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家同
我的老同學老張是一位非常能幹的人,在矽谷他算是很有成就的了,每次我去美國,一定會去找他,他也常常帶我去他的俱樂部吃飯,對我來說,吃這種飯,真是受罪。首先,我必須穿西裝,打領帶。然後必須吃那種毫無味道的洋餐,我最怕吃血淋淋的牛排。在那些講究的餐廳裡吃的牛排,每塊又都奇大無比,我吃了一半,已經飽了,而且肉已經冷掉了。可是老張好像習以為常,無論多大的牛排都可以吃掉。 老張住的房子並不大,可是據說是在矽谷的好地段,他家在一個小山上,坐在客廳裡,不僅可以看到一個山谷,還可以看到一個湖,湖邊是一個綠草如茵的高爾夫球場,到了黃昏的時候,坐在老張的客廳裡,從大玻璃窗看出去,簡直舒服得難以想像。
我有時會埋怨為什麼我們不去一個小館子吃碗麵,老張的理由是他已經付了俱樂部的月費,不去白不去,而且小館子附近又沒有停車場。其實這些都是藉口,老張已經習慣了奢侈的生活,你叫他去小館子人擠人,他受不了的。
老張之所以能在事業上如此成功,當然有其原因,我認為他最大的優點是好問。每次見到我,必定問我好多問題。比方說,他會問台灣的某某公司最近狀況如何,某某公司為何如此賺錢?為何某某公司最近好像一直在走下坡?老張不僅對企業的發展有興趣,他對新的技術,甚至古老的歷史、文字等等,都喜歡問。而且他的問題常常很難回答。 但是老張畢竟老了,有一次,他因為工作壓力太大而大病一場。醫生勸他休息。他決定退休,反正他錢多得不得了,早就可以退休了。 我又出差到美國了,這次老張和我從聖荷西坐上火車去舊金山玩,在舊金山四處亂逛,一路上不用找停車位,忽然發現舊金山的街景多美,而且多適合我們散步。我們走了一陣,發現中午到了,開始找飯館吃飯。走著走著,看到一座天主教堂門口掛了一個牌子,牌子上寫了「湯與麵包」。老張好奇心又來了,進去以後才知道這個餐廳專門供應湯、麵包和水果給街上的流浪漢吃。湯是肉湯,裡面也有相當多的蔬菜,熱騰騰的,水果當然是普通的水果,但也是新鮮的,麵包就不一樣了,全是才烤出爐的法國麵包和俄國黑麥大麵包,香味撲鼻而來。我和老張都想坐下來吃它一頓。
管事的修士主動邀請我們進去,他說我們也可以吃,流浪漢當然不用付錢,我們不是流浪漢,吃了以後,希望捐一點即可。老張二話不說,立刻拿出幾十元美金作為捐助,我們就坐下吃湯與麵包了。吃到一半,那位修士拿出一個小喇叭,吹奏了兩首歌,第一首歌是美國人都熟悉的〈當聖徒來的時候〉。這首歌有點爵士風味,用小喇叭吹奏,特別有勁,聽得我們十分陶醉。吃完以後,我們兩人都發現,有肉湯、麵包和水果可吃,我們已很滿足了。
老張在吃飯的時候,注意到牆上掛了一張標語,「請給我們我日用糧」,老張的老毛病又發了,他問我這是什麼意思,我說這是耶穌親自寫的祈禱文。這下老張的問題就更多了,他問我耶穌講什麼語言,我告訴他耶穌所用的語言叫作「阿拉美語」,是中東地區的一種土話,至今敘利亞南部的一些小村莊裡仍有人講這種話,而且他們都是基督徒,念這段祈禱文的時候仍用阿拉美語。 老張對這篇祈禱文大感興趣,問了一大堆問題,我有的也答不出來。尤其使我不知如何回答的是為什麼耶穌在祈禱文中用了「日」(英文是 daily)這個字,我說我實在弄不清楚。在我看來,我們每天都要吃飯,所以耶穌就用了「日」這個字,表示每天的意思,沒有什麼特別。我當時的感覺是老張真太喜歡亂問一通了。
這是兩年以前的事。前天,我收到老張的信,才知道老張已經回台灣定居了。他的新居在苗栗,我立刻去找他,發現他的新居和他在矽谷的家簡直有天壤之別,新家是一間公寓,大約只有三十坪左右,裡面的陳設倒是很舒服,但是毫無氣派。客廳沒有落地大玻璃窗,也看不到什麼湖和高爾夫球場。
