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1月1日 星期四

[戲言] 歌劇《梧桐雨》




20071031
台北國家戲劇院總彩排

台灣旅美作曲家陳玫琪的歌劇作品《梧桐雨》,為2002年紐約市立歌劇院【Showcasing American Composers】系列中唯一獲選的華文歌劇,被紐約時報讚譽為「潛力無窮」的作品,也深得紐約市立歌劇院藝術總監的高度讚揚;這是台灣創作歌劇首度獲得外國音樂界主流的重視,寫下一項極為難得的燦爛紀錄。

《梧桐雨》以現代角度詮釋唐明皇與楊貴妃千年不朽的愛情悲劇。劇本主要依據清朝洪昇的《長生殿》與元代白樸的《梧桐雨》寫成,作曲家希望藉古中國的故事,切入共通於全人類的情感原型象徵(archetype):愛、官能感、野心、衝突、兩難、悲哀、超昇等,如莎翁劇之放諸四海都能引起共鳴。而陳玫琪又以另種觀點作了超寫實的轉換。

2007年兩廳院與日本H&K藝術經紀協會攜手合作的跨國製作《梧桐雨》,由東京新國家劇院(New National Theatre, Tokyo)新銳歌劇導演執導,邀請到國家交響樂團NSO、采風樂坊、台日頂尖聲樂家,以及歌仔戲小生唐美雲、國光劇團劉復學兩位傳統戲曲名家,搭配國內堅強設計團隊,重金打造全本歌劇之世界首演。

陳玫琪在作曲素材和風格上,融合唐代保存至今的日本宮廷雅樂及敦煌琵琶譜、歌仔戲、京劇、崑曲唱腔,以及西洋歌劇的技法。您絕對不容錯過這場世界首演的歌劇作品《梧桐雨》。

以上是中正文化中心的節目說明。



陳玫琪跟必珠姊原是同屆同學,都是林麗珍老師在長安女中的學生。這個作品聽說多年前就想要找老師任導演或藝術指導之類,但老師因為自家舞團的事情太忙都婉拒了。但也因為這層關係,我們得以進劇院看總彩。

廣告上打的是「浪漫中文歌劇」,加上融合了這麼多元素,其實我進劇院之前也不知道究竟應該抱著怎樣的期待。

但總之一定是西方音樂,我很清楚這一點。

對音樂的部份,門外漢如我真的別多說話,從學長那借來了鋼琴伴奏譜,對我來說也無濟於事。我能掌握的大抵就是樂風是現代音樂,跟剛才說的「浪漫」沒什麼關係;每當很多人同時唱歌沒有和聲、樂器很多也沒有和聲的時候、我就耳不暇給。對西方古典音樂涉獵太少已經先天不良啦,更少聽現代音樂,實在是很囧rz啊。

不過有一些比較不複雜的樂段很好玩,當我突然聽到琵琶、曲笛在西方編制中間穿梭,又隱入提琴啊長笛之類的聲音,那些音色的轉換變化還滿有意思的,小鑼適時的出來答打打打也渲染出不同的顏色。大概我能體會的就是色澤、樂塊跟氛圍吧。

這個部份我覺得還不錯,全劇上下半場,裡面每一景以及不同段落的樂氛呈現都有在處理,不過或許是因為我對情緒要求的細膩度依附在曲詞的細微變化,和譜曲時候以「音樂」為本體的要求立足點不同,所以我會覺得有大塊的表現,但細節呈現不足。

但是也常常遇到耳朵很不舒服的時候,就想到「詞不快北耳,而後有北曲;北曲不諧南耳,而後有南曲」,用本是戲曲人種來安慰自己...

更妙的是,這一齣歌劇的主角唐明皇跟楊貴妃都是日本人,但是除了李、楊二人在少數段落像是胡旋舞、絮閣之類的地方唱起「象徵優雅高貴的法文」、胡人安祿山因精通多國語言適時唱出詰屈聱牙的德文、翰林李白請唐美雲以閩南語唱歌子調歌劇之外,絕大部份唱的是中文(漢語、普通話)!

