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以前到現在
我們不斷的看到一堆派別的戰爭...
從法派和德派的漢賊不兩立
音色和線條的鬥爭
所承師門發揚光大的百花爭鳴
這些年來
反反覆覆一再上演的劇情
卻不斷的讓我想到很久很久以前
我寫下人生中前幾篇網路文章的其中一段...
貼標籤很容易
可是一旦貼上了就可能再也撕不下來了
最近聽到個小故事
“你這不是法派音樂的大本營,那為啥那個很法派的東西你沒有??“
一位客人走進了一家店裡,這樣的問題老闆卻只能苦笑......
客人只是直接的反應 單純的詢問
大環境所造成的印象
簡單的標籤
卻竟然是那麼的黏人
我一直想不通的是
為什麼這麼多年下來
法派和德派一直是對立的概念
就像黑與白
沒有人該沾上任何一丁點的不純淨...
難道只是因為學習音樂的過程和法國沾上邊
我就得憎恨我所喜歡的德國作曲家和演奏家?
那麼身為台灣人的我
在黑與白之間又只能染上怎麼樣的顏色?
師承常是每個學樂器聽音樂的人特別愛聊的話題
我卻常在這個話題中覺得很不自在
“我是什麼派?“ 我用這個問題問我自己
卻老是沒辦法給自己個答案
這麼多年下來
我覺得我和我的老師之間
隨著真實的聽到了自己的聲音
差距只有越來越遠
沒有越來越近
我根本不敢說我彈得像她
詮釋的深度本身就有很大的不同
技巧音色更是有著很大的差距
“跟著一個人學了10年之後,你會慢慢發現自己開始跟別人不太一樣“
這句話我可以接受
但是我並不覺得10年就能形成一個一模一樣的複製品
甚至 我覺得複製品永遠不該產生
我並不覺得和大師學了琴
就會是大師...
差的可遠了 我對我自己說
到怎樣的地步我覺得我真正繼承了某個派別的特色?
這種問題 我覺得根本沒有答案
“砍掉重頭練起“是我們常常聽到音樂家小故事裡的刻苦面
特別是看到嶄新世界前的預兆
學習到大師所有奧祕前的發語詞
但是我不知道為什麼我們這麼熱愛著武俠小說式的熱血情節
廢去九陰真經以後就能重練九陽真經當上掌門人...
走在路邊就該突然受高人賞識然後練就一身奇招異術
憑著大補丸和天才光環的加持
浴火鳳凰般的偉大音樂家在大家拍手通過之後或許就這麼樣的產生了
我們根本很難砍掉我們不想要的...
這是我走過之後的最大痛苦
因為從幼稚園時就被培養的壞習慣
儘管被一改再改
我到現在都還是會本能性的不小心上身
就像人家說“吃慣醬油味可能就沒辦法吃奶油味“
習慣如影隨形 難以擺脫
我們的血液裡總是流著某些難以抹滅的氣質
“我忌妒他的音色“ 一位偉大的鋼琴家在提到他某位學生時跟我這樣說
“因為他從一開始就是跟某人學,他的聲音只能用美妙來形容!!“
“所以我好像也不能教他什麼...就是看看音樂的結構罷了!“
就像我一直記得我第一次看到兒童與魔法的感嘆
“如果我從小就是看這樣的兒童歌劇,我現在對音樂又是怎樣的想法?“
音樂是一種文化
而不是一堆粗製濫造的黏手標籤
而我,只不過是勉強算上亂七八糟派的聆聽者
卻早在自己都搞不清楚的時候 已經被別人貼滿了標籤......
2007年3月28日 星期三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19 則留言:
我慢慢覺得
其實根本不是法派與德派的戰爭
貼標籤的不只是聆聽者
我們也幫作曲家貼了標籤
某某偉大深刻的作曲家
某某浪漫深情的作曲家
人的情感有這麼膚淺嗎?
偉大而不能多情
浪漫不可能深刻....
狂喜的瘋癲的神經質的甚至窮酸的
就列為不入流吧 ~~
最後呢?
每個作曲家聽起來都差不多
每個樂團也差不多
為什麼?
偉大啊 !~~~壯麗啊 !~~
是灑狗血吧 !其實~~
對了!!
亂七八糟派新增門徒一名~~
只新增一名?
我本來想要收左右護法的說
快拉人來加入
一個我可以賜名阿七,另一個封號阿八
怎樣?
很不錯吧
這年頭能有響噹噹名號的門派可是不多了喔!!