老張太太燒了雪菜肉絲麵給我們吃,還有一些小菜。我是滿心歡喜,因為我想起了當年他請我吃的牛排大餐,餘悸猶在。吃完飯,老張忽然又洋派了起來,請我喝了一杯咖啡,他的咖啡機倒是很講究,好像這是他唯一講究的東西。
我忍不住問老張為什麼決定回台灣過如此「簡樸」的生活,老張告訴我全是因為「我日用糧」的原因。他對「日」字困惑不已,最後又去那間天主教堂吃飯,飯吃完,他問那位修士為什麼耶穌會用「日」這個字。那位修士二話不說,拉他進入一間辦公室,打開電腦,找到了一個投影片檔案,這個檔案的名稱是「我們沒有我日用糧」,裡面每一張投影片都是世界人飢餓的人骨瘦如柴的照片。尤其令老張難過的是孩子因為飢餓而大肚子的照片,他只看了一半,就看不下去了。
但他說他立刻瞭解耶穌說「我日用糧」的意義,這句話是指我們不應該向上天祈求過多的東西,只要求得每天所需要的食糧就夠了,因為這個世界上有太多的人不得溫飽。對於老張來講,「我日用糧」中間的「日」字意義非常深遠,當基督徒念這句祈禱文的時候,應該同時想起那位修士給他看的話:「我們沒有我日用糧」。
老張發現自己有了太多用不完的錢,他的孩子也都爭氣,個個有好的職業,因此他賣掉了在矽谷的房子,其實他在美國其他州也有房子,這一概都變成了現金,他留下一小部分,其他全部捐給了窮人,他告訴我他只需要「我日用糧」。
我常常被老張問倒,現在,我要反攻了。我問他,如果你早就知道「我日用糧」的意義,難道你會只拿微薄的薪水嗎?我知道老張一輩子薪水都極高,叫他只拿低薪,乃是不可能的事,所以故意找他的麻煩,看他如何回答。老張說薪水高,代表能力強,拿高薪,並無不對。但他認為人賺了很多錢以後,世人已經知道他很厲害,他又何必死抱著財富不放呢?他大可將他賺來的錢捐給窮人,自己只要能過溫飽的生活,就可以了。他就覺得他當年幸虧賺了好多錢,高薪多多少少滿足了他的虛榮心、事後可以使很多窮人受惠,一舉兩得也。
今天,我早上去望彌撒,當我念到「請你賞給我們日用的食糧」的時候,想起了老張。世界上,總有數以億計的基督徒每天都很熟悉「我日用糧」這個名詞,可是有誰像老張那樣地能解釋這個名詞的深沉意義呢?我敢說,我們其實早已豐衣足食了,所以我們祈求的絕對不是我們每天所需要的食糧而已,我們更懶得想有人根本沒有日用的食糧。 ---- 推這篇文章~不過猶有未盡...
世界上不是只有人啊!!
我們取足生活所需就好,這一點也沒錯,但眼光可以放遠一點:並不只是為了世界上其他可憐的人;更為了世界上其他可憐的生物、環境、生態。這樣,你可以做得更多、做得更好! 呂氏春秋有一篇以前選為高中國文「貴公」,其中一段如下:
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天下之天下也。陰陽之和,不長一類;甘露時雨,不私一物;萬民之主,不阿一人。伯禽將行,請所以治魯,周公曰:「利而勿利也。」荊人有遺弓者,而不肯索,曰:「荊人遺之,荊人得之,又何索焉﹖」孔子聞之曰:「去其『荊』而可矣!」老聃聞之曰:「去其『人』而可矣!」故老聃則至公矣!天地大矣,生而弗子,成而弗有。萬物皆被其澤、得其利,而莫知其所由始,此三皇、五帝之德也。 以前我以為我懂了,現在則以為我以前其實不懂。
我們要讓的,不只是給別人生存的空間;更重要的,是給萬物生存與進化的空間。 人類有什麼了不起的?的確了不起!因為人走在萬物的前面,率先進化出可思考的意識,能發展智慧。人的責任就是讓萬物都能順其天命,有朝一日也走到進化的前端,一起和諧促進宇宙的發展。
這就是中庸「參天地造化」的意義。 世界不是為人而被創造的;人是為世界而被創造的。
2007年10月29日 星期一
2007年10月26日 星期五
歡迎來到美食的園地-Stohrer
那天在巴黎
被人稱大惡人的少爺爺先生抓著得工作
突然想著個主意
用傳說中的甜點店來偷個閒好了
本來正在用腳踹人工作的少爺爺
聽到有甜點吃
果然答應放我半小時的假!
