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1月13日 星期日

教堂中的音樂

1962 年,音樂家Carl de Nys與名錄音師夏蘭,這兩位教會音樂狂熱份子的合作,成就了許多偉大的宗教作品錄音,包括錄製於巴黎聖母院的法朗克巨構「八福」,使用十名獨唱者、合唱團、管弦樂團、與兩座管風琴,八百年前,正是在在同一個殿堂中,古典音樂的幼苗萌發了。

巴黎聖母院這樣的哥德式大教堂,主宰了歐洲千年來的宗教生活,但絕不只如此,在那些聖經故事的雕像畫作、七彩的鑲嵌玻璃窗、與複雜又規律的建築結構之間, 它們甚至引導了審美品味,有誰在吟唱葛力果聖歌之際,腦中不會由然地響起這廊柱間的迴盪?雖不表列於樂譜、但複音大師們必然將這豐富的自然和聲視為理所當然的效果,管風琴製作者能不考慮到這龐大樂器的「共鳴箱」、從而精心設計該琴的置放、規模、甚至是笛管的音色、乃至於鼓風的力道與反應嗎?當管風琴演奏者馳騁於鍵盤、或潛心於創作時,又怎能不被充溢於此空間中的聲響所包圍、激動、與啟發呢?而這一切的美的表現,又怎能不回過頭來逼迫每一個建築師去捲入在這個審美品味的巨流,從所有外顯的裝飾與結構、直至內在的、那神秘的聲音之中?

如此,一位作曲家,當他受了宗教情感的激動,憑藉內心的想像創作的當兒,那僅成形於腦海的音樂必定不是全然獨立於空間之外的,而是上演於他「內心的教堂」之中。

夏蘭在錄製他的宗教音樂,借來雲梯車將麥克風架在教堂高度一半的位置,這樣的錄音軼事並不是要我們去檢視其錄音成果如何,故事的重點在於,錄音師的執著,來自審美品味將教堂空間與宗教音樂視為理所當然的一體,這不是辯證的結果,而是文化中根本的一個部份。

沒有留言: