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2月20日 星期一

凡稚隨筆(6)冰舞有感

今天晚上閒來沒事
打開電視來看看冬季奧運冰舞第二輪的賽程
結果不知道是壓力太大還是其他的原因
整場看下來大家都在摔
特別是來自加拿大的Marie France Dubrueil和Patrice Lauzon
無論是技巧或是流暢度都非常的好
有種特別吸引我的美感
可是在快近結尾時可能是Marie France手沒抓好
在吊著Patrice旋轉時整個人硬生生被摔飛出去
雖然撐完到最後
可是Marie France最後謝完幕後連走路都沒法走
有點難過
不只是因為名次就這樣掉到暫時排名第六
說不定第三輪的比賽沒法上場
真的會非常的可惜

(Marie France Dubruei 這次在第一輪的照片)

不過感觸很深的反而是在音樂上
大家一直很流行在討論某某音樂家的技巧如何
像是某人可以有超人的技巧所以可以應付某些曲目
對這樣的討論
我一直不知道要怎樣加入
因為光是“技巧“是啥?
對我來說就是個頭痛的難題
對鋼琴演奏來說
沒人規定8度音或是震音或是....的演奏方法非得怎麼彈不可
就像有人常說:手大的人彈琴比較吃香
這其實是很奇怪的說法
雖然說有些曲子的某些音真的要手夠大才能按的到
或是比較輕鬆
但是又沒人規定手小的人非得彈那些不可
真的非彈不可(想彈到死的程度)
那還是有很多方法可以變通

對我來說有彈性的手是好開始的條件
比起大小來說重要的多
不過要變成好的演奏家時
人的身體其實給了我們很多限制
有的人空間感不好所以大跳時跳不到
有的人天生就沒節奏感
有的人對臂部肌肉的運用沒法掌握
對我來說還有腳
要能對踏板左右開工
又要靈活又要分出細膩的層次
所以手大,好像沒吃香到哪去

技巧也是
好像大家到最後都變成在比快或是比大聲
但是快就是好或是大聲就是好嗎?
巧的是今天聽音樂時突然有了新的感想
先是很想多熟悉某位超火熱的鋼琴家
所以把他的一堆曲子拿出來耐著性子慢慢聽
(哇,有好多曲子還真是超久沒聽了耶~其實有點懷念)
但是他的特徵真的很明顯
雖然彈得很快音也很平整
但是很像是機器式的反應
按一下機器就敲兩下
在協奏曲裡特別的明顯
對我來說很容易就煩
反而是後來想到很久沒聽富藍索瓦的蕭邦練習曲了
拿出來聽聽
他彈得新式練習曲第三號(Nouvelles etude No 3 )
剛聽時覺得好慢
但是很特別的是左手有著很美麗變化的層次
比起其他的演奏家來說左手的部份比重大很多
卻像是夕陽的光輝一樣慢慢的把天空染紅
帶點爵士風
卻讓人覺得美極了的蕭邦

快或慢不代表美不美
“技巧“好也不代表有美感或是詮釋的好

同樣的錯音就像是摔了出去的冰舞選手一樣
在不彈錯音變成是先於所有音樂的基本要求下
我們一直習慣於不能出錯
摔了跤的選手就是不夠格
但是他們整場的表現是那麼的美
當所有的動作都像是呼吸一樣的自然時
我們就好像忘了自己的存在
只知道呼吸著
那甜美的氣息

當演出者完全投入時
一個不留神下手可能就是錯的
這是好的演奏家在現場演出時完全無法避免的事
但是如何維持住美感
讓演出能繼續下去這就要靠功力了
也該是對音樂家訓練的重點
但是我們卻在教育上卻反其道而行
死都不該出錯
於是大家都沒錯
卻大家也都不美
因為所有的心力都在把某個音死都要放在某個位置上不可

雖然出錯會讓人難過
但是彈出美麗的音樂還是會讓人快樂

要當一位好的演奏家
就必須面對自己所有可能的問題
不是光是技巧
任何身體或是心理的打擊都可能在意料不到的時刻出現

我很喜歡的鋼琴家H說他有次左手中指突然受傷
在不得已的情況下
他一點一點的把所有的指法全部換過避開左手中指
彈完貝多芬32首奏鳴曲
在人生出現不得已時
你就得去面對
天才也是一樣


ps 1 法國的Isabelle Delobel 和 Olivier Schoenfelder目前排名第四
跳的很不錯,只是Olivier的黃頭巾一直讓我想到空手道....................在視覺上一直讓我想笑>.<


ps 2 富藍索瓦的蕭邦三首新式練習曲都彈得很特別,很有魅力,特別推薦2和3

11 則留言:

JackC 提到...