沒想到我居然徹底的迷路...
明明都走了八百遍了
而且根本是閉著眼睛都該回答正確的地鐵站
(最近真的常昏頭...還會在地鐵站繞了八圈走不出來...)
拜今日的高科技所賜
我拿出手機
以勝過GPS的尖端技術...
請朋友幫我找路
>.<
最後在半個鐘頭後
工作夥伴的情誼都要消失殆盡的時刻
我終於看到了轉角的Paul
拿出最大的自信說
“就在前面右轉旁邊,錯了頭給你!!“
(這個,這時候其實也不用自豪,這只證明了我是個路癡)
不過還好保住了這顆沒啥大用處的頭,不然吃東西就麻煩了!
於是我們到了“Stohrer"
這間從1730年就開門的熟食和蛋糕店
還好路易15當年決定娶波蘭老婆
也還好他老婆的爸爸有個好廚師
就這樣
Stohere在巴黎開張了~
想看故事法文又好的客官
請自己看寫的很好的告示牌
請恕我不囉唆了...
趁著少爺爺被甜點和大龍蝦迷惑的同時
我抓住機會
兩個人點了4個大蛋糕
烤布丁,草莓塔,黑森林,和opera
然後自己買了些補充熱量用的巧克力
: P
這裡面最讓我滿意的是烤布丁
雖然不是熱的
可是焦糖在舌尖上留下濃烈的香氣
布丁香滑的口感
在最後留下溫潤的蛋香
第一口感覺不是那麼特別
卻在香氣充滿口腔後
讓人一口接一口停不下來
真是好吃極了!
特別加映本店的巧克力
回到家後打開來
每一塊都讓我非常滿意
值得大力推薦
不過兩個笨蛋
居然沒有再複習告示牌上寫的大字
本店最著名的是
"babas"和“puits d'amour"
現在才後悔一直沒有吃到
真是氣人
(我真的得了癡呆症,每次看著其他的東西...就會忘了要點啥...都怪那隻大龍蝦!!)
還好黑森林的酒釀櫻桃
那迷人的香甜酒味
算是部份補足了上面兩樣招牌的遺珠之憾
有機會到巴黎
可別錯過了Stohrer
買些熟食中午去公園野餐
我想一定會是很棒的選擇!