有少數的時候,高力士會唱出:「請萬歲爺撤宴」這樣的白話文,但更多的時候,唱詞是從崑曲《長生殿》、白樸《梧桐雨》、白居易《長恨歌》來的。

序曲之後接著是〈定情〉,楊妃唱道:

受寵承恩、一霎裡身判人間天上,寵愛處、應是一身承當,休讓、金屋妝成、玉樓歌轍、千秋萬歲霞觴,惟願取恩情美滿、地久天長。

這是從三支連唱的【念奴嬌序】剪裁拼貼起來的。

當我聽到帶微微日本口音的貴妃唱起受寵承恩,我也是一霎裡結舌瞠目,真的沒有想到作曲家這麼大膽的就把傳奇曲文裁切上陣。

〈定情〉後有interlude是胡旋舞以及賜浴,接著是〈聞樂〉、〈絮閣密誓〉、〈小宴驚變〉、〈埋玉〉、到最後結尾則結合了〈哭像〉、〈聞鈴〉、〈雨夢〉、〈重圓〉以及元雜劇梧桐雨曲詞。

除了〈小宴〉以外,其他段落的曲文節用都是以剪貼略加修改為主,有的時候韻轍會有點怪怪的,不過我想也不是重點吧。〈小宴〉用了傳奇兩支完整的曲牌,散版的「天淡雲閒」,不過原本是唐明皇自表心境,變成由兩位侍女來唱。(話說這兩位台灣的侍女陳美玲、陳珮琪兩位唱得真是不錯),接著召李白吟清平詞三章,唐美雲在神祕的現代音樂背景中吟起歌子調,用的應該是破窯調的前兩句,三章總共反覆六次這樣。

對唐美雲以及指揮相當佩服,有某些地方、甚至小腔,音是要合在一起的設計都做到啦,以歌子調慣常的自由,要對應無調性音樂還要在某些特定的地方合在一起,我想一定要配合超多次吧。

接著楊妃唱「花繁穠豔」。這種熟到不行的曲文,雖然閉著眼睛聽,時不時咬字清楚的時候還是會聽懂......

我知道不該這樣要求,但戲曲的咬字、共鳴和歌劇所要求的很不相同。歌劇的元音還是比平常講話的要圓且立體,輔音也常被弱化。但唐美雲的唱法就還是戲曲的,出字重,雖然是唱歌,元音的位置和說話時候是一樣的。我不知道在義文、法文、德文歌劇中,唱與說話的咬字跟共鳴位置有多大的差別,但就中文而言,我聽美聲藝術歌曲無異鴨子聽雷,青蛙跳水,不懂不懂不懂。

語言的另外一個部份影響所及應該就是詮釋的部份吧。曲文相當艱澀,對曲文的理解越深,詮釋應該就越有厚度,上面提到的兩位陳老師很明顯地在單樂句的情緒反應與挖掘就比兩位日本人挖掘得深,雖然他們可以發揮的地方不算很多。

以劇本架構和導演處理來看,這個戲的情節、人物描繪都是不合格的,太多細節沒有處理,文言曲文中的很多細緻處就不見了,我們因為熟知李楊故事,所以敘事中不足之處可以自行填滿,但是劇本使用細膩的崑曲文字,那可是要連演幾天的呀,如要裁剪穿插自然如此。

馬嵬坡上明明已經駐蹕才接六軍不發,但是陳元禮卻一直在騎馬....李白第二度出場吟的兩首詩〈宣州謝朓樓〉和〈把酒問月〉和梧桐雨的連結也有限,唐明皇回憶時候是很抒情沒有錯,但是幾乎是讓他在打著天空流雲的大片投影幕前完全坐唱好像有點偷懶?戲劇動作應該要再多一點,或者如果真要抒情,我也覺得整體表現上還可以再分清楚層次這樣情感濃度才會出來!

