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月13日 星期五

這看似開放的封閉空間~之一例

基於貫徹自由的精神,經YOMAN的同意,我轉貼這篇討論到這兒來,誠如文中YOMAN所說的:「當對方拿出心得與觀念真誠以對時,以同等態度全力回應,是一場健全對話的基本…如果這些文章沒有被刪除,以及那個標題沒有被封鎖回應的話,大家的措詞都這麼溫文有禮,一定可以成為優質討論,」



fXXXXXXXXXX7兄

蕾菲布被"過度吹捧"?
比之菊勒 比之海絲 我反對這個說法。

蕾菲布不只有法國音樂的錄音傳世
相較之上面二位女大師 蕾菲布留下的曲目廣度堪稱完備
不妨聽聽她的"非法國"曲目

(但什麼是"非法國"? 蕭邦"非法國"嘛?)

"啟發" 與 "模仿" "參考"在語意上有相當的不同
被蕾菲布"啟發"不代表會變成蕾菲布Jr.
"模仿" "參考"比之藏有更明顯的指涉
Posted by YOMAN at 2005年12月23日 17:02


YOMAN
謝謝你的回應。

我指的過度吹捧,是指特定的人士,如果您不了解這一段歷史的話,我建議您還是先不要作防衛。

菊勒以及海絲,如果您也認為是被吹捧的鋼琴家,那就是吧。

曲目廣不廣,以及完不完備,不能當作一個鋼琴家,給人有沒有啟發性的依據。
李帕第的演奏曲目很窄,
但是他影響了許多的愛樂者以及鋼琴演奏家。

我聽過的勒菲布,或許比您想像的多,他的非法國演奏曲目,
我在這裡以及家族,都已經留下許多次的評論過了。
為了避免再次筆戰,弄壞這裡氣氛,我不予置評。
如果您覺得勒菲布給了您許多的啟發,您認為他是很棒的鋼琴家,
我恭喜您,您找到您喜歡的演奏方式。

至於啟發與模仿,原本就是不相同的。
但是版本選擇,以及思考模式,是絕對可以找到脈絡,
學派之間的差異性,絕對不是用模仿就可以說的清楚的,
李希特和吉利爾斯即使演奏方式不同,但他們都是紐豪斯的學生,在詮釋的思考方面比起和阿胥肯納吉,有天壤之別。
詮釋的同質性,講起來有些複雜,但聰明如你的,應該了解我的意思。
這不是一翻兩瞪眼的差別。
Posted by fXXXXXXXXXX7 at 2005年12月24日 12:42


特定的人士 咈咈 雖然我沒有躬逢其盛(這真是太好了)
但是從MyAV軟體區前一陣子某些窮極無聊的戰文口水,
再加上一個google的庫存網頁(反bXXXX7),不難連結。

看Lefebure在台灣這個又小又大的島嶼裡的聲名,
您覺得"過度吹捧"還能適用嘛?這才是我想表達的。

當然曲目廣不廣完不完備,不是啟發性的必要條件,
但可近性的差異,卻能幫助我們驗證面前是不是西洋鏡。

Lipatti"影響了許多愛樂者與鋼琴家",大概吧(if without Legge...?)。
細數其師承來歷,受哪個國家學派影響甚大,
相信您瞭解得比我多,在此打住好了

恕我直言,您聽過的Lefebure,與我聽過的Lefebure,
在量上面相信不會有太大差異。

但我認為(漸進式地),聆聽Lefebure,乃至於FY/Solstice,
到法國小廠,以及EMI的舊錄音,音響系統是很重要的。
質地的差異(與優劣無關),越靈敏的系統越能感受,與領悟力相輔相成。


但,為免口水,還是對某些東西不予置評罷。
Posted by YOMAN at 2005年12月25日 02:06


我看不懂你想表達什麼?可以再白話一點嗎?
Posted by cXXXXX9(轉貼註:cXXXXX9=bXXXX7) at 2005年12月25日 02:58


這位YOMAN先生既然如此清楚之前的MyAV和反bXXXX7部落格事件,
那何必還特地參與這項討論?

不過,我不覺得Lefebure在台灣有被過度吹捧
畢竟比起幾位"天王巨星",島內的"中產階級"愛樂者壓根不知道她是誰

另外,我也替Lefebure感到惋惜
就算她的鋼琴演奏再怎樣好,若沒有好的音響系統,也無法將她的能力忠實的還原
相較之下,我在聽Rachmaninoff所演奏的Chopin第二號奏鳴曲第三樂章時,
用的不算一流的音響和不算忠實的轉錄,就能察覺到其令人感動之處
也難怪會有人替Lefebure感嘆時不我予,無法擠入當代"被炒作的"偉大鋼琴家之列
Posted by LXXXXXd不等於LXXXXXd at 2005年12月25日 16:34


先預告一下,這些回應即將刪除
Posted by cXXXXX9(轉貼註:cXXXXX9=bXXXX7) at 2005年12月25日 17:29


在被刪除前的最後,再講些話好了。

我參與討論,是因為我想,與任何人無關。


我算是個衰鬼吧
2004年後半,我因為認識豆豆,明明跟當時兩造爭執沒有干係
卻因掃到颱風尾而被踢出bXXXX7的奇摩家族。

摸摸鼻子的我同時退出了豆豆的家族,
因為如果只能看到其中一方的言論,那不看更好。

這幾天我回來,不謾罵,非惡口,更沒倒垃圾(我本來就沒這麼作過)
不過是聆聽方向與觀念不同,嘿,要被刪文呢。

這不衰嘛?

