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月19日 星期四

維也納愛樂

有人說他悶壞了,要我貼幾篇文章來樂一下,好吧!看看我當年在BBS放的這第二把火,直到今天,自己讀起來,還覺得暢快淋漓!

作者 (胡小玉),
標題 維也納愛樂
小魚的紫色花園 (Fri Oct 17 00:13:44 1997)

維也納愛樂是最有名的樂團。是的,它非常有名。我懷疑它的名聲已超越了它的藝術品質。

維也納愛樂的錄音很多,但鮮少能令我感動。它像一隻恆溫動物,難有上下五度的體溫差。也就是說,它缺乏投入的熱情,卻也不能在某些曲目中保持客觀的冷酷,它的個性就在它根本沒有個性。美其名是不管誰的指揮下都有一定的水準,但其實正如傑力比達克所謂「無可救藥的只擁有一種音色。」當然還是有庫那培茲布許這種指揮能使它拉出極美的音絲,但比例太低了。形成這種不冷不熱的音響的原因之一,便是呆板的演奏方式。仔細觀賞維也納愛樂的影片,會發現弦樂部的團員機械性的在每一個時候運用揉弦,這固然造成了一種溫暖的效果,但僅只於此,舉凡銅管、木管,在每一個樂句中都以唯一的方式演奏。有人以為中規中矩是德國樂團的特性,大大的錯了!德勒斯登、NDR、SDR甚至BPO都有著戴奧尼索斯的一面,但維也納愛樂永遠只是個膺品阿波羅。無知的人以為維也納愛樂運用傳統樂器是一大特色,殊不知每一個擁有悠久歷史的樂團都大量的保留自己的傳統樂器,像法國號這種由來已久的樂器,光德國一地的各樂團所用的就構造不一了,維也納號的與眾不同又有何特殊之處?而這如果就是所謂維也納愛樂之音,豈不可笑?

維也納愛樂另一個為人所稱道的是它有「大師指揮的傳統」,其實這是一種邏輯上的吊詭。二次大戰時,有關日耳曼的一切都被神格化,指揮家與樂團也不例外,所以指揮維也納愛樂的指揮都是大師指揮,維也納愛樂的指揮就有大師的資格,如此的大師傳統豈不欺負其他國家無人,太過任性了嗎?

其三、維也納愛樂被視為德奧傳統的正統,但德國其他團與它卻有極大的不同,耳尖的人馬上可以感覺到,所謂維也納之音也是因此而得名,但維也納愛樂的華格納根本是不對味的!相信熟悉華格納歷史錄音或拜魯特實況錄音的人必定能贊同我的話,為什麼?當德意志帝國處於生產的極度痛苦時,維也納愛樂在奧匈帝國最後餘輝的奢靡圓舞曲中誕生,既保守又矯飾,完全是一個末日帝國的格調,這正是為何真正屬於維也納愛樂的不是大革命精神的貝多芬,而是保守而矯飾的布拉姆斯,這也是為什麼維也納愛樂只在一些形容偏頗的樂曲中令我感動的原因吧!

維也納愛樂集三千寵愛,沒有人發現它其實像隻諂媚的貴賓犬,卻空有貴族的假象。它的團員驕傲,卻又以美麗樂音賄賂著聽眾,但音樂不總是美麗,也不只訴說美麗。對於它近幾年來的退步,大家紛紛為其尋求說詞,前幾年的來台演出,我兩場都參與了,沒有一首曲子讓我有對焦的感覺,對於維也納愛樂骨肉的布拉姆斯,這樣的演出水準是不可原諒的!當然我也不能否認在每首樂曲結束前的三分鐘裡凝聚了的維也納愛樂是第一流的。而樂評家在不得不給予演出失敗的評價時往往怪罪於指揮,如台灣怪小澤征爾,香港怪普烈文,但他們分別與波士頓和倫敦合作時為何皆獲好評呢?維也納愛樂豈不是有對於任何指揮皆能保持水準的神話嗎?若這是一種對於中國人的輕視,那它的藝術精神在那裡?這又要如何自圓其說呢?

維也納愛樂是最有名的樂團。是的,它非常有名。但它的名聲已超越了它的藝術品質──許多許多。

4 則留言:

林主惟 提到...

這樣講吧!

任何錄音、任何器材,都能讓我們相當程度的去欣賞體會出音樂中的細微表情,我的管弦樂評價成形,除了唱片,還算豐富的音樂會經驗,最後是很有限且謹慎的參考了文字資料,那時我使用的是DIY音響。而既使後來我的音響設備進步甚多,那只是讓原來好的更好,爛的更顯其短,當然必然會有誤判,但非常非常少。

所以我不認為錄音或音響與評價音樂有那麼密切的關係,它們的重要性應該在提供更精緻的聆聽上。這比判斷好壞更重要,是每個愛好音樂者最應該重視的事。

petitmm 提到...

對我來説,
好的音響可以幫助我們聼到更多的細節
但是有很多東西並不會音響的不同而改變
節奏 快慢 強弱 句法
音樂是由各種環節所組成的

我想
不能体會的主要原因
來自於不想体會
有次跟個名樂評聊天
我跟他提了某場音樂會
他給我的答案是
又不有名,有啥好聽的
在這樣的狀況下
該場音樂會就變成是難聽的
即使他並没聼過

我喜歡聼音樂
走在路上有人在彈琴我會聼
在新天新地隔壁有人在彈琴我也會忍不住想聼
因爲我好奇
也因爲在任何不同的狀況下
都有不同的樂趣

petitmm 提到...

感謝IMP

真的快累死了

希望大家有空多聊聊哦
這樣我才能有比較多轉換心情的空間

petitmm 提到...

謝謝秋末的海報

真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