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3月8日 星期四

小牧神調音大法與補充


錄音的選擇並非所有管弦樂錄音都適用於調整擺位。
必須選擇以兩支麥克風拾音,從而沒有多軌混音的問題、也降低了相位失真,這樣的錄音具有最理想的樂器之間的比例與干擾。
如果是DECCA那樣的多軌混音而成的錄音,由於各樂器間的相位並不一致,聲波的遮蔽干擾等因素是不自然的,又喜在音樂進行中,作樂器比例上的細微調整,以求突顯音樂表情的起伏,此種種問題使其無法作為調整音響的依據。
TIMPANI所出版的這張「西達莉絲與小牧神」是個很成功的錄音,得到了2001年坎城唱片大展的最佳管弦樂錄音與年度唱片。盧森堡愛樂的獨奏、合奏能力與質感俱為上乘,錄音地點是樂團自己的音樂廳,麥克風架在指揮後面上方,採ORTF方式拾音。
粗調階段(距背牆一次以五至十公分的移動測試)
一、第七軌開始的短笛、低音管、小鼓,先注意短笛部分,短笛可視為極高音的長笛,要有一種充實的嘹亮、也必須伴隨氣聲,虛亮、尖銳、黯淡的聲音都是不對的,然後是低音管部分必須與短笛對稱,低音管特殊的管壁共鳴聲,有點像鼻塞時發出的低沈喉音,此段中,低音管與短笛所吹奏的是一模一樣的樂句,兩個樂器應該清晰且獨立,這時也可留意一下小鼓的部分,三件樂器的合奏是否自然。
二、第四軌開始,方才調整的短笛再次出現,是否仍然具有相同的特質?0’08開始的小喇叭獨奏是否嘹亮而不渙散?0’20左右撥絃漸強,左邊的鈴鼓也較清晰,再從頭聽一次,注意撥絃是否活潑且表情豐富?
三、第七軌,8’25處開始的管弦樂總奏部分,我用於驗收,每次調整到一階段,都可聽聽這段落的表現差異。開頭短短半分鐘之內有許多需留意之處。一開始注意定音鼓的鼓點是否容易辨認,然後是弦樂合奏的層次感與豐滿度,8’40秒長號的拔尖而起,那種甩出來的感覺,沒有或甩過頭都不行,8’53秒開始的兩次小號漸強,必須有金屬質的穿透力,8’57秒強擊即停的大鼓是具有瞬間爆發力卻不拖延的,從這裡一直到第七軌結束的短暫片段,聽聽這綜合的管弦樂聲響是否分部清晰、合奏平衡、動態良好?這個階段若調校合宜,最明顯的改變是此段總奏的動態變的開放且聲響豐富。
在此階段,我使用了三個不同的管樂器-短笛(吹嘴發聲木管樂器)、低音管(簧片發聲木管樂器)與小喇叭(銅管樂器)之間不同的聲音特質,輔以撥絃及簡單的打擊樂器,用來彼此相互修正,以粗略的找到較佳的擺位平衡點,聲音描述的文字部分或許人人感受不同,但要領是以我們對每件樂器的特質概念,找出能「保有或凸顯每件樂器的不同且自然的特質」的粗略位置,這是此階段的目的。
.............以上為imp所發表之小牧神調音大法..................
我來加一些調整的心得
大家在用第七軌調整時,大致可以調整左右的擺位
我們可以發現,若拉近喇叭的距離,則低音管的鼻音會加重而呆掉
而短笛的氣音則會削弱,拉大則有相反的效果
大家可用接下來的長笛來驗收
當調整得宜,長笛的肉聲與氣聲應該達到一個平衡....
而小鼓可調整其後的擺位,鼓棒敲下去的敲擊感必須要出來
應該是有彈性接著散開到鼓的內部迴盪產生共鳴聲
若共鳴聲太糊敲擊感會喪失,要拉大與後牆的距離,反之拉近.....
調整得宜第四軌的撥弦會生動而活潑
其他就如imp所說摟~~~

值的一提的是
imp在原文中也提到,這個調音法是由樂器的發聲原理出發
這點是非常重要的,因為我們調音時,常常調成"我們喜歡的聲音"而不是"真實的聲音"
樂器音色會由於演奏者而不同,卻不會改變原本的發聲結構
所以,當在調整時,若有所遲疑,不知道何者為正確時
不妨靜下心來,仔細想想樂器的結構和演奏方式的傳動
比較能夠避免主觀的誤判~~


19 則留言:

匿名 提到...

