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月7日 星期六

典範?!

不知從啥時開始“典範“變成了個非常火熱的名詞,
但是這個名詞和音樂家好壞的連結給了我一些不太一樣的想法,
是有感而發吧,
想說說自己的感觸。

對個音樂家來說,
我想不出來為啥其他的音樂家會成為他的典範,
因為對我來說,
想當個音樂家,
終其一生就必須不停的朝自己心中的美邁進。
當我們認定某人是完美時,
我們就已經把框架框在自己身上,
既然已經有人是完美的,
那你又有啥存在的必要?

在音樂的路上,
模仿永遠是最糟的。
老師教授的是他對美的看法,
從各種音色和音樂的基本組成開始,
這是我認為的基本技巧。
但是詮釋音樂和追求自己心中的美,
完全該是各人的體悟。
所以一個好老師,
教出的該是有各種不同個性的學生,
而不全是一模一樣的複製品。
覺得某個人彈得很好是好事,
但是因此想跟他彈得一模一樣,
我覺得很糟糕。

在我自己學習音樂的路上,
在小時候一開始總免不了想聽聽別人是怎麼彈的,
也完全不知道老師想禁止你聽正在練習的曲子的苦心。
在這個得到資訊很方便的時代,
要聽到啥曲子的CD完全是易如反掌,
但是在練習時一旦開始聽,
就會誤以為自己做的跟CD一樣好,
這完全是錯覺,
也讓自己完全不去聽自己的聲音。
就像一堆父母老是覺得,
彈不出來就叫老師彈一遍給你聽就好拉。
我們總是誤以為只要聽過的,
我們就該能再製,
所以產生了一堆可笑的想法。

最近剛練完一首曲子,
兩分鐘前剛聽完魯賓斯坦彈得,
禁止自己聽這首曲子很久了,
剛一聽突然察覺自己的音細緻度當然不夠,
但是自己去給了很多自己喜歡的想像,
我不是魯賓斯坦,
作為學習音樂的立場,
聽他能給我很多思考和反省,
我也能喜歡他彈得音樂,
但是我不必彈得像他,
我也不會彈的像他。

之前在討論演奏會曲目時,
同學跟我說她也會彈某一首,
我完全不覺得難過,
因為我相信我們都會彈出自己的想法,
透過別人的眼睛,
我們也因此能看到不同的世界。
這樣不是更有趣嗎?

有很多演奏家演奏出了我們無法想像的美妙音樂,
或許我們會覺得超越很難,
但是自己去體驗出自己的音樂是對音樂家來說最重要的,
這也是為何“ 完美不存在 “這句話對我來說,
是這麼的珍貴!
我們永遠要進步,不是嗎?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