Stohrer
51, rue Montorgueil 75002 - Paris
http://www.stohrer.fr/
2007年10月15日 星期一
那些鋼琴家所教我的一些事-培拉姆特
跟我熟知的朋友都知道某些話如果帶著自滿的表情
在我面前還是少提為妙
像是:
“阿最近真忙,雜事好多,都沒時間練琴“
“都沒時間排演,演奏會就要到了真糟!“
“還好我視譜功力還不錯,上場時再混混“
這些事情對一個認真的音樂家來說
無疑是莫大的痛苦
絕對不是自滿的工具
更不是說嘴時的裝飾品
音樂家也是一種職業
雖然在台灣一般人很愛買天才的單
而學音樂的人也很愛用這種像是天才事蹟的話語來炫耀自己的才能
但是坦白說
連敬業精神都沒有的音樂家
我都會直接回一句
“那你就直接回家吃自己好了!!“
我並不想捧老人的老年光環
這些老人們的年輕天才事蹟從來沒有少過
要提當年勇每個都不會少
但是這些老人們在背後的藝術的堅持
甚至單純的對自己職業和熱愛的尊重
無疑的是那些驕傲的年輕人該反省的事
身為拉威爾最後的學生之一
在89歲開完最後一場演奏會才退休的培拉姆特
毫無疑問的是好例子之一
80多歲高齡所錄下的加斯巴之夜
已經有一隻眼睛幾乎看不到了
在這些對鋼琴技巧極高度要求的樂曲裡
他對和聲流動精密的掌握
不斷流瀉而出的美妙樂句
還是讓人驚嘆不已
和一般人的認知不同的是
法國學派其實和其他學派相比較起來
是更為古典的
從基本指力的運用一直到踏板
這些聲音的要求其實來自於古典的美學觀
以踏板為例
對著和聲相應變化極節制的踩踏板是基本要求
以小肥貓主人為例
每次他和德國音樂家演出時
好笑的總會被要求把踏板踩多一些
“讓聲音盡量的糊一點“
反而是德國音樂家對法國音樂家的要求
而培拉姆特
在對音色延伸性和混合上
接續著拉威爾的想法
其實在踏板上有著重要的要求
稍微讓某些和聲染色
對古典的美學觀來說是種禁忌
對他來說卻是種美麗的效果
當然
對一個很古典的美學觀來說是如此
對其他人來說
培拉姆特踩的或許是少的太少了
有人說拉威爾的鋼琴作品
是莫札特的清澈加上李斯特的技巧
的確
在聽培拉姆特的演奏時
我是這麼想的
記得某次上課時彈到一半
耳邊突然傳來
“你那種踩法要是給培拉姆特聽到了一定會被敲頭!!"
的確如此
從腳上莫名其妙放掉的聲響細節
有時竟是如此的醜陋
(左手鋼琴協奏曲)
花了我生命一半的時光在聆聽培拉姆特
卻常常在爛轉錄中扼腕
而INA幫培拉姆特所留下來的甜美和熱情
對我來說真是難能可貴
雖然說他是以拉威爾的學生聞名
不過他可也是在15歲時就從佛瑞的手上用他的作品拿下首獎
偷偷從隔壁借用一下連結
幫自己今天晚上的心情寫下個小小的記錄
音樂一/音樂二
在我面前還是少提為妙
像是:
“阿最近真忙,雜事好多,都沒時間練琴“
“都沒時間排演,演奏會就要到了真糟!“
“還好我視譜功力還不錯,上場時再混混“
這些事情對一個認真的音樂家來說
無疑是莫大的痛苦
絕對不是自滿的工具
更不是說嘴時的裝飾品
音樂家也是一種職業
雖然在台灣一般人很愛買天才的單
而學音樂的人也很愛用這種像是天才事蹟的話語來炫耀自己的才能
但是坦白說
連敬業精神都沒有的音樂家
我都會直接回一句
“那你就直接回家吃自己好了!!“
我並不想捧老人的老年光環
這些老人們的年輕天才事蹟從來沒有少過
要提當年勇每個都不會少
但是這些老人們在背後的藝術的堅持
甚至單純的對自己職業和熱愛的尊重
無疑的是那些驕傲的年輕人該反省的事
身為拉威爾最後的學生之一
在89歲開完最後一場演奏會才退休的培拉姆特
毫無疑問的是好例子之一
80多歲高齡所錄下的加斯巴之夜
已經有一隻眼睛幾乎看不到了
在這些對鋼琴技巧極高度要求的樂曲裡
他對和聲流動精密的掌握
不斷流瀉而出的美妙樂句
還是讓人驚嘆不已
和一般人的認知不同的是
法國學派其實和其他學派相比較起來
是更為古典的
從基本指力的運用一直到踏板
這些聲音的要求其實來自於古典的美學觀
以踏板為例
對著和聲相應變化極節制的踩踏板是基本要求
以小肥貓主人為例
每次他和德國音樂家演出時
好笑的總會被要求把踏板踩多一些
“讓聲音盡量的糊一點“
反而是德國音樂家對法國音樂家的要求
而培拉姆特
在對音色延伸性和混合上
接續著拉威爾的想法
其實在踏板上有著重要的要求
稍微讓某些和聲染色
對古典的美學觀來說是種禁忌
對他來說卻是種美麗的效果
當然
對一個很古典的美學觀來說是如此
對其他人來說
培拉姆特踩的或許是少的太少了
有人說拉威爾的鋼琴作品
是莫札特的清澈加上李斯特的技巧
的確
在聽培拉姆特的演奏時
我是這麼想的
記得某次上課時彈到一半
耳邊突然傳來
“你那種踩法要是給培拉姆特聽到了一定會被敲頭!!"
