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4月17日 星期一

也來談談我學琴的過程

(法國馬你練過敘事曲啊,佩服佩服)

呼,我真的很懶,每次都是法國馬開了頭我才想到可以寫些什麼。

我的鋼琴老師就是法國馬第二位老師,比較不一樣的是,我是從小跟這位老師學。我自己是沒有印象,但是聽我媽媽說,小學一年級的時候她問我要不要學鋼琴(那時候我哥哥、姊姊都開始學了),我跟我媽媽說等一年以後。然後到了一年級暑假的某一天,我突然跟我媽媽說:「請妳跟老師說,我下個星期開始學琴」。

所以我是從(讓我算一下)1984年開始學琴,到現在快要22年,不過混的時間比認真的時間多,但是也不曉得為什麼,雖然前面很多時間在混,卻沒有中斷,我哥哥和我姊姊高三之後就沒有再學,我卻只有大學聯考前停了一個月。

在前面的十年,我也是渾渾噩噩的練下來,老師說什麼我就七折八扣的練什麼-沒有什麼思考也不曉得自己在幹嘛-直到高三,雖然我是個很混的學生,依然想說【裝樣子】是很重要的,於是高三都什麼沒有出去玩,唯一的娛樂就是在家練琴,我還記得那時候家裡不大(三十出頭坪),擠了六個人,然後擺了一台Yamaha最小的平台,於是大家都被我弄得苦不堪言,可是呢,聯考的人最大(笑)。第一首練出興趣的曲子是蕭邦第九首華爾滋,也是第一首蕭邦,這可能也是我一直鍾情於蕭邦的原因之一(笑)。

講真的,我那時候其實對於我老師教的東西也沒有什麼概念,那時候的聽力也還很遜,所以只是聽這樣那樣說就這樣那樣彈。有趣的是,隨著時間和練習的增加,我越練越覺得我跟老師的距離越遠,基礎和技巧上的差異明顯的程度似乎是跟著自己的聽力在成長,這讓我不禁想到,老師真是有包容力,以前我們那樣彈她都還受得了,連我自己都不敢回想那段時間彈出來的東西了。

至於整個學習的過程到底是怎麼樣呢?說實在具體來說我也說不上來,連我老師都告訴我,要想具體而清楚回想自己到底怎樣學到現在的這些技巧和觀念,其實是不大可能的,就如同我們很難回想不會英文或不會認字的時候的狀況,是一模一樣的。

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我老師的教法是有一個固定系統的。這個固定系統的出發點不會變,但是施行的方式永遠因人而異,這也是老師難當的地方。我印象中,前面兩年的時間每天用手指在背五線譜,然後每次上課老師都寫譜讓我們練習,然後一開始的時候老師也很清楚的告訴我們指法不等於強弱,大拇指不見得是強音,小指不見得是弱音。

同樣的觀念我老師可以不厭其煩的花上很多年一再重述,一直到有天我們真的發現自己的毛病,或著真正改正自己的缺點為止,這也是當老師真的很辛苦的地方。

在練習的過程上,我記得最開始大家其實差不太多,每天練指法(Do-Re-Mi-Fa-Sol五個音)三十次,左右手分開練,然後合手練若干次。除此之外還有拜爾和其他一些可愛的小東西。拜爾之後就是約翰湯普遜和梅桃德露斯這兩本,以及Children Pieces等東西。接下來我有印象的就是初階的徹爾尼(Op. 599)、音階(從兩個八度開始)、以及小奏鳴曲。經過一陣子之後逐步加入更多的練習曲(Czerny Op. 636 / Op. 299 / Op. 718)、哈農以及世界鋼琴名選曲集。

而學習的內容也是與時俱進,最開始的練習是簡單(但是非常重要的)指力、坐姿以及音高(也就是彈對音),然後是音的長度(也就是打對節拍),接下來是基本的強弱音,這三者初具規模之後(這也花了好多年),才開始進入對於曲子的認識,包括節奏感、表情符號、不同的時代的觀念。而當這幾者都有初步的規模時,開始加入的是對曲子的理解,包括句法的表現(從基本的圓滑線到音色的構成),這時候的練習方式就常常因人而異,老師也得要看每個人的狀況去補強不同的東西。