我說說我的看法吧。

與其說台灣的聽眾太過於迷信技巧,不如說他們對於技巧的認識不足。

要真正掌握一個樂器,不管今天是大如鋼琴或小至口笛,都有非常繁複的技巧在裡頭,但是這些技巧有些室外顯的,有些是隱含的。

例如速度、力度、音色,這些室外顯的技巧,很鮮明,也很容易分辨。

但是例如平均度、句法、呼吸、平衡,這就是很內斂的東西,很不容易去說明,更難去分辨。

而這些東西全部加起來,給予演奏家的是一個【可能性】,一個具有越全面的技巧的演奏家,就有可能賦予一個樂曲更多的面貌。

但是一個演奏家必須能夠超脫於技巧之外,讓技巧成為自己的工具,而不是讓自己成為技巧的奴隸。能夠這樣,一個演奏者才能昇華成為藝術家,不然就永遠只是一個player,一個playback的機器。

所以技巧究竟重不重要呢?當然很重要,沒有足夠技巧訓練的人是不可能成為好的演奏家的,而好的演奏家也不可能不潛心在技巧上琢磨。但是一個真正對自己演奏的曲目有所熱愛和理解的演奏家,應該懂得在演奏的時候放開一切,信任自己平時的訓練,讓耳朵和腦袋來演奏,而不是讓手指來演奏。

petitmm 提到...

我的體悟是
所有所謂的技巧其實是基本本能的訓練
(所以好的老師真的很重要)
台上看到的該是對音樂的詮釋
而不是技巧炫耀大會

我很在乎的是
大家動不動就在比較誰八度音彈得比較好
對我來説
完美的技巧不可能獨立的存在

昨天的聼後感就是
火熱鋼琴家賣力的在制造炫技的刺激感
但是整體的聯結性很低
他的刺激感又讓我很容易膩
所以我很難靜下心來

昨天的比賽有選手犯了初學者等級的錯誤
硬是比搭檔在旋轉時多轉了一圈
音樂家也會
真的天亡我也時
在台上真的腦子是一片空白
但是我不會因此覺得多轉一圈的是二流選手

用專有名詞去批評音樂家的技巧
對我來説沒啥意義
就像是初學琴時
我一直很想學顫音
連名字都好炫
覺得我只要會了這個技巧
只要有可以顫的地方就可以顫的很好
不虧是托兒所的天真想法

可是大了以後
顫就不過是動手指
痛苦的是要思考
我要顫的快還是慢?
長還是短?
怎樣的密集度?
和前後的聯結是?
聲音隨著顫音時的變化?

三度六度八度
琶音音階和弦不也都是一樣?
我能用一招完美走遍天下?

突然想到
有時以學院派觀點來説的瑕疵
有可能反而造成奇特的美感
對我來説最好的例子該是魯普吧
他在彈舒伯特即興曲時音和音之間空隙很大
密集度不是很好
通常在學校裏老師會要他練緊吧
但是他的空隙反而造成了一種奇特的感覺
頹廢而沉溺的美感
像是吸了鴉片沉迷後的滑落
一點也不健康
卻是另人難忘的美

也難怪蕾菲布會說她為了好的技巧在受苦
因爲本能下手就是漂亮的音
有時不漂亮反而更美
可惜這樣的反例不多
不然在學習上我應該會更高興~!! :p

林主惟 提到...

petitmm的好文章
jackc的好回應

真是豐富有料

最近在捷運上看見市立美術館的展覽宣傳
前一陣子在公視也看見了一些訪談
我的感覺是
用虛無飄渺的理念 找話題
以譁眾取寵的技術 圖聳動

造形藝術是會自己說話的
理念也許是抽象的 技巧也許是隱含的
如果觀眾連起碼的美都感覺不到
(不管這美是健康 頹廢 或誨澀的)
那它們存在的意義是什麼

JackC 提到...

我對於技巧的看法比較廣泛一點,我覺得真正所謂【好的技巧】,包含對於各種音色和表達方式的自由控制。

就好像武俠小說裡頭,高手都是人劍合一的,以前我朋友在學鼓的時候,他的外國老師也說,等到他用手打跟用鼓棒打沒有差別的時候,他就成功了。

我覺得練琴也是一樣,八度是不是技巧?當然是。顫音?琶音?踏板?三度和聲?音階?這些東西當然都是技巧,但是這是狹義的技巧。廣義的技巧當然包含音色、音量、句法,但是我對技巧的認知在於,真正成熟的技巧是超脫這些東西的。

換句話說,能夠隨著曲子和心情的需要而恣意收放,抑揚頓挫吟唱冷暖都在五隻手指之內,看來灑脫卻又不會失之零散,這才是我心目中成熟的技巧。而要達到這樣的境界,不只是訓練肌肉這麼單純,還要加上演奏者的心境、情緒、領悟、對自我的聆聽和對曲子的理解。而這些東西要達到恰如其分的平衡,就算是最好的演奏家也沒有十分把握,心情拘謹的時候可能會聽到【音】而沒有【樂】,心情太過狂放的時候也可能讓手指自己亂飆。

所以我個人並不是太欣賞學院派的東西,過於專注在某些既定的規則或技法上的結果,反而有可能阻礙了曲子的表達方式,而所有的技法(突然想到,我比較傾向用【技法】-technique-來形容純粹的訓練)應該是為了展現音樂的情感而誕生。

JackC 提到...

