背後
應該要是來自於所有對聲響的豐富想像
而不是單純的我要讓聲音大一點
聲音會亮一點
在某些曲子中
踏的少一點或是根本不踏
常常能造成很巧妙的效果
這不是新聞
可是重點是傳達給聽眾了些什麼
我很喜歡的鋼琴家在彈某首曲子時就曾說:
這裡我根本不踏踏板
因為我想要一種“果核“的感覺
就像是吃櫻桃時
在酸甜的果肉中突然嚐到了果核的滋味
一種特別的回味感
但是我們察覺的是空氣中音樂顏色的些微改變
而不是我這裡踏了
那裡沒踏...
事實上
當一個演奏家會讓人不停的想著
“阿,他踏了,咦,他沒踏..."
不管最後的結論是他的踏板無敵巧妙還是無敵爛
我想這個演奏還是有點失敗...
>.<
要讓人知道我與眾不同
其實很容易
但是要讓聽眾從第一個音到最後一個音
都沒辦法把注意力移開
很難
一起去的六個人
沒有人不想睡的
只是睡著的瞬間
又被一個暴力女
嚇醒
擺位的確是一件苦差事
不過我卻覺得是一段時間
對自己鑑賞能力的一個省察
若不逼自己去注意最細微的變化
說多有鑑賞力都是騙人的
我才不相信連細微觸鍵與光澤變化
都不願意深究的人
能對詮釋提出啥高明的見解!
看來昨天沒被邀請到似乎是件好事 :)
...................................
今天幸好imp忙翻天
我得以"自由傾聽"....
imp一定很納悶
為什麼今天他問我好不好聽
我都沒有回答....
imp說:柴五很可怕吧 ?
其實我想回答的是
之前你已經放一次給我聽過了
其實上次我只是能感覺到跟我習慣的(卡爺)
有很大的不同
對我而言
卡爺版已經很根深蒂固了...
(有時候覺得,無知也是一種優勢~~)
今天我卻聽到了我之前無法說出來的東西
第二樂章一開始就出現的法國號主題(或許可說是一整首的主題)是沒有光澤的孤獨甚至是無助的可憐
我反思"難道光澤有這麼難嗎?"
如果不難,那他為什麼要如此表現?
聽到伴奏的弦樂,還是淒涼的背景...
有沒有那麼無助啊?
隨著音樂的發展....
到了主題再現時..我熟悉的光澤與高潮又回來了而且讓我有了前所未有的感動!
哪個是對的呢?
我們常聽到有人批評柴五是濫情的
用同一個主題玩了四個樂章
能不濫情嗎?
其實
柴五也可以是不那麼俗氣的....
對於哈斯姬兒的mozart
其實我想要跟imp說的是
這片錄音好"發燒"
這是我聽過她最好的錄音
微動態和表情真是棒
你說這片是聽樂團....
其實我覺得他第一樂章彈的好極了
天真無瑕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聽到我都傻笑了!!
但是第二樂章....
似乎童年遭受到劇變
突然變的好難過喔....
大概是叛逆期的青少年吧
忤逆著樂團,步履蹣跚
我聽到有點不耐煩
皺起了眉頭
好不容易聽到第三樂章
似乎終於通過了青少年時期
可惜,第一樂章童真已不復見了....
至於最後走之前那張你問我好不好聽
一方面是我肚子餓了
另一方面....
我是很不想跟你說啦
你介紹的我很少覺得不好聽的
但是我怕你屁股俏的老高
所以不想跟你說~~~亨!
橘子好吃嗎?
你該不會忘了帶回去吧 ?
很可愛吧 ?
對了!
那片中提琴真棒!
鋼琴真不錯....誰啊?
翻開小冊子~~~
有沒有那麼多首獎啊?!
想起以前聽過一個傳言
所謂小廠啊!特色就是...
錄音粗糙..
專門幫"二流"音樂家灌錄"冷門"曲目...
我覺得不是蟹黃,是那場音樂會!
五顆青春痘耶...
我覺得那場音樂會最誇張的是,波叔的布拉姆斯間奏曲竟然斷的讓我以為被分成"兩個樂章"...
其實,顧爾德還不錯耶~
Schiff的lecture好像不能直接用網址進去
至少我直接複製貼上不行
我是從Guardian的Classical連進去的,就可以用了......怪事一樁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