技巧上的練習當然是從來不會中斷,從最開始的徹爾尼練習基礎的平衡開始,接下來是力度、速度、左手、均衡、耐力,哈農則是培養基本的肌肉強度,音階(15個大調15個小調,各有八度、相反、三度、六度、十度、屬七和絃等變形,加上終止式和絃)則是強弱對比、聲音密集度的好練習,同時對於聽音有莫大的幫助。指力的訓練則是從最開始的手指,經過大約十五年的練習,才開始慢慢進入手掌的力度控制,然後是手腕、手臂、肩膀以及腰力。踏板也是一個很難以琢磨的東西,我的老師對於踏板的要求是五個層次,但是我們實際只能做到兩到三個,而練習的方式除了在曲子中學習之外,她的要求是練習任何曲子都要打節拍-右腳酸了就換左腳-一方面穩定節奏,一方面增加腳的靈活度。

除了這些東西,老師額外會給我們關於聽力以及理解、分析曲子的練習。這些東西就是在練真正的曲目時得到的。從一開始對於曲目標題以及不同節奏的基礎概念,到樂句的分段和重新組合,然後關於段落的詮釋方式以及理解方式,諸如此類,這個過程就很繁複,也是我覺得教學和學習上最困難的東西。

總之,回首這二十二年,最恨的事情就是小時候太混,所以現在技巧還是很遜(苦笑),不過最慶幸的事情莫過於沒有中斷,所以現在還有點點樣子。

對了,法國馬,我要去美國兩個月,老師要我挑一首八頁左右的曲子自己練,有沒有好建議?我不想挑很熟的曲目,所以蕭邦這種不要。不過也不要給我舒曼,太難吞了(偷懶中)

18 則留言:

petitmm 提到...

別在說了

那種可怕的小朋友歲月
還有一堆東東哩
敘事曲......
現在光第一句應該就死翹翹
不會平的東西是永遠都不會平的拉~
還要平又要亮哩!@@
哈哈哈哈

名言不就是:
啥都可以彈,只是好不好聽而已?

你真是隻謙虛的熊 : P
這是好美德吧!!

能良好精準的控制手背力
都已經能彈出可怕的音色了說

你想要挑不常聽的曲子喔?
要練操到死的嗎?

你上次說想練 Fantaisie chromatique
那要不要彈義大利協奏曲第三樂章
7面.....比你的要求少一面喔
不過是presto......
某老師Q當然是彈得很好
要試試嗎?

JackC 提到...

Fantasie Chromatique正在練(吞音中,目前吞到6/8),所以不要再來首巴哈吧 @@ (兩首巴哈會很想打人)

而且某老師Q的名曲我都不大敢碰,例如

蕭邦夜曲 No. 13, No. 14
軍隊波蘭舞曲
敘事曲
華勒斯坦奏鳴曲
熱情奏鳴曲
蕭邦幻想曲

都是想到就發抖的曲子。

不常聽到的曲子比較有趣吧,也才算是考驗自己練習和分析的能力呀。

JackC 提到...

還有~七面可不見得簡單啊,十面的孟德爾頌和五面的蕭邦搖籃曲,我覺得孟德爾頌會簡單【很多】。

至於謙虛嘛~嘿~謙虛點好~這樣就沒有人有藉口找我點歌 :p

不是啦,其實我是真的越練越覺得自己遜~呼

petitmm 提到...

呵呵

我不知道你開始吞Fantaisie chromatique了

這個串子不是點歌單嗎?
來人阿
點歌機給我搬上來!!
哈哈哈哈

我一直還蠻想聽Saint-Saens的Allegro Appassionato
13面但是技巧難度不高
前幾年好像突然變成台灣小朋友考國中的熱門曲目
你應該一下就可以彈完了

當然拉
我也超想聽第5號協奏曲的toccata
但是絕對是操到死操到翻操到爛的那種
先跟你下訂單拉 @@

我覺得Ravel的Sonatine其實很不錯
可是手上沒譜
我不記得長度了
第一樂章是一定還好
當初比賽時是有規定不能超過75小節
結果Ravel還寫超過了
可以試試

wayfarer(遠道者) 提到...