呵,說到這個感覺到美啊,我覺得在台灣有很多觀眾是【因為某樣東西被賦予價值而感到美】。

用【陰陽師】的說法,就是中了【名】的咒吧。

當然,純粹的美也是人的一種咒,但是經由言辭解釋後,我們看一個東西、聽一首曲子的時候,還會多了很多支援意識,這些支援意識往往會帶給被觀賞的客體更多層的涵義。

這個過程本來也是無可厚非的,比如圓舞曲,如果沒有對於西洋歷史的一點點感覺,或許就會少了那麼些美感和味道,而貝多芬如果沒有大革命時代的背景,或許感覺起來也會有那麼些不同。

但是當這種過程成為美感的唯一來源和-更慘的-附庸風雅的時候,就讓人笑不出來了,【因為大家都這麼說】,這還真是藝術裡頭一個雙面刃(笑)。

(讓我想到前陣子看到關於 斷背【三】 的笑話)

wayfarer(遠道者) 提到...
網誌管理員已經移除這則留言。
wayfarer(遠道者) 提到...

各位在這方面的見解都已經回到了"見山還是山"的境地了
但以我的看法,台灣愛樂者的問題並不是不知道"技巧"和"演奏"層次上差別的存在,而是已經習慣了一些謬誤的「標準演奏」,以那些奇奇怪怪的版本為價值中心,對「技巧」和「演奏」的認知扭曲而僵化了

台灣的知識份子,普遍有太安於現實、流於片面的資訊、缺乏整體性思考,以及易於受英語系媒體影響(說得更嚴重點幾乎是"洗腦")的毛病

當然我也必須時時檢視我自己

petitmm 提到...

耶!
陰陽師我還蠻愛的
對名的討論是所有故事的核心
卻有著各種不同的變化

最近讓我很不解的是一個突然流行的名詞
低調的奢華

低調的意思如果是在於別人看到時
會大聲的說
哇 好好看哦 啥牌的啊?
我想這是虛榮的奢華
一點也不低調
擧例來説
我一點也不覺得愛瑪仕低調
他徹頭徹尾的是奢華啊
那個拿凱利包的人會覺得大家不知道那是凱利包?
說他低調真的很讓人不解

如果有個包包賣100万
看起來卻像路邊攤的100塊便宜貨
這樣才低調吧
有人會想買嗎?

當有人跟我說
我現在喜歡低調的奢華路缐時
我想他會看到我完全不解的表情吧
我老妹在奢華時可是一點都不低調

petitmm 提到...

給熊
請另貼短背三的笑話
最近很需要狂笑

給imp
其實我最近看到的好文章
是YOMAM的空中樓閣一文
真切的表達他的心情
這才是好文
對我來説有很多閱讀的喜悅

我最近太愛碎碎念了
工作令人很煩
聼音樂改進反省中
呼呼!

如果YOMAN願意
是否能請你貼上
大家也可以到MYAV看

petitmm 提到...

給遠道者

自我檢討真的是非常重要的事
其實在不停的自省中
我們常會有更多的收穫
所以對現場音樂會來説
我不會覺得有那場一定是爛貨所以沒聼的必要
用不同的心情都會有不同的收穫

好奇心才是所有進步的動力


正在自我檢討那張還沒寄給你的DVD中
太忙了
還沒請家人把所有的東西寄來
我會盡快的

petitmm 提到...

題外話

Marie france 和 Patrice還是終究没上場
在應該能看到所有最精彩表現的第三輪
自由長曲中消失了

金牌的俄國選手表現真的很精彩
銅牌的烏克蘭也很不錯
反而是銀牌的美國組我覺得還好

法國的Isabelle 和 Olivier 在第三輪表現棒極了
雖然我覺得成熟感可以再更好
但是連衣服的運用都很有創意
很特別
拿下了最重要第三輪的第二高分
但是被第一輪指定曲目的分數給拖到第四
這次比賽改制度搞得陌名其妙
不過比賽就是這樣

第一輪第一的意大利在第二輪摔掉了機會
但是女選手在昨晚的訪談説的很好
她不因爲摔了難過 因爲IT'S HUMAN
只是為了重要的比賽可惜
跟時間比賽的藝術都是這樣的
不是嗎

特別推薦排名不是特別好的保加利亞
真的很有原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