回應一下LXXXXXd不等於LXXXXXd兄(也許會在你看到之前就被砍掉):

In my opinion,任何錄音都該用"適當的"音響設備聆聽,
Rachamninoff的老錄音對我而言是十分可近,亦相當早接觸其曲目,
隨著音響設備的進步,我對他的喜愛只有與日俱增。
音響進步可以幫助聆聽,不管是早有定見還是一知半解,這是我的心得。

為什麼Lefebure知名度不高?非音樂的因素影響可能更大。


炒作不難,限量是殘酷的,也是快樂與時尚的,更會是品味的。
Posted by YOMAN at 2005年12月25日 22:08

這些回應最後還是被砍除了


基本的音響設備是必須的,我贊同,但常在這裡出沒的諸位,音響設備會有多差?
說明白一點,會比YOMAN兄你差碼?去掉這個非音樂的因素,單純討論Lefebure的琴藝,沒問題吧!?
Posted by 米勒 at 2005年12月25日 22:37


我支持版主刪文, 只是因為這裡是他家, 是他的版; 一個人好不容易辛辛苦苦經營起來的天地,
擁有完整的權利和權力決定這裡想要呈現的面貌. YOMAN先生或其他資深的愛樂朋友其實不必太在意.
享受自己感動的音樂, 也讓其他人感動, 不是很美嗎? 有人很喜歡巴哈, 可是怎麼樣也聽不下馬勒;
有人聽重金屬搖滾, 又瘋狂收集莫札特的安魂曲; 都是呈現這個世界多樣化而美好的面貌.
個人相當佩服上面所有的討論和意見, 只是發表言論總有場所的限制:
有公眾場合, 有小眾, 有你家, 有我家. 我可以在大街上亂喊失火了, 但是我不能在戲院裡亂喊,
因為後者容易引發混亂, 造成觀眾傷亡. 版主刪文是對的事, 我們訪客彼此尊重, 不必在意.
Posted by 大X at 2005年12月25日 22:50


有個問題 因為快被砍掉了(苦笑)

音響是"非音樂的因素"嘛?我不大認同耶。


Lefebure琴藝如何,聆聽感想的差異大如"垃圾布"跟珠玉,怎麼有討論的餘地?
Posted by YOMAN at 2005年12月25日 22:55


這些文章砍除後,只剩下我最初參與討論第一篇文章,
問題是那篇回應太簡短,無法完全表達我的意思,
這種選擇性的刪除便是種對他人表達思想扭曲 變造的行為。

「適當的音響照亮蕾菲布」那套邏輯,信者恆信,不信者如我等,
你就算說破嘴,我還是不相信,大家不要浪費彼此的時間。


如果有閒有力氣熟讀方才回應者,應當可以理解,
我的回應並不只是「適當的音響照亮蕾菲布」這麼簡單,
實際上,適當的音響,便可照亮所有的音樂,並拆穿其中的西洋鏡。
這便是古典發燒友家族成立初始的信念:「音樂與音響,相輔相成。」

以下是我在該標題的最後一篇回應。


bXXXX7兄,要我說清楚點,白話點,去除音響邏輯,我都照辦。
至於文章,我在得知你要刪除之前,就先備份過了,不必麻煩。

還有啊...你忘記我這個被踢出去的"家族元老"了嘛?kanasii... (轉貼註:日語悲傷之意)


鄉親啊,都知道富蘭梭瓦好,李帕第影響層面之廣,
如果聽得出柯爾托與瑪格麗特隆對富蘭梭瓦的影響,
豈會聽不到蕾菲布對李帕第的啟發?

聽聽蕾菲布的舒伯特D960吧,一個音,到下一個音之間的連結方式,
在技巧上有相當深刻的啟發性(無論是延伸,還是切裂),
這只是我覺得不可能也不應該被忽略的其中之一罷了。

談法國曲目,各位可以聽瑪格麗特隆的佛瑞,再聽蕾菲布的,
兩人的夜曲明顯地表達法國學派琴藝的傳承。

另外想提的是蕾菲布左手那豐潤了整個空間的光澤,
這般體驗,是我過去未曾感受過的。
Posted by YOMAN at 2005年12月26日 17:27



我以為這篇文章可以存活久一點,
沒想到在我6:30左右返家之前,這麼快的時間,
在這篇文章可能還沒有多少人見到的時候,就被刪除了。

我雖然措詞更加保守,但被刪除仍在我意料之中,
只是bXXXX7前輩的反應速度飛快,令我吃驚。



討論音樂真不是件容易的事啊...kanasii (轉貼註:日語悲傷之意)

