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7月23日 星期一

大爆走的前言

剛剛看了幾篇名師寫下的中文音樂學術論文
讓本來正要把話題拉回佛瑞好好回答poki的我
忍不住又大爆走

幾篇文章從一開頭就可以立刻知道是東抄抄西抄抄的
沒有完整的結構
沒有完整的思考
個人的見解就是些莫名其妙的東西
在抄下來的文字中
隨便加幾行“筆者認為這真是首好曲子“
或是加上些鼓勵學生的信心喊話
甚至斷章取義的在原文上多加些不知道從哪裡飛來的看法
(真的太扯了!!)

這就成了好幾篇洋洋灑灑的音樂學術論文

上次我還看到篇全文一字不漏的全用別人的文字
唯一省略的是原作者的姓名!!!

真是夠了!!

流行的音樂學書籍就是那些
剪剪貼貼抄抄寫寫
大家一眼都心知肚明不是自己寫的

只是問個問題難道有那麼難?

從頭到尾根本沒人知道作者想問什麼
想回答什麼
就只是文字的剪貼工作

這就叫音樂學術的話

真是夠了!!

2007年7月21日 星期六

碎碎念的自問自答

看了Carol的文章
在他家碎碎念的自問自答...
把他貼上來

----------碎碎念的分隔線---------------

為什麼帶假髮
其實是個有趣的問題喔~

小小的假髮告訴了我們一些有趣的事

巴哈也是帶假髮的
為什麼呢??


我碎碎念的回應:

Marguerite查到的wiki連結就有一部份的訊息
(果然這年頭,wiki還蠻好用的)
一開始帶假髮的是法王路易13
(傳聞他是個禿頭)
不過是到了路易14之後(太陽王)
假髮和路易14的裝扮開始形成了大流行
成為貴族身分地位的象徵
最後假髮的裝扮在歐洲大陸
是因為法國大革命的關係而消失
也因此貝多芬是活在假髮流行消失後的年代

從一點一點的小跡象
像拼圖一樣慢慢的拼起來
(很像偵探小說吧~)
我們慢慢的能發現當時美學觀點彼此間的連結
這是條文化的長河

回到音樂上
我們老是把巴哈是音樂之父掛在嘴上
的確巴哈有非常多屬於他本身的創新和偉大成就
但是他其實受了當時相當完整的音樂教育
有著那個時代流傳著的音樂美學影響
也抄抄寫寫模仿了很多人的作品

那麼巴哈接受的音樂教育是怎樣的呢?

這個問題我不想急著回答提出我的想法
我覺得慢慢的在大家對音樂的好奇心上
會找到許多有趣的答案

拐個彎
對喜愛著巴哈的人
我想推薦大家多聽聽巴洛克時期的許多音樂
盧利,庫普蘭,威瓦第,拉摩,史卡拉地...以及許多許多

如果沒了庫普蘭,巴哈就不是今天的巴哈
如果沒了威瓦第,巴哈也不是今天的巴哈
這些名字我們不只可以跟他之前的作曲家或是同時的作曲家做代換
甚至可以跟之後的作曲家做代換

在我們聽到巴哈音樂感動的同時
我們是不是也能試著想像當時
他第一次看到庫普蘭寫的大鍵琴美妙指法和裝飾奏
或是他看到了威瓦第的作品急著想要模仿
那種為了美妙音樂而感動的心情?

小偵探的遊戲
我們當然可以對各個不同的作曲家玩
從歷史的角度玩起
從音樂分析的角度玩起
從所有讓人覺得好奇的東西玩起

對我不小心離題太遠
而原來主題提到的莫札特當然也是

推的更遠更遠
我可以丟個有趣的問題
讓大家玩大串連的動動腦

說到印象派,大家一開始想到的絕對是拉威爾和德布西
模糊的聲響,光影的變化
可是為什麼
德布西說他討厭印象派這個詞?
大家形容拉威爾時總是說他是個精確的瑞士鐘錶匠?

那麼印象派到底是什麼?

回答這個問題的同時
我們能串起多少個之前提到作曲家的音樂??
(其實我耍詐的一個都沒漏...而且其實還有更多更多...)