掌門人 阿亂 留
批愛斯:
本門最多只能在多加“阿糟“和“阿派“兩名員工
歡迎熱血青年加入
童叟無欺 一律亂七八糟
等你喔~
派別無罪
是"因為不懂所以否定"
或是"因為不懂所以肯定"
又或是"因為不懂其實不懂所以就肯定或否定"
的罪.
petitmm掌門人的脖子跟肩膀的問題看來解決了,才可以寫長篇大段的東西。可喜可賀。
我喜歡吃蘋果派,檸檬派也不錯...:p
.......那我是啥派呢?.....自己的產品竟然會被讚美為帶有法國的貴味,後來又被質問說:啊你不是留德的?...... 我看我是(腦袋)拍拍派......
ㄎ..... 每次遇到小mm出現在線上都要連吵帶討論的盧上快2小時...
還好這次不是半夜11點遇上....
(小mm我們下次還是別碰上好了,兩個自稱大忙人的人 -_-/~~ )
附上這段"吵論"的最後一段話作為紀念 =.="
基本上會在那邊什麼派不派的
都是認知不夠深入的時候,只好嘗試以塊狀的型態來片面理解這些東西
等到認知的層次夠高了,才會發現這些爭論很無趣,命題完全錯誤
很好,不過我跟小mm"吵論"的並不是這個.....
.....基本上,是有趣好幾倍的東西
.......那些「派別」的人壓根沒想過的
拉回原題,要是連語言的差異都不懂的話
還能夠派別個半天.... 真是服了那些人
(-_-/~~ 今天的論文進度還沒完成... 繼續寫 ##" )
其實
寫這篇東西的心情還蠻沈重的
因為突然覺得自己像是隻追著自己尾巴的狗
不停的繞著同樣的東西打轉
在想看到別種不同顏色的期待下
卻還是同一條毛茸茸的雪白
可能很多人還是在期盼著
那再多一份也不會嫌少
來自世界某個偏僻角落的新貨通知
用沒人認得文字寫出的奇妙樂評
慢慢拼湊出偉大名單的拼圖
我卻只想開始各種新的遊戲......
當思考問題的出發點沒有改變時
同樣的問題就會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發生
給cpp
有趣的是
在肯定和否定之間
我們到底得到了些什麼?
給FIG
最近的草莓派真是好吃
可以試試~
給wayfarer
工作工作!!
我要繼續工作!!
謎之聲:終於知道你是個煩人的傢伙了吧~
(哇哈哈哈!!)
(謎之回應)好說好說
就是正好跟你差不多一樣煩...
To petitmm:
感謝推薦當令派品:)
草莓慕斯也很不錯。
吃得高興、吃到感動最重要。
wayfarer
這就叫做煩到臭味相投嗎?
批愛私:
上次討論的問題
主惟有有趣的答案
不過他想到的東西我找不太到
我正在思考名作“舞女“的可行性
你可以試試看喔
我從來不敢小看藝術家能有的天才
就像二十世紀初的人聽到德布西
我可以想像他們是什麼感覺
(明明完全是調性音樂....)
不過還是要有sample(能夠驗證)才算數
就像我們覺得鋼琴的觸鍵「每個」音符
都應該具有質感,是一個普遍不能動搖的標準
就是因為不管古代人現代人
錄音中都清楚的告訴你「這是鋼琴家可以做到的」
所以,找到sample 的話還是傳來給我聽聽吧
我對這個比較有興趣;還有,怎麼又是台語歌 =.=?
國語的五聲發音,就是真的沒辦法嘍??
場外亂入,
臺語有六聲,變化自然比國語多了。
在相同因素的考量下,
客語應該也是個可以拿來比比看的例子。
嗨囉你好我剛好路過
我是學bass的今年剛升大ㄧ
我要說 我自己接觸的師承都是很純淨的法派
(老師在國內的老師是留法 老師自己也留法)
可是在台灣幾乎ㄧ直很多人覺得我拉琴很俄派(連老師都這麼說囧)
我自己也ㄧ直很喜歡俄國的樂團
去法國參加音樂營時我拉ㄧ首法國現代的作品
結果俄籍伴奏說這是他聽過最好的版本
可是給德國人上課時他又覺得我柆的太法式
美國老師又覺得我不夠沉厚
所以音樂呈現出來會有什麼樣的東西當然和師承會有關係可是卻不是絕對吧(我從來沒有上過俄國老師的課囧)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