你快變成曾漢盛了!......

再來一篇小牧神挑選音響大法如何?

林燕鈺 提到...

lapi兄少挖苦我了@@
調整擺位畢竟是件苦差事
有點心得
就迫不及待跟大家分享了啊 ^^

bOO 提到...
作者已經移除這則留言。
林主惟 提到...

這是粗調階段而已。

本來是想分三階段寫的,不過MYAV板上諸賢沒什麼反應,所以我想,還是躲起來自己爽就好。

音響系統不管在任何環節都講究搭配,調整上講究平衡,如果僅希望獲得某種特別突出的效果,那實在太簡單了。

林燕鈺 提到...

主惟老師:

那弟子下次去的時候
您要教我怎麼爽喔~~

bOO 提到...
作者已經移除這則留言。
林主惟 提到...

我在BBS上的暱稱曾經是「粗鄙的牧羊神」。

後來有人丟水球給我:「牧羊神?那是什麼?管理牧羊人的神嗎?」

其實應該叫山羊神才對。

山羊神,那是管山羊的神嗎?

@#$%︿&*&%$…………

wayfarer(遠道者) 提到...

山羊腳

bOO 提到...
作者已經移除這則留言。
林燕鈺 提到...

小牧神就是還沒學成的牧神
像杜卡的小巫師

petitmm 提到...

無言中.......

真是.......

繼續無言.......

阿!終於想到了...

..........你們去問老闆會不會比較快?

......接著無言....

bOO 提到...
作者已經移除這則留言。
林燕鈺 提到...

只要是牧神都有山羊腳

bOO 提到...
作者已經移除這則留言。
petitmm 提到...

不會

因為小mm很懶會懶得動

主惟會根本不想動
因為他知道問題不是出在擺位

遠道者會聽音樂聽的很高興
把那張不好聽的CD唸了一遍
然後說我們之後去哪?

wayfarer(遠道者) 提到...

這個問題很有趣
我想大概會是擺出來效果會類似但細節不一樣吧
擺位靠得是耳朵不是理論
所以擺位也不用太鑽牛角尖,那只是一種對(正確)聲音認知的反映而已

基本上除非音響換了新器材在run out 的過程中產生變化
問題大到無法忍受,例如管弦樂音場整個歪掉了
不然我們沒人沒事去調擺位的

就像基因突變,亂改變位置99%的case都是破壞性的
真的調出了一點改進,效果大概也沒好上1%
(除非你一開始音響根本亂放)
其他部份的問題,對聲音效果的影響大多了

不過小mm 說錯了一件事
我現在也不太批評爛CD 了
因為...... 我幹嘛沒事去聽爛CD 傷自己耳朵
哇咧 -_-/~

對了,我現在寫論文也都用pages 了
word的快捷圖示已經從dock 移除了... =.=

wayfarer(遠道者) 提到...

(補充)回應原文,什麼樣叫做「一開始沒有亂放」
當然就是文中提得正確的樂器音色音質有聚焦呈現嘍

不確實的音質才是我(們)第一個無法忍受的事
那不就是「音樂」的最根本要素之一嗎?
器材run out過程中第一件要我無法忍受到要去調整擺位的,往往也就是音質不再聚焦
(不過也正如之前的文章提到的,也不用太常去調,不然過兩天又變了)

話說回來,其實主惟不太寫調音響的文章
......然後我也很不愛看,往往看一句就跳過了 :P
常覺得千言萬語,坐上去一聽不就都清楚了嗎

只是在音響版,常常看到「擺位學問」
似乎也被作為種顯露「時尚」與「品味」的態勢
.......

林燕鈺 提到...

之前我也說過
調整擺位對我而言
比較像是在驗收一段時間之後
我對音樂的認識
基本上若是聽不出差異
或者覺得音響聲音一直在變化
調整擺位都是沒意義的
所以除非是我覺得音響聽起來不太對勁
當然也不需要去調整它啦:p

而遠道者提到的
一開始不要亂放
與一聽勝過千言萬語
也是你們那個程度才能這樣說的輕鬆境界 @.@

bOO 提到...
作者已經移除這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