請容我用一句老話
奸詐的對個大問題丟個天馬行空的答案:

音樂,是由聆聽開始喔~

2007年7月20日 星期五

少毛又如何?(我是惡搞文)

稍微有點空檔
好像該來聊聊“毛“這回事

學琴的人
總是很在乎自己的毛
我們常常看到有人在擔心自己的毛太少
深怕有許多曲子彈不出來
有很多音可能會彈不到

我卻常常為著許多少毛的鋼琴家們大吃一驚

“你知道我的毛少,那種怪規格的琴我彈不來!“
這是我第一次聽到那位大師說他毛少
在這之前
我沒細看也沒多留意
聽到了這句話
我也只當他在謙虛
心裡想著“你這樣都毛少,那我不去撞牆!“

音樂不是只按到音
一定要記得仔細的聽
看我的毛那麼少
這時後還稍微佔了點便宜>

我看著張在眼前的那叢毛
下巴差點沒掉下來
雖然我自己的毛不大不少
了不起撈個9度不會佔太多便宜

眼前的那叢彈出無數美妙音樂的毛
跟我的毛比起來卻真的是叢少毛!!

在這個安靜的夜裡
我還真的蠻想在街上大叫
“毛少又怎樣?!!“


------------少毛分隔線--------------


如果一叢毛又有彈性又均勻,顏色又漂亮......
我實在也沒啥好嫌人家少......

2007年7月16日 星期一

被遺忘的琴韻- MONIQUE HAAS



夏天一到,歐洲的旅遊旺季正式開跑。
我呢?苦命的卻搭上了另一個旺季~考試旺季
沒錯! 義大利的七月就是考試月!
教授把學生折騰虐待完後,心滿意足地去渡八月的長假
(真是變態兼沒有人性的安排)
嗚嗚… 我也要放假啦!
看著每天在這出沒的觀光客,是人都不會想考試才對!
連想寫的文章也不得以一拖再拖
先跟久等的petit說聲抱歉啦
一到考試整個人就壓力大….

……………久別復出…………………………………..

和很多消費者一樣, 買CD我注重的就是價錢和整體呈現。

一開始,當然是糊裡糊塗的跟著群眾口碑起舞,所謂的狂搜名盤就是我剛聽音樂時最好的寫照。不過想來”人云亦云”這個評價,似乎和缺乏自我想法是兩回事。至少我覺得,在初入門階段,除了考慮價錢外,雜誌媒體所創造出來的某某必買盤;那些千篇一律,舉一就能反三的大師名單無非是多數入門菜鳥,自我侷限,也從此以劃地自限為常的開始。(畢竟那是少數的資訊來源)

我想不少人其實不喜歡,或者沒有他們想像中的喜歡,某些所謂鋼琴巨匠的演奏。
不過因為沒有機會接觸更多的資訊來源,儘管心中直嘀咕 “這真的就是大師的境界?”
假以時日,這等半強迫的喜歡似乎也就這麼理所當然了起來。

好壞是比較出來的。 沒得比、不去比,荒唐的雜耍也可登堂入室。更何況,現在大廠對包裝行銷如此盡心盡力下多少三腳貓就這麼成了萬人迷。唉… 倘若真正的巨星依舊星光熠熠也就罷了。問題就是,真正有實力的人淪為二流配角。期限呢?! 嘿嘿….
無限期冷凍冰存!!

人紅當然還是有原因的:根據我多年欣賞音樂的經驗,不外乎以下幾點:
1. 舞台魅力: 簡而言之,若非帥哥美女必也術士之流。或以貌迷人,或以誇張、攝人心魄的現場演出成就一流之名。
2. 技藝超群: 技巧好的定義不一而足,但能以此笑傲樂壇的,某種角度上當稱名符其實之輩。
3. 年逾古稀: 敬老尊賢的美德往往讓很多年輕時乏人問津者安享榮耀的晚年。
4. 裙帶關係: 嫁了個名製作人老公,不紅也難!
5. 國族迷思: 從俄羅斯出生或訓練出來的若不是技驚四座至少也是一流水準。

以現在的情況來說,以第一種條件紅透半邊天的佔據了現今古典音樂界的大多數。藝人而非專職古典音樂演奏家的迷惑,確有逐漸升高的趨勢。

當然,排除掉那些我一聽就想抬出狗頭閘伺候的。很多入門期被我敬若天人,後來因招搖撞騙、譁眾取寵、不務正業等罪名;遭我狠心拋棄的”大師”數名,近來的前景似有些許曙光(也就些許罷了 不可能多了)。 我逐漸對這些被打入宗人府的皇親國戚,昇起了丁點的疼惜。那些絲絲的憐憫,實在是因為我開始了解,彈鋼琴是件多麼不容易的事,更何況彈的一手好琴。

