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0月25日 星期二

本屆國際蕭邦大賽追記

前言:Blog建立好幾天了,大家都很禮讓,或是還在醞釀,所以暫時沒有文章。 那就由在下先出馬吧。

本屆主辦單位順應時代潮流,全程賽事不只經由電視/廣播進行轉播,
還利用了網路這美好的萬惡媒介,讓全世界零時差收看精采比賽。

更甚者,目前除了頒獎典禮及頒獎後concert,大部分的賽事內容,
都能在網站上觀賞到,連線品質及音畫質還挺不錯的,真是驚人的手筆,連結如下。

http://www.itvp.pl/chopin/i.tvp/

因為每天要上課的關係,我並沒有全程追看,假如真的全程追看的話,
恐怕我已經因為連日熬夜爆肝而躺在醫院裡面了。

我只談當下看到(或者後來掱到錄音再聽)的幾個鋼琴新秀。

1.Dong Min Lim (林東明) 使用山葉
林東赫,想必大家都不大陌生,由阿格麗希掛保證,在EMI出了一張CD。這位林東明是哥哥,兩兄弟一起參加,並列第三獎(...)。

林東明的節奏可以感覺到拘謹硬調的機械感,決賽的協奏曲,聽來覺得枯燥, 何況是更柔軟的夜曲(in頒獎後演奏會)?媽呀...只能說不過不失吧。但就"製造"出"強力的音響"來說,他是頗有潛力的,這可能是他通過初複賽的理由。

2.Rafal Blechacz (拉菲 布拉哈) 使用史坦威
跟林東明剛好形成對比,在椅子上虛晃得最少,表情最沉穩,手指呈現穩定而靈敏的躍動感,如果有追看頒獎後concert的朋友可以發現,即使在獲賞後,壓力剛釋放,心情正興奮,精神最鬆散的當下,台風依舊穩健, 真不愧是奪下首獎(及協奏曲 馬厝卡 波蘭舞曲三小獎)的男人,

穩定求發展是克敵制勝的法門,布拉哈再度證明了這一點。

3.Takashi Yamamoto (山本貴志) 使用山葉
令人感到有法國味的日本新秀,因為他的表現實在是驚喜與脫力參半(跟隨性的法國團很像)。決賽協奏曲失敗在太過躁進的慢板,但是他的夜曲卻是整場頒獎後演奏會,最讓我驚喜的。

音質凝淨(密度,乾淨)、旋律節奏柔軟流暢,卻又相當有自己的味道,要在我手邊的CD裡找同性質的演奏,還真不容易。

4.Dong Hyek Lim (林東赫) 使用史坦威
以林東赫已經成為職業演奏家的角度,這次比賽的表現,他必然不滿意,阿格麗希也不滿意。但還是可以聽出他的基本功下得比哥哥好,手指律動柔軟自然,哥哥的口味比較重辣。

泡菜兩兄弟並列第三獎我不大服氣,但是他們在決賽的表現是比山本要穩定,這理由可接受。

(以下為追加感想)

比賽這檔子事總是壓力,先研究不傷身體,再講求效果,是五洲製藥吳董事長的...啊,扯遠了,先力保穩定不失,再講求表現,這個"表現",大概是更優越的技術,或個人特質,或"美"吧?只是當心情戰戰兢兢,屏除雜念到只剩下機械化的無念,作什麼也很難美得起來。

再說,比賽一場又一場之後,終於有幸(?)成為職業演奏家,面對無垠的新曲目、聽眾每次買票看你登台,不啻是不同地點、不同曲目;沒有公版排名、對手只有自己的嚴苛比賽。

而且,賽程終其一生。

人生可不是一場兩場比賽結束就幸福美滿囉,雖然喜劇電影看起來總像這樣。
所以請及早明白,人生有苦也有樂,學會適懷。

4 則留言:

petitmm 提到...

小護士
真高興你貼了比賽的消息

可是嗚嗚

我一直打不開那些檔
真氣人

我要再試試!

petitmm 提到...



忘記幫你拍拍手了!!
啪啪啪啪

大家別不好意思喔!
要學習小護士勇敢的精神

petitmm 提到...

搞了好久
終於能完整的聽到了
雖然沒能有時間好好的從頭聽到尾
不過強烈的印象一直在腦海裡

聽完全不認識的人彈琴
是很有趣的一件事
往往也能給人一些其他的觀點
所以我從頭到尾都沒去留意誰是誰
只想說說對整個比賽的看法

從這個比賽中
我們可以看到一種訓練鋼琴家的走向
每個人都非常勤奮的練習
所以在和速度相關的技巧上
每個人都卯足了勁
好處是每個人都能有看似眩目的演出
壞處是所有比賽從頭聽到尾
就像是練習曲大賽
即使臉上的表情做足了
聽到的聲音卻是機械式的思考

演奏蕭邦時的成熟感很重要
所以對年紀輕的演奏家來說很吃力
但是如果能彈出感覺卻也特別的珍貴

在現代的音樂教育中
特別是台灣的音樂教育
我想最常聽到的一句話是我會彈某某曲子
背後強烈的想暗示出演奏技巧的難度
像是寫考卷一樣
能在某個位置填上答案就能得到分數
但是音樂和考試不一樣
不是所有的音都在適當的時間摸到了就是100分
技巧的鞏固也只是在於讓一個號稱職業音樂家的人不該在台上太丟臉

蕭邦是美的
美的該從第一個音符開始就好似讓人忘記了呼吸
像是整個人沉進了蕭邦的世界
當我們在讚嘆高超技巧的同時
美或不美
好像已經不是問題了

林主惟 提到...

當對美的敏感度不夠時,技巧的進步便有其限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