杜卡,拉摩主題與變奏

petitmm 提到...



wayfarer

杜卡怎麼算都一定超過8面好嗎!!
那也可以推薦李斯特的奏鳴曲了

你會被熊掌k喔!!
很痛
我從以前就被k到大!! @@

JackC 提到...

......第一次挑戰完全自己練習,也不要那麼誇張找那麼難的曲目吧 T_T 我連德布西一首都還沒談過,要我彈拉威爾會不會太誇張了哩~~~~ QQ

要不是不想挑熟悉的曲子,我其實有點想挑夜曲,世界鋼琴名選曲集第七本那首(好像是第五吧)

不過,夜曲其實很難彈吧,呵

petitmm 提到...

那不彈德布西?

為啥我記得的名曲目是另外一組:

德布西的雨中庭園
李斯特的匈牙利狂想曲2號
孟德爾頌的莊嚴變奏曲
莫索斯基的展覽會之畫

是個人偏好造成記憶的不同嗎?
呵呵

我其實也很想聽孟德爾頌的Presto de la fantaisie Op28
可是全部自己練應該有點累
考慮看看嗎?

petitmm 提到...

嘖嘖嘖嘖

你搖籃曲彈得很好聽阿

下次還要再彈給我聽喔!!
不過夜曲是真的不好彈 >.<

wayfarer(遠道者) 提到...

(正經篇)
那佛瑞的夜曲如何,跟蕭邦同質的氣息
又剛好可以試試不同不熟悉(?) 的曲目

petitmm 提到...

果然正經的wayfarer是非常可怕的

專挑好聽又會練死人的東西下手

JackC 提到...

決定了,拼一首蕭邦練習曲吧,五面【而已】(笑)

不過我有預感會彈得很爛 XD

petitmm 提到...

加油加油

絕對是好的投資

下次聼囉!!

JackC 提到...

既然之前閒扯到鋼琴的練習,我想趁有時間的時候多胡扯一下。這些東西大部分都是我自己的經驗以及我所屬的流派的看法,當然也限定在目前我能理解的範圍,算是拋個磚頭出去吧(笑)也順便記錄一下自己的歷程和心得(法國馬你要不要補充?)

前面法國馬說得很正確,鋼琴也是一種運動,至少在技法練習上是如此。我自己把練琴分成三個層次-技巧、理解、表達。技巧純粹在於將音符按照其應有的方式彈奏出來,這個【應有】包括譜上的東西(高低、強弱、速度、時間、節拍、節奏感、句法),以及彈奏者自己的心思(想要音色密集一點、溫厚一點、或是怎樣)。理解就牽涉到樂理的層次,包括曲子的類型(奏鳴曲?舞曲?詼諧曲?奇想曲?隨想曲?即興曲?敘事曲?小敘事曲?)、曲式(輪旋曲?變奏曲?卡農?賦格)、結構(主題?再現?呈示)、段落、時代、表情記號、對位等等,這方面我並不擅長,至少在專有名詞上我很匱乏。而表達則是透過前兩者,加之彈奏者自己的涵養以及人事時地物所展現出來的東西。只有技巧彈不出好東西,可是沒有技巧自己的表達能力也會受限,怎麼去鍛鍊自己的技巧對練琴的人來說是最基礎的功課之一,卻也是最容易做到的。容易不代表快速,只是通常這是一個比較明白的過程,練習的方式也挺明確。

鋼琴技法可以分成很多很多部份來講述,例如單純的運力方式、將技法分門別類(裝飾音、琶音、顫音、八度音、和絃、分部、音群等)、以觀念來分組(平穩的十六分音符、跳動而緊密的和絃、明亮而燦爛的分解和絃等)、以技巧的層級來分類(強度、速度、音色、線條、節奏感),我沒有那個能力去將這些教學系統整個整理出來(要這麼做,等於是要把我老師的畢生經驗形諸文字),只能淺近的談談最基本的東西。

(怎麼覺得我是在很大的主題裡頭挑一個很小的點來說)