真的不容易 不僅考驗彈奏的人,欣賞者的品味又何嘗不是呢?
很多理應大紅大紫的人就這麼匪夷所思地被遺忘了。

不討喜的原因,我不是很清楚,應該說就算很清楚我也懶得去追究。反正媒體炒作和老王賣瓜自賣自誇的手法,在古典音樂界也奉行不誤行之有年。

Monique Haas對我來說就是被遺忘的人之一


1909年生,師事Lazar Levy(哈斯基兒和所羅門的老師),生涯在錄音室錄下至少等同14張CD的音樂。 以上三件事實,讓我們能充分而客觀的體會這位女鋼琴家在當時的重要性。
這位嬌小、氣質高雅,有著甜美笑容的女鋼琴家搭上了法國二十世紀初期的傑出女鋼琴家熱潮,繼Marcelle Meyer、Yvonne Lefebure、Jeanne-Marie Darrè等人之後在歐陸舞台上揚名。
就算僅以她在1968~72年間為Erato錄下的德布西和拉威爾鋼琴獨奏作品全集作為標準,一個愛樂者也多少能體會這位鋼琴家的實力確實不容小覷。

DG在2006年推出的這一套8張Haas在DG的錄音大全集,無疑和以往這位鋼琴家被眾人忽略的態度提供了鮮明對比。對我來說,若硬要找出一個導致她不紅的原因,最終似乎也僅能以不善製造”戲劇效果”這等牽強的理由隨意搪塞。比起某人隨曲哼唱還自動起乩所錄下的巴哈鍵盤音樂,Haas典雅的演技的確顯得缺乏觀賞價值;和那些俄羅斯同儕每每樂此不疲把鋼琴當作機關槍、重武器操演,場場下來硝煙瀰漫的驚悚震撼相比,Haas的流暢溫婉又被視為過度保守的演出。正因為完美且堅持地固守她的老師Levy:”必須自然而完整的呈現旋律的音樂性。”這條乍似簡單卻艱難萬分的鐵律,一位擁有建構交響曲般音色百科的女性,選擇了另一條很不一樣的路。

選曲揭露了一位鋼琴家的喜好。在DG為我們提供的這套大全集中,讓我訝異的是Haas除了令她當時揚名歐陸的Ravel和Debussy外,舉凡莫札特、海頓、舒曼、史特拉汶斯基、巴爾托克、辛德密特等人的作品亦收入其中,光就曲目和錄音的年代已經無言地為她在這個樂器的詮釋能力上作了背書。

第一張CD的莫札特雙鋼琴奏鳴曲K.448已經因為是Nodame裡的曲子而叫我驚喜,演出的水準當然不在話下,曾經被野田妹逗笑的人,聽了之後一定會有不一樣的感動。Haas在莫札特和海頓的詮釋上既保持了應有的高雅也沒有忽略輕靈愉悅的表情,第一次聽也許會覺得有些過於工整,但再三品味後卻有餘韻悠長、恰如其分的感受,稱得上是非常耐聽的錄音。

Haas最出名,也是她本人著墨最多的德布西和拉威爾反倒沒有那麼吸引我。不過,這完全和她彈不好是兩碼子事,事實上,Haas的詮釋因為音色上的優勢具有很古典的質感,細膩的觸鍵下隱含著些許的矜持;不是那種以營造的氛圍吸引人的詮釋,但確實是讓人在娟麗的音色盛宴前細細品嘗的難得機會。對於優雅和格調的堅持,也許就是Haas之所以與眾不同的原因吧!

這種有些過於注重音色和旋律間的均衡卻欠缺熱情的遺憾,在剩下幾張協奏曲的錄音中可以得到完美的彌補。對我個人而言,這套CD裡我最喜愛的也就是這些協奏曲的錄音。拉威爾的鋼琴協奏曲和左手鋼琴協奏曲(鋼琴協奏曲還大方的送上兩個版本,較早的版和Hans Schimidt-Isserstedt錄於1948年;第二個和Paray錄於1965年)不僅是我的大愛曲,也算是Haas的招牌曲目之一。在馬格麗特·隆傳奇性的20年代末期錄音後,Haas稱得上第一個在這首曲子上留下一家之言的重要人物。有了管絃樂團的輔助,Haas所崇尚自然和高貴的質感,得到了管絃樂熱情而有利的烘托,相對於拉威爾鋼琴獨奏曲中需要傾注的情感,協奏曲的詮釋若聚焦在充滿古典主義色彩的結構上,妥善發揮音色和旋律線的流暢度和層次感就可以成就令人印象深刻的演出。所以情感傳遞上較為單一的Haas在兩首協奏曲中反而出乎意料地怡然自得,尤其較晚年和Paray的演出,因為閱歷的積累,在鋼琴協奏曲第二樂章裡能有更深刻催淚的表現,真的是很棒的演奏!