另外,身體的表演也是幾個世界,而且再次讓我體認到(細緻的)戲曲果然是太有深度的藝術。唐美雲的李白、劉復學的高力士的身上就可以有「自然」的運作,〈埋玉〉後李白自上舞台深處的竹林穿出,背向觀眾,我目光只一掃,正驚訝於那來的這麼好的演員,這是誰啊?(因為沒有預期李白還會再出場)然後他醉步舉酒嘆道:「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我才對上,原來還是唐美雲!

第二個世界就是舞蹈系女生的身體。他們個個長手長腳,雖然身穿輕紗,手捻蓮花指,但是身體裡面的西方芭蕾、現代舞蹈訓練的累積都明晰可見,這種東西有點難以形容,平平是一個小雲手掠眉,兼提氣帶一點點頜胸的側腰,我可以很清楚的想像如果是華文漪、張繼青、許秀年、潘麗麗等人作來,或許有氣性的差別,但他們的身體都會在戲曲的韻律(節奏)中,反觀這些舞者的身體就專注再很外在的動作上面。(然後他們竟然穿練習用的軟鞋上台噎,以為會被裙擺蓋住看不到嗎!!!可是偏偏又要秀腳背給我看!)

第三個世界就是聲樂家的身體了。我記得看過外國歌劇的演出,印象中好的歌劇演員雖然不像中國戲曲有完整的身體程式,卻還是有相映於音樂的身體反應,或者有可能是在文化積澱中對應不同情緒反應的身體本能。但是這台演出的身體確讓我有種「無所措其手足」的感覺。感覺起來應該有要模擬傳統身體的企圖,好比學旦角女生的蘭花掌捧腹,看起來卻是生硬的放置在身旁、楊國忠整體有非常現代生活的動作。不過好玩的是,李楊兩人的身體雖不至於僵硬,但是卻常常有日本味跑出來,我在看的時候只能驚訝於文化不知不覺的滲透有多麼強!楊貴妃行禮時的形式雖然是中國的動作(雙手蘭花掌在身前交疊,身體微蹲、頷首),但是那個蹲的質地速度卻無法不讓我看到日劇裡面女生說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す的感覺。(頓點比較明顯、下降的速度略快之類的)


呼,好像太挑剔了。不管怎麼說以一個首演的製作來說,《梧桐雨》已經算是很不錯了啦,我所挑剔的問題大概是所有想要跨中(台)西文化界域(實質上的跨而不是符碼上的)的製作都會碰到的問題,但是處理時候的精粗好壞就差很多。嗯啊,如果你可以看到這裡,那你還滿有耐性的。我是Petitmm的學弟,第一次發文,謝謝大家~ XD

19 則留言:

petitmm 提到...

清晨

抱著手裡的咖啡
語無倫次的打完馬路消息之後
突然看到了這篇文章

的確
在視窗裁剪好的段落下
第一眼望去盡是燦爛記錄
風光的讚揚
有點商業,些許沈重

“以上是中正文化中心的節目說明“
一句
讓人不禁莞爾
咖啡差點灑在鍵盤上

鑼鼓起
文字的節奏上身
看戲的細節
對許久沒能進戲院的人
展現了獨特的魅力
心情就這樣隨著搖晃到了終點

沒有無聊的名詞賣弄
沒有虛偽的冷言冷語

很單純的
讓我很想看戲...

petitmm 提到...

看到最後一句

我最大的心得是
“江媽的履新到底履到哪裡去了?“
她的人生不是有新開展了嗎?
為啥就算我再怎麼不停的點
版面都還是停留在那炎炎夏日的六月十二??!!

她那個無聊的藍綠比喻真是害死人了
忘記問她到底是怎樣
結果那個問號一直在腦袋裡!!

@@

還有
我要吃好吃的米粉湯!!!
瞬時整桌菜的回憶都跑上來了

餓死人了!!

(閒話家常結束...下台一鞠躬...)

Lover 提到...