彈琴的第一個要件很常被忽視,正確的運力其實起始於身體的平穩,做椅子坐三分之二,身體保持平衡(可以試試看,在鋼琴椅上坐著,將雙腿抬起,如果身體不會搖晃而且不須用力,就是重心平穩)。雙腳正常置於地面即可,養成平時不要觸碰踏板的習慣。

平穩的坐上椅子後,肩膀放鬆雙手自然下垂,不須刻意抬頭挺胸但也避免腰部的僵硬,緩慢調整自己的呼吸,藉由細長的呼氣慢慢將每個部位的肌肉放鬆。

第二件事情是調整椅子的高度,正常的高度通常是先將肩膀放鬆雙手垂下,而後彎曲手肘讓前臂與身體呈直角,手臂與上臂亦呈直線,手指內收呈彈奏姿勢,在此狀況下能自然觸及琴鍵就相當理想。這個高度的目的是讓身體的重量不會加於手指上,以其加諸鍵盤的每分力量都是自然而可控制的。

有了正確的坐姿和高度,彈奏時最基本的要素是指力,這也是最初練習的重點。指力來自於手指與手掌間關節的活動,在此時整隻手指為一個整體,前兩指節內收使指尖得以垂直觸鍵,手掌的形狀略微拱起似握球於手,彈奏時手指抬高而後敲下,在敲下的瞬間用力過後就不要再刻意出力去擠壓,不然聲音反而會悶。身體的其他部位(包括手腕、手肘和肩膀)仍然保持放鬆,特別值得注意是避免手肘往外張以避免上臂側面肌肉僵硬以及力量分散。

(突然覺得這樣寫連自己都不是很能懂…)

手指運力的主要難處在於力度的均勻、收放的快速以及力量的充足,這幾個項目又建立在幾個基礎之上:手指本身的強韌、手掌肌肉的強度以及手腕肌肉的放鬆。手指本身有兩個關節,這兩個關節必須能夠支撐住全副的力度,否則力度會被手指自己的屈伸抵消(手指會變成一個damping factor)。手掌肌肉的強度則關係著手指是否有足夠穩定的支撐力,而手掌心的肌肉強度也關係著指力的強弱以及音色的控制。手腕肌肉能否放鬆則對於速度和聲音的密度有極大的影響,

而彈奏琶音的時候,手指不可避免的要伸直,此時手指仍然要維持住足夠的強度,重點與前面一樣:讓力度能夠完整的傳達到手指末端。手掌則是貼平靠低,每個音的動作都儘可能的小,以手掌的份量適度的控制聲音的力度,讓聲音流暢均勻而亮麗(這是比較難描述的東西,有機會法國馬來段影片示範好了)

下一步則是和絃和八度音所需要的技巧。在彈奏和絃和八度音的時候,手指要堅定不移-包括左右和上下,此時整個手(從手掌到手指)是成一體的,彈奏的時候是以手肘為支點,以前臂的重量傳送出去,手腕的肌肉要穩固而不僵硬(這個很難),肩膀以及上臂要放鬆,將整個手肘以下當作一體,力量拋出之後就避免進一步使力(這跟手指彈單音的道理是一樣的),讓彈奏的力度自然的由上而下用出。在這個用力方式中,最容易出現的問題包括:肩膀的僵硬、因為熟悉度不夠而太早收力(會讓聲音的厚度不夠)、因為僵硬或不會控制而過分施加壓力(會讓聲音悶和混濁)、手指的力度不夠(和絃會分散)等等。

(頭暈了,下次繼續寫)

petitmm 提到...



這篇你要不要另外發一篇文?

林主惟 提到...

哇!

這"自由鋼琴講座"不收費太可惜了~!

petitmm 提到...

對阿

趁他還有力
快來叫大師開班!!

我要來搬板凳聽了 : P

petitmm 提到...

突然看到啥.........

影片示範?? @@

那當然是聽你的搖籃曲囉!! : P

不過你前面說得真好
有很多我沒想到的東西
居然可以跟我今天看到的一本可愛又可怕的入門教材可以相呼應說

等你寫完全文後可以一起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