如果這些文章沒有被刪除,以及那個標題沒有被封鎖回應的話,
大家的措詞都這麼溫文有禮,一定可以成為優質討論,
而非bXXXX7前輩所說的"沒有意義"這麼悲觀。

bXXXX7前輩是很努力在經營blog的,對此我總是抱持著敬意,
但故意將我的論述刪節成不完整的版本,甚至強制停止回應,
這正是將自己關進籠子裡,把門鎖上還繼續叫陣的膽怯心態。

私以為,當對方拿出心得與觀念真誠以對時,以同等態度全力回應,
是一場健全對話的基本;但在這場對話中選擇逃避的bXXXX7前輩,
似乎已經喪失健康地面對不同觀念的能力,這樣的心理是否成熟健康呢?

眼睛如果健康的話,相信都能看得明白。

4 則留言:

林主惟 提到...

轉貼這篇文章與蕾菲布無關,我並非總是要迴護蕾菲布而不許任何反對意見,可以喜歡、也可以不喜歡、可以有理由、也可以是一種直覺,問題不在蕾菲布不蕾菲布,而是一種對待他人意見的態度。

發現了嗎?慣於將他人污名化為某人打手的這些人,才是最封閉可怕的一言堂。

petitmm 提到...

還好拉
從旁觀者的角度來看
我倒是沒發覺你有沒修養的地方

我想不通的是
如果有人完全不想聽別的聲音
那幹嘛要討論板?
其實如果是我
不讓人留言好像比較乾脆?

有時想一想
要當名樂評或是大老還真是辛苦的一件事
還好我要能跟人家聊聊天聽聽音樂就夠了
人生有那麼多事可以做
何必這麼辛苦?

對我來說,
聽不同的聲音有啥不好
其實不同的意見才能讓人思考
有時收穫還蠻多的
我從來不怕有不同的聲音存在
只怕只有一種聲音的存在!

petitmm 提到...

我無法了解啥叫詮釋的同質性

真的想了很久
還是無法了解

特別是最近更有很深的體誤
或許同一個老師教出來的觸鍵和運力的方式會類似
因此可能基本音色和平衡會相近
但是每個人對樂曲的詮釋完全在於個人的體驗
除非老師要你每個音都不能變得跟著他彈
時間久了總會忘吧!

在我們的教育體制下
老師永遠是對的
同樣的老師不會教出不同的學生

所以當我的老師跟我說
你該獨立的去摸索
我一句話都不想多說

我真的很感動

好老師是帶領你去看到屬於你的世界
而不是只讓你看到他的世界

對我來說
吉利爾斯和李希特的差異很大
非常的大
從很多基本的動作都覺得他們在做不同的事
所以我不知道詮釋同質性的重要性

再者,
如果真的是以身為一位音樂家自居的人
他的啟發不會只來自於某些人
而是所有的人都該會讓他得到啟發
當我覺得某個人好時我會去思考他為啥好,
當我覺得某個人怪時,
難道我不會去思考他為啥怪?

我不會只想去聽我認為一定好聽得音樂會
其實不同的人都會讓你有不同的收穫

除非我沒錢!呵呵 @@

說到這個
前一陣子去聽了一位伊朗現代作曲家的音樂會
還真有趣
那種大家都想奪門而出的感覺!
不過有兩個音樂家的表現真是好
一個是打擊,一個是像胡琴的傳統樂器
好到讓我想開始跳舞
美極了~

JackC 提到...

詮釋的同質性啊,我覺得是一種人工的區分。

一個簡單的例子,光譜上,你要說綠色是跟藍色還是黃色有同質性呢?

其實詮釋也是這樣,很多人都有一點類似的地方,但是他們也有更多不同的地方,把某些類似的地方綜合起來就會被稱為一種學派或傳統,但是在這之中,那些許多不同的地方是不是反而被忽略了呢?

聽到後來我其實已經不想去管是誰彈的誰演奏的,先問問自己感受到什麼,再去考慮那些有的沒的細節,其實是比較愉悅的。

有時候評論這種東西可能就是這樣,當感性的東西要訴諸很鮮明的文字時,如果要寫得【能夠討論】,就不免比須給定一些框架,就如同康德給了人十個感性範疇,但是框架也往往限制住人的思考力和感受力。然而,話說回來,沒有一些框架,可能很難去清楚的互相溝通。至少,我自己的感覺是,對於音樂的討論和分析建立在彼此能夠了解和同意的一組語彙上,這些語彙也同時構成了一些表現和感受上的限制。

這也是為什麼多從不同的角度去了解這麼重要吧,像對我自己來說,去不斷了解自己不喜歡的東西,並且想像另一種思考和感受的情境讓自己至少暫時的去喜愛這些音樂,是很重要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