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為了什麼原因
我一直記得我第一次聽到顧爾德時連帶聽到的一句話
“快聽,他跟著在那裡哼來哼去的!“
似乎隨著琴音哼唱是對傳統的反動
一種該掀起軒然大波的偉大發現...
在那個年代
顧爾德還沒在台灣掀起熱潮
他的32個短篇還沒上演
村上春樹也還沒大紅特紅滿坑滿谷都是
悶熱的夏天裡
特別的焦躁
我聽著他彈得郭德堡
全身不由得覺得非常奇怪
瀰漫著一種焦慮
但是當時我卻不知道怪在哪裡
後來
顧爾德好像在台灣一夕之間紅了
巴哈成了所有人應該要的最愛
我看著這個現象在我的四周蔓延 轉化
奇異的族群開始往兩邊分離
就像之後流行的跨界風一樣
顧爾德似乎搭著流行文化的便車登上了古典的殿堂
新樂迷人手一碟開始呢喃著對巴哈的狂熱
所有周邊的相應文化像是爆炸性的開展
老樂迷則對流行的現象開始不屑一顧
“胡搞!!惡整!!“ 我聽見了這樣的聲音紛紛響起
但是我一直搞不清楚到底令人嫌惡和熱愛的是一種品味的劃分
還是音樂的本身?
在個奇妙的小圈圈裡
我開始忍不住和人聆聽,討論著他的音樂
但是走出了這個小圈圈
嫌惡和熱愛的戰爭依舊莫名其妙不斷的上演著
看不到任何理由
某一日
在我一直以為熱潮早已消退的時間點
巴哈唯一大師的地位突然建立
“喔?你聽不聽巴哈?你一定要聽顧爾德!!“
這樣的聲音不停的響起
我看著架上顧爾德的CD
心裡卻有著一種哭笑不得的感覺......(待續)
2007年3月5日 星期一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16 則留言:
巴洛克音樂指歐洲在文藝復興之後開始興起,且在古典主義音樂形成之前所流行的音樂類型,延續期間大約從1600年到1750年之間的150年。
巴洛克(Baroque)一詞來源於葡萄牙語「Barocco」,意指形態不夠圓或不完美的珍珠,最初是建築領域的術語,後逐漸用於藝術和音樂領域。在藝術領域方面,巴洛克風格的特徵是精緻細膩的裝飾以及華麗的風格,造成這種現象的主因,是因為巴洛克時期是貴族掌權的時代,富麗堂皇的宮廷裡奢華的排場正是新的文化以及藝術的發展中心,而這個大環境的改變也直接的影響到了音樂家的創作。十七、八世紀宮廷樂師所寫的音樂作品,絕大部分是為上流社會的社交所需而做,為了炫燿貴族的權勢以及財富,當時的宮廷音樂必定得呈現出炫燿的音樂以及不凡的氣度,以營造愉悅氣氛。[1]
巴洛克音樂的特點是極盡奢華,加入大量裝飾性的音符。節奏強烈、短促而律動,旋律精緻。復調音樂仍然佔據主導地位,大小調取代了教會調式,同時主調音樂也在蓬勃發展。於是復調的和聲性越來越明顯。復調在 J.S.巴赫時代發展到極至。
(from wikipedia)
剛才正在聽巴哈的
toccata and fugue
突然又想起了上面這段定義
但我聽不出
"巴洛克音樂的特點是極盡奢華"
卻比較像是在一個森林中的小教堂
一位虔誠的管風琴師
質樸純真的奉獻
不是說巴哈不偉大
不過若說他是巴洛克音樂的代表
或許會錯估了他音樂的真價...
很奇怪,我對許多巴洛克時期的音樂作品,聆聽時的感想卻是一種「無以名之的悲愁」。
其實,某方面我還滿欣賞顧爾德的演奏,雖然那不是傳達一種屬於音樂的、純粹的美感,卻是他對這闕作品的認知,進而呈現出的詮釋,縱使聽多了會膩,但娛樂性的確很高。先不論他是否傳達了該當如此的音樂,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顧爾德仍舊藉由演奏樂器所發出的聲音,讓許多人得到快樂,那不就是「音樂」來到這世上的主要目的嗎?如此說來,他也算盡到為音樂服侍的責任了吧!?
PS:看一看,我手中竟然沒半張顧爾德的CD.......
