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小豬盃的盛況
情不自禁地也想推薦好音樂
念舊也好 固執也罷
重新找回的遺憾每每博得我的青睞。
那些以前沒有納入收藏的滄海遺珠,
利用出國之便終於有機會一親芳澤了。
這也意味著,一些夢幻的CD是有可能老片重出的。
等待的樂趣也許就在此吧!
我必須承認當我知道
Archipel要重出Schuricht在DECCA的華格納時,
心情雀躍和期待的程度是出國這幾年未曾有過的。
想到能再次聽到那無與倫比的”諸神黃昏”,
就不禁喜不自勝。
我沒有失望,更恰當的形容也許是
音樂自我簡陋的CD音響傾洩而出的當下,
除了完全陷入迷醉的狂喜和讚嘆外,
剩下的就是反反覆覆的重播了。
我越發不可自拔地讓所有的音符一而再
再而三的在腦海裡旋繞。
如果你知道華格納的”崔斯坦與伊索德”序曲
可以用一種很中性的角度詮釋。
絲毫不加油添醋,
但整體呈現的效果卻是前所未有的輝煌,
任何喜歡華格納的人應該都會想一聽為快。
真正的效果到底多驚人我在此也無須多著墨,
有機會一聽便了
我敢打包票
不論舊雨新知兩相宜喔!
重新找回的遺憾每每博得我的青睞。
那些以前沒有納入收藏的滄海遺珠,
利用出國之便終於有機會一親芳澤了。
這也意味著,一些夢幻的CD是有可能老片重出的。
等待的樂趣也許就在此吧!
我必須承認當我知道
Archipel要重出Schuricht在DECCA的華格納時,
心情雀躍和期待的程度是出國這幾年未曾有過的。
想到能再次聽到那無與倫比的”諸神黃昏”,
就不禁喜不自勝。
我沒有失望,更恰當的形容也許是
音樂自我簡陋的CD音響傾洩而出的當下,
除了完全陷入迷醉的狂喜和讚嘆外,
剩下的就是反反覆覆的重播了。
我越發不可自拔地讓所有的音符一而再
再而三的在腦海裡旋繞。
如果你知道華格納的”崔斯坦與伊索德”序曲
可以用一種很中性的角度詮釋。
絲毫不加油添醋,
但整體呈現的效果卻是前所未有的輝煌,
任何喜歡華格納的人應該都會想一聽為快。
真正的效果到底多驚人我在此也無須多著墨,
有機會一聽便了
我敢打包票
不論舊雨新知兩相宜喔!
9 則留言:
每每當我喜愛並熟捻一首曲子時
或許會聽到一個版本
聽的時候,想著...
就是這樣...就是應該這樣!!
但會有一種版本
常常會是在閣樓花園裡
當我聆聽之時,會一時之間反應不過來~~
"這個是?...."
"怎麼會想到這樣演奏~~?"
接下來,會忘了思考....
只剩下聆聽與狂喜!!
對我而言
這就是幻之聲!!
呵呵 能聽到超過自己所認知的範疇
卻又完完全全能說服自己的聲音
是非常幸福的一件事!
短短兩個留言
可是一堆道理呢~
ARCHIPEL重發的兩張克那貝布許四○年代末期在DECCA以模擬立體聲技術錄下的華格納管弦樂作品集,DECCA過去曾經有短暫發行過,但,ARCHIPEL版的聲音跟DECCA版卻相差甚大,我想這再次證明了大廠的發行甚少以母帶為素材,甚至母帶的存有、或版權歸屬,也都還存在著許多問號。
我非常喜愛這個版本。
說到克納佩茲布許和舒李西特
在加上約夫姆
這三個人都是我喜歡的德派指揮家
不過在市面上商業價值
這三者大概還不能算是「德奧派一級戰將吧」
恐怕只能歸類於「正統之外」「也很有個性」的詮釋
這實在是很有趣(詭異)的一件事
在我心目中,這三個人才是實實在在的透著「德國腔」
約夫姆跟另外兩人比起來名氣似乎比較大
不過我尤其喜歡另外兩者
舒李西特(其實比較不那麼「德」)
需要等級比較足夠的樂團才能徹底展現他的好處
克氏卻有著德國指揮真正具備的獨裁與感染力
什麼樂團在他手上都會真正的依照他的腔調來發音
不過回想到以前在主惟那聽到的福氏早年指揮
還有在樂多網站上他的創作sample
卻忽然覺得此人的天才更勝以上三者
他後來留下的那些異色版本指揮
說不定只是他留給音樂史一個大大的玩笑罷了
又或許是他內心深處些無言的抗議.....
知道今天那些異色指揮被某些人視為神品
不知道他在天上會不會仰天大笑2分鐘之後
舉起一大杯啤酒乾了 ^^
如果福特萬格勒有這麼灑脫就好了,他終其一生被柏林愛樂、被納粹、李格等勢力綁架,這個脆弱而敏感的靈魂甚至被自己作品中的主題綑綁著。
我覺得他不但不愛他的崇拜者,他憎惡他們,卻缺乏勇氣,他的憤恨表現在他的指揮與作品中,但那卻引來更多誤解的讚美。
大家不是在瘋德版?這就是德版啊!
哈哈怎麼一直沒注意到這邊的回覆
「綁架」這個詞用的真妙。如同許多人,福特萬格勒也是我在初聽古典音樂時心目中的神。隨著眼界不斷的開闊,雖然不會再把他的音樂奉作「神諭」,但對他的音樂才能卻未曾有過絲毫的懷疑。他的異色演出,在音樂史上是會被記下一筆,禁得起考驗的 --在此姑且不論品味或意境的之區別與高下。
我的確希望他是如此瀟灑的一位好漢;至少在我的回憶中,他的貝七或布二等演出是如此的酣暢淋漓。在他中晚期顛簸的一生中,我懷疑站在指揮台上是否他生活中唯一能稱上快樂的時光?
不過想想,真的好久沒聽他的CD了,出國前就有好一段時光,之後回去幾次也一直沒有想到過。或許下次回去該記得..... 算算至少五六年沒聽了吧。
聽片段節錄或許會帶來誤解。至少在樂多網站裡的sample 聽起來是如此美好。下次回去一定要聽聽全曲。從曲子中認識一個人,也是很有趣的一件事。
音樂,如同其他藝術創作,往往是一個作曲家心中的私密低語。有時候透漏出的訊息甚至更深過面對面接觸。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