的確如此
從腳上莫名其妙放掉的聲響細節
有時竟是如此的醜陋
(左手鋼琴協奏曲)
花了我生命一半的時光在聆聽培拉姆特
卻常常在爛轉錄中扼腕
而INA幫培拉姆特所留下來的甜美和熱情
對我來說真是難能可貴
雖然說他是以拉威爾的學生聞名
不過他可也是在15歲時就從佛瑞的手上用他的作品拿下首獎
偷偷從隔壁借用一下連結
幫自己今天晚上的心情寫下個小小的記錄
音樂一/音樂二
2007年10月10日 星期三
好康的來了
好康的來了!!
雖然對台灣的朋友們可能比較抱歉一點...
身為藝術總監的朋友
在這裡跟大家大力推薦2007-2008樂季的里昂鋼琴音樂節!
詳細的節目單
大家可以參閱音樂節的網站
法國有名的鋼琴音樂節當然很多
不過里昂鋼琴音樂節在鋼琴家的選擇上很豐富
在音樂類型上的安排上也很精彩
我自己對很多場都有興趣
唯一比較害怕的是 Jean-François Zygel的那場
他有時講得不錯,有時話多到快讓我抓狂
(所以正在考慮中... >.<)
買套票的話
跟在台灣的超天價音樂會相比
真的是太太太便宜了
(學生還有優待學生價...而開演前的折扣就不用我提了...)
場地是對小編制音樂會來說非常難得的好場地
Salle Molière
在里昂附近的朋友們
或是會到里昂附近玩的朋友們
如果對鋼琴音樂有興趣
不妨有空來聽場音樂會吧!!
2007年10月7日 星期日
冷冽月輝凝(2)
第三年了
在傍晚的秋意裡
我再次走進雅各賓中世紀的長廊
站在入口搖曳的燭光旁
我忍不住把雙臂搭在胸前
希望用象徵性的動作
把凍結在身體四周的冷空氣徹底的抖落
坐定
庭園裡透露出了點即將灑落的月光
跟身旁用大圍巾包住頭的老太太打了聲招呼
吐出了一絲飄散在空氣中的白霧
等待儀式般的掌聲
像夜裡的花苞般從四面八方綻開
82歲的老人家
突然上了台上
讓我瞄向老台口的眼神
硬是撲了個空
怕冷著了吧?
爬上爬下的也夠辛苦了...
雜亂的思緒裡
我急忙的搭上拍手致意的行列
霎時
兒時情景的樂句搶下了月色
灑落了亮麗的珠玉
他把所有快板的段落稍微調整得慢了一點點
卻讓兒時情景全部融成了一個恰好的整體
直到了詩人話語的嘆息
我才意識到了美麗的夢幻抓住了時光的雙翼
靜止在乳白色的光輝裡
不得不嘗試著在句尾慢慢的吐了口氣
深怕破壞了舒曼寫下的完美細緻
最後的消逝
的確沈入了永恆的夢境
在涼意踏不進的時間長河裡
幻想曲集op.111和接在後面的維也納狂歡節
讓速度和詩意的交互轉換
我察覺不到任何身體其他的感官知覺
只有樂句的線條帶領著我向前進
無力思考對或不對這種沒有任何意義的問題
每個音就像是夜空銀河裡該有的自然排列
用維也納狂歡節的終曲
畫出了最燦爛的結束
老人家臉不紅氣不喘的走下台
中場的冷空氣卻漫天襲地而來
手上緊抓住了香檳杯
像泡泡般咕嚕咕嚕不停往腦袋瓜裡冒的酒精
卻依舊趕不走被人丟入冰庫裡的錯覺
月色在樹梢漂移
然而腦海中的思緒依舊靜止
等待著銜接下半夜的樂音
fa小調第三號鋼琴奏鳴曲
奇異的讓人在夢境和真實之間創造出了
屬於夢幻的實體感
彷彿只有美麗的聲音
才是真正的存在
在大家都注目的沒有管弦樂協奏曲中
他借了技巧上的豐腴華麗感
表達出最濃烈炙熱的感情
不是夢中的柔輝
而是奪目的絢麗光芒
生命的熱情
狂野與夢幻的織體
圓月皎潔 凝結的時間在寒意中滑落...