為了報復江媽步履蹣跚,
我覺得爆出內幕,
聽說有出版社看上她的論文要幫她出書喔!!!
請為她鼓勵~~
不過這樣好像就要修訂文章了噎,
是苦差事 XD

話說這半年台北的戲跟舞都好多。
(以致於我沒有錢進音樂廳,只能先顧本行啦)

Lover 提到...

啊,我懂你的疑問了,
她那個譬喻就是從北一女門口出出來,
又轉進附中啊

petitmm 提到...

三連發來了...

這次是比較嚴肅點的話題

咬字對我來說
一直是個有趣的問題
記得之前跟遠道者吵了好久
(應該是我比較番...)

我覺得中文因為聲韻的關係
就算全部咬完
在藝術歌曲中
還是會因為音樂並沒有配合聲韻
而產生字被扭曲的現象

而西方的藝術歌曲寫作上
因為這樣的聲韻規則並不存在
所以用藝術歌曲方式寫作的中/台作曲家
其實並不受任何約束
也因此在中文的藝術歌曲中
發音被迫扭曲的情況其實很常見
(很嚴謹的說,應該是從傳統戲曲的角度來看...)

元音的位置是個很有趣的看法
我目前的感覺是
因為一字一音
所以從西方的角度來看
就算共鳴的位置有差別
其實把字準確的咬完
被扭曲的情況應該比較小

當然,這是完全直覺性的想法
有待考證...

(又,突然想起來沒寄蔡小月給遠道者...乖,先讓我忙完...真的快累死了...)

petitmm 提到...

小迷

你回得還真快速阿...

我都還沒打完就回了

江媽居然有這麼好的大作
真是恭喜恭喜~
那我以後只要跟她要小小的簽名就好了

我看得懂那個暗喻阿...
可是她八百年前打得是個問號
那天我也沒問她到底怎樣
這麼說來
真的是進了藍色大門嗎?

我最怕那種掉人家胃口的謎語了...
(沒錯...我常常是看偵探小說有時會忍不住去翻結尾的那種人...很要不得說...)

Lover 提到...

我還是覺得什麼土地開什麼花,
情動於中而發於言,言之不足則歌之......
(以下開始謬論)
所謂聲樂的發音(發聲)標準,
自開始就是跟義大利文的咬字在一起吧!
a e i o u 基本的元音本來就很好發,
又沒什麼變音和雙元音,
加上輔音、元音的規律順序、
以及平均長度的音節、
音節語音節相同的重量等等,
都非常適合發展出所謂的聲樂形式,
上面的語言特徵法文也滿像的!

德文我比較不熟跳過
我一直不喜歡德國歌劇就是了XD

漢語除了元音很多,
元音的形狀跟位置跟義、法不同,
輔音也不少,且元音的前後都有之外,
(但是我每次聽到藝術歌曲的露出第二大臼齒的咬字法還是很點點點)
(這樣說好像會得罪人呴......)
最難的就是你說的「聲韻」,
其實應該說是「聲調」(tone),
這個我覺得是大難題,
因為在現代西方音樂的邏輯中不可能完全顧到這個,
綁手綁腳之故也,
但是這次陳玫琪在寫曲子的時候,
我可以感覺到她有在某些地方企圖做到這一點,
就是有些字的旋律走向是跟國語字音相合的,
但當然也只有一部份這樣而已,不可能全部。
全部都照顧到,搞不好就變成戲曲了
XD


話說我奶奶的炒米粉好好吃喔~
等你回來帶你吃大稻埕的旗魚米粉湯!

kimnara 提到...

看完這篇,我也好想看戲喔
這齣梧桐雨會想看啦
但似乎更想看長生殿ㄟ~~~
有沒有DVD可以出借的啊?
(繼續不務正業下去...)

漂泊的蝴蝶 提到...

看到這篇,讓我想到老畢名言
「我最討厭法文歌劇,有夠難聽」 :P

上法文課的時候聽到這個,真的會活活嚇醒

Lover 提到...