我聽LILI BOULANGER
才會有種憂愁的感覺
即使我了解她音樂中正向勇敢的力量
但仍不免哀愁...
或許她觸痛我心底某處....
聽巴洛可心情都還不錯呢!
簡單純粹的自由^^
不知道帥帥的楚培兄..
感到哀愁的是哪些曲子呢?
其實,一開始沒有這麼討厭顧爾德,應該說不喜歡也不討厭,我也曾被灌輸「巴哈應該要彈的像顧爾德」。
直到有一天,我發現我對他的音樂開始有點「敏感」之後,事情就變了。
我不是很喜歡顧爾德的最大原因其實很直觀- 他讓我覺得煩,少量的時候還好,大量一點的時候,會讓我覺得神經兮兮的。
所以,從此之後,顧爾德都被我拿來提神......或許這個理由還真的蠻沒說服力的,不過我的顧爾德CD,的確曾經因為這個原因差點讓我拿去填海 XD
不過,你問我聽不聽顧爾德,我還是聽啊,只是我不是很喜歡而已......我不喜歡的東西可多了,都不碰的話,生活也太無聊了吧 XD
不過,我還是覺得,他為什麼可以把一架史坦威的聲音弄的像broadway鋼琴.......那為什麼不一開始就用維多利亞鋼琴,這種鋼琴便宜多了.......
可是,就某個角度來說,我覺得巴哈的音樂的確也有反應出巴洛克的特質,他的一些舞曲類的音樂,比較輕鬆一點的,的確也有這樣的面項在裡面。
而且,可能我真的是個俗人,完全的妖魔(我是聽到佛經會頭昏的人),除了平均律之外,我真的是比較喜歡他的舞曲(角落畫圈圈)。
何謂巴洛可?
這恐怕是應該先弄清楚的~~
我想聽聽大家的看法^.^
..................................
我語意有點矛盾
我不應該說巴赫不巴洛可
應該說
巴赫的音樂若用一般解釋巴洛可音樂的方式
來欣賞的話....
恐怕無法了解他的真價
俊俊的poki哥:
對於巴洛可音樂,讓我感到裡頭包含著「哀愁」的演奏有許多耶,譬如像電影「日出時讓悲傷終結」裡的音樂就算是一種代表,還有任˙榮法(Jean Geoffroy)敲巴赫的某些曲子也有這種感覺,另外,NAXOS唱片裡有一套由Christiane Edinger所演奏的巴赫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獨特的運弓以及詮釋,除了讓音樂聽起來像巴洛可風格外,也蘊含著一點悲淒的感覺。
BNL唱片有一張Heinrich Schmelzer的作品集,就是那個小提琴、魯特琴與管風琴三重奏那張,第五首管風琴獨奏聽來也滿悲愁的;當然啦,跟曲調也有關係,不過很奇怪,出了巴洛可時代,不論是什麼的小調曲子,就是沒有這種極內斂的悲愁感。
對話怪怪的
會被誤會喔~~
楚培兄說的內斂
指的是那種純粹的感覺嗎?
不管形式要求如何嚴格與節制,對好的作曲家來說,都只會成為讓情感表達更純粹而深刻的利器,而非制約。
而人的情感,不管在那個時代,都是一樣豐富的。
三言兩語實在沒辦法講清楚那種「悲愁感」到底是什麼,也是一種純粹,也是一種節制的情緒......
現在大家在打顧爾德,等出完氣了我們再來談巴洛可好了。
顧某人的靈異現象也不是啥新鮮事
不過若因此多些小mm的好文
我倒是樂見其成
莫聽顧氏打琴聲,何妨掩耳且徐行。
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我是覺得大家都看的很開啦 ^^
想聊啥就聊啥阿
我沒對顧爾德生氣
有也是對我自己生氣
因為我在認真的聽完他後都會有奇怪的反應
昨天突然又覺得脖子好像扭到了
>.<
聊巴洛克音樂應該是比較營養的題目
不過有人希望知道我對顧爾德的看法
我就藉機會把一些東西整理整理
就是這樣囉
: )
高手說話都是一招抵好幾招...
“人的情感,不管在那個時代,都是一樣豐富的“
幫各個樂派貼標籤前
我覺得這句話是一直要放在心上的...
否則古典樂派個個都是冷血動物
浪漫樂派人人都二流濫情......
不是很奇怪的一件事嗎?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