從舒曼的第一個樂音 到最後一個樂音
安可的老人
換上嘉年華的青春膧體
從德布西,蕭邦,到法雅......
這一夜 正要開始
他如是說
迴響在這個美學思想長眠的雅各賓長廊
“我再也無法書寫……與我所見所受的啟示相比,我過去所寫的一切猶如草芥“
看著這句話,我心裡不禁想著
生命裡的美好,未嘗不是種奇蹟?
在傍晚的秋意裡
我再次走進雅各賓中世紀的長廊
站在入口搖曳的燭光旁
我忍不住把雙臂搭在胸前
希望用象徵性的動作
把凍結在身體四周的冷空氣徹底的抖落
坐定
庭園裡透露出了點即將灑落的月光
跟身旁用大圍巾包住頭的老太太打了聲招呼
吐出了一絲飄散在空氣中的白霧
等待儀式般的掌聲
像夜裡的花苞般從四面八方綻開
82歲的老人家
突然上了台上
讓我瞄向老台口的眼神
硬是撲了個空
怕冷著了吧?
爬上爬下的也夠辛苦了...
雜亂的思緒裡
我急忙的搭上拍手致意的行列
霎時
兒時情景的樂句搶下了月色
灑落了亮麗的珠玉
他把所有快板的段落稍微調整得慢了一點點
卻讓兒時情景全部融成了一個恰好的整體
直到了詩人話語的嘆息
我才意識到了美麗的夢幻抓住了時光的雙翼
靜止在乳白色的光輝裡
不得不嘗試著在句尾慢慢的吐了口氣
深怕破壞了舒曼寫下的完美細緻
最後的消逝
的確沈入了永恆的夢境
在涼意踏不進的時間長河裡
幻想曲集op.111和接在後面的維也納狂歡節
讓速度和詩意的交互轉換
我察覺不到任何身體其他的感官知覺
只有樂句的線條帶領著我向前進
無力思考對或不對這種沒有任何意義的問題
每個音就像是夜空銀河裡該有的自然排列
用維也納狂歡節的終曲
畫出了最燦爛的結束
老人家臉不紅氣不喘的走下台
中場的冷空氣卻漫天襲地而來
手上緊抓住了香檳杯
像泡泡般咕嚕咕嚕不停往腦袋瓜裡冒的酒精
卻依舊趕不走被人丟入冰庫裡的錯覺
月色在樹梢漂移
然而腦海中的思緒依舊靜止
等待著銜接下半夜的樂音
fa小調第三號鋼琴奏鳴曲
奇異的讓人在夢境和真實之間創造出了
屬於夢幻的實體感
彷彿只有美麗的聲音
才是真正的存在
在大家都注目的沒有管弦樂協奏曲中
他借了技巧上的豐腴華麗感
表達出最濃烈炙熱的感情
不是夢中的柔輝
而是奪目的絢麗光芒
生命的熱情
狂野與夢幻的織體
圓月皎潔 凝結的時間在寒意中滑落...
從舒曼的第一個樂音 到最後一個樂音
安可的老人
換上嘉年華的青春膧體
從德布西,蕭邦,到法雅......
這一夜 正要開始
他如是說
迴響在這個美學思想長眠的雅各賓長廊
“我再也無法書寫……與我所見所受的啟示相比,我過去所寫的一切猶如草芥“
看著這句話,我心裡不禁想著
生命裡的美好,未嘗不是種奇蹟?
2007年10月4日 星期四
冷冽月輝凝(1)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