更叫我激賞的是她在Stravinsky的為鋼琴和管絃樂團的Capriccio中的表現。史氏那種滿佈內在衝突和矛盾卻非常直觀的手法似乎和Haas的特質非常契合,因為音樂情緒的轉折上並無Debussy或Ravel的曖昧和隱喻,對於真純如Haas者的確省下了很多表達上的疑慮。Bartok的鋼琴協奏曲也是Haas的另一個得意曲目,在Tahra出的鋼琴家系列錄音中收錄的其中一曲正是Bartok的鋼琴協奏曲現場演奏版。碰到把鋼琴協奏曲當作敲擊樂器處理的Bartok,Haas直抒胸臆的手法也能輕鬆寫意地讓她搖身一變成為超技的執持者,似乎強烈的情感對比和多樣化又講究虛實掩映的法國音樂對Haas來說,後者的難度是遠遠高於前者的,當然,技巧和音色都絕不可能是她的障礙,性情和個人特質才是最主要的原因吧!

其他還有諸如Haas的先生Marcel Mihalovici(1898-1985)的鋼琴變奏曲和小提琴奏鳴曲以及舒曼的鋼琴協奏曲等也都一一收入這套DG大全集(她的舒曼鋼琴協奏曲也很讚喔)。整體而言,論演奏質量和曲目都是值得好好收藏的一套錄音。

在聽了越來越多不知所云,但媒體卻佳評如潮的所謂”明日之星”的演出後,把時光拉回從前,重新、仔細地品味上個世紀中的佳釀美饌似乎已然成為我不可或缺的心靈滋養。就算不想承認,過去的人比較厲害(應該是厲害很多)這個想法應該不是我才有的感覺,重新感受以前的人所達到的境界,仰之彌高之餘,應該能讓我們更有能力去發覺和貼近現存卻即將逝去的一些偉大人物,也許也像Haas一般被多數人遺忘。

讓我們一起發掘被遺忘的琴韻;過去、現在、未來…

2007年7月14日 星期六

不存在的法派

身為一個知識份子或是藝術家
無可避免的面對著前人巨大陰影
承受著必須創新的苦刑

華格納與理查史特勞斯以降
浪漫...似乎走到了盡頭...
在咒罵前輩音樂家的同時
總要想些新把戲吧 !
無調性音樂與12音列也於焉誕生
似乎也昭告天下....新世代的音樂
就是要你猜不透啊 !

佛瑞以降的法派音樂家們
選擇用另一個更直接方式來面對這個磨難
在傳統的作曲技巧之外
用他們天賦的旋律與音樂性
各自包上或詩意或造型美甚至抽象的外衣
這次不是要你猜不透
要你似懂非懂的捶胸頓足
明知道美又不知道美在哪裡
這該死的不存在的法派.....

2007年7月13日 星期五

大哉問

poki很認真的問了我這個問題
“在你心中,佛瑞的曲子到底給你什麼樣的畫面,或是什麼樣的感覺呢?“

果然是大哉問
我看著問題好久
只覺得好難答

試著先寫寫,搞不好想到再塗塗改改
大家也來夏天動動腦吧!

很不負責任的說法是
真的是看曲子耶,不同的曲子我會有不同的想法

很大概的從聆聽音樂的角度來說
我喜愛的是他特別的氣質

可是這有點大概的太過粗略了
不是啥好形容
套用到所有的作曲家也行得通...@@

基本上他也是有著各式各樣作品的作曲家
有許多很有活力的作品
很容易聽到的像是桃麗裡的西班牙步
面具和貝加馬斯克的序曲
有許多作品有著動人的溫暖和純淨感
像是置身天堂的安魂曲
也有像拜魯特回憶的可愛作品

從作曲的角度來說
我不得不佩服他對聲音的掌握
許多看起來簡簡單單的素材
卻充滿了他獨特的巧思
(對練習他的曲子的人來說,當然有可能是種折磨...>_<)

轉個大彎從文化的觀點來看
他和魏倫詩的結合
甚而推到華鐸的畫作
對我來說無疑的都是珍貴的結晶

就像繪畫上印象派不是憑空掉下來的一樣
音樂史上佛瑞不是石頭裡會蹦出來的
而文化史上的佛瑞更不是轉個彎在街角就會撞上

對我來說最深刻的感受是
老妖婆曾經跟香檳爺爺說:
你適合彈佛瑞,這很難得!