長生殿我可以出借啊沒問題
我可以當崑曲的園丁
不過你要在台灣才可以就是了

話說今天聽到馬路八卦說NSO的團員拉鍾耀光跟國光劇團合作的《快雪實晴》拉到哭出來
而且有演員(聲樂家)大推
順道廣告一下好了
不過我完全不知內情就是了

petitmm 提到...

嗚嗚

那誰來出借給我阿?!!

之前香蕉妹妹來找我時
本來要借我一堆東西
結果我居然沒有拿

嗚嗚嗚嗚

哭死!!

petitmm 提到...

老畢他其實很熟阿

我還記得他以前是這樣對我的

老畢:你聽過珠寶之歌嗎?
阿呆一號:當然阿
老畢:那很好,那就請你唱給大家聽!!

阿呆一號:@#$%*&#↑
(珠個頭拉...)

這倒是讓我想起來
歌劇其實也可以是學語文的好教材

petitmm 提到...

德文有很多東西很好聽阿

上次去聽藝術歌曲
唱的人唱得真的好極了
他的聲音又美
真的讓人很滿意

讓我熊熊忘了本來是想聽鋼琴的說...

@@

petitmm 提到...



小迷和kimnara
你們根本就認識拉

(聽說某人曾在路上遇到某人跟他要我的mail...)

>.<

這麼說來

地球果然是圓的

: P

漂泊的蝴蝶 提到...

我們那時候在聽美女與野獸啊,老畢就是這樣講的,他說他喜歡義大利文的歌劇、英文跟德文也還好,最不喜歡的就是法文歌劇,語言天性不適合,啥鬼都聽不到......不過也有可能是因為一堆學生啥鬼都聽不出來(珠寶之歌我至少還會唱一點),所以遷怒可憐的歌劇......

不過,因為語言結構的關係,最適合唱宣緒調的,沒記錯的話應該還是義大利文......宣緒調他們發明的不是嗎?XD

petitmm 提到...

我想
你在提或是老畢在提的
是關於“丑角的論戰“
(我不確定學生裡有幾個人知道就是了...)

對我來說
雖然這個事件跟後來歌劇改革有關聯
但是政治的意味其實相當的濃
盧梭他們高舉著義大利歌劇的宣敘調
反對的其實是當時法國的大歌劇(王室)
對他們來說
盧利的和聲,場景都太複雜了
只要有簡單的旋律就好
而旋律最簡化最自然的方法當然就是像說話一樣
只要有念白就好
不要有太多音樂...

所以法語“語言天性“不適合
其實是因為當時的巴黎是啟蒙運動的中心

畢竟盧梭曾經說過從道德的觀點來看
科學和藝術的發展並沒有任何好處...
(好像可以串回kimnara那串耶~)

其實諷刺的是
歌劇要唱得讓人聽得懂
和文學相結合
這些都是那時被攻擊的盧利和拉摩
所強力要求而奠定下來的基礎
而法國歌劇和義大利歌劇的交互影響
其實從很早之前就開始了...

從我們的傳統戲曲上加以觀察比較
文人戲和民間戲之間不也有同樣的爭論?


回到本文小迷所提的:
詞不快北耳,而後有北曲;北曲不諧南耳,而後有南曲
還真是微言大義阿...

petitmm 提到...

可憐的蝴蝶...

"珠寶之歌我至少還會唱一點"

這句話已經被大家都拿筆記下來囉~

原來點歌可以點到這種的喔
真是太豪邁了!

壞人留

kimnara 提到...

TO小迷:

我找時間打電話直接向你借吧
最近沒精力泡PUB
所以不太容易拜見您老呢

NSO演奏「快雪時晴」啊...
他們請過這麼多客座,希望能一直都有成長
話說回來,那個「花神祭」什麼時候再演啊?
我是一直癡癡望穿秋水佇立翹首引領企盼喔~

Lover 提到...

To Kimnara:

那個我最近也沒有很常去pub啊.....XD
人家都很乖地在咖啡店裡寫論文...

最近都會跳《醮》啦,畢竟《花神祭》在台北演過四次了,短期內沒有計畫就是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