無疑的對我來說這是句珍貴的稱讚
“這很難得“四個字
也大致表達了我聽佛瑞的心情

明知自己說不清楚,卻也難以言喻......

2007年7月10日 星期二

小鼴鼠的毛(2)



前菜我們點了鵝肝醬和蝸牛派

之前才有朋友跟我說他家院子裡的蝸牛因為味道鮮美全被吃光光 >.<
沒想到今天終於能嚐嚐傳說中鮮美的味道

蝸牛派派皮香酥
整個配上番茄口味的醬汁真是棒極了
但是真的被嚇到的卻是今晚的鵝肝醬
小黑才說他不喜歡鵝肝的腥味
但是邊說邊把鵝肝醬配上酥脆的烤土司放入口中時
鵝肝醬就融化在嘴裡
濃厚的香味瀰漫開來
呼!真是太幸福
好吃極了
換搭上葡萄和手工麵包
鵝肝都以各種不同的完美風味呈現出他的動人滋味
雖然是名菜
但是要找到有絲質般口感的鵝肝醬真的不容易

吃到這裡其實我們兩個都快不行了
一方面感到很滿足
一方面卻又捨不得停下手
等到主菜的魔鬼醬汁春雞和焗烤鱈魚上桌
哇!!
我們兩個的戰鬥力再度發揮到最高

春雞是塗上傳統手製黃芥末後再去烤
配上帶點苦味的醬汁
有著成熟的味道
搭著釀烤番茄的酸甜風味
產生了混合著多重層次的味覺饗宴

我之前只吃過作成魚泥的鱈魚
沒想到焗烤後魚肉有著極佳的彈性
和鬆軟的馬鈴薯成了有趣的對比
醬汁沾著手工麵包非常的順口
和著白酒讓人完全沈醉在難以言喻的喜悅中

聽到了隔壁桌吃蛋糕時的驚呼聲
我立刻點了巧克力蛋糕
小黑則叫了手工的香草和巧克力冰淇淋
真是讓人滿意

我想唯一的小缺陷是茶包的馬鞭草茶
本以為會是看到茶葉漂浮在其中的好喝花茶
看到茶包時還真有點傻眼

不過親切的服務生居然在之後送我們一人一杯櫻桃甜酒
紅色透明的甜酒喝起來香甜
再加上泡在酒裡充滿香氣的櫻桃

套句小黑的經典名言:
這次來找你光靠這餐就夠了

呵呵
我們兩個人又陷入無止境的傻笑中


我很喜歡這一餐
吃完後整個人都在輕鬆的舒服狀態
就像是和這家餐廳談了場甜美的戀愛!

2007年7月8日 星期日

小鼴鼠的毛(1)

夏天到了
人也懶洋洋的
把好久前寫的文章貼一貼過來
換換心情吧~

-----------2005 4月10日我還年輕分隔線--------------


好友小黑來玩
我想了好幾間想去的餐廳
正在猶豫該去吃西班牙菜還是吃燒烤
西班牙菜適合大家熱鬧
我們只有兩個人有點冷清
燒烤則是去了好幾次
菜很大卻沒讓人很驚艷
在街上走了一陣子
突然經過了“小鼴鼠的毛“
門口有著個大大的太陽鏡子
藏在地窖裡的小餐廳
老是經過卻一直沒停下來端詳的店


去看看菜單吧!我說

沒想到滿滿都是我很想試試的菜
呼呼∼∼
兩個人就鼓起勇氣進了地窖

餐廳裡面滿溢著暖暖的氣氛
讓人很舒服
雖然這天只有三桌客人
(哈,我都帶著朋友把禮拜二當禮拜五用,誰叫他只有幾天假來玩)
不過讓人很自在
服務生就那麼一位
和藹可親
話不多不過人很好

因為小黑也是個愛實驗的小“白“鼠
於是餐前我們就叫了一人一杯muscade白酒
哇!
葡萄的果香和清新的香氣立刻在嘴裡散開來
整個人像是整個掉進了軟軟墊
我們兩個像是挖到寶的傻笑
當下決定好好點點菜 呵呵

因為點了餐前
本來不太想喝太多
所以依著餐前酒的味道開始點菜
想說一人再加點一杯白酒應該就好
沒想到 白酒的柔順 迷上了雙唇
雖然是還蠻新的酒
但是有著特別的個性
讓輕爽的感覺從之前的果香中透出來
卻又有著溫和的餘香
兩個人菜都還沒上就只剩半杯
只好硬著頭皮跟好心服務生說:
我們想換整瓶
能不能把剛那瓶給我們 >.<

哈 丟臉實務又開啟了嶄新的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